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县 :中国江西省抚州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8-15 16:40

宜黄县(Yihuang County)是中国江西省抚州市下辖县,位于江西省中部东侧,抚州市南部,东与南城县、南丰县相邻,南与宁都县接壤,西与乐安县、崇仁县毗邻,北与临川区相连,总面积1944平方千米,下辖8个镇、4个乡、2个垦殖场、1个工业园区,县人民政府驻抚州市宜黄县凤冈镇世纪大道县行政中心大楼。截至2023年末,宜黄县常住人口19.63万人,居住着汉族、畲族瑶族苗族等民族,当地方言以赣语为主。

宜黄县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华夏古陆西北部,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特征概括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境内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河流有宜水、宜黄水、曹水等。宜黄县因县治设于宜水宜黄水汇合处而得名。宜黄县春秋时属吴国东汉分属汝州市南城县地。元时,抚州军改抚州路,宜黄隶之。民国时期,宜黄县属第七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黄相继隶属抚州市专区、抚州地区。2000年7月10日,抚州地区改为抚州市,宜黄县隶属抚州市。

宜黄县拥有数十年的杂交水稻制种历史,同时也是第一批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种植规模和产量连续20年位居江西省前列。2022年,宜黄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08.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3%,三大产业结构为10.3:42.4:47.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6元,同比增长6.7%。

宜黄县文化资源丰富,禅宗思想、书院、戏曲、古建筑、红色等文化在此交汇。曹山宝积寺是佛教禅宗曹洞宗祖庭石巩寺被称为“马祖第一道场”。宜黄戏、禾杠舞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棠阴古镇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此外,宜黄县主要景点有太极岩景区、曹山景区卓望山森林公园、棠阴古镇等。

名称由来

宜黄县建县于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因县治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便有人类在宜黄此地繁衍生息。春秋时属吴国战国初属越,楚灭越后属楚。

秦汉至南北朝

秦统一后属九江郡西汉南城县域,东汉分属临汝、南城县地。

吴太平二年(257年),分豫章郡之临汝、南城立临川郡。同年,析临汝地立县,是为建县之始。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侧,故名宜黄,属临川郡;晋元康元年(291年),析荆、扬十郡置江州,辖临川郡,宜黄隶之;陈永定元年(557年),析江州立高州市,宜黄仍属临川郡为侯国。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九年(589年),宜黄并入崇仁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又析崇仁地置宜黄,隶抚州市武德八年(625年),复并入崇仁。

开宝元年(968年),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待贤三乡置宜黄场,场署设仙桂乡长春里,仍属崇仁。县民胥仕隆等以“去崇仁甚远,民苦之”为由,请于南唐后主升场为县;开宝三年(970年),后主准其请,遂升场为县,隶抚州,设县治于黄填镇(今凤冈镇);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土地尽入于宋,改抚州为军州,抚州军归宋。自此宜黄设县及县名均未变动;绍兴十九年(1149年),改抚州市为抚州府,宜黄属之。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抚州军改抚州路,宜黄隶之。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抚州路改抚州府,宜黄属之;洪武九年(1377年),废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下分道、府,宜黄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抚州府。清沿袭明制。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各县直辖于省;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省分4道,宜黄县属豫章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豫章道,宜黄县直辖于江西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宜黄属第八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宜黄县属第七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黄相继隶属抚州市专区、抚州地区。2000年7月10日,抚州市地区改为抚州市,宜黄县隶属抚州市。2001年11月撤消城南乡、潭坊乡,并入凤冈镇;中港乡、兰水乡合并为中港乡;撤消白竹乡,并入黄陂镇;全县设6个镇(风冈镇、二都镇、黄陂镇、东陂镇棠阴镇梨溪镇)、6个乡(中港乡、新丰乡、神岗乡圳口乡南源乡、桃陂乡)、2个场(黄柏岭垦殖场、青年垦殖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宜黄县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东侧、抚州市南部,东与南城县、南丰县相邻,南与宁都县接壤,西与乐安县、崇仁县毗邻,北与临川区相连,介于东经116°01'03"-116°28'05",北纬27°03'04"-27°43'06"之间。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0千米,总面积1944平方千米。

气候

宜黄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6℃—18℃,1月份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9.3℃,7月份平均温度28℃,极端最高气温39.7℃。

