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村 :河北省井陉县南障城镇下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8:27

吕家村,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井陉县城西南35千米晋冀交界处,村域面积8.96平方千米。

吕家村位于太行山深山区中,以古建筑群为中心,房屋按时代顺序向四周扩展,古建筑群76处,最具代表风格的12处,保存完整的八家。约在1942—1943年时,有八路军游击小组到村里宣传抗日救国,全村自愿参军人数33人,被誉为红色革命抗战圣地,村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姓木楔单杠式榨油技艺颇具特色。

2012年12月17日,吕家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1月21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12月25日,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

村落历史

元末,吕家村就有人在此居住。

明永乐年间(1360年—1424年),井陉县南障城镇洪河漕吕氏迁居此处,以地名称“汪儿村”,后吕氏人丁兴旺,遂于清顺治改为吕家村,延用至今。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新修关林碑;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新修关帝庙碑;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修官房碑;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关帝庙碑。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郎房碑。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玉皇庙碑。

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玉皇大帝神祠;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禁山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补修戏台碑。

民国五年(1916年),建修官窑碑记;约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时,吕家村有八路军游击小组到村里宣传抗日救国,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全村自愿报名参军的青壮年就有33人,奋勇献身的14人,为使后人不忘他们的功勋,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修抗战烈士碑。

近代,吕家村被誉为红色革命圣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吕家村位于井陉县城西南35千米晋冀交界处,毗邻小梁江村、蒋家村,村域面积8.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吕家村地形地貌属太行山深山区,海拔920米。

自然资源

吕家村野生动植物有野猪、山鸡、松柏、上百种野生药材、数十种食用野菜;村域范围内有千亩果园、万亩山场。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吕家村坐西朝东,背靠山场,东侧有深沟寨,是受旧时风水学影响形成的村落。

空间布局

吕家村以古建筑群为中心,房屋按时代顺序向四周扩展。在发展过程中,传统村落较好的保存了传统的地方文化。村落景观表现出很强的层次感,村落内部空间秩序不是均质化处理,而是有层次的展现出来,表现为村外周围、村边、村内民居院落等多个层次。

经济社会

人口

据2020年6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吕家村以汉族为主,户籍人口484人,常住人口300人。

经济

吕家村以绿色种植、养殖业、旅游为主。

据2020年6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吕家村村民人均年收入1020元。

主要景点

综述

吕家村的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村内民居以石为墙,依山而建,俗称“靠山家”。古建筑群以明清老院为主,共有76处,有特色风格的有12处,保存完整的有8家:三滴水院、绣楼院、日月楼院、吕栓科院、信院、福寿院、吕玉峰院和吕俊庭院、吕兵栓院,占地面积1768平方米。富有地方建筑特色的石头文化,依山而建,集中代表了中国北方居民的特点;还有古庙、古阁、古榨油坊、古弄耕器具等,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地方特色。

吕家祠堂

吕家祠堂修建于清代,每年除夕破五节,各家各户都会聚集于此,祭拜自己的祖先。而这里便成全村四百多人聚集的神圣的地方。砌石为墙,横木斜梁,灰瓦铺顶,四面包围,形成的具有北方特色的建筑四合院。

周口关帝庙

关林位于正村口,始建年代不详,碑记记载都是重修据,最早的记载建于清康熙帝十三年(1674年)。原有的两棵二人合抱的大柏树和一口大铁钟都已毁坏,已无证可查。现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口乾隆的铁完好无损。它是山西平州西白岸村史廷赞敬献的。

指挥所旧址

福寿宅是长生口战役指挥部旧址,此宅门楼为歇山式青瓦双坡砖石木制结构。其特点是:“外照门,内互屏”,因大门顶部镌有木雕“福寿”二字,故以福寿宅名之。跨上层层石阶,进入宅门,从隐屏东西向进入院内,石墙、石房、石院,就连上房月台、农家供奉天地的神都是青一色的石头精雕而成。此院东西配房均为四间,双门双窗。正房为一明两暗拱券式窑洞三间。这种结构,墙厚、基牢、顶固,抗震性能强且冬暖夏凉。在月台东西向风道处各安置一门。出东门北侧紧靠上房山墙建有一耳房,这是存放生产器物的小库;同时存放一块长约6—7尺、宽约2尺的木板。战争年代它不亚于吊桥的作用,只要把木板往街巷上头两边房顶一架,便可穿街过巷,传房过院来往自如,巷道变通途。就如地道战一样,能藏能打,能进能退,攻防自便。出西门,可通西院。攀上层层石阶可抵达房顶。“房上房”,平时储粮存物,战时便成了指挥部了望所。

