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天 :中国内地作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1:16

周振天(1946年4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新洲市,自幼在天津市长大。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1960年考上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儿童剧团。期间,周振天勤奋刻苦、善于学习,这为他后来从事话剧等门类的艺术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1965年参加公安局的岗位考试,并被成功录取,随后分配到市公安局六处下属的郊区农场担任管教。在劳改农场工作时,周振天翻阅了大量服刑人员的档案,为他日后的写作生涯积累了许多现实素材。

1976年,周振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斗争在继续》在河北文艺出版社顺利出版,并于1978年被改编为电影《猎字99号》。1976年至之后的数十年间,周振天分别担任《天涯并不遥远》《蓝鲸紧急出动》《热血》《神医喜来乐》等多部电影、电视剧的编剧,并出版了《玉碎》《小站风云》等多部长篇小说。除此之外,周振天还创作出《为了祖国》《赤道雨》《深海》等高质量的戏剧作品。

1994年,其编剧作品《潮起潮落》获得第1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二等奖,周振天本人也凭借这部作品获得第14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2002年,周振天获得中国电视金鹰二十年突出贡献奖。2005年,周振天凭借《玉碎》获得第二十五届“飞天奖”优秀编剧提名奖。2022年11月6日,获得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文艺网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称号。

人物经历

少年时期

1946年4月16日,周振天出生于湖北省新州县。1948年,两岁的周振天随父母迁至天津市,并在那里度过了之后的三十年时光,也完成了早期的知识学习和文化积累。周振天的父母都是天津市公安部门的干部,他们在完成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还十分喜爱阅读文艺书籍,具有浓厚的文艺修养和情怀。父母对文学的热爱,无疑对童年的周振天形成了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其从小就对图书、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少年时期,母亲常从公安局的图书馆带书回来,周振天和兄弟姐妹都抢着阅读。为了能抢先拿到书,他常常在母亲下班时跑到路口去等着母亲回来。周振天因此阅读到了大量文学书籍,其中便包括苏联的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雅与舒拉的故事》和《狼》等小说,这样的阅读既快乐和滋养了他的少年之心,也影响和塑造了他日后的价值取向与气质。从那时起,周振天就开始写打油诗、小文章寄到报社,不过从未得到回复。

在广泛地阅读书籍之余,少年时期的周振天还将目光投向了书本外的世界。据他回忆,他与小伙伴转遍了天津市各个好玩的去处:下河摸鱼、郊外捉差翅亚目、爬树摘枣子、看电影,是他们最习以为常的活动;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地都曾是他经常出现的场所。他成为了电影院的“常客”,观赏了大量如《钢铁战士》《白毛女》《赵一曼》等战争革命题材的中国电影。这些情节曲折、节奏紧张,洋溢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影片,给周振天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为他日后进行军事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艺术之旅

20世纪50年代,在读小学五六年级时,周振天报名进了天津市和平区的图书馆当义务服务员。他从小就具有写作的梦想,渴望接触到更多的书籍。每天放学之后,他第一个去的地方不是家里,而是区图书馆。他的工作任务是把杂乱无序的书籍按照书脊上的编号分门别类地放回原来的位置,这项工作虽然辛苦,但干劲十足的周振天一直乐在其中。作为对他的酬劳,图书馆管理员允许他每天多带几本书回家,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中外名著。据回忆,仅在小学阶段,周振天就囫囵吞枣地阅读了如《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中原地区现代小说,鲁迅的小说与杂文也在他的涉猎范围之内。

1960年,14岁的周振天瞒着父母,考上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儿童剧团。他对父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进行劝说,最终说服了父母,成功进入剧团学习,拥有了为时三年作为话剧演员的学习、训练和演出生涯。期间,周振天勤奋刻苦、善于学习,常常一整天泡在剧场侧幕条后一遍遍地观看老演员的演出。在天津人艺的学习、训练和演出实践,以及对话剧名作的悉心观摩,使他受益良多,这也为他后来从事话剧等门类的艺术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1963年,因国家经济形势困难,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儿童剧团被取消编制,周振天则被分配到天津乐团学习圆号吹奏。十七岁的周振天又因为年龄尚小,被乐团送到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借读,于是他在那里开始了为时两年多的学习生活。音乐学校正规的专业培训,使周振天的艺术素养和系统知识储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当时学校每周都会安排学生学习经典交响乐,正因此,《第一钢琴协奏曲》和《自新大陆》等经典曲目在周振天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交响乐主旋律和副旋律的谋篇布局、交相呼应,以及旋律与节奏微妙的搭配,都从潜意识里为周振天之后的文学戏剧创作,储备了某种有益的启示。

