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1983年开办的中国央视文艺晚会

更新时间:2023-08-15 12:4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China Media Group Spring Festival Gala),简称为总台春晚、央视春晚或春晚(以下简称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除夕之夜为了庆祝新年而开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少儿频道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等现场直播。晚会涵盖小品、歌曲、舞蹈、杂技、魔术、戏曲、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春晚正式开办于1983年,2014年被定位为中国国家项目。

春晚自1983年开办以来,稳定地将“团结”“欢乐”“祥和”等作为主题,表达对即将来临的新年的美好愿望。80年代的节目以主旋律歌曲为主导,表达中国人民对建设国家的热情。1988年春晚第一次设立了分会场。90年代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为春晚创作提供保障。1993年,LED首次在春晚中以屏幕的形式使用。这一时期春晚在内容上更加关注家庭,关注情感。2000年以来,视频显示技术和LED的运用使春晚舞台效果大大增强。2011年,央视正式开办网络春晚。2022年,春晚首次尝试了竖屏春晚的制作与直播,效果良好,得到了广大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可和良好反馈。这一时期春晚内容以流行歌曲为主,歌曲联唱增多,语言类节目日趋成熟。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春晚顺应趋势,与新浪微博微信抖音等多家平台达成合作,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

春晚是传播春节文化、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集体记忆。每年的春晚都为观众奉献出一场文化盛宴,它已成为中国人民欢度春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春晚不仅仅是简单的文艺联欢活动,还包含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凸显了更为宏大的叙事功能,总台作为国家级的主流媒体,使得春晚肩负着回顾年度社会热点、梳理年度建设成就、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的任务,且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

历史发展

创办背景

春节联欢晚会是现代媒体和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其产生并非偶然。春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春节大联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当时国家权威主流媒体,在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推送了《春节大联欢》的演出实况。1978年,以录像播出形式呈现的“迎新春文艺晚会”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春节期间播出的出具联欢性质的综艺晚会。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中国的电视业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响应国家“四级办电视”的方针,市县一级也实现了电视信号的覆盖,电视业的快速发展和电视的普及为春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前提和保障。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改善,但文化生活始终较为匮乏,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娱乐方式较为单一,对文化娱乐的精神需求不断上升,而此时通过电视形式欢度中国人的重要的节日迎合了大众的心理。 基于此,1983年中央电视台借助电视手段向中国民众演绎了春节这样一个隆重的文化事件。

形成之初

1983年,导演黄一鹤及主创团队筹办了新模式的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此次春晚首次采用直播的形式,现场与观众电话连线,点播节目,增加互动,并首次设立主持人报幕,让“春晚主持人”这个角色进入观众的视野。主持人能够带动晚会气氛,传达晚会主旨,使节目效果更加显著,同时解决晚会突发情况,其加入让整场晚会更加正规精彩,获得了热烈反响,从此便延续下去。

首届春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应运而生的,这一时期,中国各地都在积极进行改革,带动着中国人民、华族将热情投入国家发展建设之中。春晚内容上,主旋律歌曲为主导。如台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香港汪明荃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家乡》,黄锦波加利福尼亚州西雅图市长)的《龙的传人》。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传媒机构,承担着体现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上情下达的责任和使命。央视春晚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众文化开始兴起,不断影响着主流的意识形态文化,逐渐使精英文化的地位趋于边缘化。春晚节目内容也更具生活气息,更加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情趣。例如1983年王景愚表演的《吃鸡》,取材于现实生活,获得观众一致好评。以及陈佩斯朱时茂在1984年春晚上搭档表演的小品《吃面条》也得到了热烈反响,此后二人多次在春晚上共同出演小品,包括《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羊肉串》等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但在之前,这种下里巴人的节目被认为是“俗物”,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这一时期的春晚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更加开放,人们思想的普遍进步,对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春晚第一次设立了分会场,而后沿用下去。

