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县志 :方志出版社出版图书

更新时间:2024-09-20 19:38

南和区修志始于明代弘治年间。弘治十七年(1504年)知县朱锐主持修《南和县志》;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华希闵纂修《南和县志》;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知县翟济远重修《南和县志》;清康熙六年(1667年)知县章兆惠续修《南和县志》;康熙十九年(1680年)知县叶青主持重修县志;乾隆十四年(1749年)知县周章焕纂辑《南和县志》;光绪十九年(1893年)知县王立勋重修县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南和区成立修志局,刘思说任局长,重修县志。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新修《南和县志》自1985年开始编纂,1996年12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2010年组织编修第二轮县志,2015年11月《南和县志(1979~2009)》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明代志书

弘治

弘治十七年(1504年)(一说弘治十五年成书),南和知县朱锐主持修纂《南和县志》,共四卷,记载了上起汉初,下迄明代南和的历史概况和风土人情,门类包括城池、疆域、形胜、沿革、山川、物产、风俗、学校、人物、仕宦、名胜、艺文等内容,卷端绘制城邑、县图(政区)和山川形势图。这是南和区第一部县志,距今已有500年之久。

嘉靖

知县华希闵修,二册,卷数不详。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成书。

万历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翟济远修,朱正色纂,为重修,卷数不详。

上述弘治、万历、嘉靖三种县志,现今仅存于书目(见《全国地方志综合书目》等书),国内各大图书馆及宁波天一阁等处,均未查到藏本。经历数百年人世沧桑、兵战乱,是否失传,尚无定论。台湾省“中央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可能有藏本,有待查证。

清代志书

康熙六年

章兆惠修,周纂,蒋超作序,为续修。康熙六年(1667年)成书,共八卷。

康熙帝六年《南和县志》版本,是现今国内馆藏《南和县志》版本中最早的一部县志,距今已有330余年之久。该版本,今国内馆藏仅有三部,可谓珍本,分藏于三处:中国国家图书馆(原藏于国子监方志分馆,馆址在安定门成贤街,现迁于北京图书馆新馆)、上海图书馆(有刻本一部,另有缩微胶片一部,编号:胶字97)、保定市图书馆(原直隶省图书馆藏书)。

康熙十九年

叶青藜修,周镐纂,为重修,卷数未详。康熙十九年(1680年)成书。

乾隆

周章焕修,张汝功、吕淙纂,为重修。采访:王、陈定、张汝堪、陈。校录:国学裕、刘文振、刘冶、张雯云。以上人员均是南和区生员

乾隆十四年(1749年)刻印出版,纂十二卷首一卷。

• 卷首为修志姓氏、凡例、斗枢图、五星图、胃昂毕图、疆域图、城池图、县治图、学宫图。

• 卷一星野篇,包括斗枢、辰、胃昂毕(灾祥附)。

• 卷二地理上篇,包括疆域、形胜、沿革、山川、水利、营田、城池(街坊集市附)、公署(邮铺官舍附)、学校(义社学附)。

• 卷三地理下篇,包括坛庙(寺观附)、里社(乡村附)、古迹、桥梁、坊表、坟墓(义冢附)。

• 卷六职官篇,包括官师、防汛(阴阳、医学、僧、道会录附)。

• 卷七选举上篇,包括进士举人、贡生。

• 卷八选举下篇,包括例贡监生、武科、荐举、仕、武职、封荫。

• 卷九人物篇,包括仕迹、忠节、孝子、义行、隐逸、侨寓、仙释、烈女。

• 卷十艺文上篇、卷十一艺文中篇,均为文。

• 卷十二艺文下篇,诗(著书附)。

乾隆十四年《南和县志》国内馆藏刻本有三部,抄本有七部,是馆藏版本数量最多的一种。刻本藏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省图书馆;胶卷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抄本藏于河北博物院保定市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馆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南和区档案馆(油印本,缺两卷)。1969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了乾隆《南和县志》,影印本分一、二两册,在成文出版社的《中国地方志丛书》中列为华北地方第一九〇号。乾隆《南和县志》影印本还收录于2001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故宫珍本丛刊·第76册》(河北府州县志第14册)中。