周振天的艺术之旅十分曲折。两年后,天津乐团又因为受当年音乐节极力强调民族化思潮的影响,开始进行人事精简,十八岁的周振天又要面临新的职业选择。受限于客观条件的约束,他选择了暂时放弃自己的艺术梦,转而走向公安岗位。

公安岗位

1965年,周振天报考了天津市公安局的岗位,被成功录取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他被分配到市公安局六处下属的一座专门安置劳改犯刑满人员的郊区农场担任管教。当时,农场的领导觉得周振天年纪还小、涉世未深,不适合同刑满人员直接打交道,于是安排他到档案室去整理刑满人员的档案。这个安排对之后终身从事艺术创作的周振天而言,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周振天曾在之后的访谈中回忆道,正是整理档案的工作给他打开了一扇认识和观察社会与人生的特殊窗户,使年轻的他有机会了解到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并了解到当时司法制度还存在着的某些不完善之处。

1967年,周振天被领导派到管教队当队长,他得以面对面地与之前在档案上认识的劳动改造人员相处,那些人在他的脑海里也从二维到三维,从平面变得立体起来。正是那段与众不同的经历,使周振天日后创作历史剧、年代剧时有了更多参考与底气。

家境突变

文革开始之后,公安局被军队接管,周振天也因曾经在剧团的工作经历,被调到军管会宣传队担任队长。他在宣传会既演话剧、吹圆号,又写歌词和诗朗诵,还创作绝句相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他乐此不疲地进行着艺术创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可惜好景不长,正当周振天潜心在文艺宣传队排演节目的过程中时,他的父亲被扣上了“历史反革命”的帽子。他突然接到通知,说今后再填表时“出身”一栏不能再填写“革命干部”了。父亲的政治身份被改变,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周振天的打击非常大,他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自卑沮丧、前途无望的感觉当中。

即使经历了一系列蹉与坎坷,周振天并没有被现实击倒,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在那个度日如年的阶段,周振天开始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在此之前,周振天曾多次投稿作品,可惜由于文笔稚嫩,他寄出去的稿件不是被报社退回,就是渺无音讯。经过多年的创作积累,周振天终于成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1976年,周振天的处女作长篇小说《斗争在继续》,在河北文艺出版社张瑞安编辑的精心扶持下成功出版。这篇作品的出版,意味着周振天长达一生的创作之路正式拉开了帷幕。

军旅生涯

1978年,周振天被特招进入海军政治部话剧团任专业创作员。他先是被派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驱逐舰支队161舰上体验了四个月的生活,又受命到276潜艇代职副政委。从此,32岁的周振天开始了他长达半生的军旅生涯,随之一同开启的,是与军旅生活紧密相关的创作之路。这些经历为周振天积累了海军第一线的生活素材,因此每当写到海军题材的剧本时,他心中都有很多底气。之后的数十年间,他先后担任海政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海政话剧团团长,并分别与1988年和1993年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和海军大校军衔。

创作之路

1978年,根据周振天的处女作《斗争在继续》改编而成的电影《猎字99号》成功上映。之后的数十年间,周振天担任了《天涯并不遥远》《蓝鲸紧急出动》《热血》《神医喜来乐》等数十部电影、电视剧的编剧,并出版了《玉碎》《小站风云》等多部长篇小说。除此之外,周振天还创作出《为了祖国》《赤道雨》《深海》等高质量的戏剧作品,成为了中国电视剧界的一棵常青树,不仅作品数量多,质量也总是保持在一流水平。

1994年,周振天的编剧作品《潮起潮落》获得第1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二等奖,周振天本人也凭借这部作品获得第14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2002年,周振天获得第20届中国中央电视台金鹰二十年突出贡献奖。2005年,周振天又凭借《玉碎》获得第二十五届“飞天奖”优秀编剧提名奖,2009年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突出贡献编剧奖。2022年11月6日,中国电视金鹰奖给予周振天第31届“中国文艺网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