不断发展

90年代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为春晚创作提供了相关保障。1993年,LED首次以屏幕的形式投入使用。以及创作者拥有足够的经费,能够呈现更加华丽宏大的场面。特别是1998 年以后,春晚改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建的2000 平方米的一号演播厅里举办。新建的一号演播厅表演空间由一个表演区扩展到中央和东、西、 南、北五个表演区。舞台也由平面转向立体,变为多层升降舞台。歌舞表演场面越来越宏大,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90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春晚在内容上更加关注人们容易忽视的内心情感和家庭温暖。“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1999年的这首《常回家看看》歌词真挚朴实,旋律悠扬亲切,广为传唱。这一时期的春晚小品中,赵丽蓉赵本山宋丹丹等人的小品如雨后春笋,“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寸两呀两回头”等语句广为流传,这些春晚金句已经成为九十年代大众共同的记忆。

创新飞跃

千禧年以来,新时期电视业的技术水平迅猛发展,特别是视频显示技术和LED的运用,使舞台效果大大增强。2010年春晚现场的演播大厅的舞台背景、侧幕、台柱、地板等几乎全部是LED屏幕。舞台背景设计成了三维动画,可结合节目灵活更换背景。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开办网络春晚,这是网络技术和春晚连接的开始。

进入新媒体时代,春晚逐步与越来越多的平台合作,进一步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随着媒体融合战略演进和技术赋能基本理念的推动,越来越多智能沉浸技术进入春晚舞台。例如2012年的全息投影,2013年的AR技术,2016年的智能机器人、无人机,2019年的“4K+5G”,2020年的裸眼3D,2021 年的云舞台等。央视春晚在2022年首次尝试了竖屏春晚的制作与直播,效果良好,得到了广大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可和良好反馈。2023年总台竖屏春晚利用竖屏系统拍摄机位及横屏系统接入机位间的灵活切换,结合精心设计的分屏画面,有效地提升了手机端竖屏春晚的观看效果。同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春晚直播样态,大小屏联动,采用VR、AR、AI人工智能图像生成等前沿视觉技术应用,使得整场春晚的观看体验更加沉浸,深入,立体。

这一时期的春晚语言类节目日趋成熟,不断追求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生力量。歌曲类节目以流行歌曲为主,专门为春节联欢晚会创作的歌曲减少,歌曲联唱增多。歌曲联唱节目数量从 1986 年的 1 个发展到 7 个。同时央视春晚一直在寻求歌曲类节目的突破,如2004年的春晚中,《阳光健身房》对歌曲类节目的表演形式做了创新。它将歌曲、舞蹈以及故事融为一体,以音乐剧形式呈现出来,独具匠心,并且在歌曲的选择上将当年流行歌曲进行适当改动,吸引观众眼球。除了对歌曲的质量精益求精之外,数字技术为歌曲类节目提供了条件,借助声光电的绝佳配合,歌曲的演唱更具视觉效果,与舞台实现完美配合。如2012年王菲演唱的《传奇》,天籁般的歌声与三维立体舞台巧妙相融,升降圆柱构成的半圆弧形以及亦静亦动的屏幕效果,让观众沉浸美轮美奂的意境当中。

内容现状

表现主题

春晚自形成以来,主要表现的主题是稳定不变的。欢乐、平安、幸福是所有华人的共同心愿,中国中央电视台在除夕夜这一欢聚的日子,选择将“团结”“欢乐”“祥和”作为春晚的主题,表达对即将来临的新年的美好愿望。

参考资料:

表现形式

春晚的节目表现形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则。以大型歌舞秀开场,迅速将观众带入热闹的节日氛围之中。以歌舞、曲艺、语言类节目为主体,用《难忘今宵》作为结束曲来为晚会画上句号。 在传播方式上,以现场直播为基本手段,多机拍摄,现场切换,同期录音。春晚在每年除夕夜的24时都会进行零点时刻仪式,即春节联欢晚会主观呈现零点神圣时刻的表现方式,是非常受到重视的环节。在这个仪式上,除了主持人的祝福语及倒计时数秒,时常出现一些具有该年度典型特征,具有民族、国家的认同形象的特定人群。零点读秒最后在主旋律歌曲的歌声当中,主持人和观众一起零点倒计时,新年钟声响起,晚会到达最高潮。

