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钊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代表作《我所认识的毛主席》

更新时间:2024-09-20 17:31

周世钊(1897年3月12日—1976年4月20日),字惇元,又名敦元,别号东园。湖南省宁乡市东湖塘镇朝阳村(清五都东湖塘石子冲)人。著名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

历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长、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湖南省民盟主任委员。在《毛泽东诗词集》中,留下了毛泽东与周世钊、柳亚子、郭沫若等人相互唱和的经典作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九岁入学。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后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8年秋毕业。与毛泽东同窗五载,情谊甚笃。

周世钊品学兼优,好老庄哲学,诗词上颇具造诣,为师生所称道。周世钊善长诗词,曾任校友会文学部长。受徐特立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矢志从事教育。

1918年夏,加入毛泽东发起的新民学会,兼工人夜校管理员,积极支持和协助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

1919年,应毛泽东之邀担任《湘江评论》顾问。12月,毛泽东发起湖南省各界人士开展“驱张(敬尧)运动”,周世钊和同学们一道积极参加示威游行。“驱张运动”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与周世钊等创办“文化书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何叔衡主办《湖南通俗报》,周世钊应邀任编辑,为该报撰写些抨击时弊、宣扬新文化的文章。

从事教育

1921年以后,周世钊抱定“教育救国”的宗旨,谢绝参加毛泽东、蔡和森创建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建发展工作,赴南京考入国立东南大学教育学院。1922年转入该校文学院研究中国文学,埋首故纸堆中。

1925年春,应徐特立聘,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执教国文。

1926年,返东南大学复学。

1927年毕业后,居长沙市。适逢国共合作,经徐特立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南岳日报编辑。

1927年5月21日,“马日事变”后,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周世钊拒绝撰写反共文章,决然从报社辞职,且未参加国民党的重新登记。随后,他在长沙市明德中学稻田中学长沙市长郡中学长沙市周南中学任教,并担任周南女中教导主任多年。

1937年至1945年,在抗战八年中,周世钊持节自守,热心实施“教育救国”的主张。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仍在长沙执教,自编国文教材,选用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方面的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946年,周世钊正式与中国国民党脱离关系。

1947年7月,先后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长沙妙高峰中学教员、教导主任。

1949年7月,任湖南第一师范代理校长,积极支持学生护校,开展迎接长沙解放的进步活动。

亲密友情

1949年8月,长沙市和平解放后,周世钊以湖南第一师范代理校长的身份,领衔长沙一些老新民学会会员和教师联名向毛泽东致贺电。毛泽东不久即回电:“希望先生团结全校师生,加紧学习,参加人民革命事业。”周世钊接到回电后,受到极大鼓舞。自此,他和毛泽东在中断20多年联系之后,又迅速恢复了亲密的同学关系。

1950年9月,毛泽东邀请周世钊和王季范前往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9月30日,周世钊到达北京时,正逢毛泽东会见湖南省其他客人。当问及周世钊的情况时,江青在旁边好奇地插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同学?”毛泽东笑着说:“这位同学相当老实憨厚,就是胆子小。”10月1日,周世钊受邀到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观礼。几天后,毛泽东在中南海亲自接见了他。

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再次召见王季范和周世钊,讨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问题。当时毛泽东说:“现在美帝的侵略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地区,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以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周世钊等人听后,十分钦佩毛泽东主席的高见。

1951年2月,在毛泽东的支持鼓励下,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任湖南省支部委员。同年3月,到北京的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一年。5月,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到政治研究院接周世钊和蒋竹如去中南海聚会。见面后,毛泽东高兴地告诉他们,志愿军在朝鲜作战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9月,毛泽东又约在政治研究院学习的周世钊、李思安、蒋竹如等5人到中南海共进晚餐。席间,毛泽东很高兴地告诉在座的人:“抗美援朝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由于我们志愿军的机智勇敢,不断提出新的对付敌人的好办法,抗美援朝坑道作战就是新办法之一。有个美国的记者说,美国的军队再花20年,也打不到鸭绿江!我看再打200年,他们也没有希望打到鸭绿江。”周世钊等人听后,为毛泽东的胆识和魄力感到十分激动。

周世钊曾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毛泽东劝说道:“我认为你最好不要入党。你放在党外,第一于你的工作方便些,第二你在党外比在党内的作用还要大些。你看如何?”周世钊说:“照主席这么一讲,我就不入党,我就放在党外,做一名共产党的好朋友。”毛泽东听了周世钊的话后,很高兴地说:“很好、很好、很好!你回去后就大胆地开展你的工作,做好你的教育工作,做好你的政协工作,尤其要努力去做好民主党派的工作。”

周世钊以共产党的好朋友的身份,本着对党负责的精神,凡是他认为对党不利的事情,他都敢于与之进行斗争。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卜占亚,在九一三事件问题上犯有严重的错误,但由于种种原因未得到处理。周世钊知道这一情况后,他到长沙蓉园宾馆1号楼,向当时住这里的毛泽东主席作了汇报。汇报后不久,卜占亚的一切职务就被撤销了。

