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更新时间:2024-09-20 17:54

刘畅,生于辽宁沈阳。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传播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简介

刘畅,20世纪70年代先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务农,后在天津大港油田炼油厂检修车间务工。1977年恢复高考,始接受系统教育。先后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相继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3—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访问进修;2004年,应爱丁堡大学苏格兰汉学研究中心之邀,进行学术访问;2009年,应美国迈阿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之邀,前往调研、访问、讲学。2010年至2011年,在韩国水原大学中文系任教一年。曾任英语现场口译。讲授专业英语课程,侧重口语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即兴表达、专题演讲、小组讨论等实际应用能力。

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社会科学战线》、《南开学报》、《当代传播》等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0余篇。另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读书》、《书屋》、《散文》、《今晚报》等发表随笔、评论、散文、杂文300余篇。

科研方向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原地区古代文学思想史,中国古代著述思想,网络媒体与社会思潮,新媒体与社会治理

主讲课程

1. 儒道经典选析(博士)

2. 文学思想史专题(博士)

3. 传播学理论基础(硕士)

4.社会心理学(本科、硕士)

5.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Field English of Journalism and 质量 传播学)(本科、硕士)

著作论文

专著

1·心君同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种原型范畴分析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年03月

2·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中原地区古代思想与文学论稿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3·中国文学思想史·宋代卷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06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晚唐诗歌、散文)高教社 2004年08月

何逊集注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年12月

王维诗歌译注(合注)四川巴蜀书社 1989年10月

文学专业论文

(41篇)

1·若即若离与唯务折衷:从社会距离刘勰文学思想的形成,《文学与文化》,2012年2期,2012年6月

2·速老与不朽:曹丕著述思想的文化心态剖析,《文学与文化》第十辑,2009年12月

3·三不朽:回到原始语境的思想梳理,《文学遗产》,2004年5期(《新华文摘》2004(23)摘要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原地区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2)全文转载)

4·论刘首倡合南北文学两长,《文学遗产》,1999年6期

王夫之诗歌美学三题,《文学遗产》,1985年3期

6·广义的物色态度与萧统的编篡思想,《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6期

文官政治·书卷风流·人文气象,《南开学报》,2000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0(10)全文转载)

8·盛唐之音生成的审美契机《南开学报》,1997年1期

9·论何逊诗的清美及其在文学史上地位,《南开学报》,1989年3期

10·从曹丕刘勰:批评者的视角,《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期

11·春秋意识与传统诗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

12·《文心雕龙》:贵器用与重风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0(7)全文转载)

13·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9(11)全文转载)

14·论刘勰的南北文学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6)全文转载)

15·格物致知:理学认识论与文艺审美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1年9期全文转载)

16·老庄哲学与王夫之美学的思想渊源,《学术月刊》,1985年10期

17·王船山现量说对传统艺术直觉诗论的改造,《江汉论坛》,1984年10期

18·社会心理与文学风貌《读书》,1987年8期

19·书不可玩《读书》, 1984年7期

20·老成·平淡·以清为美:宋人审美趣味丛谈,《淮阴师院学报》,2004年2期

21·宋人二元心态及矛盾互补理论范畴,南开大学古籍所《文史论集二集》

22·宋代文人心态的二元格局管窥,《洛阳师专学报》,2001年4期

23·老成 —— 宋人的审美追求之一,《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1期

24·论宋代文学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淮阴师院学报》,2001年3期

25·从“睹物兴情,更向篇什”看萧统的著述思想,《沧州师专学报》,2000年4期

26·萧统文学观的审美角度观照,《淮阴师院学报》,2000年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1(10)全文转载)

27·从屈原宋玉的审美嬗变,《苏东学刊》,2000年1期

28·由《程器》观《风骨》,《洛阳师专学报》,2000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3)摘要转载)