内容构成

歌舞类节目

春晚的歌舞类节目在视觉和听觉上提供给观众娱乐享受,深受观众喜爱,歌曲和舞蹈常常蕴含着国家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主题。早期春节目中歌、舞、歌伴舞区分明确,但二十一世纪以来,春晚舞台上歌与歌舞的区分逐渐变得并不那么明显。早期的春晚中,歌曲的演唱形式相对单一,如1983年春晚上李谷一一人独唱了六首歌曲,而个人单独演唱几首歌的情况在如今的春晚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人的歌曲联唱,伴以整齐划一的舞蹈,使央视春晚呈现出宏大的晚会形式和欢腾的节日氛围。

在嘉宾阵容方面,春晚更加注重吸引年轻人,这使得活跃在舞台上的歌唱演员和明星歌手也逐渐成为春晚的关注对象。2003年,周杰伦孙燕姿等港台歌手相继走红。次年,周杰伦也在两百万的网友联名请愿下,首次登上春晚舞台。

舞蹈类节目的类型大致分为独舞、双人或多人舞、群舞。单独的舞蹈类节目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每一个节目对舞台布景、灯光、服饰造型等都有很高要求。1989年春晚上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展现了唯美的舞姿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极富美感,真正使得舞蹈类节目在央视春晚占据了一席之地。舞蹈节目的关键转折是2005年的舞蹈《千手观音》,该节目前后经过三次改版,最终由中国21位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演绎(包括12个女演员,9个男演员)。演出后,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赢得了全国观众“激动、流泪”的评价,领舞邰丽华和编导张继钢也随该节目的走红而家喻户晓。《千手观音》强调群体协作配合和意境的营造,此后整齐划一的群舞形式成为舞蹈节目重要的表现方式。现代舞或反映都市生活的舞蹈也是一个新的舞蹈样式,用快节奏的乐曲和舞蹈、充满现代感的舞台背景以及多类舞种的混搭,呈现出一幅都市生活画卷。

语言类节目

春晚语言类节目包括相声和小品等,最初功能定位是制造新年快乐,使观众在欢声笑语之中辞旧迎新。该主旨从根本上契合了中华民族恭祝“春节快乐、吉祥如意”的文化心理,所以深受人们欢迎。40年来,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涌现出了相声 《巧立名目》《台上台下》《我爱诗词》,小品 《羊肉串》《英雄母亲的一天》《如此包装》,以及“白云黑土”系列、“卖拐”系列等数以百计的经典作品。这些节目不仅愉悦了大众的文化生活,还启迪了语言智慧。 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除了传统的相声和小品,还出现了新的语言类节目,脱口秀演员王勉和大张伟一同表演了音乐脱口秀《快乐气氛组》,有利于进一步满足大众对喜剧的需求。

春晚语言类节目从广义上说是语言艺术,是语言智慧的结晶,具备“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巧妙的台词设置。同时,语言类节目充分发挥了语言表达内涵丰富的特点,在制造快乐的同时,关注到了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如小品《花盆儿》《黄豆黄》。语言类节目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让观众在愉悦的同时感悟道理、生发思考,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在春晚主题的深化和升华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曲艺类节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源远流长。戏曲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已经非常成熟,有着固定的表演程式,使表演更加规范,得以代代相传。但戏曲艺术搬到电视荧屏的时间却相对较短。在央视春晚中,无论节目如何调整都会保持有戏曲类节目,除了京剧越剧豫剧花鼓戏等多种地方戏曲形式也经常出现在晚会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春晚的舞台,也起到了推广和普及地方戏的作用。但是几十年的春晚发展史,戏曲类节目一直都没能引起足够的关注。1983年至2022年历届春晚播出的戏曲类节目总数为81个,占所有节目总数的百分比为5.03%。从演出时长来看,戏曲节目的时长总体也是下降的。

