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花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的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21:56

古梅花是双叶子植物,幸存在中国大陆上的古梅,名梅,仍至少在百株以上。经过近20多年的考察,已探明者仅75株,分布于浙江省,安徽,湖北,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宜黄县等6省22市、县。

分布与概况

目前幸存在中国大陆上的古梅,名梅,仍至少在百株以上。经过近20多年的考察,已探明者仅75株,分布于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四川、云南、江西宜黄等6省22市、县。东起浙江天台县,西达云南永平县, 北至四川平武县,南迄广东梅州市。垂直分布最高海拔为2780m(云南宁县永宇乡),最低110m(安徽和县丰山)。古梅,名梅分布的地域,全在中国覆盆起源中心及距原产分布范围不远处。据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有关人士透露, 云南省洱源是著名l的果梅之乡,仅该县三营乡南大坪村的30h平方粮作田埂上. 散植的树龄超过200年的果梅,随处可见。此外,,如宾川县鸡足山、腾冲市洞山乡绮罗村和黄坡小学 姚安县大龙口乡海子心村瓦平庙,宜良县万家凹花园等处,均有古梅踪迹。2004年著名画家勇满然先生亲赴平武县写生古梅,获悉该县平通镇益泉村何家院生产队后后山上存有明代古梅群;另悉,四川达州百节镇蔡家坡村亦有明l梅。10年前安徽农业大学吴诗华教授曾报道,安微休宁县齐云山存有400多年生明梅。而歙县保存的明清古梅,至少还有十多株未曾登录。以上种种,足见中国古梅资源多多,尚待深入发掘。近20余年间(1984~2005),得知已登录的75株古梅中,相继地上部分全枯毙或被移植致死者共8株,它们是杭州超山“明梅”(1988)、肇庆市“白云古梅”(1989)和“跃尤古梅”1号“” 2号““3号”“4号”(l990~1996),安徽歙县"跳石古梅” (1992)、黄梅县蔡”山晋梅“(1995)。深为园艺界熟知、著名的云南安宁市”曹溪寺古梅1号’“(即元梅)。历尽沧桑磨砺终未逃脱厄运,于1998年死亡。全国大陆现实际幸存的古梅,名梅67株。这些古梅资源以云南省最丰富, 分布在昆明市,安宁、晋宁区永平县剑川县洱源县丽江市鹤庆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大理白族自治州个旧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宣威市等13市县,先后登录58株,占全国古梅,名梅总数的86.5%。其中高寿的3株元梅和10株明梅中的9株都分布在云南。云南省古梅,名梅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树龄之高、品质之优,长势之旺,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之最。

调查中发现,古梅、名梅,总的来说生长状况较好。生长势强和较强者共37株,占总株数的55.2%;属中等者15株,占22.3%,较弱和弱者15株,占22.3%,这些数字表明3/4的古梅老当益壮。尤为可喜的是梅中寿星长老—元梅和明梅,大多数生长较好,“盘龙古梅”和“扎美寺古梅”树高各10m有余,胸径都达1m左右,尽管“扎美寺古梅”几年前有一枝上大侧枝被折损,但仍属梅中巨木,它们延年益寿的潜力还很大。

古梅、名梅属17个品种,其中花梅6个品种计24株,占36%;果梅6个品种计33株,占49%;兼用型5个品种计10株,占15%。花梅中的红怀抱子属台阁型梅品,梅之台阁,系梅花雌蕊瓣化,花开后花心中复开一小花的奇观,盘龙古梅即此良种。它的发现把中国台阁型梅花育成的年代,比原来的认识至少推前300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台阁绿萼’是梅中珍品,昆明市古梅群中竟拥有4株。古梅中有些品种是别处未曾发现的古老品种,如潮塘宫粉,松月宫粉,万德宫粉,鹤庆宫粉等。即或是果梅中的古梅,也不尽全是习见的单瓣白花品种,有的古果梅竟是开复瓣红花的观赏价值较高的花果兼用品利:如白沙古梅品种为双套红梅即是。

