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遗事 :张爱玲所著喜剧小说

更新时间:2023-09-22 19:40

《五四遗事》是张爱玲创作的短篇喜剧小说,首次发表于1957年1月台北市《文学杂志》第一卷第五期,后收录于《惘然记》和《怨女》。小说以中学老师李耕婚姻为主线,揭示了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和对自由恋爱的过度迷信。通过讽刺青年罗文涛等人追求高雅爱情而最终落入世俗的故事,小说以谐仿古典爱情故事的方式,对五四时期新知识青年追求爱情的心态和责任能力进行了冷峻的审视和批评,提供了一种反思新文化运动的独特视角。

内容简介

《五四遗事》:文艺青年罗为娶诗社的红颜知己范氏,争取与包办婚姻张姓离婚,经六年抗争,张氏受不了各方压力接受高额赔偿同意离婚。但范氏却在漫长等待下耗尽了耐心,她猜疑罗在欺骗她其实根本不想离婚,遂从家人催促嫁当铺老板,骑虎难下的罗只好悲愤离婚,另娶王氏。然当铺老板另结新欢,悔婚,范仍单身,遂又向罗示爱。深受感动的罗又经五年抗争,支付高额赔偿与王氏离婚。范氏信守诺言,无视群众误解罗是玩弄女性的恶棍的舆论,两人如愿以偿地在教堂举行浪漫婚礼,搬进湖边盖满野蔷薇的小白房子。然范氏婚后沉迷赌博,很快堕落成一个猥琐衣冠不整的庸俗泼妇,毫无当初的诗意浪漫可言。罗经亲友游说,将不肯改嫁的王氏接回,范扬言要自杀,后见王氏年幼,且富,便和平共处。又经亲友游说,将同样不肯改嫁的张姓接回,范见其富,愉快接受,每天像饿鬼一样低三下四地向因离婚赔偿金而暴富的两个前妻讨钱花。罗因此在两个前妻鄙夷惊诧的目光中度过余生。罗知道她们肯定常想:为了所谓自由爱情,耗了数十年光阴,散尽家财,邻居乡党也都得罪光了,怎么就弄了这么个东西。罗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使尽浑身解数,竟也只为自己多收了个俗物,徒增烦恼罢了。

创作背景

张爱玲自幼对西湖有着浓厚的兴趣,14岁时在《摩登红楼梦》中便将秦钟智能儿私奔的目的地设置在西湖。少年时期的她还曾不顾母亲的反对,固执地将西湖作为其小说女主人公的殉情之地。1951年,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于《亦报》连载完毕后,她突然又想起了西湖。为了完成儿时未竟的理想,张爱玲参加了中国旅行社组办的观光团,赴杭州市采风。经过5年的酝酿,1956年9月,张爱玲发表了以西湖为背景的英文小说《Stale Mates》。随后,张爱玲用中文重写这篇小说,名之为《五四遗事》。

角色介绍

罗文涛:故事主人公。他身材瘦长,长长的脸,一件湖色熟罗长衫在他身上挂下来,自有一种飘然的姿致。他在沿湖一个中学里教书,都是以教书为借口,借此可以住在杭州。罗也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但他只追求自由恋爱,并为此进行了两次离婚大战,前后耗了十一年的时间,他的大部分精力便耗费在这世俗的纠纷中。然而他费时费力争取来的新式婚姻并不尽如人意。

密斯范:罗的恋人。密斯范出场时是个十足的新女性,她打扮入时,接受新教育,追求自由恋爱。对她而言,她并不近视却偏戴着眼镜,因为眼镜正入时。结婚后她却变了个人——邋遢懒惰,言辞尖酸,还迷上了打麻将。在密斯范心里,婚姻是一种保障,结了婚就可以放纵自己,完全不顾形象,将以前美好爱情的梦想扯得粉碎。

作品赏析

在五四青少年强调破除封建陋习的民国时期,年轻学生间流行的是反抗长辈专制,争取婚姻自由,女人剪掉辫子,拒绝缠足,走上社会。巴金也错误地鼓励年轻学生要在寒冷的冬天把贫穷奶奶唯一的棉被拿去当铺换钱,来加入无所事事的空谈主义的学生会,和父母吵架,追求家里的女佣人,并严厉批判指出大学食堂伙食不好这个事实的无辜表妹。而张爱玲的现实主义的思路属于不受欢迎的非主流观点。但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人们可以更加客观公正的欣赏她的黑色幽默。她的这个桥段,曾在周星驰巩俐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中使用过,作为剧终时一锤定音的笑点。该片中,唐伯虎家有8个表妹,祝枝山等损友都艳羡他坐享齐人之福,而实际上唐的8个表妹都是庸俗势利的赌鬼,每天在家开两桌麻将,唐伯虎只能在旁边端茶送水烧火打杂,还常遭谩骂,毫无诗意浪漫可言,令唐苦不堪言。于是经损友介绍,唐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如愿以偿娶到仰慕唐文采的华府丫鬟秋香,不料到拜堂时才发现,秋香竟也是个庸俗势利的赌鬼。

作品特点

张爱玲的小说写了两对五四青年追求高雅的爱情而最终落入世俗的故事。是关于启蒙现代性的命运的叙事。启蒙现代性不仅为中国知识分子酿造了“启蒙”和“救亡”的国家意志,而且还构想出一种“伟大爱情”的神话。张爱玲以《五四遗事》中各色小人物对时代浪潮的解构宣告了五四解放神话的不攻自破。小说中的男女身着五四解放思想的外衣,而吞咽的是旧时代的糟粕和现代文明的脓疮。他们是一群在动与静变化日益激烈、日益诡谲的乱世中无法协调个体与自我、与他人、与环境关系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不过是想在这乱世中寻求到安稳和依靠。五四的历史前进毋庸置疑使人的独立性、自由度日益增强,但面对旧传统的土崩瓦解和新式思想的汹涌袭来,过去一切的坐标和参数失去了明晰与确定。

《五四遗事》中,男女在历史中的倒退就是这种面对革新与发展带来的无常而对五四时代浪潮存疑的影射。这揭示出在西方科学民主思潮影响下,在“打倒孔家店”的召唤下颠覆一切既定标准时期的中国社会的一种存在于民间的集体心态,在中心离散、价值多元的时代,俗世生活中的平凡人对于神圣权威、统一价值的渴求,这是一种民间声音和主流意识的鸿沟,实践落后于学理的事实以一种日用而不知的形式存在于民间中,在张爱玲的文字中畅行无阻,被掩埋在历史地表之下。张爱玲以《五四遗事》中各色小人物对时代浪潮的解构宣告了五四解放神话的不攻自破。

评论家夏济安评价张爱玲的小说为:“张爱玲的小说的确不同凡响,好处固如兄所言,subtle irony丰富,弟觉得最难能可贵者,为中国味道之浓厚。假如不是原稿上“范”“方”二字间有错误,真不能使人相信原文是用英文写的。”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1995),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张。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市。5岁入私塾受教,1931年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1939年考入香港大学文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回上海。1943年发表小说《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一举成名。1952年离开大陆去香港特别行政区。1955年离开香港去美国,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半生缘》《小团圆》,中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集《流言》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