地质

地质构造

宜黄县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华夏古陆西北部,以前古生代震旦纪变质岩层为其基底。一般早期(加里东期)以激烈的挤压作用产生东西较紧的线状褶皱,同时因承受南北向挤压应力和南北向扭力作用,形成了多系列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燕山期以断裂为主,褶皱构造次之。由于南北向压应力作用结果,形成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压性或压扭构造,伴有北西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构造。东西向构造为境内的重要构造形式之一,主要分布在棠阴~朱家斜之间,由震旦系寒武系地层组成的一系列大致平行的走向东西的紧密线状褶皱,主要有邹家村向斜、黄陂桥背斜、源里向斜、澄源背斜等,各褶皱多已倒转,其北翼较平缓,南翼较陡。

地层特征

宜黄县境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等。

震旦系主要分布在棠阴、神岗、杨梅山及县城附近。寒武系主要分布在县城至棠阴线以南到朱家斜以北之间和县城以西的陈坊、官仓、龙井等地。石炭系仅分布在桃陂一处。三叠系分布于荣前、官坪、朱家斜等地。白垩系、第三系分布于宜黄河沿线。第四系零星分布于梅坊、梨溪等地。岩浆岩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主要在二都、中港、神岗乡以南地区。

地形地貌

宜黄县地处武夷山西翼,北部赣抚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由东南、西南向北倾斜。中南部属低丘陵地带,海拔一般在60—100米之间;东西两边的边缘及中南的部分地区属中丘陵地带,海拔一般在100—300米之间;其余属上丘陵地带,海拔一般在300-500米之间;低、中、高三个亚类,占宜黄县总面积的82.36%。主要山峰有鱼牙嶂(1467.5米)、芙蓉山(1176米)、西华山(1287米)、大王山(1136.6米)、十八排(1370米),境内最高峰位于神岗乡与南丰县相连的军峰山,海拔1760.9米。

水文

宜黄县境内河道属抚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宜水、宜黄水、曹水、梨水,总长度224.1千米,流域面积1808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的98%。径流总量20.2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2.6亿立方米。

宜黄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宜黄河,从东南的新丰乡流经境内的东陂镇、黄陂镇、二都镇凤冈镇神岗乡圳口乡棠阴镇桃陂镇,境内长度为148.7千米,流域面积138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8.2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安槎小溪、山前小溪、四都小溪、曹水小溪、梨水小溪等。

根据水岩性和埋藏条件,宜黄县县境地下水可分为四大类型。松散堆积层孔隙水水量中等(单井涌水量100~1000吨/日),分布在县城、潭坊、梅坊一带,埋深2~6米,年变幅2.25~3.25米。碎屑岩裂隙孔隙层面水最大埋深8.5米,分布在黄陂一桃陂之间的断陷盆地,水量贫乏。基岩裂隙水分布在南源、麻坑等东部低山区,植被甚好,断裂较多,构造裂隙发育,地下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断裂破碎夹层中,富水性不匀一。流量在0.1~0.8升/秒之间。碳酸岩裂隙溶洞水水量中等的裸露型溶洞水分布在桃陂。流量0.3~1.3升/秒。具有承压性质,富水性极不匀一。覆盖型岩溶水分布在官仓一带。面积约0.2平方千米,蜂窝状溶洞发育。

土壤

宜黄县境内土壤出现类型主要有红壤、紫色土、黄壤、水稻土等。其中红壤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典型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面积为2183682.9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78.96%。紫色土是由酸性紫色泥页岩类风化物发育形成的土壤。面积为8238.1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0.3%。仅分布于城南乡、黄陂镇的低山丘陵地区。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地段,在黄红壤之上,由于常年云雾多、湿度大、气候凉冷,植被生长良好。土壤极为明显的黄化现象,但又未见滞水情况,因此土壤呈现出灰黄、黄色。面积为105147.5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3.8%。水稻土是宜黄县生产粮食的主要耕作土壤,具有面积大、肥力高、耕种年代久等特点。面积为425606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15.39%。可分为3个亚类:一是淹育型水稻土,面积25245.77亩。主要分布于中、低山高丘地区的梯田和河流两岸的高阶地,以神岗、黄陂、中港等乡的面积较大。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宜黄县多年平均径流量20.6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约7.21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根据宜黄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公报显示,宜黄县耕地19124.12公顷;园地2450.67公顷;草地464.2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603.3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463.52公顷;湿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591.17公顷。