古梅现状

元梅3株

扎美寺古梅植于云南省西北部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镇开基村的扎美寺北山脚下,土壤微酸性,海拔2780m,是目前发现的屹立在最高海拔上的一株古梅。伴生树有桃,核桃,桑树等古梅生长势中等,树干较直立,高6m,离地15m处直径115cm,树冠扁圆,植株雄伟高大,为世间罕见的“梅树王”树从离地2.75m处分为双干,1995年调查时,北干直径80cm ,南干70cm,2004年勇满然先生调查I时发现北干已折断,仅存南干主干木腐中空,树洞直径50~80cm对穿透光,基部多处出现树瘤。树皮较完整,黑褐色,粗糙,多呈片状剥落,纵裂沟深,树皮被苔藓植物包裹且有菌类寄生。侧枝平垂手1田各盘拐下垂。小枝较密,长短不等。属果梅当地称“仙居杏”年年结实。2008年春季李庆卫至该寺采得花枝标本,经主编陈俊愉鉴定,见其花被丝托膨大应属杏梅品种群,当系全球最古之现存杏梅老寿恩据元史《地理史十三》介绍系13世纪佛教传人永宁建寺时所植,距今约730年。

盘龙古梅单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东峤山盘龙寺大殿前东侧的白石围台中,西侧树坛有柏木伴生。干直立,树台上50cm处直径98(128×58)cm,高10m。树冠主干树皮黑褐色,粗糙,纵裂沟深、地衣、瓦韦等寄生。主干分桠,有苔藓植物,地形成东西2干,均扭曲。西干则向后余伸。主干及西干左半壁大面积皮破木腐,各大侧枝均扭曲,聚集若干大的树瘤全树3~4级分枝盘拐下垂,小枝密集细弱且短。花枝疏收在树的顶梢,着花较少,因植株常年受寺庙香火的烟2们生长势逐年减弱。品种为红怀抱子盘龙寺系兀朝至正七年(1347)莲峰禅师所建,,梅树为建寺之初僧人所植,树龄约660余年。

普照古梅树在云南省永平县目目洞乡花桥小学(原普照寺)院内,土质属微酸性砂壤,伴生树有白兰(缅桂花树),桂花,柏木等,树基上堆土围石。古树树身较完好,无明显虫蛀,生长健旺,但主干疙瘩密集凸凹不平。树干成45°向东南倾斜,圆各扭曲,胸径77cm,高7m,树冠略扁圆。树皮茶褐色,呈片状剥落,粗糙而纵裂沟深,阳面多处被践踏磨光,明面有苔藓植物地衣寄生,主干上部,分成大小4支干各分枝斜上,极度扭曲并盘拐下垂。小枝稠密,绿色,略带古铜玄冬,长5~27cm不等。花繁密,花时部分叶未落叶特大,长宽分别为9.0(95~85)cm和6.2(70~55)cm极为罕见,品种“单桃粉’可结实。此梅古利、苍劲、婆娑多姿、宛若巨型梅桩盆景。据《永平县志稿》载,普照寺庭前有元梅一株,奇曲苍劲,遍生藓苔。每当岁首,花枝盛开,相传此梅植于元朝大德年间(1298~1307),距今约710年。

明梅10株

黑龙潭古梅3号树在昆明黑龙潭公园紫极玄都观梅碑亭左侧L院内,伴生树有梅,柏木、紫微等,古梅植于石砌四方台中,上分为3干 中间干朽断。东干较直立,直径16cm,田各扭曲直上,木质已腐,部分皮层上萌生枝叶,构成一侧微小树冠,西干亦较直立而富生机,直径155cm,上部留3侧枝形成主要树冠,树高55m。两干下部树皮破损,黄褐色, 苔藓植物封身,纵裂沟极深。小枝中长或短,稠密,盘拐下垂,老梅枯荣并存,铁骨铄,生长势中等,着花甚繁,品种为台阁绿萼树龄约390年。