29·从《物色》测析昭明对刘勰的“深爱接之”,《天津大学学报》,2000年1期

30·《文心雕龙》 :尚北宗南与唯务折衷,《扬州大学学报》,2000年1期

31·警悟与赏玩:萧统与刘勰著述思想的分野,《天津师专学报》,1999年3期

32·舒愤与警悟:司马迁曹丕两种著述不朽类型,《洛阳师专学报》,1999年4期

33·由“悲凉”看建安风骨的北方文化审美属性,《天津大学学报》,1999年1期

34·楚辞悲秋与建安悲凉,南开大学古籍所《文史论集》

35·《物色》—— 南国美学之花,《天津师专学报》,1999年1期

36·南风北土差异的文学审美价值,《天津师专学报》,1998年4期

37·明稿本明诸名人尺,《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2期

38·清康熙刻本宝纶堂集,《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1期

39·论王夫之的文艺鉴赏观,《船山学报》,1987年2期

40·王船山艺术思想成因初探,《船山学报》,1986年1期

41·论家庭环境对王船山的影响,《船山学报》,1985年1期

思想史专业论文

(13篇)

中华文化罪错思想初探,《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1期

2·述而不作与官本位文化基因,《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2期

3·心君同构:作为一种思想史现象,《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5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政治学》2004(12)全文转载)

4·述而不作: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6期

中国哲学的公私之辨《南开学报》,2003年3期(《光明日报》2003年8月28日摘要转载)

6·感官与心灵:中西方的不同命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期

7·问题滞后与思想原创短缺,《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1期(《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摘要》2004(2)转载)

8·《关于‘厶’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商略,《史学集刊》,2004年1期

9·“自环为厶,背厶为公”辨析,《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年2期

10·先秦“尚大”思维论,《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5期

11·思想力问题与述而不作传统,《人文杂志》,2002年5期

12·司马迁曹丕萧统三人著述思想比较谈,《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1期

13·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1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历史学》2001(8)全文转载)

新闻传播学专业论文

(25篇)

1·《开展异态传播现象研究的构想》,《当代传播》,2014年6期

2·《比喻延伸与范式转换》,《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4期

3·《不确定新闻与不可靠叙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4期

1·《纸质书籍的生存与消亡》,《书屋》,2013年6期

2·《语言修辞与思想修辞》,《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1期

3·《从传播学的几个发现看创新思维素养》,《当代传播》,2013年2期

1·微博问政、治理转型与“零碎社会工程”,《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4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2(7)全文转载)

2·微博问政的多元学理角度观照,《当代传播》,2012年3期

1·《南京市!南京!》:大国心态的视角,《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4期

2·“心理事实”与“心理新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0.4. 2010年20期《新华文摘》摘要转载

3·从“新闻心理”到“心理新闻”,《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5期

社会心理新闻:一种有待完善的新闻样式,《中州学刊》,2009年1期

2·“裁判员困境”与“第三方”入场,《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4期

3·“山寨文化”三题,《当代传播》,2009年4期

4·作为“他者”的第五种权力,《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10期

5·从“在场困境”到“缺场悖论”,《广州大学学报》, 2009年12期

1·陌生人社会与陌生度,《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1期

2·裸露性传播的学理角度观照,《当代传播》,2008年1期

3·网人合一·类像世界·体验经济,《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2期

4·“第二人生”与虚拟自我,《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5·从Web1.0到“Web3.0之路,《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6·Web2.0时代的“网民议程设置”,《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08年8期全文转载)

7·虚假议程设置:从“倒萨”到“涉藏”,《当代传播》,2008年5期

8·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新闻价值观,《文学与文化》,第八辑,2008年6月

1·传统回归与“两级传播”,《当代传播》,2006年5期

译著译文

1·《英语世界隐私观念研究综述》,《南开学报》,2005年1期。原作英文,作者杜博妮教授,时就职于爱丁堡大学苏格兰汉学研究中心

2.The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onarchism During the Warring, CONTEMPORARY 汉语词类 Thought, Winter 2013–14/ Spring 2014. 原作中文,作者刘泽华教授,论文题目《战国百家争鸣与王权主义理论的发展》,原载于《学术月刊》,1986年12期。译后发表于天主教鲁汶大学《当代中国思想》2014年春季号。

社会心理学文章

(21篇)