矿产资源

宜黄县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属矿钨、铋、、铜、铅锌、、金、银、铁、磷矿,非金属矿灰岩、石英石、石墨及高岭土等18种。其中铅锌矿5769吨,铁矿4588吨,钨矿636吨。县境内有温泉两处:岭下温泉和淡水温泉。其中岭下温泉位于黄陂区与二都交接处,泉群从宜黄河二级阶地后缘全新统冲积层中涌出,流量1.7升/秒,水温28度。有硫磺味,矿化度0.31克/升。淡水温泉位于中港潭田里村附近中低山区河谷中,泉群从全新统冲积层中涌出。流量1.09升/秒,水温37度,矿化度0.313克/升,总硬度4.301德国度,PH值8.0。

森林资源

截至2023年6月,宜黄县林业用地面积23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1.18%,有林地面积212.06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56万亩,活立蓄积量805万立方米,立竹蓄积量8731万根,森林覆盖率达76.28%。

生物资源

宜黄县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松木、杂木等,针叶用材林(马尾松、湿地松、火柜松等)、阔叶用材林(枫树、苦楮树、拟赤杨、木荷、檫木、甜楮树等)。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果木(柑桔、梨、桃、柿、板栗、李、枇杷、葡萄、枣等)、药材(厚朴、杜仲等)、蚕桑、茶叶、黄栀子等。县境草药资源丰富,常用易采的有杜衡、杜仲、土荆芥、椭圆叶猪屎豆、黄荆、薄荷、紫苏、木贼草、毛大丁草、吊兰、百合、山枇杷、百部、南天竹、射干、娃儿藤、异叶天南星、金锁。水生经济植物主要有白莲、席草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宜黄县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木本植物有73科,171属,277种,其中列入国家和省级保护的植物有:银杏、罗汉松双花木、三类杉、南方红豆杉、青钱柳厚朴白玉兰紫玉兰、紫楠、红楠、香果树、方竹滑竹等。草本藤本植物353种,其中珍贵药用植物8种。

动物

宜黄县县境物种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达69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华南虎云豹水鹿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鹿、大山羊大灵猫小灵猫水獭亚科、獐、猕猴貂、亚洲黑熊、豺、鳞甲目、藏酉猴、斑头休鹠、领角鸮、草鸮、燕隼游隼黑鸢苍鹰勺鸡白鹇、鸳鸯、大鲵属、棘脑蛙、虎纹蛙等25种。

自然保护区

宜黄中华秋沙鸭保护区是江西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抚州市宜黄水上游,保护区总面积1693.54公顷,其中核心区533.42 公顷,实验区面积1160.12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繁衍地。中华秋沙鸭是有着世界珍禽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的历史,其珍贵等同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其野生数量全球不足一千只。

自然灾害

宜黄县主要自然灾害类型有水灾、旱灾、虫灾以及滑坡等。1986~2005年,县内发生过4次较大水灾。损失最大的是1998年的水灾,为百年一遇的大灾,特大洪涝灾害。全县16个乡镇151个行政村都不同程度的遭受灾害。全县农作物受灾1.357万公顷,成灾1.243万公顷,绝收1709公顷,446公顷耕地和1190座(处)水利设施被毁坏;213条公路被中断,宜崇、临宁、谭尚三条省道路基塌方6000立方米。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3月,宜黄县下辖8个镇、4个乡、2个垦殖场、1个工业园区(宜黄县工业园区),县人民政府驻抚州市宜黄县凤冈镇世纪大道县行政中心大楼。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宜黄县常住人口19.6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76%。总人口性别比(女性=100)为108.07。根据宜黄县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宜黄县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04350人,占总人口的51.88%;女性人口为96777人,占总人口的48.1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83,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1536人,占总人口的20.65%;15—59岁人口为128215人,占总人口的63.75%;60岁及以上人口为31376人,占总人口的15.6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972人,占总人口的10.9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6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6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43个百分点。

