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村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下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0 22:06

大山村,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位于仙寓镇南部,距石台县城40多千米,全村总面积3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该镇下辖9个村民组,总户数305户,总人口1050人。

大山村是中国富第一村,全村产业以旅游业为主,著名的仙寓山景区坐落在该村境内。村内生态环境优美,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是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40倍,森林覆盖率达87.6%,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

大山村先后荣获“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100个特色农业示范村”“安徽旅游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池州市生态示范村”“省级生态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富硒村简介

大山村现有人口480余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占12%,而且近50年来未发现一个村民患癌症,也未曾发现一例肥胖症患者,是个名副其实的“长寿村”、“瘦子村”。

大山村有三个村民组,王村,李村,洪村,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崇山峻岭的山脉绵延起伏,古树苍翠,山谷沟涧纵横,流泉飞瀑,山腰上茶园翠绿,梯田层层,还有那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村落、富硒神泉、富硒茶园、神龙谷、将军岩、老虎岩、青蛙石、观音洞、天方湖等,美丽的景观与神奇的富硒村构建成了一个充满神韵和魅力的人间天堂。

大山村地名考:大山村李村组又名黄开源,据老辈说,此处原为一黄姓居住地,清代走向没落,仅剩一老头留守,人称黄老爹,黄姓祖先迁于何地、子孙迁向何方?今日村中无人能道其详,至于黄老爹,亦无人能详其姓字。今日村中之居民有二姓,十之七八为李,余下姓汪。

李姓始祖向曜公自油榨坞首迁大山枫林坦(今大山村吴家),历二世,因居不利,复迁油榨坞(今珂田新店下首),七孙有三(芳熙公、芳旭公、芳庆公)转迁黄开源,据1812年《源头李氏宗谱》记载,黄开源亦称王坑源。余以为王家后山神龙谷有二源,此为其一(景点一帘幽梦上游),因之。

汪姓则转自羊市村(今杨树村)对面之汪家边。

恭濬河源自源头吴山,流五里至羊市村,与使力坑之水相汇,交汇处谓之使力坑口。使力坑即今之大山村市里自漆林坞至丁家下首整条山坞的统称,包括茶园里、漆林坞(今人称七里坞)、林田(汪家坞)、铁屋里、陈家、丁家,合并前属珂田乡市里村。

村名市里,实属乡下,据说文革期间曾闹一笑话,说某日,一批上海市知青在公社等候派遣,众人皆争相去市里,时人笑之。

据传使力坑一名的由来,源于李布政陵墓的建设,布政墓的规格很高,位于使力坑口之羊市村,进深两百多米,两侧石人石马,基座皆为巨型石条,重数吨,而雕琢这些石条的原材料则取自使力坑一带,当初运送这些石条累死不少骡马,故名使力坑。

茶园里位于仙寓山西北麓,为郑姓世居之地,世代以种茶为生,村子不大,依山而建,白墙黛瓦,错落有致。在老家黄开源向来有中元节修路(即清理路边禾本科杂草树木、填补坑洼之处)的传统,但郑姓族人向来不为修桥铺路之举,谓上辈传说:修桥整路绝(音催)后代。余儿时有闻,甚异之。

沿溪而下,估约五里至林田,即今之汪家坞,名为汪家坞却无汪姓。林田为吴姓世居地,据《延陵吴氏族乘》记载,“……荐言公景安之始祖,其先姑苏吴江区东吴村梅里人也,唐挈居歙之黄墩,五公居陈塘,六公居富饶,七公守休宁,堪与家言,云逢孝则止,逢田则住……”,而恭濬河流域古属贵池兴孝乡,因迁之。

出汪家坞左拐即至铁屋里,余以为铁屋里应为“头五里”之口误,因村落至使力坑口约摸五里。村中杂姓,吴居多,李王次之,吴为延陵吴,李是源头李(迁自黄开源),王是新安王(迁自珂田)。

陈家居于铁屋里与使力坑口之间,与丁家一河之隔。陈家主姓为陈,迁自剡溪,属新安文堂陈氏,间有邢、高二姓。丁家原居民固然姓丁,明朝时期为本乡望族,举人丁旦即生于此地,不知何时衰落,部分后裔迁矶滩,今原籍已无丁姓,现居民为汪姓,来源无考。(摘自李益仁撰《恭濬地名考》)