回龙古梅树在云南剑川县甸南乡回龙村东山脚下,土质红壤,伴生树有梅、梨,杉,等。树干扭转后直上,主干有心腐,纵裂沟深,外皮较完整,黑褐色,胸径85cm。高10m,树冠椭圆,干上分4侧枝盘拐上升或呈下垂状。树势较弱,屹立地头,潇洒飘逸。着花中密,品种为 一盐梅’花单瓣,极淡粉红色,年产鲜果200kg左右。据树主赵富有称,此树系他先祖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从四川省迁人时所植1990年云南林业部门调查时用生长锥实测树龄为500年。

南大坪古梅1号树在云南洱源县县三营乡南大坪付村公所西坡地上,海拔2370m,有中,幼年梅树伴生,离地0,3m处干径82cm,高7m,树冠扁圆。主干田各扭曲,呈形北向斜上。树皮八面纵向隆起,沟“S”极深,长有树瘤。干上分生若干侧枝,粗细不等,交叠合。小株密集,盘拐下垂,有苔藓植物地衣寄生烦富老态,但生长势较强,花繁果密。品种为苦梅,此树系该村最老梅树之一,参照回龙古梅推算树龄,约400年。

南大坪古梅2号树在南大坪村村公所西南田埂F一左右皆有梅树伴生。胸径72.9cm,高8m,树冠如伞。主干直立,树皮纵向朝外凸突,裂沟深。一边破损,虽有树洞,生长势仍强。上分4侧枝,分枝低密,左右盘拐,外缘小、枝下垂。花繁密,花时全标寸宛若雪球盖地品种为苦梅,以单株产果250一300kg而冠全县。与1号古梅为同时物,树龄约400年。 1988年,曾有科研人员在这一带发现长梗梅。

南大坪古梅8号树在南大坪村一农舍附近缓坡边,有幼龄梅树伴生。胸径60cm,高8m,树冠圆形顶平,主干直立左旋,树皮褐色,呈带状凸突纵裂,沟特深,貌若多干合抱,从纵沟可见木腐杆上分生粗细不等的5支干各支干又分生侧枝或盘拐直上或平伸下垂,似游龙翻腾。上部小枝更是左右弯曲下垂。百般老态,却雄浑矫健。品种为‘盐梅’,树龄约400年。

南大坪古梅14号树在南大坪村一农舍断墙前孤植。主干直立,向左略扭, 胸径70cm,高10m。树皮灰褐色,纵裂沟特深,多处外突,被苔藓植物包裹,似多干贴合,主干分桠后又分生7~8分枝,交错盘拐斜上,生出3~4级分枝,弯曲下垂。下部侧枝有的贴地,构成馒头形树冠。小枝密集,花繁。品种为 ‘盐梅’,树龄约400年。

南大坪古梅l8号树在村前田埂上,有幼龄梅树伴生。胸径67cm,高7m,树冠伞状,主干直立,树皮黑褐色,粗糙,有苔藓寄生,纵裂沟深,多处呈不规则凸突。干上簇状分枝十余根,使树身膨胀,粗过基干:各分枝多外倾,弯曲旋上,交错散叠向四面平伸下垂,古梅支干虽多,分布合理:枝条虽稠密,透光。树形完美,婆娑多姿,生机勃勃,老当益壮,品种为’盐梅’,树龄约370年。

南大坪古梅l9号树在村前田间沟边,东西两侧均种有梅树。胸径82cm,高7m,树冠近圆形。干直立左旋,树皮褐色,纵裂凸突,沟深,被苔藓植物包裹主干分桠为4各枝桠又不断分生侧枝,错落蟠,扭曲直上或斜出下垂。大枝、枝均稠密,着花甚繁生长健旺,雄伟苍劲。品种为 ’盐梅’树龄约400年。

标楞古梅据勇满然先生2004年1月9日调查树在云南洱源县茈碧乡永兴村标楞寺门前左侧,生于杂灌之中。从地面分为大小2干。大者胸径50cm,高10ml,大干端直略外倾,左旋向上,分枝点高,出各扭曲上旋,间断凸突树瘤,致使树身粗细不匀,有上重下轻之感。小干斜出,分枝点亦高。两干之间中部空隙较大,显露内侧枝残桩。二干上部枝条交错合成较完整的树冠。树皮部分破损,黑褐色,有苔藓植物寄生生长势中等。品种为‘苦梅’树龄约380年。

