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前 :刘仁前

更新时间:2024-09-20 19:30

刘仁前,男,笔名瓜棚主人、萧雅等。1961年11月生于江苏兴化。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现任泰州市文联党组书记。

著有长篇小说《香河》,小说散文集《眷恋故土》、《楚水风物》、《瓜棚漫笔》等多部,主编“黑猫丛书”(12册),出版新闻作品集《流水有痕》。长篇小说《香河》获2007年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人物履历

1981年在兴化市任教,1987年调至兴化市团委工作,1995年调任兴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2002年调任《泰州日报》副总编辑,2006年任泰州日报社副社长。泰州市作协副主席。

2017年10月任泰州市文联党组书记。

创作道路

中国作家协会的文学创作始於1985年,主要学习小说创作。1985年11月在《江南雨》发表小说《瓜棚小记》,在读者中产生一定影响,受到陆文夫等前辈作家的好评,青年诗人车前子为之作评。1987年进入创作小高峰,当年5月起在《扬州文艺》、《扬州文学》、《扬州日报》、《雨花》、《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数十篇。其中:小说《故里人物三记》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一定反响,不少读者在来信来访时赞叹,认为小说用极短的文字,表现极为重大的时代变迁等很是难得。著名文艺评论家冯立三认为:“《故里人物三记》单纯、朴素,以传统的白描,不枝不蔓的叙述和随手点染地方风情取胜。格局虽小,但也可折射中国农村的沧桑之变。”又说:“祥大少(小说人物)的败落很值得我们高兴,他的历史由盛而衰,倒过来正好是农民的历史由衰而盛。”“仅凭对一个人‘三好’这些区区小事的描写,其长度又不足2500字,便活泼泼地勾画出中国农村的历史性进步,这成绩,值得祝贺。”著名作家陈建功在他的《读后信笔》中写道:“读了《故里人物三记》,很有点儿兴奋。新的表现手法固然可喜,传统的“招数”亦不可轻弃也。”

1988年因《故里人物三记》在《中国青年》征文中获全国青年文学二等奖江苏省唯一)而赴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大会。同年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小说集《香河风情》,陈建功作序。《故里人物三记》被收入《香河风情》一书。1949年至1998年江苏短篇小说史亦对《故里人物三记》作专题记载。

1990年以后,文学创作体裁由小说转向散文,在《钟山》、《雨花》、《安徽文学》、《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新民晚报》、《文学报》、《西部文学报》等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作品,引起当地文坛的关注,尤其是对地域文化的思考更是引起了读者较为广泛的兴趣。这个时期的作品,分别收入1993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楚水风物》,著名作家汪曾琪老先生题写书名,青年文学评论家王干作序;1997年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乡恋》,由时任《雨花》主编的周桐淦先生作序。其中本人的小说散文集《眷恋故土》面世后,得到著名文艺理论家吴泰昌先生的高度评价,先后有多位作家发表评论文章,给予肯定。2003年6月,由香港教育研究中心出版游记散文集《屐痕心影》。2003年12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苏中婚俗风情散记》。小说《香河人家》1988年在《兴化报》分16次连载,散文《楚水风物》系列2003年在《泰州日报》辟专栏刊发。散文《爱上远方》在2006年10月26日《文学报》刊发后,被《中华文学选刊》选载。

2006年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香河》,列入同年度江苏省作家文丛,赵本夫先生作序。同年6月在兴化市举办《香河》作品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市南京市等地的作家、评论家、电影导演30多人对作者的创作努力以及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给予积极评价。认为小说以细腻抒情的散文笔法,生动地描述了苏北水乡的民情民俗和生活故事,是一幅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风俗画卷。小说先后在《泰州晚报》、《泰州新闻网》等媒体连载,引起了《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华文学选刊》、《江苏作家》、《人民网》、《中国文学网》、《文新传媒网》、《东北网》等众多报刊、网站、电台、电视台的关注,同年6月泰州人民广播电台《汤泓访谈》栏目就《香河》对作家进行了两档专题访谈,6月29日《文学报》更以整版对作家及《香河》进行了推介。《香河》在2009年第三期《安徽文学·长篇小说》刊发。本人写《香河》的体会文章:“穿行于三四十年前的故乡”发表于2009年5月7日《文艺报》第三版。2009年12月21日起广播版《香河》以兴化市方言的形式在泰州电台首播,开创了泰州电台录播本土作家作品之先河。2010年5月,《香河》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小说《谭驼子》收入2007年11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对照本《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选(中国卷)》。2008年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瓜棚漫笔》,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散文家王宗仁先生为之作序,同年4月10日上海市《文学报》在“名家推荐”栏目对该书作推介。并于2010年3月荣获“感动中华·全国大型征文活动优秀文学作品特等奖”。

