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

更新时间:2023-11-08 23:2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事业单位,前身为1938年成立的四川省农业改进所,1964年正式建制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设有粮食和经济作物育种、种植制度、资源环境、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蚕桑、水产等50多个学科和专业。先后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实验室)。

“十二五”以来,共获得国家、部省等科技成果奖10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居全国省级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位。

“十二五”以来,全院研制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累计推广4.5亿亩。建成7个综合性中试熟化基地、24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专家大院。

历史沿革

1938年,为支持抗战,解决粮食之需,成立四川省农业改进所。

1950年4月,与中央农业试验所成都工作站等5个农业科研机构合并为西南农林部四川农业试验所。

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1964年,正式建制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1993年,起改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由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

1997年,重庆市直辖建市,四川省行政区划调整,原院属江津果树所、永川茶叶所划出。

1996年6月,园艺种苗中心更名为园艺研究所。

1998年,新建立了茶叶所。

1999年,将棉花所改建为经作所。

2005年,将情报所更名为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作物所、成都遥感分中心、中心实验室、蚕桑所、培训处等单位也相继更名;为满足新形势下科研、开发的需要,促进研究所又好又快发展,院又先后批准在泸州市的水稻高粱所、在宜宾的水产所、在简阳市的经作所分别在德阳市成都市高新区、成都市青白江区新建机构主体和试验基地。

2018年11月12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调研;11月16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庆祝建院80周年大会在成都举行。

2021年12月27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韩国食品研究院在“云”端相聚,线上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加强科技合作。

2022年9月23日,成都市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签订了《共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创新链合作协议》。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11年至2017年6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先后与俄罗斯泰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日本美国加拿大瑞士等4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马铃薯中心、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农业与乡村振兴类)、优质抗病高产小麦品种选育、柑橘新品种与栽培技术、柑橘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示范、优质抗病高产川麦系列新品种选育、优质兼用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等6个基地、四川省(中德)油菜研究中心、中国(四川)-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南方联合试验站、国际农业科技情报体系(AGRIS)西南分中心、中-意四川果树苗木繁育中心等4个平台。

科研成就

截至2017年6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和开发领域涵盖粮、经、饲作物与水产,涉及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资源环境、农业微生物、生物技术、农用核技术蚕业、分析测试、农业遥感、农产品储藏加工、农业信息、农业经济学等60余个学科专业;获得的国家级位居全国省级中国农业科学院前列,省部级奖占全省48.6%,育成的动植物新品种,占全省近1/3;“十二五”以来,研发省部级主推技术55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85%以上,成果累计推广面积5.8亿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上千亿元。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5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有作物所、土肥所、植保所、生核所、遥感所、信息所、测试中心、园艺所、茶叶所、水稻所、经作所、蚕业所、水产所、加工所等14个研究所(中心)。

院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农科院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级研究中心(3个):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成都玉米分中心、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泸州水稻分中心、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简阳棉花分中心

农业部研究中心(4个):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成都)分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西南中心、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遥感中心西南区域分中心

省部级实验室(1个):农业部长江上游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省部级原种基地(6个):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棉花、高粱等原种基地

国际合作中心(1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信息体系中国西南分中心

国际研究中心(1个):中德油菜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21年1月四川省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官网显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业专业图书馆,藏有中外农业图书资料20多万册,是FAO在四川的唯一藏书点;拥有CNKI清华同方的农业类期刊、博硕士论文、成果、标准等数据库;万方各学科期刊、技术科学教育视频等数据资源的本地镜像数据库,Springer、Sciencedirect农业类数据资源;国际CABI、AGRIS光盘数据库和CABI网络版数据库。

学术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创刊于1985年,由四川省省农业农村厅主管,四川、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重庆市六省(市、区)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医学农业机械、农业信息与电子工程、水利和建筑工程、食品科学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扩展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等。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农业科技》创刊于1971年,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管,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期刊。主要刊登种植技术、绿色防控、土壤农化、水产养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经济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研简报。先后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农业综合期刊优秀奖、四川省一级期刊奖、四川省优秀期刊奖。《四川农业科技》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农业科技动态》

《农业科技动态》创刊于1975年,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紧紧围绕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高产创建、稳粮增收、服务“三农”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内容,为四川省县以上各级领导和农业主管部门提供技术对策和建议,并及时报道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新成果、新技术及科研课题进展、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四川省农科院报》

《四川省农科院报》是四川省农科院唯一的机关报。是四川省农科院党建工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院所文化建设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之一。

办学条件

学科体系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拥有人事部授牌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涵盖粮食和经济作物育种、种植制度、资源环境、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春蚕和水产养殖等50多个学科专业。

2013年11月14日,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从2013年起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

培养成果

2006年11月,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优秀博士后的决定》川府函【2006】139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杨武云同志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

科研服务

“十一五”以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共获得国家、部省等科技成果奖10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占全省农业类获奖成果的67%,获国家级成果奖励的数量与级别居省级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前列、西部第一;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项,占全省农业类获奖成果的55%;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占全省农业类获奖成果的6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268个,占全省农作物育种攻关育成品种的40%左右。获得品种权40项,培育的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3个、四川省主推品种37个,水稻川香优9838、小麦川麦42、玉米成单30等是全省公认的产量最高的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川优6203米质达国颁二级优米标准,堪比泰国优质米。培育的蔬菜品种占全省近50%;全省种植的高粱品种100%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和在全省果树种植面积前二位的柑橘和梨的主推品种中,80%以上由该院选育和引进;全省种植的蚕桑和棉花品种70%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制先进实用技术50余项,多项技术成为全省主推技术;在农业部正式公布的80项主推技术中,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制的中国西南地区稻茬麦免少耕栽培技术、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西南玉米雨养旱作增产技术、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成为主导技术。

“十一五”以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制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在省内外累计推广4.7亿亩,占全省粮棉油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累计增加粮食300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50亿元。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建成了各具特色的综合型中试熟化基地8个,果树、蔬菜、食用菌、茶叶、蚕桑、棉花、水产等特色农业示范基地30余个。在全省建立了水稻、小麦、食用菌、茶叶、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等50多个专家大院,派出任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500多人。

业务范围

从事粮、经作物及蚕、鱼新品种选育,植保、土肥及抗灾减灾、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生物、遥感、检测等高技术在农业上的研究与应用为发展生产和决策服务。

获得荣誉

“九五”以来,全院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19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9项,发表论文2990篇。

“十五”期间,全院育成农作物新品种168个(国家审定品种19个,省级审定品种149个),占四川省攻关组育成品种的38%,被列为省主推品种26个,获专利45项,品种权25个。2004年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单位。

“十五”期间,全院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在省内外累计推广2.7亿亩,占全省粮棉油作物种植面积的40%;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在省内外累计推广2.1亿亩,累计增加粮食135亿公斤,皮棉1200万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30亿元。

2004年,经科技部评估,全院有3个研究所进入全国省级农林科研机构科技综合竞争力前100名,其中,作物所名列全国省级中国农业科学院“百强所”第一。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科技对外开放先进单位。

2020年5月,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评为“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