1·“春晚情结悖论”与“想象的共同体”《今晚报》2005.03.14 今晚副刊

2·“人来疯”与“他人在场”《今晚报》2005.04.07 今晚副刊

3·“第三次机会”与去个性化《今晚报》2005.04.26 今晚副刊

4·三个和尚与集体行动的逻辑《今晚报》2005.05.12 今晚副刊

5·有奖让座与过度理由效应《今晚报》2005.06.16 今晚副刊

6·“芙蓉现象”与“把关人”《今晚报》2005.08.11 今晚副刊

7·“超女现象”与“同辈群体效应”《今晚报》2005.09.20 今晚副刊

8·“网络同居”与“虚拟自我”《今晚报》2005.12.05 今晚副刊

9·“镜子先生”、“镜中我”及其它《今晚报》副刊2006.01.21

10·“职业枯竭”者遭遇“单面人”《今晚报》副刊2006.03.09

11·“脏先生”“净先生”与芭比娃娃《今晚报》副刊2006.03.26 : 1)《读者》2006年13期全文转载; 2)《青年文摘》2006年6期全文转载;

12·庄生晓梦迷蝴蝶 主我客我舞翩跹《今晚报》副刊2006.04.13

13·忧虑:拆解与递减《今晚报》副刊2006.05.23

14·异代比较与心理警卫《天津日报》2006.11.07

15·“抱客”现象与陌生人社会《今晚报》副刊2007.01.13

16·换客:在“苹果”和“思想”之间《书屋》2007年1期

17·“陌生度”与社会安全感《天津日报》2007.02.06

18·“剩男”“剩女”与三分之一效应 《今晚报》副刊2007.06.25

19· 吹响社会心理的集结号 《今晚报》副刊,2008.02.02

20· 奥巴马新政与赵树理定律 《今晚报》副刊,2009.02.15

21· “大卫综合症”与瓦尔特·本雅明的“灵晕”,《世界文化》,2009.7

新闻传播类文章

(27 篇)

1·“E”时代的“E商”《今晚报》2003.11.8.今晚副刊

2·信息过剩与感官剥夺《今晚报》2003.12.27 副刊

3·传统思维中的原错意识《今晚报》2004.04.10 副刊

4·原生态需求与体验经济《今晚报》2004.08.17 今晚副刊

5·“陌生六人传播假设”:爱丁堡寻房记《今晚报》2004.11.10 今晚副刊

6·历史正剧与传统文明的二级传播《今晚报》2005.02.02 今晚副刊

7·小黄金周与社会休闲学《今晚报》2005.06.06 今晚副刊

8·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今晚报》2005.09.13 今晚副刊(《人民文摘》2005年11期全文转载)

硬实力软实力传统文化《今晚报》副刊2006.11.10

10·故事也是生产力《今晚报》副刊2006.12.07

11·“换客”:以物为媒《今晚报》副刊2006.12.13

12·“抱客”琐记《世界文化》2006年12期

13·《时代》年度人物与网络议程设置 《书屋》,2007年6期

14·“新闻娱乐化”背景下的假新闻 《今晚报》副刊2007.08.28

15· 裸露的尊严 《今晚报》副刊2007.10.10

16· 《色,戒》:故事与呈现 《书屋》,2008年2期

17· 《集结号》集结了什么? 《凤凰周刊》,2008年第6期

18· “人肉搜索”的是非曲直 《今晚报》副刊,2008.09.16

19· “90后”“80后”与代际文化 《今晚报》副刊,2008.09.30

20· 第五种权力 《书屋》,2008年第12期

21· 此“山寨”非彼“山寨” 《今晚报》副刊,2009.01.20

22· “山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游民文化 《今晚报》副刊,2009.01.24

23· 《南京市!》大于“南京”,《今晚报》副刊,2009.05.13

24· “鸡肋”型聪明与“高语境”文化,《今晚报》,2009.07.29

25· “超日”“赶美”与大国之惑, 《书屋》,2009年10期

26· 心理的“柏林墙”先倒下——《窃听风暴》维斯勒上尉形象剖析,《书屋》,2010年4期

27· 新浪微博:与“瞬内容”共舞,2010.05.18

指导本科生百项创新

1. 2007年指导05级广电本科生《异专业同宿与跨8科沟通》。

2. 2008年指导06级编辑出版本科生《媒体中的80后社会形象》,获2009年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优秀项目二等奖

