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英语系 :1862年成立于海淀区的院系

更新时间:2024-09-20 12:51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前身为成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后者是专门为清朝培养外语人才的。1902年清政府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时,决定将同文馆并入大学堂。次年5月,大学堂又议定将同文馆改为译学馆,在北河沿购置房舍,于8月正式招生开学,分设英、俄、法、德、日五国语言文字专科,学制五年毕业。1999年6月22日,北京大学英语系同东方学系、西语系、和俄语系合并而成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下设东语系、日语系、阿拉伯语系、法语系、德语系、西班牙语系、英语系、俄语系等八个系以及东方学研究院、世界文学中心三个研究机构。

基本简介

此外,1903年6月的《奏定大学堂章程》中又在文科中设立了英国文学门。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1919年废科改系,北京大学分为14个系,由年轻的留美教授胡适担任英国文学系主任。胡适与英文系的另一位著名教授辜鸿铭分别代表了当时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旧两派。在二十年代中,英文系群贤毕至,集中了陈源、杨荫庆、温源宁林语堂徐志摩、郁达夫、罗昌潘家洵、张欣海、杨宗翰、王文显吴宓、刘振民等著名学者。温源宁、杨荫庆和凌子平等曾先后出任过系主任。1932年,北京大学的英、法、德文系合并为西洋文学系,后改称外国文学系。在30年代中来外文系任教的著名英语学者有梁实秋朱光潜叶公超赵诏熊等。英语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开设当时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梁实秋和叶公超曾分别先后担任外文系主任兼英语组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长沙市迁移到云南省,合并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到1946年抗战结束后才重新分开。在艰苦的岁月里,西南联大的外语系的英语教学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除燕卜孙、温德等外教,在此执教的还有陈福田潘家洵钱锺书陈嘉、叶公超、袁家骅吴宓卞之琳李赋宁和杨周翰等人。

1946年,北京大学迁回北京之后,朱光潜出任了外语系主任。1952年,新中国实行了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外语系合并为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卞之琳、闻家驷冯至等曾先后出任西班牙语系主任。

多年来,由俞大𬘡、朱光潜、杨周翰、李赋宁、赵萝蕤等老一辈学者所创立的人文传统在英语系不断得到发扬光大。经数代人的不断努力创新,使教学科研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北大英语专业教育的特色是:立足于听、说、读、写等最基本的实用技能,详悉最细碎的语言现象,同时汲取千百年来西方文明长河中沉积下来的人文养分,以多重的视角和高超的境界观察和走入现代社会。语言与文化并举,技能与思想联姻。这便是北大英语系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实践。得益于综合性大学各学科交叉互补的教育环境,北京大学英语系所培养的不仅仅是工具型的优秀外语人才,而且是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对人类文化和世界文明有较深造诣的“北大人”。

英语系的课程设置正是上述方针的体现。院系开设英语精读、视听训练、口译笔译、商业英语及计算机等课程,同时也有一整套文化、文学、语言学、思想史及电影与戏剧等方面的课程。本科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修一门辅修专业,或攻读双学士课程。本科生中优秀者可在三年级时直接攻读硕士,或在毕业时免试直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最早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四个英语重点学科点之一。近年来,又成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

北大英语系有一支年轻化、高学历的教师队伍。随着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具有博士学位和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教师人数将稳步增加。另有多名英美教师任教,并有国际学者频繁莅临讲学。

英语系现任主任为丁宏为,副主任李淑静(主管大学英语教研室工作),苏耕欣(主管英语专业教研室本科生工作)、和毛亮(主管英语专业研究生工作)。

学术研究

专著与教材

△胡家峦:《历史的星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西方传统宇宙论》

△丁宏为:《理念与悲曲

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

高一虹:《“1+1\u003e2”外语学习模式》

刘意青等编写:《欧洲文学史》

△刘意青主编:《英国十八世纪文学史》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齐小新:《美国文化研究导论》

△钱军:《结构功能语言学:布拉格学派》

△钱军:《句法语义学》

△刘意青:《〈圣经〉的文学阐释》

期刊

△《国外文学》外国语学院季刊:100871北京大学《国外文学》编辑部,联系人刘军

△《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

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英语系.北京大学.2023-11-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