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李铎著图书

更新时间:2024-09-21 17:22

此书为高师专昇本和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读性强,点面结合,能够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概本书并未在学术概念中兜圈子,而是重视事物之“理”,追本溯源,条理清晰地展开分析论述,并用极其精确深刻的语言,对古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和理论著作,给以恰到好处的定位和评判。

出版信息

内容简介

此书为高师专昇本和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读性强,点面结合,能够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概本书并未在学术概念中兜圈子,而是重视事物之“理”,追本溯源,条理清晰地展开分析论述,并用极其精确深刻的语言,对古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和理论著作,给以恰到好处的定位和评判。

目录

绪论

第一节古代文论的研究对象

一、古代思想家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

二、古代文学理论家的思想体系

三、古代文学家的创作经验论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文学批评的终极目标

二、中国文学理论的最高准则

三、中国文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

第一章周汉文论

第一节儒学文论

一、孔子的文论思想

二、孟子的文论思想

三、荀子的“性恶”论

四、《毛诗序

五、董仲舒

六、扬雄

七、王充

第二节老、庄文艺论

一、老子

二、庄子

三、《吕氏春秋

四、《淮南子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谕

第一节概述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和学术

二、文学和文论发展概况

第二节曹丕陆机

一、曹丕的《典论,论文》

二、陆机及其《文赋》

第三节刘及其《文心雕龙》

一、刘勰生平和思想

二、文学思想

三、文体论

四、创作论

五、鉴赏论

六、《文心雕龙》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节嵘及其《诗品

一、锺嵘的诗学观念

二、《诗品》的批评原则

三、《诗品》的价值和影响

第五节齐梁时代的诗歌形式论

一、沈约与“永明体”

二、萧统的文论思想

第三章唐宋文论

第一节概述

一、从六朝到唐的中介

二、唐宋文论的主要特点

三、陈子昂与汉魏风骨

四、新乐府思潮与自居易

第二节唐宋诗论

一、《诗格》与《诗式

二、司空图及其《诗品》

三、欧阳修及其《六一诗话

四、苏轼诗学观

五、严羽及其《沧浪诗话

第三节唐宋词论

一、《花间集序》

二、苏轼论词及李清照《论词》

三、张炎词源》及其它创作论

第四章金元明文论

第一节概述

一、金元社会背景与文学发展概况

二、明代诗文理论

三、明代戏曲

四、明代小说理论

第二节元好问诗论

一、提倡员诚自然

二、崇尚古朴雅正

三、主张刚健雄浑

第三节方回与《瀛奎律髓

一、江西诗派与《瀛奎律髓》

二、论诗崇尚“格高”

三、论艺术表现手法

第四节临川派和吴江派之争

一、意趣与格律之争

二、汤显祖的“才情”论

三、沈璟的“本色”论

第五节李赞与公安派

一、李赞及其童心说

二、公安派

第五章清代文论

第一节概述

一、清初中期的诗文理论概述

二、清初中期的词论概述

三、清初中期的戏曲理论概述

四、小说理论概述

五、晚清文论概况

第二节王夫之及其《姜斋诗话

一、情景论

二、现量说

第三节叶及其《原诗

一、诗歌发展论

二、诗歌创作论

三、诗歌批评论

第四节桐城文论

一、方苞

二、刘大

三、姚

第五节章学诚及其《文史通义

一、“道”与“器”

二、“史德”与“文德

三、“文理”与“古文十弊”

第六节李渔的戏曲理论

一、创作概况

二、戏曲创作论

三、价值与影响

第七节晚清文论

一、刘熙载及其《艺概

二、梁启超的文论思想

……

第六章王国维——古典文谕的终结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