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 :非甾体类抗炎药

更新时间:2023-07-25 22:42

双氯芬酸钠(双氯芬酸 )属于非甾体类消炎药,是双氯芬酸的钠盐形式,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产生解热镇痛的作用,具有缓解关节肿痛,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以及急性的轻、中度疼痛。

双氯芬酸钠剂型较多,主要为注射剂、片剂、栓剂等,其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和肾毒性,其中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胃不适、烧灼感、反酸、食欲缺乏、恶心等;禁用于对该药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12个月以下的婴儿以及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等人群。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警告在怀孕20周左右或20周以后的妇女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双氯芬酸钠)可能会导致胎儿肾功能不全、羊水过少等不良反应。

双氯芬酸钠已纳入医保,其中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双氯芬酸钠乙硫异烟胺、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和双氯芬酸钠片为医保甲类,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栓、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为医药乙类。

医学用途

适应证

双氯芬酸钠属于非甾体类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其解热、镇痛、抗炎药效应强于消炎痛萘普生等。临床适用于:

1、缓解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骨质增生、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但无病因治疗及控制病程的作用。

2、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液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3、治疗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

其滴眼液适用于:

1、眼科手术及非手术因素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及疼痛。

2、抑制白内障手术中缩瞳反应。

3、预防和治疗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术后炎症及黄斑囊样水肿

此外,双氯芬酸钠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用法与用量

1、口服

(1)肠溶片,成人:关节炎,一日75-150mg,分3次服用,疗效满意后可逐渐减量;急性疼痛:首次50mg,以后25-50mg,每6-8小时1次。

(2)缓释片,成人:关节炎,一日75-100mg,一次服用。

2、外用

(1)栓剂:成人每次50mg(塞入肛门内)。

(2)凝胶或乳膏:涂患处,一日3次。每次用量依据病变范围及不同产品的浓度而定。

(3)搽剂:根据疼痛部位大小一次1-3ml均匀涂于患处,一日2-4次。一日总量不超过15ml。

3、肌内注射:深部注射,一次50 mg,一日1次,必要时数小时后再注射1次。

4、经眼给药

(1)一般情况:一次1滴,一日4-6次。

(2)眼科手术用药:一次1滴,术前3、2、1、0.5小时各1次。

(3)白内障手术:手术后 24 小时开始用药,一次1滴,一日4次,持续使用2周。

资料来源

剂型与规格

双氯芬酸钠常用制剂主要包括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等。具体如下:

药理机制

双氯芬酸钠是一种衍生于邻氨基苯甲酸类的NSAIDs。其镇痛、抗炎药及解热作用比消炎痛强 2-2.5倍,比阿司匹林强 26~50倍。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双氯芬酸钠不仅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有抑制作用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且又抑制环氧酸而减少白三烯、缓激肽等产物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

双氯芬酸钠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进食会影响药物吸收。空腹服药的血药浓度平均于1-2小时达峰值,与食物同服时6小时达峰值,缓释口服药在约4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直肠给药时 0.5-2小时达峰值。药物半衰期(t1/2)约2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在乳汁中药浓度极低而可忽略,在关节滑液中,服药4小时,其水平高于当时血清水平并可维持12小时。

双氯芬酸钠主要在肝脏代谢(占比50%),部分原型分子经葡萄糖醛酸化进行生物转化,但主要转化途径为单羟基化、多羟基化和甲基化反应,产生几种酚酸代谢产物(3’-羟基;4’-羟基;5’-羟基;4’,5’-羟基和3’-羟基-4’-甲氧基双氯芬酸),其中大部分物质被葡萄糖醛酸化。其中有两种代谢产物有生物活性,但其活性远小于双氯芬酸;约有60%给药剂量以原型分子的葡萄糖醛酸化结合物和代谢物的形式经尿排泄,后者中的大多数也转化为葡萄糖醛酸化结合物。不足1%以原型排泄;剩余部分以代谢物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排泄。用药后12小时总的排出量约为给药剂量的90%,长期应用无蓄积作用。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胃肠道:胃肠道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主要为胃不适、烧灼感反酸、食欲缺乏、恶心等,停药或对症处理即可消失;其中少数可出现溃疡、出血、穿孔。

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眩晕、嗜睡、兴奋等,发生率\u003c1%。

肾脏:肾脏引起水肿、少尿、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肾不良反应,轻者停药并相应治疗后即可消失。

其他:少见的有肝酶一过性升高,极个别出现黄疸皮疹、心律不齐、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等,均为可逆性。其他不良反应可有皮疹、癌痒、水肿、眩晕、头痛、困倦、黄痘及出血倾向等。

局部不良反应:局部使用可能出现过敏性或非过敏性皮炎如丘疹、皮肤发红、水肿、瘙痒、小水庖、大水疤或鳞屑等。

局部使用本品而导致全身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见,若将其用于较大范围皮肤长期使用,则可能出现一般性皮疹、过敏性反应(如哮喘发作、血管性水肿、光敏反应等)。

药物相互作用

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双氯芬酸钠可降低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作用,使血糖升高。

饮酒:饮酒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有致溃疡的危险。

水杨酸类药物:双氯芬酸钠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同用时有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的危险,阿司匹林可降低双氯芬酸钠的生物利用度