代表作

潮起潮落

《潮起潮落》是周振天与崔京生合作编剧,于1993年推出的电视剧,是周振天的电视剧代表作。这部电视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中原地区的军事题材电视剧进入了长篇时代。作品的背景是四十年前中国北方的某个小渔村,讲述了青梅竹马的恋人鲁明宽和简小荷被迫分离,二人在数十年的思念和一次次地擦肩而过之后,终于命运般地重逢。《潮起潮落》的时间跨度大,生活内涵十分丰富,或以正面叙事,或从侧面描写,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从诞生到成长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还将普通人的命运变迁寓于时代激荡变幻的风云之中。

神医喜来乐

《神医喜来乐》是周振天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之一。剧作与中医药文化结合,讲述了一个饶有趣味,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生活在清代末年,机智坚强、嫉恶如仇的爱国郎中喜来乐。这部作品以悬壶济世的民间郎中喜来乐的跌宕人生为主线,以戊戌变法的历史、红颜知己的恋情和同行冤家的相煎为支脉,描绘了在清末社会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故事。作者在嬉笑怒骂、幽默诙谐、含泪的笑声中展示了社会动荡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显示了他本人高超的编剧技艺和丰厚的创造智慧。该剧的基本故事叙事风格是民族化、中国化的。

玉碎

玉碎》是周振天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书写了华族面对危难时的心灵史。故事主要讲述了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天津玉器古玩店恒雅斋老板赵如圭一家人生活境遇的转变。从为外孙开岁举办热闹喜庆的“洗三”仪式,到“天津事变”的爆发,赵如圭逐渐走上与日本人势不两立的道路,最终碎玉毁身。这一年中风云起伏的悲剧性命运,与家国爱恨的情感历程紧密结合。作者将故事设置在“九一八事变”和“天津事变”这样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上,聚焦于一家一户的生活经历,又结合了中华文化对“玉”的崇拜和解读,将人物的命运深深植根进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尽显厚重与深刻。

创作作品

编剧作品

小说作品

其他作品

创作特点

叙事艺术的多样呈现

周振天的作品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在叙事艺术的选取和运用上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在军事题材的作品中,周振天很好地把握了审美的距离感,既从日常生活中提取故事情节,又在叙事中与之保持适度的距离。如《水兵俱乐部》,从水兵俱乐部辐射到海军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部贴近生活的写实作品;但作者却采取了一种轻喜剧的方式,语言风格幽默、轻松,这种幽默和超然给读者带来一种距离感,有助于成功地把日常生活转化为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周振天多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线性叙事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如《楼外楼》以民国时期为背景,采用家族传奇叙事的方式,将历史变迁、人物命运、情感冲突结合起来,还穿插了鲁迅、郁达夫、徐志摩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与楼外楼之间发生的逸闻趣事,为作品增加了厚重的历史感,令读者回味无穷。

以军旅题材为主

周振天被称为“军旅编剧”,在他从事编剧事业的四十年中,总共创作了影视艺术作品四十余部,其中绝大部分的作品都与军旅生活有关。以海军生活为切入点,展示军人保家卫国的使命,一直是他军事题材创作的主题。为了塑造好军人形象,他攀过雷达站的高山,随潜水艇下过深海,跟驱逐舰巡航南中国海,登上西沙群岛最南端的中建岛。《潮起潮落》《舰在亚丁湾》《驱逐舰舰长》《波涛汹涌》《敬礼,我的教官》《蓝鲸紧急出动》《洪湖赤卫队》《我的故乡晋察冀》《我的青春在延安》等表现当代军人和战争英烈的影视作品均出自他的手笔。他的作品中始终洋溢着一股阳刚之气,秉持着家国情怀。

秉持爱国主义精神

在周振天的创作中,家庭、个人的命运始终与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家国同构”是他剧作的一贯风格。无论是军事题材,还是年代历史剧作,他笔下的人物往往都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秉持着一贯的家国情怀。如他的代表作《玉碎》,从微观来看,这本书描写了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恒雅斋老板赵如圭一家人生活境遇的巨变,属于“小家”的层面;从宏观来说,这部作品实质上讲述了在华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特殊历史时期,普通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抉择。传记作品《张伯苓》聚焦于中原地区近代史上的一批有识之士,将救国图强的满腔热忱付诸育才树人的艰辛探索,讴歌了中国新式教育的理想追求。他的作品常常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经历,反映出整个时代下民族的兴衰存亡。