潮塘古梅树孤植于广东梅县城东潮塘岗一农舍前坪台边坡坎上,梅园中学罗一仁老师最早报道(1992),有月桂台湾相思伴生。树干微倾,被埋人土约1m,从坡坎至坪台处分成2干分桠处直径70cm。树高8m,树冠扁圆,开张。两干左右斜上主干下部暴露于坡坎外侧,有白蚁危害树干中上部完好,树皮破损,暗褐色,纵裂,密布苔藓,地衣茎刺。两干再分桠斜上,4级分枝中密,略盘拐 3下垂。花小而繁密, 多着生于短花枝上。花重瓣,极淡红色,具浓香,品种为潮塘宫粉王其超1993年定名。生长势中上,树姿苍劲挺拔,树龄约为460年。

清梅56株

其中名梅6株,古梅50株。

名梅6株

隋梅”因树在浙江天台县台州天台山隋朝古刹国清抗相传为章安街道大师(561-632年)手植,故有隋梅之称。 1960年史学家郭沫若兴游天台山,题诗一首:”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植于大殿东侧梅亭小院靠墙的花台里,黄墙壁上嵌有石碑篆刻隋梅二字。古梅胸径38.6(525~20)5)cm高75m,树冠椭圆形。树依墙而卧,蛀孔遍体,老干早枯,朽木残存。现主千是由22条直径12~3.8cm的根状茎交错叠合,紧缠一枯干而成,貌似一体,离地3m始分桠,树皮黑褐色,上有苔藓植物地衣贯众扶芳藤等多种植物寄生。1966年前名梅几被烟熏死,后僧人将阴面悬挂的不定根,涂抹沟泥贴附在枯干上,引伸至干基泥土中摄取营养。经几年护理,复壮成现存的特殊新干,名梅生长势强,现树干靠墙蔽荫处仍长须状不定柱是,随风飘手凯树上小枝细软婆娑,稍显占风。品种为江梅陈景沂《全芳备祖描述》一古梅枝扭曲万状,苍强车鳞,圭找高花身。又有苔须垂一于枝间,或长数寸。微即偬绿,飘然可玩与现实的隋梅风织近似,从树的朽木和老态辨识,绝非隋朝原本而是多代分本,树龄不是200年。

“宋时梅”树在安微和县丰山乡杜村。杜村是北宋名:上杜默的故里 梅为杜默手植,原有6株,清《直隶和州志》(1901)载,默手植梅花犹存,每春深作花游人如织至20世纪80年代梅树仅存一株,堆围石保护。名梅胸径40出门,高5.5m,树冠卵圆形,主干分为4大侧枝,或直上,或斜伸,4级分枝重叠、枝更稠密。杜家后人以为是祖宗遗物,不许修剪致使树的中度堂积压枯枝太多,通风透光极差,着花稀少,生长势中等。常遇某年树冠外缘一边着花,次年另一边着花,视为奇树,讹传为 半枝梅。品种”江梅’,该名梅乃根际萌蘖更新的分本,树龄约140年。

“欧梅”(琅玡古梅) 即所谓“欧阳修手植梅’。树在安徽滁县琅玡山下醉翁亭景区内,植于方形树坛中一边镶有碑石,题字’花中巢许”,以赞扬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逸世傲骨情操,滁县《醉筋亭简介》科;:“世传欧阳修手植梅已萎,现树为后人补植”树有2干。大者基径4ocm,高6.4m,上分3桠. 各支干弯曲斜上,侧垂支或直立,或平伸弯垂,树冠卵圆形。小枝疏密有致看花繁密,品种为 ’江梅’“该树生长健旺. 刚劲挺探不显老态。经推测”树龄约120年。