民族

截至2021年1月,宜黄县有畲族瑶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21个、人口总数800余人。有少数民族聚居村1个,即中港镇何坊畲族村。少数民族村小组3个,分别是中港镇鹿岗村向新畲族组,二都镇三都村阮彭畲族组,新丰乡护竹村畲族一组。中港镇何坊畲族村全村总人口418户,总人口1575人(其中少数民族121户,人口405人)。

语言

宜黄方言属赣语。自古以来,由于政治、经济、地理、交通等诸方面原因,县人与临川区人交往甚为频繁,故宜黄音系与“临川音系”极为相似,其主要特点有三;一是保留了中古音系的平、上、去、入四声,除上声外,平、去、入均各分阴阳,共有7个声调;保留了〔-m〕、〔-n〕、〔-p〕、〔-t〕、〔-?〕等韵尾;有“尖团”音之分。二是没有捲舌音节,〔V〕、〔n〕特别发达;没有撮口呼。三是与普通话比较,语音上的差别较大,词汇上的差别次之,语法上的差别较小。

宗教信仰

宜黄县境内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等。截至2024年7月,佛教场所有20个,如曹山宝积寺、桃花山寺、军峰山寺等。

经济

综述

2022年,宜黄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08.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提高。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21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97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30亿元,增长4.4%。三大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0.7:42.4:46.9调整为10.3:42.4:47.3。

2022年,宜黄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4.9%。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03元。地方税收收入4.77亿元,同比下降8.8%。地方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71%。

2022年,宜黄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6%。全年工业投资增长4.5%。

2022年,宜黄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6元,同比增长6.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26元,同比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9348元,同比增长7.1%。2022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73元,同比增长7.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66元,同比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48元,同比增长8.6%。

第一产业

宜黄县拥有数十年的杂交水稻制种历史,同时也是第一批国家级制种大县。2023年,宜黄县水稻制种面积达8.9万亩以上,产量达1700万公斤,水稻种植规模和产量连续20年位居江西省前列。

2022年,宜黄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8.57亿元,可比增长3.58%。其中:农业产值10.78亿元,增长1.95%;林业产值2.93亿元,增长5.44%;牧业产值2.47亿元,增长3.88%;渔业产值1.2亿元,增长4.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亿元,增长12.0%。

2022年,宜黄县粮食总产量15.3万吨,同比下降1.95%。其中,稻谷总产量14.8万吨,增长0.24%。蔬菜产量8.78万吨,增长3.8%;园林水果产量0.64万吨,增长9.9%。水产品产量0.97万吨,增长6.0%。

2022年,宜黄县全年生猪出栏93583头,年末存栏61493头。全年畜禽肉类总产量10333吨。

第二产业

2022年,宜黄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实现营业收入171.97亿元,增长20.0%;实现利润总额12.07亿元,增长65.9%。全县工业用电7.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1%。全县工业增值税(退税后)5.88亿元,同比增长4.7%。

2022年,宜黄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73亿元,增长9.1%。

第三产业

2022年,宜黄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9亿元,同比下降20.8%。商品房销售面积15.9万平方米,增长1.2%。

2022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2820186万元,同比增长16.03%。其中: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48681万元,同比增长16.7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71505万元,同比增长15.33%。

2022年,宜黄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4亿元,同比增长5.1%。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7.85亿元,同比增长24.5%,零售业销售额36.06亿元,同比增长8.4%,住宿业营业额2266.7万元,同比增长9.9%,餐饮业营业额3.43亿元,同比增长14.5%。

2022年,全年宜黄县外贸出口完成33119.6万美元,同比增长100.85%;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完成462万美元。

2022年1—11月,宜黄县共接待游客44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73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3.69%和19.71%。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宜黄县共有学校30所,其中普通中学15所,小学15所;在校学生数26543人,其中普通中学12980人,小学13563人;教职工数1887人,其中普通中学934人,小学953人。截至2020年底,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

卫生健康

截至2020年6月,宜黄县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52个,其中: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11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所,其他18所。

2022年,宜黄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21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72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173张,同比增长4.83%。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宜黄县境内有各类科技人才679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285人,经营管理人才1267人,技能人才1240人,农村实用人才2876人。

自2022年以来,宜黄县引进惠农种业赵开军等4名博士挂职企业科技副总、技术顾问,推动落地了科研院所3家,成功获评省级技术创新平台7家、市级14家。开展“一企一博”引才行动,江西天戌药业有限公司、江西易生智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共引进了21名高素质人才为企业进行科技服务指导。