光绪

王立勋修,李清芝、查善根纂。光绪十九年(1893年)成书,光绪二十一年秦家械修定刊印出版。采访:孙名甲(拔贡)、刘谦、王节亨、赵兴贤、陈英、赵之璧、孙人魁(以上俱是贡生)、张绩、国燕宾、刘春熙、要子庚、韩书绅、范月襄(眺上俱是生)、霍俊(增生)、韩锦堂、闫维辰、刘坊、徐缓增、赵辉堂(以上俱是生员)。

纂十二卷,首一卷,目录与乾隆《南和县志》大致相同。

• 卷首为修志姓氏、凡例、斗极图、五星图、胃昂毕图、疆域图、城池图、县治图、学宫图;

• 卷一星野篇,包括斗枢、辰、胄毕;

• 卷二地理上篇,包括疆域、形胜、沿革、山川、水利、营田、城池(街坊集市附)、公署(邮铺官舍附)、学校、书院(义社学附);

• 卷三地理下篇,包括坛庙、寺观、里社(乡村附)、古迹(胜景附)、桥梁、坊表、坟墓(义冢附);

• 卷四典礼篇,包括朝贺、秩祀、迎春、耕藉、宾兴、乡饮酒礼、乡约;

• 卷五田赋篇,包括地亩、户口、钱粮(税科盐荚附)、仓、乡兵(保甲附)、递马、物产、风俗;

• 卷六职官表,包括官师、防汛(阴阳、医学、僧、道会录);

• 卷七选举表上,包括进士举人、贡生、例贡监;

• 卷八选举表下,包括贡生、例贡监生、武科、荐举、仕、武职、封荫;

• 卷九事实篇,包括宦迹、乡行(政事儒忠烈义孝行)、烈女、侨寓、仙释、灾祥;

• 卷十列传(墓表行述附);

• 卷十一艺文上,卷十二艺文下(著书附)。

抄本藏于河北省地理研究所、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影印本收录于2006年由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73》中。

民国志书

民国《南和县志》共分八册,二十卷,庞观泉监修,刘思说等纂。庞观泉,沈阳市(今沈阳市)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任南和区县长。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月设南和县修志局(临时机构),纂修《南和新志》。庞观泉任县志监修,刘思说任修志局局长兼县志主编。其他修志成员有:杨鹤翔、方虞符、吴朝祥、郑显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成书,手抄本。

民国《南和县志》是旧中国时期南和县最晚纂修的一部志书,内容比较丰富,体例完备而有所更新,计有20门,60余类,包括舆地、建置、河渠、风土、物产、田赋、古迹、财政、教育、交通、法制、宗教、农商、兵警、职官、选举、人物、秩祀、祥异、艺文等。新志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成书,缮写抄本20余部。在修志期间,由于政局动荡,风云多变,县长三易其人,1931年8月庞观泉离任,王成慈、朱尚瑞相继接任县长。因此,新修县志未能付梓刊印。

新中国志书

1996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南和县志》自1985年开始编纂,1995年12月定稿,1996年12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保定市北方胶印厂印刷。主编杨一明、任书香。上限起于事物发端或有文字记载之时,下限止于1990年,《志补》止于1994年。全志字数105.5万字,共682页。前有彩图、概述、大事记;中设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综述、农业、水电、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税税务、金融、经济综合管理、党政社团、政权政协、公检法司、民政人事、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情习俗、人物22编;后有附录和志补。印数3000册。定价130元。ISBN7-80122-101-X。

2015年

《南和县志(1979~2009)》编纂始于2010年,2015年11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尤春兴。该志为1996年版《南和县志》续志,为完整记述改革开放全过程及其成就,上限为1979年,下限为2009年。前有彩图、总述、大事记,中设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交通·电力、中国邮政电信、经济总览、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综合经济管理、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南和区地方组织、南和县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南和县地方人民政府、政协南和县地方委员会、人民团体、公安司法、人民武装、综合政务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艺文、医疗·卫生、社会生活、人物29编;后有限外辑要、后记、索引。全志160.1万字,846页。印数3000册,全彩印刷。定价680元。ISBN978-7-202-10910-6。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