唐梅”(即黑龙潭古梅1号)树在云南昆明市黑龙潭公园紫极玄都观内,曾以“唐梅”盛名于世。据《云南名木古树》(1995)载:唐人曾在龙泉观三三清殿前植有两株梅树,爱新觉罗·旻宁十年(1830)一株死去,1923年另株树干又枯萎,翌春从基部萌发新枝。 《道光云南通志》当时的那株唐梅是原树的:“孙株” 。1943年重修龙泉观时,此梅由三清殿移至祖师殿前。现公园为这株刊、唐梅设树坛围栏,置假山石托伏二卧干,其中一干死去。另一干是原干基部余于出的大侧枝,直径178cm。亦以石撑着。干上再分生二便I枝,伸的一枝亦死去。存活的一 一枝直径13.3cm,生长极弱,总之,名梅全株苍老衰颓,幸喜存活的卧干基部萌发新枝,为延年益寿带来了希望。此一名梅树皮极为粗糙多反翘剥落。全株着花寥寥,蕾仅绿豆大小,亟待抢救。“唐梅’为多代分本,品种为红怀抱子’现植株地上部之老态,表明树龄不足百年按移植时的,“唐梅’’树龄约300年。

“九峰双艳”名梅在浙江台小4黄岩九峰公园米筛井边围墙内,树龄160年,树高105m,冠中富8.0m,干径46.5cm,分两大枝,芳名双艳1991年2月陈俊愉发现并记载。因其系我国半野生大梅树中之少数幸存者,又在名园之内,故列为中华名园中少数代表性名梅之一 品种’大青梅’ 系果梅中之名品。

“九峰独艳”名梅产地及品种同“九峰双艳约150年生,因系独干向上,故名“独艳”品种及地点同双艳。

清代古梅

登录清代古梅50株,它们是姬川古梅1号,姬川古梅2号,樟林古梅,平通古梅,黑龙潭古梅2号、4号、5号、6号、华亭古梅1号、2号、4号、5号、6号、7号、8号、9号,太华古梅1号、2号、茅棚古梅1号,2号,兴化古梅,白沙古梅、指云古梅1号,2号,万德古梅、上溪古梅、秋园古梅、松月古梅,太平古梅、万福古梅,南大坪古梅3号,4号、6号、7号、9号、 10号、11号、l3号、l6号、17号,银苍古梅1号,2号,玉洱古梅1号,2号、三圣宫古梅,古仙鹤梅。宝华古梅,锦屏古梅、玉西古梅等。

值得提出的是云南洱源南大坪村自占以来以盛产身果梅而闻名于世,他们的祖辈遗留下来的明梅、清梅,20世纪90年代经调查登录的仅16株。实际当地保存的古梅远远不止此数,特别是树龄在100~190年的占梅,为数更多古梅未作统计,南大坪村200年以上的古梅,其共同的特点是:主干干径均为40~60cm 经散植于田埂,路边或小、山坡上,阳光充足,树冠能自由扩张,果农为摘果方便,管理幼树时便将分枝对天压低,放这里的古梅多于离地0.4~0.7m处分桠。斜上构成树冠,从而使全树如馒头状。它们都只具有古梅的一般老态,个性不突出。品种单一,均系果梅品种一“盐梅”。

古梅的老态与树龄

当今中外尚缺乏适合在野外直接测试古树年龄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调查古梅,名梅时,梅树采14C和生长锥测定外。除对个别主要以查阅地方志、碑文为凭据,诗词,楹联为旁证,核查寺观建筑史,询问树主家史为依托,直观对比各古梅,名梅所处生态环境的差异和它们老态的种种表现,最后综合评估树龄。诚然,这种做法,只能取得比较接近实际树龄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树龄的古梅,有着差异显著的老态。调查者只要悟出其要领,善于辨认,对评估树龄十分有益。古梅主要老态有:

植株特别粗大

梅花树龄的大小与植株的粗细高矮有一定的相关性。百年古梅的干径多在30~45cm,树高5~7m。凡树的胸径达1m,高10m左右, 若无600年以上的树龄绝难长成。 400~500年树龄的古梅干径多为65 -85cm,200~350年树龄的古梅,一般干径可达40~70cm。但梅花生长量受本物种体形增大极限的制约,同时还受不同外界生态因子的影响,故不能以树的大小作为树龄高低的唯一标志。例如,树龄仅140年的“宋时梅干径为40cm,而云南昆明市黑龙潭的唐梅虽为多代分本,干径不足20cm,而树龄却有300年。