2023年,宜黄县组建了宜黄县水稻、食用菌、果业等科技特派团,共有省、市、县共计科技特派员35名,为农业相关产业提供科技服务。

文化事业

“十三五”时期,宜黄县完成12个乡镇文化站、139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146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急广播试点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县、乡(镇)、行政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累计送戏下乡390余场,累计放映电影9380场次,举办各类文艺培训和展览活动6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2021年,全县剧场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02.6千册。

体育

2022年,宜黄县体育场地面积448011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1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681个,室内运动场地43个。城区建有公共篮球场7片、体育场1个、11人制天然草坪标准足球场2个、五人制人造草坪足球场3个、社区健身器材5片、宜河两岸健身步道6千米、农村健身场地129个、健身广场7片、私人收费健身场馆5个、室外私人收费游泳池2个。

社会保障

2021年,宜黄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3390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07%;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8500人,同比下降0.9%;全县基本医疗参保人数为207254人,同比增长0.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2225人。

2023年,宜黄县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41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66人。发放企业稳岗返还85.75万元,企业数164家,服务人数324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225.6万元,其中个人创业发放15047.6万元,小微企业发放5178万元;完成全年民生工程任务数202.26%,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个人创业1016人次,带动就业5144人次。就业补助资金方面,2023年中央下达资金共1012万元。

人居环境

2022年,宜黄县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42%,优253天,良98天,PM10均值26ug/m3,PM2.5均值13ug/m3,与2021年同期相比,PM10均值下降1ug/m3,同比下降3.70%,PM2.5均值下降3ug/m3,同比下降18.75%,优良天数比例下降3.58%。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指标全年保持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宜黄县地表水水质整体良好,临川黄家及三都电站水质监测指标全年保持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其中,宜黄水出境断面临川黄家11个月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交通

公路

截至2018年,宜黄县境内有公路总里程1060.184千米。其中有省道176.942千米(有县养省道2条计30.342千米),县道201.662千米,乡道167.873千米,村道485.451千米,专用公路28.256千米。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县12个乡(镇)、13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水泥路,占乡(镇)、行攻村总数的100%,公路硬化率全覆盖。1032个自然村(组)有700个村(组)通了水泥路,占自然村(组)总数的66%,农村水泥路建设总里程达到一千多千米。

2012年底,抚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该线路在宜黄县境内全线长10.55千米,总投资7.5亿元。该项目建设完工,结束了宜黄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增加了对外连接快速通道,拉近了沿线区域与项目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推动“三点一线”工业走廊的快速发展,带动项目沿线及周边地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宜黄县未来城市和工业产业布局的形成,对宜黄县的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国道G322宜黄黄陂至乐安鳌溪(宜黄段)全长13.052千米,路经黄陂镇、霍源镇及西源林场至乐安谷岗乡板岭村。本项目建设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0米,路面宽8.5米,设计时速60km/h,沥青路面。该项目采取PPP模式,总投资约34206.5万元,项目在2016年9月7开工,于2018年11月底竣工。

2022年,宜黄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399千米。

公共交通

2019年1月24日,抚州市至宜黄城际公交开通,线路长度为68千米,途经站点为:宜黄汽车站、谭坊路口、桃陂镇、中黄、宜黄工业园区、周舍、源野山庄、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临川一中北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阳光城、抚州客运总站。2019年,宜黄县保有出租车48辆 ,公交车51辆,其他各类营运车辆715辆,开通了宜黄至抚州城际公交线路。

截至2023年7月,宜黄县有城市公交线路8条,园区公交专线2条,城市公交车辆22部。

人文

宜黄县文化资源丰富,禅宗思想、书院、戏曲、古建筑、红色等文化在此交汇。唐朝中晚期,禅文化十分兴盛,曹洞宗“五位君臣”学说在此发展成形,曹山宝积寺是佛教禅宗曹洞宗祖庭石巩寺被称为“马祖第一道场”。土地革命时期,宜黄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北大门,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主战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此外,宜黄县当地特色美食有宜黄米粉、腐皮鹅颈、冻米肉丸等。