除了歌舞、语言、戏曲类节目之外,魔术和杂技节目历届春晚都有一到两个,变化不大。魔术设置悬念,营造神秘感和新奇感,吸引着观众对节目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分为近景魔术和舞台魔术。春节联欢晚会的魔术节目种类丰富多彩,有舞台类、互动类、近景类、混搭类等。2009年,台湾魔术师刘谦登上春晚舞台,让观众感受到了魔术的神奇,关注度很高,掀起了一股魔术热。电视屏幕上的魔术已经从街头艺术逐渐提升到“融表演、服装、造型、道具、灯光、布景、音乐、舞蹈等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杂技是靠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表演性节目,杂技演员用高难度的危险动作牵动观众的收看欲望。现代杂技追求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之美,吸纳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的优长,古典或时尚的元素的加入将杂技推向新一轮创新,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

观众互动

春晚从第一届起,就注重与场外观众的互动,提升观众的参与度。1983年的春晚设置了4部热线电话,供观众点播春晚现场演员的节目时拨打。进入21世纪后,通讯技术发展、手机普及,200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短信投票功能,观众可以通过短信支持自己喜爱的节目,打造了春晚与观众互动的新平台。随着电脑的进一步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2008年央视国际运用P2P与CDN分发技术,利用网络向全球华人直播春晚,并打造了央视春晚官网首页,为全球华人提供了网络互动的空间。如今进入新媒体时代,春晚逐步与越来越多的平台合作,进一步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2014年春晚是第一届融入“新媒体互动”’的春晚。

微信

2015年,央视春晚与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摇一摇”,网友可以通过微信的“摇一摇”功能摇到红包、明星语音、实时节目单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这是春晚直播中红包互动的开端。

微博

2018年2月5日,微博正式成为春晚媒体社交平台独家合作伙伴,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在短视频、直播、内容互动等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包括常规的春晚直播、短视频、历年春晚盘点等,同时还推出集“中国赞”赢百万红包、春晚最强答题王、春晚模仿大赛等多项线上互动活动,吸引网友们的积极参与互动。

百度

2019年,春晚与百度合作,在春晚直播中派发9亿红包,分四轮进行,观众根据主持人的口播口令进入百度APP就可以参与实时红包互动。央视春晚直播期间,全球观众参与百度APP红包互动活动次数达208亿次。

抖音

2019年,抖音以独家社交媒体传播平台的身份亮相春晚,联合发起“幸福又一年”新媒体行动,向全国人民传递新春祝福,相关视频播放总量达247亿次。随后,在2021年1月26日,抖音与央视春晚联合宣布,抖音成为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独家红包互动合作伙伴,这是抖音第二次与春晚合作。2023年1月16日,抖音宣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达成合作。网友可通过抖音、抖音极速版、抖音火山版三个手机客户端、抖音PC网页版、抖音Pad端、鲜时光TV观看春晚直播,并在直播结束后观看2023年及历年春晚回放。

快手

2020年,央视春晚联合快手,在直播中分五轮派发10亿红包,引起广大观众的热情参与。据主持人口播介绍,截止到0点,全球华人参与快手APP红包互动次数累计632亿次。2022年,央视春晚增加了抢红包的力度,在直播中设计了七轮“摇一摇”实时互动,穿插于春晚直播过程之中。

会场设置

央视春晚使用一号演播厅作为北京主会场,演播厅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使用面积1600平方米,春晚灯光和舞美所需要的将近2000千瓦的电力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动力部门输送到演播厅现场,确保晚会的使用。春晚运用3D、4K、5G等最新科技,让虚拟再造影像与现场实体舞台交替呈现春晚舞美,还呈现了由LED屏幕打造的720度穹顶空间,在演播厅内打造出一种带有高度包裹感的视觉效果。如2023年春晚舞美设计体现“满庭芳”的理念,通过花型结构演化重构而成的演播厅顶部艺术装置和其他多个方位的设计,共同营造祈愿圆“满”的中华大家“庭”尽展“芳”华的主题气象。