“主旋律”与大众文化话语

周振天创作出了大量表现当代军人和战争英烈的“主旋律”影视剧作品。但他笔下的“主旋律”作品,不仅不是枯燥、千篇一律的创作,反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商业、艺术三者并重的收视效果。周振天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大众文化中与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将消遣性、娱乐性很大限度地融入主旋律作品之中,力图在商业模式和主旋律主题之间寻找某种契合。他的这种尝试,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其主旋律电视剧在创作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知识分子文化话语、大众文化话语三方话语的共谋。

荣誉奖项

影视奖项

个人奖项

1998年,获中国文艺网评选的首批全国“百佳艺术工作者”的称号。

2002年,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选的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二十年突出贡献奖”。

2008年,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电视艺术剧艺术诞生五十周年”全国优秀电视剧编剧。同年获得第20届金星奖军事题材电视剧“突出贡献奖”

2008年,被收入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电视剧六十年大系》人物传。

2009年,被广电总局“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评选委员会评选为第27届“飞天奖”突出贡献编剧。

2011年,获中原地区电视剧产业二十周年群英盛典突出贡献人物奖。

2022年11月6日,获得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文艺网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称号。

人物评价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周振天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品格的军旅作家,他在影视剧和文学创作中一直致力于能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做出某些独立的思考与发现。特别是在许多作家尚未触碰的某些痛点、难点和敏感点问题上,他能够以自己独特的观察与沉思,通过艺术的方式做出指向明确的拷问和表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汪守德:“他用发现的眼睛和倾听的耳朵,去进行全身心的观察、捕捉和感受,了解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宝贵的真相、细节、趣味和意蕴,感受作品所要展现的时代精神与人物的生活底色。”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京盛:“他的是非判断、价值判断从不含糊,他的作品的思想主题、艺术风格,完全跟他的人格,跟他的为人是一样的。”

军事文艺评论家陈先义:“他熟悉部队、熟悉海军,作为一个资历很深的老作家,他始终深入部队了解生活。他在海军潜艇部队代职,一待就是半年,在潜艇部队生活是很艰苦的,空间狭小,直不起身。”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周振天半辈子搞剧本创作,就是要把中国人的人性的美充分给发掘出来,他写过各行各业、各种时代、各个领域的优秀人物,军人又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精彩的表现,因此他花大力气写军旅生活,足以在一个最高的层次上把华族那种精神、那种美展示出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长仲呈祥:“编剧周振天是中国电视剧界的一棵常青树,他不仅作品数量多,质量也总是保持在一流水平。他是第一个用长篇电视剧艺术形式把新中国海军发展历程搬上荧幕的,在全军乃至全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这就是《潮起潮落》。”

人物逸闻

公安局劳改处的工作经历

鲜有人知的是,作为军旅编剧的周振天曾经在公安局的劳改农场工作过。他翻阅过形形色色服刑人员的档案,其中有抢劫犯、盗窃犯,也有特务、日伪间谍、黑社会头目、杀人犯等。他也曾面对面地与服刑人员打交道,从犯罪记录里窥视到了旧中国、旧社会的杂驳与五花八门。

跟随潜艇出海前的“遗书”

周振天在东海舰队276潜艇上代职副政委时,曾经看到一些战友们在出海之前将贵重物品都寄托在留守值班人员那里,有的还给家人留下遗书。这个场景给初任军人的周振天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下一次跟随潜艇出海前,他也悄悄写了一份遗书,锁进自己抽屉里。

参考资料

透视周振天的艺术世界,寻迹文化精神的海阔天空.澎湃新闻.2023-04-19

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暨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在长沙闭幕.每日经济新闻.2023-05-29

周振天编剧艺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众专家致辞点评.新浪娱乐.2023-04-19

潮起潮落.豆瓣电影.2023-04-19

周振天谈呕心沥血之作 大生大死成全了《玉碎》.新浪娱乐.2023-04-19

军事题材影视创作一线“老兵”的自我修养 ——专访军旅作家、编剧周振天.中国作家网.2023-04-19

全军电视剧"金星奖"评奖揭晓 军旅影视剧呼唤血性回归.人民网军事.2023-04-19

金星奖军事题材电视剧“突出贡献奖”获奖名单.新浪娱乐.2023-04-19

中国电视剧产业20年群英盛典完整获奖名单.新浪娱乐.2023-04-19

周振天:坚守军人本色秉持信仰写作.中国作家网.2023-04-19

周振天 创作者必须沉入生活.新浪看点.2023-04-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