历史事件

2004年2月,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中心的专家来到大山村,对这里的土壤进行了化验分析,发现大山村竟是全国罕见的富硒村。根据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微量元素咨询部和安徽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的检测报告得知:土壤中的硒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母质的硒含量。石台大山村茶山上的土属于含石煤腐殖质较高的黄棕壤,他的土壤性质与全国另外两个富硒村陕西省的紫阳,湖北恩施的富含石煤的富硒土壤类似,经分析检测,石台大山村茶山土壤每克平均含硒4.4微克。陕西紫阳每克土壤含硒3.98微克,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每克土壤含硒9.7微克,所以,石台大山村土壤平均含硒量在紫阳和恩施之间,高于普通土壤20倍。

据有关资料证实,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凡是都有一个度,硒含量过高,对人体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影响人体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若硒含量过低了,就打不到人体营养保健的效果;大山村土壤平均含硒量比紫阳高,比恩施低,介乎二者之间,对人体更有益。而且大山村富硒土壤面积约200公顷,这样大面积的富硒区域,在全国实属罕见。安徽的大山村不愧为中国富硒第一村。大山茶叶均为富硒有机茶

一个曾经下放到大山村的铜陵市退休职工王剑三, 97年2月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得了胃癌,多方治疗均不见好转,心灰意冷之下想起了他当年下放过的大山村,那里空气好,环境幽静,是个疗养的好地方,老王怀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来到了久别的大山,依山结棚而居,种一洼菜地,没事爬山,摘野果,生活自己自足,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5年后,老王清瘦了,但却变得更加精神了,胃口也增大而胃部的疼痛也逐年减轻之后,老王又到医院复查,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癌细胞竟然奇迹般的消失了,这件事很快引起了媒体和科技界的关注。2004年2月,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中心的专家来到大山村,对这里土壤进毯子化验分析,发现大山村竟是全国罕见的富硒村。据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微量元素咨询部和安徽省微量元素研究会的检测报告得知,土壤中的硒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母质的硒含量,石台大山茶山上的土属于含石煤腐殖质较高的黄棕壤,其土壤性质与全国别外两个富硒村,陕西紫阳、湖北恩施的富含石煤的富硒土壤类似。经分析检测,石台大山村茶山土壤每克含硒9。7微克,所以石台山平均含硒量在紫阳和恩施之间,高于普通土壤20倍,正好是人体所需的含量。可以说咱们富硒大山村就是一幅药,这就是神秘的地方之一,正是因为这种神秘的硒挽救了一位患癌晚期老人。

大山村在黄山的西面又称“西黄山”,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千峰竟秀,风光旖旎。有句民俗音乐说“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岔岔环连环,大岔套小岔”,其自然景色之奇,由此可以想见。

自然环境

这里有红豆杉、鹅掌秋、青钱柳罗汉松、银杏、红、红楠等珍贵稀有树木,有野生灵芝庐山石耳、白木、黄连等名贵药材,有云豹、黑鹿、穿山甲、中国大鲵白鹇等珍禽异兽,有牡丹、芍药、紫薇、杜鹃、芙蓉等奇花异草,有茶叶、木耳、笋干、百合、蕨苗等山珍野味。为了保护山上环境避免受到污染,严格禁止山中农户养殖家禽,因此仅在大山周围山脚半坡中就有多个开放式的山林之家养殖农场,每天这里所产生的数以万计的土鸡蛋也具有极高的含硒量。

厚重的古徽道

大山村中有条古徽道,是徽州连通当时安徽省会安庆市的要道,一条全部用青石板铺就的古道,穿过山,通向林荫深处,一直望不见它的尽头。它是历史上一条重要的古道,也是清乾隆至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所在地——安庆,通往本省徽州和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等省份的交通要道,清志称“徽饶通”。