198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除了北京总会场外,第一次设立了春晚分会场。分会场节目创作上充分体现地域特色,从各地独特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分会场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等内涵,创作构思不同于其它分会场的节目内容和表演形式。如2016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分会场、2017年黑龙江哈尔滨分会场、2019年吉林长春一汽分会场在节目的创作上都充分结合地域元素,为观众呈现《雪花赋》《冰雪彩虹》《冰雪梦飞扬》等体现北方冬日特点的节目。

2016年春晚在表现形式上进行了较大的变革,开创了“1+4”的播出模式,即一个主会场加上四个分会场,分会场设立在了广州、西安、泉州、呼伦贝尔市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延续了四大分会场的模式,分别在上海、桂林、哈尔滨、凉山设置分会场。这样的形式在后来的春晚中保留了下来。2016-2020年春晚共在全国14个省区(直辖市)的16个城市设立17处分会场,表演空间大致分为历史古迹、自然遗产、人文景观这几类。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节目播出效果,2021年至2023年,春晚都只有北京主会场,没有设置分会场。2024年,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除了主会场外,还设置了辽宁沈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新疆喀什等分会场。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少儿频道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中央电视台4K/8K超高清频道等电视频道,中国之声音乐之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典音乐广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文艺之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南海之声中国交通广播等广播频率,央视频、央视新闻云听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频道和68种语言对外新媒体平台,将联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直播和报道。

播出时间

春晚的播出时间为每年除夕夜的晚上八点,因为根据全球时区划分,北京东八区的8点在西十二区即是0点,若春晚在晚上八点播出,那么180度经线也正好是零点,全球都处于同一天,全球的中华儿女就可以在同一天过年。

相关争议

1985年,春晚总导演黄一鹤把舞台搬到了北京工人体育场,但由于电视技术不足以支持,整场晚会拖了6小时才完成,事后晚会遭到了媒体的批评。中国中央电视台于该年3月2日在《新闻联播》中向全中国观众道歉并表示愿意诚恳地接受批评。

“黑色三分钟”是2007年春晚不可回避的话题。众主持人在零点钟声敲响前的集体乱阵,主持人们接连发生口误,抢词、忘词等失误。当年春晚总导演金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小品《策划》演出超时,于是导演组决定把一个零点之前的节目《欢乐和谐好光景》放到了零点之后。由于节目调整导致零点计时混乱,这样的临时的变动使得主持人措手不及。为了不让这一事件继续扩散,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重播的春晚经过了重新剪辑,重播的零点敲钟前的节目是此前录制的备播带。

2009年中央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董卿口误将“马先生的儿子马东”说成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季”,成了当时的热门话题。在由马东主持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节目中,董卿首次公开谈春晚口误,并用“感伤”、“感动”、“感悟”三个词概括了她的心路历程。随后在09元宵晚会上,当董卿说到马东为晚会创作的节目时,刻意在“马先生的儿子”后面拖长了音,并且加重了音调才接着说出后面的“马东”二字,引来观众会心一笑。之后登台的马东也配合董卿以打趣的形式巧妙地给观众道了个歉。

2015年央视春晚小品《喜乐街》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巨大争议。网络上关于节目是否含有性别歧视的话题热度极高。小品中“女神”和“女汉子”“二十块娶走”、女科长不洁上位等话语的使用,引发了舆论争议。很大一部分网友认为对身材矮胖女性的恶意打趣、污名化女领导和对女人四十岁未婚的嘲讽,是对女性的外貌歧视、就业歧视、以及自由选择婚姻状态的冒犯。