树干扭曲

这一老态多出现在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梅上。树龄越高,扭曲程度越大。如普照古梅(710年)树干极度扭上由。为寿星梅中的典型代表。又如回龙古梅(500年)、南大坪古梅8号(400年)、指云古梅1号(270年)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始有不同程度的扭曲现象,但是像天台山的’隋梅”和楸园古梅的树干都是由萌蘖枝或根须包裹枯干贴合后呈现的扭曲现象,则当别论。

树干劈裂,木腐中空,留有残桩,树洞

梅干易遭虫蛀,百年左右的梅树心腐现象已屡见不鲜,200年以上的古梅几无一完整无损者,故对主干,支干,大侧枝上留下的心腐、树洞、劈损、断裂、残桩等,视其严重程度,结合其他老态,作为评估树龄的依据之一。如松月古梅,白沙古梅,兴化古梅属之。

树皮从裂沟深,多面隆起,树瘤星布

百年以上古梅树皮纵裂沟多较深,随着树龄的增长沿纵裂沟一边或多边常隆起凸显,200年以上的古梅始生一树瘤’,随树龄增长,树瘤越多,且密集,常与扭曲现象并存。如普照古梅、华亭古梅1号,南大坪古梅2号,指云古梅1号,宝华古梅等是。

侧枝盘拐,弯曲,下垂

200年以上的古梅常出现此种老态,并以树干盘拐扭曲者为多。树龄越大。盘拐、弯曲程度越突出。如普照古梅、华亭古梅1号,南大坪古梅2号,指云古梅1号、宝华古梅等。

树根裸露,错结如网,坚如鱼脊

种在坡地上,已具有一般老态的百年以上的古梅,因表土流失,常出现树根裸露,日久天长,如网如脊。如樟林古梅等是。至于树皮反翘剥落,苔藓植物地衣寄生,通常百年左右的古梅,名梅,均有此老态,另外,梅花品种繁多,了解不同品种的演进史对评估古梅树龄很有帮助,如昆明黑龙潭古梅1号(即唐梅”),品种为红怀抱子属台阁型梅品。梅中出现台阁状较晚,元代以前未曾发现。据此断定唐梅绝非唐时原物,必是后人补植。现树为多代分本无疑。

幸存长寿原因

立地条件

现查明古梅、名梅资源密集的云南省,正是野梅起源中心及分布中心之一。云南地区海拔高,.纬度低,日照长,紫外线强、冬春雨水少,气候温湿适度,许多花木在这里都生长茂盛。梅花在这优越的乡土环境里成长,天时地利有助其长寿。从具体立地条件看,梅花忌低湿涝积,耐瘠薄干旱,喜阳光充足和雨量充沛,现在记载登录的古梅,名梅们不论在何省多被种在地势高燥的坪场上,坡坎上,或栽在石栏土台上。或植于堆土的树坛里,多为孤植树。各地选择的种植点与梅的习性相适应,故能较好地经受自然选择而延年益寿。

品种与实生后代

被登录的现存的67株古梅,名梅中,属江梅型(含果梅品种和兼用品种,下同)41株,占61%;宫粉型13株,占19.5%;玉蝶型5株,占7.5%;绿萼型8株,占2%。江梅型梅花是梅花品种中人工演进的起点,更接近野生种。宫粉型梅花是由果梅分化为花梅最早出现的类型,生命力都比后来演进的类型强,较能抵御不良环境,现登录的3株元梅和400年以上树龄的明梅就品种而言,均属梅中原始类型的江梅型和宫粉型同时,绝大多数的古梅,名梅都是实生树,实生后代生命力顽强,故饱经风霜的古梅,尽管疮迹遍体,其根际,树干上的隐芽多能萌发,为古梅的更新复壮带来希望。由此可见,现存古梅、名梅生长较好、益寿延年、实有其遗传基础和生存根源。