2008年10月24日至28日,中国散文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由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安徽文学》杂志社、《长篇小说》杂志社联合主办,本人应邀参加。散文《和母亲一起跳舞》在“2008年散文年会”评选活动中荣获“2008年度散文一等奖”,并在《安徽文学》2008年第十一期刊发,并获同年度《安徽文学》奖。

由著名作家、评论家江曾培主编,胡永其、凌鼎年特约选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2008年11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被认为是直接进入文学史的权威选本,由王蒙王元化出任总主编,该大系收录新时期以来,即1976—2000年的文学作品。本人小说《谭驼子》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

短篇小说《香河女》在2009年第四期《西湖》刊发,入选2009年第七期《中华文学选刊》。散文《家的感觉在洛城》发表于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主办的《洛城文苑》(2009年7月第二十一期),散文《水做的威尼斯》发表于2009年11月28日的《国际日报》。中篇小说《冤家》发表于2010年第三期《长城》,并于同年荣获《小说选刊》首届全国小说笔会二等奖。中篇小说《谎媒》发表于2010年第四期《钟山》。

2009年5月22日至6月4日,本人应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之邀,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二届美中华文文学论坛”,并在论坛上宣读了题为“细腻而广博的情感世界——议琦君自传体散文创作”的论文(该文发表于2009年6月号《市场周刊》),参加了该协会的“文学沙龙”活动,访问了洛杉矶、波士顿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纽约等城市。本人被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吸收为荣誉会员。此次文学交流活动引起了当地媒体普遍关注,《世界日报》、《国际日报》、《中国日报》、《星岛日报》等华文报纸,以及凤凰卫视、当地电台等均对活动作了报道。

2010年10月19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南京市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泰州市文联主办的刘仁前作品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江苏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江苏作协书记处书记张王飞,江苏作协党组成员汪政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评论家、作家和诗人朱小如、黄发有张光芒、仲华、姜广平何平张宗刚马永波黄梵、江雪、张叔宁等20余人与会。与会者认为,《香河》以个人化的方式,全景式反映了苏北里下河地区的浓郁风土人情,生动再现了那样一片交织着温馨与惆怅的特殊区域文化,显示出良好质地和诗性品格,出版后引起较大反响。与会专家学者从《香河》的语言、结构、故事情节等要素入手,充分肯定了作品的审美内涵、文化意义和民俗价值。

研讨会上,范小青指出,刘仁前是近年涌现出的“兴化作家群”中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香河》以细腻抒情的笔法,描述苏中水乡的民情民俗和生活故事,如同一幅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清明上河图,虽属业余创作,却显示出高手本色。张王飞论述了刘仁前作品鲜明的水乡特色和乡土气息,并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兴化市文学现象”予以盛赞。汪政认为,没有语言就没有《香河》,方言对于写作,不仅仅意味着修辞,而是具有本体性的意义。《香河》大胆运用方言写作,表现了正在流逝的社会、村庄等等,呈现出鲜明的人性美和风俗美,而当下的种种所谓风俗,往往被艺术化和观念化了,已然离死亡不远。黄发有认为,《香河》画面感强,如一幅慢慢展开的风俗长卷。小说具有某种超越时代性,投放着作者独特的思考,但尚缺乏威廉·福克纳、马尔克斯那样更深层次的观照。张光芒指出,有别于沈从文边城》的唯美和萧红生死场》的悲惨,《香河》更接近于讲究民间逻辑和独特叙述方式的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刘仁前的叙述平静自然,娓娓道来,不过还缺乏应有的批判性和期待性。姜广平指出,刘仁前是乡土世界的传承者与守望者,几十年来,“香河县”已经成为刘仁前的重要标志,他是香河的书写者,更是香河的记忆者和收藏者。刘仁前非常耐心地书写着香河人的人性的挣扎与命运的躁动,呈现了最佳的文学品质。

张宗刚指出,刘仁前的小说展示了蓬勃的、野生的、自在的生命力,发散着“思无邪”式的烂漫情致和原生态美感,彰显一种可喜的混沌性、自足性、圆融性。刘仁前的散文如《瓜棚漫笔》等,运用的仍是大众化语言,总体感觉较平;到了长篇《香河》,刘仁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气和语感,放手使用“小众语言”,大胆以方言写作,反而显出阔大的气象和格局,给人“一出手就是巅峰”的惊艳,其跨度之大,超越性之强,仿佛陈忠实的《白鹿原》之于他本人在《白鹿原》以前的作品,显示了质的提升,这是长期积淀的结果。马永波认为,刘仁前的写作是一种“有根性的写作”,《香河》没有曲折的情节、激烈的动作和所谓核心人物,作者以客观化视角,将乡间诸般事物一一呈现,许多情节的转折与推动,是靠风俗描写来实现的,让读者从中领略到自然与田园的淳朴之美,以及一种万物皆流的淡淡伤感。黄梵认为从文学分类的角度,可以把《香河》划入南方的“农派小说”,该类小说致力于书写地方志、方言、乡风乡俗、地理与自然史等,不注重探究具有普适性的人性,只以美学和文献方式凸现地域个性。《香河》所描绘的那些不一定存在的美好情怀,成为作者致力于让家乡通向永恒的善意虚构。江雪重点分析了刘仁前小说《香河》的语言特色及其诗意呈现,指出《香河》通篇使用了原生态的兴化市方言,它所承载的是其背后强大的地域文化。张叔宁则认真考察了刘仁前作品与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传承关系,引起与会专家的共鸣。《文艺报》、《文学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泰州日报》、中国作家网、江苏作家网等众多媒体对此次研讨会作了报道。