2015年春晚小品《投其所好》中的一句台词“拒绝黄拒绝赌拒绝乒乓球”引发争议,节目播出后,前辽宁乒乓球队员汤媛媛发微博称:“乒乓球是国球,请不要拿我们的努力和汗水当作讽刺的小品,这是在侮辱我们对乒乓球的一种执着和精神,我鄙视!也不知道乒乓球怎么就和黄赌毒能联系在一起了?”随后包括王皓在内的众多乒乓球名将也表示不满。沈腾发微博解释说这是口误,原来的台词应该是“拒绝黄拒绝赌拒绝拍马屁”并表示“我们对乒乓球真的没有任何的恶意。”

历届回顾

参考资料:

知名人物

幕后人员

黄一鹤

黄一鹤(1934年4月-2019年4月8日),辽宁省沈阳市人,1949年参军,在解放军某部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中国中央电视台导演,春晚第一代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在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90年五届春晚担任导演。2019年4月8日,黄一鹤去世,享年85岁。

哈文

哈文,1969年4月13日出生于宁夏青铜峡市,中国内地女导演、编剧、制片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节目制作系双学士。1996年获得“中国新闻奖”。2012、2013、2015年担任春晚的总导演,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于蕾

于蕾,1979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内地女电视节目导演、撰稿人、制片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导演、制片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2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中国中央电视台。2011年6月,被正式任命为2012央视春晚总撰稿,后连续四年以总撰稿、歌舞类节目导演、总体设计等身份参与春晚创作。2021年,被任命为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副总导演。2023年至2024年,连续两届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主持人

倪萍

倪萍,1959年2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市,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主持人、演员、作家。1980年主演故事片《女兵》,开启其演艺生涯。1983年倪萍被定为国家二级演员。1990年进入中国中央电视台,先后主持了13届春节联欢晚会(1991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19年获评“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 。

赵忠祥

赵忠祥(1942年1月16日~2020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中央电视台原主持人,是主持春晚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主持人。 2019年10月30日,获评“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2020年1月16日,赵忠祥因病去世,享年78岁。

董卿

董卿,1973年11月17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市静安区,别名董晋卿,祖籍中国上海市崇明区堡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班,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学位,中国内地女主持人、制片人、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1994年到浙江电视台工作,开启其主持生涯。2005年,首次亮相央视春晚,随即被观众所熟知;此后连续十三年主持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5年-2017年);并连续八年被评为央视年度“央视十佳主持人”。

参演人员

赵丽蓉

赵丽蓉(1928年3月11日—2000年7月17日),出生于中国宝坻区(现天津市宝坻区),中国内地女演员、评剧演员、小品表演艺术家。1988年,60岁的她首次登上春晚。1995年,在央视春晚中主演小品《如此包装》,1996年,在春晚中主演小品《打工奇遇》,均获得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一等奖。1999年,在央视春晚中主演小品《老将出马》。2000年7月17日,赵丽蓉因肺癌逝世,享年72岁 。

冯巩

冯巩,原名冯明光,1957年12月6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相声男演员、曲艺演员,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一级演员。冯巩出生在天津,是民国代总统冯国璋的曾孙。1986年,冯巩首次登央视春晚,与师弟刘伟搭档表演《虎年谈虎》,自此连续33年参加春晚,亦为登上春晚最多的表演者。一提起“我想死你们啦”,观众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春晚舞台上的冯巩。

宋丹丹、赵本山

宋丹丹,1960年8月25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女演员、编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话剧演员。1981年宋丹丹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训练班。1983年留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89年首登春晚,表演小品《懒汉相亲》,饰演魏淑芬。2009年获得“人民喜爱的艺术家”称号。

赵本山,1957年10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出品人 、监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1990年-2011年,赵本山共计21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1994年缺席),演绎了《小九老乐》《卖拐》《不差钱》等21部小品,其中十五次获得中央电视台春晚“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小品类奖。2011年,最后一次亮相央视春晚,表演《同桌的你》。201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前宣布退出小品舞台。2014年担任央视春晚副总导演兼语言类节目总监。