3. 2009年指导07级编辑出版、广电本科生《围棋文化发展及其网络利用现状调研报告》。

4. 2009年指导07级编辑出版、广电本科生《媒介构建背景下的高校师生关系》。

5. 2009年指导07级广电本科生《南开大学百项工程人文社科项目选题的调查与分析》,获2010年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

科研优秀项目一等奖

6. 2010年指导08级编辑出版、广电本科生《"蚁族"社会形象的媒介构成》。

获奖成果

1.1987年论文《王船山现量说初探》获天津市第一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2. 2002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4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 2003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 2004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5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2007年论文《三不朽:回到原始语境的思想梳理》获天津市第十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6. 2008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6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7. 2009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5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8、2010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9、2014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科研课题

【指导研究生】

1996年迄今,指导硕士研究生51人,已完成学业毕业39人。

2008年至今,指导博士生3人,已完成学业毕业2人。

【指导本科生百项创新】

1. 2008年指导06级编辑出版本科生《媒体中的80后社会形象》,获2009年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优秀项目二等奖

2. 2009年指导07级编辑出版、广电本科生《媒介构建背景下的高校师生关系》。

3. 2009年指导07级广电本科生《南开大学百项工程人文社科项目选题的调查与分析》,获2010年南开大学本科生

创新科研优秀项目一等奖

4. 2010年指导08级编辑出版、广电本科生《"蚁族"社会形象的媒介构成与反思》,获2011年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

科研优秀项目优秀奖

【获奖】

1.1987年论文《王船山现量说初探》获天津市第一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2. 2002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4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 2003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 2004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5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2007年论文《三不朽:回到原始语境的思想梳理》获天津市第十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6. 2008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6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7. 2009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5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8. 2010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承担科研课题及项目情况】

1.2012 —— 201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著述思想研究》,编号:12BZW014。总经

费,15万元;到账经费:13.5万元。进行中。

2. 2008 —— 201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子项目《当代中国人

精神状况分析研究》。已结项。

3. 2004 —— 2007 :《心君同构意识研究》,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历代统治阶级思想与民

间社会意识的关系研究》子课题。

4.2001 —— 200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负责“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晚唐诗歌”、“中晚唐散文”。

5.1990 —— 1998:《清文海》,国家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第五册、第六册、第二十册、第二十八分册主编。

【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对外学术交流】

1、2004年10-11月:爱丁堡大学苏格兰汉学研究中心“中西隐私观念比较研讨会”,应邀作 Concept of

Privacy under Context of 汉语词类 Culture(《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隐私观念》英语演讲。

2、2005年8月20-26日:上海市,第4届亚洲学者大会(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Asia Scholars 4)。

3、2008年10月15日:天津,第3届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论坛(Third Northeast Asia Economic Forum in

Regional Cooperation),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承办。应主办者之邀作《中国的历史与未来:聚焦传统文化回归》

(China: Past and Current—— On Traditional Culture Resumption)英语演讲,南开大学省身楼203讲演

报告厅。

4、2009年9月—11月,美国迈阿密,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访问期间,分别为该学院博士、硕士、本科

生举办三次英文讲座,题为:(1)The Fifth 功率 and China’s Civil Society(Undergraduate

level,Nov.2,CIB #2057); (2)China: Looking for the lost spiritual Homeland(Master

水准仪,南极座15,FLW #3036);(3)Underst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Fifth Generation(Doctoral

level,Nov.19,CIB # 3035)。并分别就相关话题与迈大学生举行了座谈,宣传介绍了南开大学和天津概况。

5、2010年至2011年,赴韩国水原大学中文系任教一年。

6、2011年2月28日,韩国首尔,韩国国民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应主办方之邀举办讲座《现代视角下的传统文化因

素》,会后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7、2011年12月27日至30日,上海复旦大学大学“复旦第三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从刘勰与时流

的距离看其“唯务折衷”文学思想的形成》。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