党的铮友

1952年,周世钊在北京学习结束后,回湖南继续担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长。在他的主持下,湖南第一师范成绩斐然。

1953年,周世钊当选为民盟中央委员。同年7月,《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签定。10月,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在贺龙率领下,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周世钊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湖南分团,到铁路沿线慰问志愿军铁道兵团。

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再次接见了周世钊,见面时欣然谈到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毛泽东对周世钊等人说:“抗美援朝这一仗,我们不仅打出了军威,而且打出了国威。看来,我们打这场战争还是值得的。”

1955年,周世钊出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长。

1957年,他担任了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领导小组第一召集人。1958年,周世钊出任湖南省副省长,并选为民盟湖南省委主委。他在担任副省长期间,注重调查研究,作风深入,平易近人,生活俭朴,洁身自爱。经常深入各大专院校和地区、县,关心知识分子,为发展湖南科技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亦为开展民盟湖南省委的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周世钊还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他在报刊上发表《我所认识的毛主席》《第一师范时代的毛主席》《毛主席青少年时期锻炼身体的故事》《湘江的怒吼》《我的师表——徐特立》等文章,并编辑成册出版。同时,在省内外学校和工厂作报告,宣传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教育青少年继承先辈的传统,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周世钊为人襟怀坦荡,正直无私。他对于“左”的错误,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上书毛泽东,坦陈己见。他在主持湖南省科教界工作期间,亲自为一些受冤屈的知识分子奔波平反。

1967年赴京期间,他见到毛泽东时就向主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的种种问题。

1972年8月,再次向毛泽东进谏八点意见,其中涉及“解放老干部”、“为知识分子正名”、“恢复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制止开后门不正之风”、“消除派性”等方面问题,真可谓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

诗词唱和

周世钊擅长于诗词,与毛泽东相互唱和。如果我们翻开《毛泽东诗词集》,便会发现,其实真正能与毛泽东作诗唱和的,只有柳亚子、郭沫若、周世钊三人。其中柳亚子是南社领军人物,郭沫若是文坛泰斗,而周世钊则是毛泽东的少年同学。

早在1945年8月,周世钊得知毛泽东到重庆时,就立即寄信表示拥护。1946年,周世钊写下《七律 感愤》,诗中有“载青颤凋骏骨,九州明月系离肠”之句。1949年10月15日,毛泽东收到周世钊寄来的信函及诗词后,连忙回信说:“迭接电示,又得九月二十八日长书,勤勤恳恳,如见故人。兄过去虽未参加革命斗争,教书就是有益于人民的。城南学社诸友来电亦已收到,请兄转告他们,感谢他们的好意。兄为一师校长,深庆得人,可见骏骨未凋,尚有生气,倘有可能,尊著旧诗尚祈抄寄若干,多多益善。”周世钊得此回信,心中兴奋不已。从此,他便和毛泽东开始了中年时期诗词唱和及频繁交往的新时期。

1950年9月29日,周世钊受毛泽东之邀赴北京。当列车经过河南省古城许昌市时,周世钊趁机游览了许昌古城。寻幽访古,诗情勃发,当即写下一首《五律过许昌》:“野史闻曹操,秋风过许昌。荒城临旷野,断碣卧残阳。满市烟香溢,连豆叶长。人民新世纪,谁识邺中王。”1956年12月5日,毛泽东致函周世钊,在信中以一首《水调歌头》答其“秋风过许昌”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风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首词在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改题为《游泳》,当时无人知道这首词是答周世钊的,也无人知道是出自毛泽东给周世钊的信中,直到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中才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这一事实。

1955年6月20日,毛泽东横渡湘江,一同陪游的周世钊自吟了一首七律诗:“滚滚江声走白沙,飘飘旗影卷红霞。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市百万家。故国几年空虎,东风遍地绿桑麻。南巡喜见升平乐,何用书生颂物华。”后来,周世钊将这首题为《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的七律诗寄毛泽东“审正”,这才有了毛泽东于1955年10月4日致信周世钊的唱和:“春风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1961年12月26日,毛泽东68岁生日这一天,又欣然给同学周世钊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信函:“惠书收到,迟复为歉。很赞成你的意见。你努力奋斗吧。我甚好,无病,堪以告慰。”同年,毛泽东写出了《七律·答友人》这首著名的诗歌:“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湖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关于诗中的友人是谁,曾让许多人猜想,但两年之后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正式注释为“答周世钊同学”。而1996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在此诗的注释中说:“[答友人]这首诗写作者对湖南省的怀念和祝愿。友人即周世钊。本诗作者手迹原题为《答周世钊同学》,后改为《答友人》。”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76年4月20日,周世钊在长沙市病逝,享年八十岁。

参考资料

毛主席诗词中“友人”之争:“周世钊同学”被删——中新网.中新网.2021-05-1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