宋丹丹赵本山在春晚的舞台上多次搭档出演小品,分别是1996年《老伴》,1999年《昨天今天明天》,2000年 《钟点工》,2006年《说事儿》,2007年《策划》,2008年 《火炬手》。

李谷一

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云南昆明,祖籍湖南长沙,毕业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中国女高音歌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61年,李谷一被选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开始了舞台生涯。1974年,李谷一调入中央乐团成为独唱演员。1983年,携其歌曲《乡恋》亮相央视春晚。1991年,获文化部“优秀演员奖”“新曲目优秀奖”。2019年2月4日参加春晚,与刘和刚王莉汤非演唱歌曲《难忘今宵》。2021年2月12日,与刘和刚、霍勇伊丽媛张心心在春晚末尾演唱歌曲《难忘今宵》。李谷一在春晚末尾领唱《难忘今宵》对亿万观众而言已是约定俗成的共同记忆(2012年和2023年缺席)。

获奖情况

收视情况

春晚凝结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同胞侨胞的共同记忆和乡愁同理心。从1983年起,春晚从一台文艺联欢会发展到国家文化项目;并逐渐从电视荧屏走向多屏互动。2001至2014年间,央视春晚收视率每年都超过30%,2005年达到37.6%,2015年28.37%,2016年30.98%。2017年晚会总收视份额达到78.72%,全中国电视直播(含转播)收视率为30.88%,并机频道总收视率为17.64%,相对2016年提高了0.48个百分点。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向全球观众播送,全球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2019年达5.65%,市场份额17.15%,较2018年降低0.95%,市场份额较2018年数据减少1.53%。

截至2022年1月31日24时,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电视端直播平均收视率达21.93%。新媒体直点播用户触达49.32亿次,首次推出的竖屏看春晚累计观看人次2亿。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加坡南非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同步直播及报道,通过CNTV中国网络电视中国国际电视台海外社交矩阵收看春晚直播海外受众人次超过3524万次。

截至2023年1月21日24时,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电视端直播平均收视率达 20.23%。新媒体直播用户规模达6.55亿人,竖屏看春晚累计观看规模达1.79亿人。央视频客户端2023年春晚互动人次达1.08亿次。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直播播放量超4118万。总台通过68种语言面向全球受众转播或报道春晚,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同步直播和报道。

截至2024年2月10日,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全媒体累计触达142亿人次,较2023年增长29%,其中15-44岁年轻用户规模占比达51.59%,收视传播人次等数据创下新纪录。其中,新媒体直播用户规模达7.95亿人,新媒体端直播收视次数16.89亿次,比2023年增长15.13%。“竖屏看春晚”直播播放量4.23亿次,较2023年提升48.14%,连续3年创新高。春晚相关视频点播播放量43.63亿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8.19%。春晚合作项目互动总人次达553.21亿次。电视端方面,全国电视市场直播总收视份额达75.61%。其中,总台转播频道总收视份额46.06%,创近9年收视新高;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收视份额30.84%,创近11年收视新高。

社会影响

春节作为中国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中国人的民族认同与家国情怀,展示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晚的影响力不只限于电视艺术、传媒艺术的领域内部,还是中国人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话题、认识、观念的重要来源。

春晚是不仅是一面映照人民生活的镜子,还记录着40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1983年,演员刘晓庆第一次成为春晚主持人,节目上她所穿着的红色修身翻领衫,让“晓庆衫”从裁缝店和供销社进入全国千万家庭,成了第一代春晚爆款。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员张小斐身穿孔雀绿丝绒大衣亮相十分钟后,就被观众扒出品牌,“张小斐同款大衣10分钟售罄”冲上热搜,更好用的购物搜索工具与实时互动的社交平台,加速了春晚爆款的诞生。