饮食

宜黄米粉

宜黄米粉与江西省其他地方制法相似,区别在于配菜的不同。有些人搭配油条吃,有些人则搭配鸡蛋,也有一些人就着黄瓜吃。

腐皮鹅颈

名叫鹅颈的此物,却与鹅颈并无关联。豆腐衣包上猪肉、竹笋丁、葱、酱油等,做好的鹅颈管切段,或炸或煮都行。炸鹅颈外衣酥脆咸香,内馅咸甜清脆,不干不腻。煮鹅颈滑润入味,软嫩香甜。

甘薯淀粉

薯粉饺具体做法是把薯粉做成面皮五花肉加其他配菜剁成馅料,包进去,上锅蒸熟,就完成了。蒸出来的薯粉饺,外皮软糯。

禅宗文化

宜黄县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始创于唐朝的曹山寺是佛教禅宗曹洞宗祖庭,成立于2016年的曹洞杭州佛学院是国内首个以宗派命名的女众佛学院;创建于南北朝时期的石巩寺,是马祖道一第一伽蓝,并被赵祯敕封为“江西省第一名山”。

曹洞佛学院

曹洞佛学院坐落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曹山宝积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宗派之一的曹洞宗祖庭。曹洞佛学院是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面向全国招生的国家级高等佛教本科院校,由江西省佛教协会主办,曹山宝积寺承办。曹洞佛学院通过书法、绘画、篆刻、文学、传统文化、抄经、插花、沙画等美学形式,表现禅文化之美。学院学僧可以学习到禅修、戒律、佛教艺术等佛学知识,通过丛林的五堂功课,半月布萨诵戒,每年秋冬举行两次禅七,以及定期开展讲经交流、法会共修等活动。

石巩寺

石巩寺江西省第一批重点寺院之一,座落于抚州市宜黄县二都镇二都村西北2.5千米处的太极岩景区,南北朝时,义泉和尚云游于此,开山结庐,巩下修道。至唐时,有马祖道一禅师自建阳佛迹岭至宜黄石,结庵纳徒,领众熏修。后有徒石巩慧藏,秉师法脉,住持道场。禅宗思想著名之“慧藏逐鹿”“石巩张弓三平受箭”公案,即源于此。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6月,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宜黄县现共有文物169处,其中古建筑139处、古遗址3处、古墓葬3处、石窟寺及石刻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处、其他文物1处。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谭纶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1处。

谭纶墓

谭纶墓位于宜黄县二都镇帘前村,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由门楼、祭道、牌坊、神道、墓体5个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墓地建筑延续400米左右。谭纶(1520—1577年),宜黄县谭坊人,是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与民族英雄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神宗皇帝在赠谥敕命文中称谭纶为“文武通才”“甲科英生”“国之元勋”。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敏。著有《谭襄敏公奏议》《睹物寓武》等。

锅底山环壕聚落遗址

锅底山环壕聚落遗址位于宜黄县棠阴镇解放村大坪上自然村东约150米处,西南650米即抚河支流、宜黄县主要河流之一宜水河。根据出土遗物与周边遗址对比,其年代主要可分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夏至早商时期、商周。城墙、壕沟、壕堤根据解剖情况,均为人工形成,从地层叠压关系及包含物分析,可判断其时代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锅底山环壕遗址周边分布有太坪村、屋沿山、炮沿山等9处遗址,共同构成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聚落群。锅底山环壕聚落遗址的发现为重新认识江西省及南方片区先秦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契机,为深入研究展现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推进早期中国区域文明模式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9年,宜黄县已挖掘整理并立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十多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两项,即宜黄戏、宜黄禾杠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两项,即棠阴夏布织造技艺、宜黄神岗傩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项,即宜黄扬花曲艺。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4人,市级传承人4人,县级传承人2人。

宜黄戏

宜黄戏亦称“宜黄班”“大戏”“土戏”“老二黄”等。主要流行于江西省的宜黄、南城、南丰县广昌县等县,远及赣东北、赣南和闽西一带。由明末清初形成的宜黄腔发展而成的,因产生于宜黄而得名。宜黄腔是由西秦腔演变而成的。明末清初,当着西秦腔在南方落脚以后,声腔上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在江西便出现了以唢呐伴奏的二凡和以笛子伴奏的吹腔。进入宜黄后,废唢呐笛子而用胡琴,又将黄梅采茶的【还魂腔】改造为一种【反调】,就形成了以胡琴伴奏的宜黄腔,其基本曲调为【二凡】。所以宜黄戏是以明末西秦腔演变成的宜黄腔为主要唱腔,清末吸收其他乱弹的声腔和剧目而形成一个多种声腔综合的剧种。