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双氯芬酸钠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同用时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丙磺舒:丙磺舒可降低双氯芬酸钠的排泄,增加血药浓度,从而增加毒性。

塞米:双氯芬酸钠与呋塞米合用时会导致后者的利尿和降压作用减弱。

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双氯芬酸钠与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同用时,前者的血药浓度会增高。

高血压药物:双氯芬酸钠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它与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导致抗高血压效果降低。

地高辛:双氯芬酸钠与地高辛同时使用时会提高血浆地高辛浓度,同用时须注意调整地高辛的剂量。

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它与甲氨蝶呤合用时会降低后者的排泄,增加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甚至可达中毒水平。

保钾利尿药:双氯芬酸钠与保钾利尿药同用时可引起高钾血症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用药:1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妊娠期妇女:慎用。

哺乳期妇女:禁用。

老年人用药:宜减量使用,用药期间应常规随访检查肝肾功能。

有肝肾功能损害或溃疡病史者慎用。

该品因含钠,对限制钠盐摄入量的患者慎用。

禁忌

有其他NSAIDs 过敏史或对双氯芬酸钠过敏者禁用。

12个月以下的婴儿禁用。

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或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禁用。

肛门炎症患者禁用直肠给药。

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

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双氯芬酸钠可致严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给药期间应对患者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双氯芬酸钠可致患者虚脱,血压下降,给药期间应对患者密切观察,必要时及时救治。

双氯芬酸钠避免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合并用药。

根据控制症状的需要,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可以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在使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双氯芬酸钠)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不良反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症状,也无论患者是否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史或严重的胃肠事件病史。既往有胃肠道病史(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病情恶化。当患者服用该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时,应停药。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增加,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和穿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

针对多种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NSAIDs药物持续时间达3年的临床试验显示,双氯芬酸钠可能引起严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死中风的风险增加,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的NSAIDs,包括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药物,可能有相似的风险。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其风险更大。即使既往没有心血管症状,医生和患者也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持警惕。应告知患者严重心血管安全性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如果发生应采取的步骤。

患者应该警惕诸如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和体征,而且当有任何上述症状或体征发生后应该马上寻求医生帮助。

和所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样,双氯芬酸钠可导致新发高血压或使已有的高血压症状加重,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服用噻类或髓袢利尿剂的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时,可能会影响这些药物的疗效。高血压病患者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本品。在开始本品治疗和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

NSAIDs(包括双氯芬酸钠)可能引起致命的、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例如红皮病、stevens 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EN)。这些严重事件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应告知患者严重皮肤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在第一次出现皮肤皮疹或过敏反应的其他征象时,应停用本品。

如果使用双氯芬酸钠出现头晕、头痛、眩晕、嗜睡、疲劳、震颤、视觉障碍等反应时,不得驾驶。

风险提示

2022年12月1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警告,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双氯芬酸钠)有导致未出生的婴儿罕见的肾脏疾病的相关风险。在怀孕20周左右或20周以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导致胎儿肾功能不全、羊水过少,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引起新生儿肾功能损害、肢体挛缩、肺成熟延迟等并发症。

2013年3月04日国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3期) 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珍菊降压片的用药风险》提醒珍菊降压片组分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包括双氯芬酸钠)有药物相互作用,可影响药物疗效,使中枢抑制、电解质及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国家药监总局建议选择适宜的并用药物或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008年12月1日国家药监总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8期) 警惕头孢拉定导致血尿》提醒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双氯芬酸钠)与头孢拉定应避免合用,以免不合理用药,加重血尿的发生。

历史

双氯芬酸钠是1967年由西巴—盖吉公司(Ciba-Geigy AG)研究员鲁道夫·费斯(Rudolf Pfister)和艾弗烈·萨尔曼(Alfred Sallmann)研发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效应。1978 年,A Bijlsma通过临床比较双氯芬酸钠与吲美辛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长期疗效和耐受性,研究发现双氯芬酸钠长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时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专利

双氯芬酸钠于1967年10月7日获得专利: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ew substituted phenylacetic acid and medicaments(专利号:AU409771B),专利持有者为西巴—盖吉公司(Ciba-Geigy AG)。

双氯芬酸钠专利于1992年4月7日失效。

使用情况

根据PDB药物综合数据库数据显示,2018年双氯芬酸在全球销售额为50.5亿美元。

2020年1月19日,现代制药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国药集团致君坪山制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现代制药为国内首个通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此外,国内拥有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药品生产批文的还有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和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等。

其他相关研究

动物用药:青岛康地恩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栾明娜等人对双氯芬酸钠剂型进行研究,研制了含双氯芬酸钠的宠物镇痛片剂(专利号:CN104337776A),将双氯芬酸钠利用湿法制备成兽用口服片剂,具有稳定性好,适口性好,吸收效果好等优点。

合成工艺优化:2022年2月25日,复旦大学发明人陈芬儿、王路路、程荡等人,发明一种双氯芬酸钠的合成方法(专利号:CN114539086A),具有原子经济性高、操作简便、总收率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化学信息

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钠

分子式:C14H10Cl2NNaO2

分子量:318.13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刺鼻感与引湿性;在乙醇中易溶,在水中略溶,在三氯甲烷中不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