这条保存完好的古徽道,全长7.5公里。它北起石台县仙寓镇新店村,南至仙寓山的园通庵,与祁门县接壤,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生态环境最优、风景最美、路程最长的以青石板铺就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徽道。一头经由池州市、殷汇等地,一头通往屯溪区、景德镇、上饶市等地。这条保存最完好的古徽道,是用清一色的长条形青石板铺成的,宽度为1.5米,全长7.5公里。在这条古徽道上,每隔几里路,便建有一座石亭,供行人小憩或食宿之用。由于山势陡峭,仙寓古徽道也异常险峻,有一段坡度接近90度。当年行走在这条古徽道上的人们,肩挑手扛,竹杖芒鞋,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

大山村徽道上的要塞榉根岭,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清咸丰年间,两江总督曾国藩为防御太平军,建起了一座长达14公里的石长城,石长城的一段即在仙寓山榉根岭,它横跨古徽道,故称榉根关。此关海拔900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中国兵家必争之地,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在这一带曾多次交手。关于榉根岭之战,《清史稿》中有多处记载,曾国藩的家书中也数次写到。最惨烈的一战:1860年,太平军攻陷徽州,曾国藩带领湘军退驻祁门县,抢占各要塞有利地形,并派兵坚守榉根关,而太平军分别从江西婺源、县渔亭、石台榉根岭三路向祁门进攻。攻打榉根关的太平军,虽然兵力十倍于湘军,但打得十分艰难,血战三天三夜,才破关而入,直抵祁门总督府门,曾国藩李鸿章等差点拔剑自刎。

如今,榉根岭段的古徽道上,有个玉泉亭和一口玉泉井。相传玉泉井是仙人铁拐李为解当地百姓口渴,而用拐杖凿成的。在云雾天,井里的水成乳白色,如同白玉一般,所以称之为玉泉井。可惜,玉泉井已经被山石塞满了,当年立下的碑刻也不复存在。

从榉根岭沿着古徽道往山下走,可以看到不少古树,多是几百年的,有棵黑壳楠580年,生命力依然旺盛。再往下,有座石砌的古稀亭,据说是清代一位70岁的古稀老人捐建的,为的是庆贺他与老伴举案齐眉,儿孙满堂,同时也是方便路人。在这一处,曾发现了一块“输山碑”,记述了200多年前当地李氏家族人的环保事迹。

大山村古徽道还见证了几段革命历史。1934年,方志敏领导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途经此古徽道,与国民党顽固派血战一场,这里至今还遗留有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壕。1949年,解放军横渡长江后向西南挺进时,途经古徽道,与敌匪作战,取得了辉煌战绩。

七彩玉谷

在森森然的树木掩映之中,潺潺的流水声一直飘荡在山谷。而这一切像是前奏,为了衬托出仙寓山七彩玉谷的不凡。如果是在雨天,七彩玉谷当如长龙游波,刺啦一声,身纵天外,七彩玉谷的气势柔弱多了。即便如此,也让人惊叹,怕世上再无第二个这样幽深、曲折的峡谷了。

七彩玉谷,大约形成于三亿四千万年以前,原名仙寓大峡谷,之所以称之为七彩玉谷,是因为这里的石质为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彩色花岗石。经过水流的千百万年冲刷、溶蚀,彩石层表壳的岩体被推走了,彩石便显露了出来,以棕红、纯白两色为主,间以青、蓝、灰、黑等多种颜色,斑斓绚丽,整个河床像一条玉带。而随着早晚、晴雨与四季光照、投射角度的变化,七彩玉谷也产生出不同色调的观赏效果,宛如现代舞台背景的幻化多变。在这条长约4000米的彩色峡谷中,尤其是呈棕红色的石头,光滑如玉,在水的映衬下,艳丽无比。七彩玉谷内还有两处巨幅天然壁画,其中一幅长近100米,气势磅礴,造型颇似人物和珍禽异兽。因为人迹罕至,七彩玉谷中有着许多的精巧的山石,折射着美丽的光芒。

影视作品

2007年拍摄[走进科学]大山村求雨之谜

2011年拍摄电视剧《山里山外

2012年拍摄《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第26集

2015年拍摄《生财有道》生态中国系列(乡村行)

参考资料

大山村简介.石台县人民政府.2024-04-02

大山村宣传片.优酷.2014-10-1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