经济效益

登录的古梅中有64%属果梅和兼用梅,其中大部分为农民所种。农民为谋求经济效益而种植的果梅树,只要能结实,必然精心培育,代代相传,非到老朽无收或遇自然灾害,是不会拔除的。如回龙古梅高寿500年。树干已心腐,生长势衰退,现每年还结果200kg,当地林业站特加保护选作物候观测树。洱源南大坪村祖传下来的几十株200年以上的古梅,成为明清时期洱源地区果梅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

特殊环境

梅花是中国寺观园林中的传统观赏植物之一。登录的67株古梅,名梅植于寺庙、道观者30株,占45%,托福历代僧尼、道人的抚育关照以及香客的爱护而幸存至今。有30%的古梅各有其主。部是各家各户祖辈遗留的传家宝、摇钱树,必然受到家族及其子孙的保护,减免了人为损坏而存活。传为名人的手植梅,鉴于后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所受养护之精细更不待言。即或老朽消亡,也会有人就地补植,受社会各界的爱戴仍不减当初,安徽滁县醉翁亭风景区的’欧梅”是其代表。

保护与利用

古梅,名梅是特种资源,有的还是国宝,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才能闪耀我国古梅、名梅的独特光辉。

鉴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8株前已登录的、名梅相继死亡的教训,建议中国梅花研究中心、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评审现存的古梅、名梅,按国家保护古树名木的有关规定,提出元梅为特级保护对象,明梅和名梅为一级保护对象,清梅为二级保护对象的名单,申报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备案。由国 家相关部门出台保护古梅、名梅的政策法令,敦请林业、园休、文物、环保、旅游、宗教部门每年拨出一定经费,做好保护古梅、名梅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珍爱古梅,名梅的文明风尚。请各地主管单位造册登记、编号挂牌、建立挡案。凡对古梅、名梅乱砍乱伐,烧香熏烟。刮皮刻字。攀登摘花以及随意出售,移植者,轻者教育,重者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在古梅,名梅周围,责令树主设置美观耐用的护栏杆,定期松土,填土,施肥,灌溉、除虫。对树干严重倾斜或发生断裂者应设支柱, 对树洞的修补填充应请专业人员协同处理。

古梅和名梅同是中国特有的珍贵自然景观,有的还兼具历史人文景观。首先可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利用,事实上像天台山的隋梅醉翁亭的欧梅昆明西山华亭寺的古梅群等早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另有一些古梅观赏价值很高,如云南晋宁县的盘龙古梅,在该县盘龙寺内,寺以云南第二大佛寺和元代’松子鳞滇茶花而出名,而人们对该寺用有元代古梅知之甚少,殊不知盘龙古梅乃我国三大元梅之一,较之元茶毫不逊色。只要加强宣传力度定会赢得游人的兴趣。还有扎美寺古梅,是盖世的梅中巨木,虽生于滇西北僻乡,却地处美丽的泸沽湖永宁温泉旅游线上,该梅树孤植于扎美寺喇嘛寺侧所在的山坡是一片荒土,用来植梅,使之成林, 建成座以古梅为主题的观赏、生产兼用梅园。可为泸沾湖旅游区再添一特色景点。再如,与举世闻名的安徽黄山旅游风景区毗邻的歙县上丰乡。有二三百年生的障林古梅,姬川古梅等多株,那里的农民祖祖辈辈以植梅售花为副业。村前屋后、路旁溪边,散植红、绿梅花数万株,且多为成年大面积达500h平米人作天成的果梅梅园。有成片青松、绿竹为屏,构成国内罕见的自然生态型岁寒三友,春景妖娆,野趣浓郁,花时稍作宣传,便可把游览黄山市和古城的旅游者请进山乡赏梅。

古梅中的潮塘古梅,松月古梅,万德古梅,太平古梅等,其品种分别是潮塘宫粉,松月宫粉,万德宫粉和鹤庆宫粉,均系优良的花果兼用品种,别处罕见,江西三农花木园林遍访全国的古梅和名梅,充分利用古梅来作种质资源。繁殖种苗出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