日月楼

日月楼建于清朝中期,原是一小院,是二层建筑。堂屋,石拱横窑上层木制结构。此院的特点是里南窑,顶上倒坐(南边另一小院,吕拴科院)。当时是一大家。外南窑是窑上窑,东厢房是三层建筑。清末明初,东厢房破碎拆除。又将地基向东移出,先变券起地窖,上边盖起东楼与南窑,修了门楼。

深沟寨垴

深沟寨垴位于吕家村对面,海拔920米,顺战备长墙攀援而上,到最高处就是寨垴,寨垴四壁悬崖,顶端是十亩平地,有围墙环绕,松柏茂盛;旧时为村民躲避兵荒马乱的天然堡垒。

洞宾山

洞宾山属于太行山系孤山多峰,在障甘河岸中游,因吕洞宾在此修仙部道而得名。此山奇峰巍峨,景色独特,峡谷险要,景点有:大角峰、观日峰、望川峰、平坦峰、山寨峰、禁坡垴、八仙岭。

历史文化

节庆祭祀

祭祖:祭拜祖先为主,每年的除夕破五节全村的人都会以烧香点烛,跪拜祖先,祈祷安宁,同时供奉祭品(苹果、香蕉等),以示对先人的怀念。

关羽庙会:以烧香拜庙,供奉关公为主,定于每年正月十六,规模盛大,十里八乡都会聚集于此,每次供奉人数大概五六百人。

非遗项目

吕姓木楔单杠式榨油技艺的由来:清乾隆五十年间(1758年),吕家村吕连第的四个儿子吕占围、吕占元、吕占瀛、吕占陆因家族人口众多,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他们通力合作,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制成木楔单杠式榨油机,利用木楔薄厚差距的原理,4道程序,把采集的一些黄连、花椒籽、大麻籽等植物籽粒榨油生活,并随之建成榨油坊,方便群众,且榨油技艺以师徒形式广为流传,油坊祖传五代十国,最后一代继承人叫吕嘉祥。解放后,油坊收归集体后,有各生产队派专人来榨油,改革后户与户联合起来榨油,如今榨油坊一直沿用。

族谱

吕家村古家谱从顺治元年(1644年)由吕旺金、吕旺银开始记载。其间,吕姓逐渐分成4大股,每一股都有详实的家谱案,记载着每一家族的宗主,现已经发展了多少代,每代人的姓名、配偶等基本情况,能从家谱上直观地了解这一家族人口的兴衰与发展。每年的正月初一的“大拜年”,就是五服同族的平辈人联合一起给轮持家谱案的长辈并先祖行磕头礼、报平安。

近代人物

吕成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参加县游击队,任太行独立旅39团二营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正月13日在汤县塔庄村战役中牺牲,时年32岁,共产党员。

吕永堂,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参军后任16团二营4连排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24日牺牲,时年22岁,共产党员。

吕梦贵,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参军,任30团班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27日牺牲,时年29岁,共产党员。

吕反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参军后,任35团班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22日牺牲,时年20岁,共产党员。

吕梦清,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参军后任班长,同年11月5日牺牲,时年20岁。

吕保谦,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参军,战士,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牺牲,时年22岁。

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17日,吕家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9年1月21日,吕家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9年12月25日,吕家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旅游信息

交通

公交车:石家庄市西王长途客运站乘坐长途小巴至井陉县城,再从井陉县城乘坐到大梁江村的小巴车到吕家村下车。

自驾路线:石家庄—京昆高速公路甘陶河大桥,在“苍岩山/井陉”S202出口下—匝道—平涉路—X061—吕家村。

村内导览

吕家村内游览方式以步行为主,其主要景观为村内建筑。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