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价格双轨制取消,社会物价飞涨。在《孙二娘开店》《着急》等节目中,均反映了当时个体户进城经商和全民囤货等经济现象;1991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基本得到抑制,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商品价格成功并轨。到1994年,经济和财富已经彻底成为社会生活的一大命题,同年中国成为第77个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国家。1995年1月,电信局开通北京、上海市两个节点,互联网开始真正走进百姓生活。1996年的春晚上,郭达蔡明合作表演了一个未来科幻题材的小品《机器人趣话》,蔡明扮演的机器人被郭达买回家当作定制女友,但当时还不够智能的机器人无法满足郭达的要求,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情节。

1998年到2007年,房地产行业进入高增长高回报的“黄金时代”。这十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达到12%,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品房销售面积平均增速达到20%,房地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春晚小品《装修》讨论了装修行业的乱象,到2008年,春晚小品《梦幻家园》和《开锁》则尖锐地讽刺开发商的虚假宣传和物业公司不作为

2010年春晚,小虎队重组、王菲复出,在全国收看电视的家庭中,有96.1%的家庭收看了春晚,新浪搜狐腾讯控股等网站也首次直播春晚,通过互联网观看春晚的人次达到7850万。巨大的收视率下,2010年有26家厂商在春晚投入广告,包括快消、家电、通信和金融等领域。如时长20分钟的小品《捐助》里,搜狐、搜狗、三亚旅游、国窖1573的广告轮番出场,仅这一个小品的广告植入费就达到1200万元,春晚的整体广告收入超过6.5亿。2011年,春晚开始进入“零植入”广告时代,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发展使春晚从被动收看的电视时代进入到社交、互动和主动参与的跨屏时代。阿里巴巴集团、快手、抖音京东集团等品牌相继登与春晚舞台进行合作,衍生出在除夕发红包等节日行为。2020 年疫情来临后,全世界的投资涌向中国的在线教育赛道。2020年全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融资额超过500亿元,超过了行业此前十年融资的总和。一年之后,“双减”政策实施,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阳台》即是在线教育营销的缩影。

春晚是凝聚着中国人精神和创造的现代文化产品,从1983年起,40年间大到国家发展进步,小到每一个家庭的变化,都能从春晚中找到印记。每年一次的春晚构成了一代代人的集体回忆,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年俗,也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超大规模的文化现象,昭示出世界级的文化意义。春晚背后,是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和中国国家实力的全面抬升。和其他晚会不同的是,春晚是一场“联欢”晚会,以“欢乐”的形式,将亿万观众的信念与情感“联接”起来,凝聚了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记忆,也让家与国的关系更加紧密。这种植根于中国社会的文艺方式,在很多时刻都发挥了凝心聚力、团结鼓劲的作用。

晚会评价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不仅牢固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中央电视台衍生出系列类似的节目,如综艺大观、曲艺杂谈、春节戏曲晚会、春节歌舞晚会、春节相声小品晚会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日综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一个重要文化事件的意义是重大的,影响是深远的。春节联欢晚会承载了诸多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凸显了更为宏大的叙事功能。春节联欢晚会不是简单的文艺活动、联欢活动,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和意义是多方面的。(金鹰网评)

春节华族团圆的节日,春晚是我们辞旧迎新的文化仪式。春晚将一年以来中华大地上奋进昂扬的中国故事缀连成篇,让质朴暖心的真情流淌传递,让热气腾腾的生活真实再现,让国与家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激荡起中国人血脉里千年不变的家国情怀。(红网评)

春晚以一场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文化盛宴,凝聚力量,催人奋进。春晚有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也有新时代创新创造的活力。春晚连接起全球华人的文化记忆,也记录了时代生活的鲜活印记。春晚提高了正能量的传播声量,为中国新一年的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人民日报》评)

自1983年以来,春晚在坚持晚会节目方向性、文化性、艺术性的同时,也在节目形态、创作理念、制作技术、传播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已经成为了华族基因深处的集体记忆。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将“融合”的理念贯穿整场晚会,为全国观众奉献出一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兼具的文化盛宴。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紧跟时代步伐,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全新的媒介技术,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出了一次有益尝试。(《广州日报》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