东方蜜蜂 :昆虫纲膜翅目的动物

更新时间:2023-09-25 16:31

东方蜜蜂(ApisceranaFabricius)是Fabricius于在1793年发现并定名的,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亚,是世界上现已发现的九个蜂种之一。长期以来,东方蜜蜂由于对我国各地气候、蜜源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当地的不良因素抗逆性强而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地方蜂种。中国的东方蜜蜂有200多万群,大部分处于半野生、半家养状态。由于分布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也存在诸多差异,因而东方蜜蜂在个体大小、体色上呈不同变化,产蜜量和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1988年,Ruttner根据亚洲不同地方东西方蜜蜂属的形态学分类的数据进行多变量分析,提出了东方蜜蜂只有4个亚种的新观点,这4个亚种分别是印度蜂亚种(南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蜂亚种(日本);喜马拉雅山脉亚种(喜马拉雅地区的中部和东部);中蜂亚种(阿富汗、巴基斯坦、北印度、中国和北越)。他同时也注明,来自菲律宾的蜜蜂可能属于另外一个新的亚种。Ruttner同年提出的蜜蜂形态数值分类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蜜蜂的区系分类和不同的生物地理型。

分类和系统发育

东方蜜蜂属属于蜜蜂科,是蜜蜂、木蜂、兰花蜜蜂、大黄蜂、寄生蜜蜂甚至无刺蜜蜂等多样化蜜蜂家族中的一种。丹麦动物学约翰·克里斯蒂安·法布里修斯于1793年描述了东方蜜蜂。

过去曾有讨论认为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只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但现在已经得出结论,这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欧洲蜜蜂的群体规模可达到5万只以上,而东方蜜蜂的群体相对较小,只有约6,000至7,000只工蜂

亚种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印度蜜蜂(Apis cerana indica Fabricius)、日本蜜蜂(Apis cerana japonica)。

形态特征

东方蜜蜂蜂王有黑色和棕色两种体色。雄蜂体黑色。工蜂体长9.5~13.0mm;喙长3.0~5.6mm;前翅长7.0~9.0mm,后翅中脉分叉;唇基具三角形黄斑;体色变化较大,其热带亚热带的品种,腹部以黄色为主,高寒山区或温带地区的品种以黑色为主。

地理分布

东方蜜蜂分布在亚洲,包括中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帝汶菲律宾日本朝鲜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生存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气候带中。它们的原生地还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韩国、斯里兰卡、台湾、泰国、越南等国家。20世纪70年代被有意引入新几内亚岛,并且已经扩散到澳大利亚托雷斯海峡群岛。尽管东方蜜蜂自然分布在东亚地区,但由于人类干预,它们已经扩展到世界各地的各种地区,特别是澳大利亚,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生活习性

东方蜜蜂由于对我国各地气候、蜜源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对当地的不良因素抗逆性强而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地方蜂种。东方蜜蜂现处于野生、半野生或家养状态。在自然界中,蜂群栖息在树洞、岩洞等隐蔽场所,造复脾。雄蜂美国白灯蛾巢房有2层突起的封盖,内盖呈尖笠状凸起,中央有气孔,蛹成熟时露出内盖。工蜂在巢口扇风时,头向外,起到鼓风机的作用。采集半径1,000~2,000m。维持1~3kg(约1.5~3.5万只工蜂)的群势。分蜂性强,分蜂期营造7~15个王台。生存受威胁时,易发生整群弃巢迁徙。对蜡螟抵抗力弱;易患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抗美洲幼虫病和白垩病。东方蜜蜂为大蜂螨原寄主,但具抗螨(大、小蜂螨)能力,而且飞行灵活,善避胡蜂捕害。产卵有节,消耗省。个体耐寒性强,适应利用南方冬季蜜源。

生物学特性

东方蜜蜂的群体由数千只雌性工蜂、一只蜂王和数百只雄性雄蜂组成。蜂群建立在树洞内的蜂蜡蜂巢中,边缘有特殊的花生形状结构,用于饲养蜂王。蜂群的年度周期在寒冷地区始于冬至后不久,当时蜂群将其簇的核心温度提高到约34摄氏度,并开始饲养美国白灯蛾。春初,蜂群已经达到了全尺寸,并开始繁殖。蜂群然后饲养几个新的蜂王,并在新的蜂王几乎成熟时将自己分裂为大约一半的工蜂和老蜂王。这个新的蜂群然后飞到新的树枝上,探索巢穴,然后在满意的位置指引其他蜜蜂属到新的地点。在夏末和秋季,新位置的蜂群建造蜂巢、饲养幼虫,并收集食物,以在冬季来临之前迅速重建人口和食物储备。

与其他物种的互动

东方蜜蜂主要以花粉和花蜜为食,但也会互相喂食。此外,它们还会使用动物粪便来保卫自己的蜂巢免受黄蜂的袭击。东方蜜蜂还是中国蜂病毒的常见宿主,这种病毒主要影响蜜蜂的幼虫,并导致幼虫死亡。此外,东方蜜蜂还与蜜蜂欧洲尘螨共同进化,表现出比西方蜜蜂更为谨慎的梳理行为,从而有效地防御了蜜蜂螨虫。

作为澳大利亚的入侵物种

东方蜜蜂于2007年首次在澳大利亚被发现。到2012年,它已经扩散到50万公顷的土地。由于研究有限,东方蜜蜂对澳大利亚环境的影响尚不清楚。然而,根据昆士兰州生物安全局(2013年)的说法,东方蜜蜂“可能会与当地鸟类、哺乳动物和昆虫竞争花粉和花蜜,以及树洞等筑巢地点”。东方蜜蜂属还可能与商业蜜蜂竞争资源,并影响依赖它们授粉服务的农业生产者。控制成本也很高,至2011年至少达到了400万澳元。尽管澳大利亚曾于2007年开始了一项根除东方蜜蜂的计划,但在2011年决定无法根除东方蜜蜂。这个决定引起了争议,引发了一场参议院调查,结论是未能应用预防原则,并评估了东方蜜蜂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澳大利亚称这种蜜蜂为亚洲蜜蜂,并将其视为生物安全威胁。

基因数据库

截至2015年,首尔大学生物建模实验室已经利用先进的测序技术构建了一个亚洲蜜蜂转录组数据库。这一数据库为研究东方蜜蜂的基因组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机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