主要作品

《香河风情》 (小说集)南京出版社

1988年 10万字 15000册

《楚水风物》 (散文集)漓江出版社

1993年 7万字 3000册

《乡 恋》 (散文集)辽宁古藉出版社

1997年 12万字 1000册

《眷恋故土》 (小说散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0年 15万字 11000册

《屐痕心影》 (散文集)香港教育研究中心

2003年 15万字 6000册

《苏中婚俗风情散记》(散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年 8万字 3000册

《流水有痕》(新闻通讯集)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年 25万字 2050册

《香河》 (长篇小说)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6年 32万字 10500册

《瓜棚漫笔》(散文集)作家出版社

2008年 25万字 4000册

《香河》 (长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5月 30.2万字 6000册

四、作品评介索引(部分)

“读后信笔”(评《故里人物三记》)

1988年4期《中国青年》陈建功文

“我读《故里人物三记》”

1988年4期《中国青年》冯立三文

“风淳·情怀·人痴”

——读刘仁前的《香河风情》

1990年2月6日《兴化报》刘光华文

“乡情袅袅 忧心殷殷”

——序《香河风情》

1988年11月15日《兴化报》陈建功文

楚水风情最难忘”

1993年6月15日《兴化报》王干文

“回忆的温馨”

——读刘仁前的风物小品

1991年3月5日《兴化报》庞余亮

“水的恋歌”

1997年12月31日《泰州日报周桐淦

“乡音 乡情 乡梦”

2000年10月9日《泰州日报》胡永其文

“笃实的人生”

——关于刘仁前的《眷恋故土》

2003年6月14日《泰州日报》曹文彪

百感交集的形式主义

——读《苏中婚俗风情散记》

2004年8月28日《泰州日报》庞余亮文

生活就是苦中作乐

2006年4月13日《文学报》赵本夫文2006年第六期《中华文学选刊》选用

听《香河》诉说

2006年4月19日《兴化信息》金倜文

一坛桂花米甜酒

——读刘仁前的《香河》

2006年4月21日《泰州日报庞余亮文2009年第六期《安徽文学》刊发

奇迹,在这片热土上诞生

2006年4月27日《文学报》萧雅 晓庆文

兴化市民俗风情的全息图

——刘仁前长篇小说《香河》研讨会纪要

2006年6月23日《泰州日报》袁晓庆文

一本“有汁液”的书

2006年6月24日《解放日报》赵本夫文

盛满诗意的土地

——评刘仁前的长篇小说《香河》

2006年6月27日《人民日报》王干文6月29日《文学报》、7月4日《中国文学网》多家网站转载此文

生气与高致

——读刘仁前长篇小说《香河》

2006年6月29日《文学报》曹文彪文7月3日《文新传媒网》、7月4日《中国文学网》多家网站转载此文

穿行于三四十年前的故乡

——我写长篇小说《香河》

2006年6月29日《文学报》刘仁前文2006年第二期《江苏作家》等多家媒体刊载,2009年5月7日《文艺报》刊发

《香河》的文学品位

2006年8月12日《扬州晚报》沙黑文

他挖掘了“香河县”这个文学地理

2007年11月30日《文学报》袁晓庆文

如梦如幻的乡情

——序《瓜棚漫笔》

2008年第二期《江苏作家》王宗仁文

我和《香河》的故事

2008年8月14日《文学报》刘仁前文

综合文本与意象之河

——评刘仁前长篇小说《香河》

2010年8月26日《文学报》仲 华文

乡土世界的守望与传承

——谈刘仁前的两篇新作

2010年8月27日是《文艺报》姜广平文

2010年9月

获奖记录

2000年,与时任泰州市文联主席的陆镇余先生共同主编《黑猫丛书》(12册),获首届泰州文艺奖二等奖

从事业余文学创作二十多年来,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年度散文一等奖、《安徽文学》奖、泰州市文艺奖等多种奖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河》在2007年10月获得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为泰州长篇小说创作在全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在第二届泰州市政府文艺奖评选中获一等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