宜黄禾杠舞

宜黄禾杠舞当地人称“打禾杠”,是流传于宜黄全境及周边乡镇,以镰刀敲击禾杠的民间舞蹈,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该舞由上山砍柴延伸而来,且歌且舞,禾杠,既挑柴火禾杆用的竹竿,为便于穿,插两头削尖。2014年,禾杠舞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地方特产

南源乌猪

南源乌猪是南源乡农户经过长期饲养、挑选培育的地方种猪。南源乌猪全身斑鱾,有的肢部有白毛,体形较小,体躯宽平,全向发育匀称,属肉脂兼用型。特点是毛稀、皮薄、骨细、肉嫩、耐粗饲料、抗病力和适应性强。

百合粉

百合粉是神岗乡封家山、军溪、车庄、岳家庄和圳口乡演溪等地的特产。旧时,农民上山采挖野生百合鳞茎,加工制成百合粉。百合粉加蜂蜜用刚沸的开水冲熟成半透明浆糊状,是清热、润肺、止咳、解渴的食品。

风景名胜

军峰山

军峰山位于宜黄县城南北偏东,与南丰县境相接壤,与华南虎保护区鱼牙嶂一脉相承,方圆山域30里,主峰海拔1760.9米,为抚州市第一高峰。兼有“庐山之美,黄山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之称。自古有“山高万仞,翠压五嵩,三更可观日出”之称。因为汉代长沙王吴芮为讨伐南粤在此驻军,以此得名。军峰山700米以下为薪柴区,700米以上到1200米为原始森林区,1200米到1500米为芭茅区,1500米以上为奇松怪石区。军峰山绝顶处有约80平米的平地,有石殿石屋,始建于宋代,山腰以上常年云雾弥漫,四季难见山顶。冬季多有白雪覆盖,雨季飞瀑多处,飞流千丈如悬河,山腰上还有一古庙,建有大殿堂、佛堂和客房,供游人休息。王安石、汤显祖、徐霞客等都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踪迹。

曹山景区

曹山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宜黄县城西北8千米处,景区规划总面积约为20余平方千米,规划有禅农、禅文、禅医、禅食、禅趣五大体验区,着力打造集“禅境、禅味、禅趣、禅意”于一体的全国禅养小镇新标杆,努力成为世界曹洞宗形象代表,一个禅意浓郁的文化休闲旅游景区。

卓望山森林公园

卓望山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城南部新车站旁,与县行政中心遥相呼应,海拔158米,山、水、城相辉映,天、地、人相融合,自然风光被当地人称为宜黄绝景。

棠阴古镇

棠阴古镇位于宜黄县,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镇内尚有完好的明清时代建筑160余座。因这里盛产夏布,棠阴古镇在历史上被称作了“3万烟囱,10万人口”。棠阴古镇是一个集古代建筑、艺术和民俗为一体的明清文化博物馆。

黄柏岭红色教育基地

黄柏岭红色教育基地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黄柏岭红色教育基地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主战场—黄陂战役、东陂战役。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的两大战役—黄陂战役、东陂战役就发生在县境南部,取得了消灭国民党军3个师,俘获敌师长李明、陈时骥,击伤敌师长肖乾、俘获旅长以下官兵2.4万多人,缴枪2万余支的辉煌胜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彭德怀、林伯渠、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多次在宜黄组织、指挥战斗,进行革命实践活动。

太极岩景区

太极岩景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宜黄县二都镇西北2千米处。总面积12.6平方千米。为中国罕见丹霞地貌。太极岩石巩一山耸峙,南北对穿,夸径为40多米,东壁高15米,西壁高40多米,如同一座宏大石桥,东西横架,形成一半月形两层石巩,犹如太极图,故得名太极岩,千年不变。岩石上刻有两枚印章,一章为“马祖法窟”,另一章为“百丈清规”。明代旅游家徐霞客谓之:“东西横跨,若飞梁半天,较贵溪石桥,高与大俱倍之。”

著名人物

获得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