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像 :中国河南省禹州的标志性雕像

更新时间:2023-09-25 16:18

大禹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禹州市禹王大道与画圣路交汇处,是禹州的标志性雕像。

大禹像总高19.96米,底基台呈八角形,高约0.8米,直径最大15米,按八卦图铺设地面。混凝土基座13米,用花岗石蘑菇石贴面装修。大禹铜像高6米,重约两吨。于1996年10月在禹城西101省道和316省道的交叉口处建成揭幕。2003年,迁建至九一广场的东侧。同时将《大禹传略》《大禹像落成记》之镌刻、《大禹治水图》及《三过家门而不入》之浮雕全部搬迁置新辟的大禹文化墙上

关于大禹像的故事有很多,禹城“八大怪”里面提到:“禹王像脸朝里,腚朝外”,以及民间传说:“大禹手里的铲子压制着北边临邑县的铜牛。”大禹像也是禹州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禹州与大禹与夏朝关系密切。

历史沿革

1996年10月,位于禹城西101省道和316省道的交叉口处的“大禹像”建成揭幕。大禹像的底端基台呈八角形,高约0.8米,最大直径15米,按八卦图铺装地面。基台上面是梯形混凝土基座,基座高13米,外层用花岗岩蘑菇石贴面装修。基座上面置大禹铜像。铜像采用两毫米铜板制作,重约两吨,高六米。整个大禹像建筑总高19.96米。

2003年,“大禹像”迁建至现在九一广场的东侧,迁建过程中将原来镶嵌在铜像基座之上的《大禹传略》、《大禹像落成记》之镌刻、《大禹治水图》及《三过家门而不入》之浮雕,亦随之搬迁置新辟的大禹文化墙上。迁建后的“大禹像”在绿树环绕中背西(西南)面东(东北),远眺张汉桥方向之导河入海处,巍然屹立,雄伟庄严。

人物背景

大禹是古代夏后氏部落首领,姒姓,字大禹,后称大禹、夏禹、大禹,继炎黄后的又一人文始祖。因治水有功,舜死后担任部落领袖,也是夏朝开国始祖,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出生在公元前2163年6月6日,距今四千多年。相传大禹是颛顼的曾孙,父亲名,母亲是莘氏女名“修己”。在帝尧(唐尧)时代,大禹的父亲鲧治水9年,主要用“堵”之法,没有任何效果,被杀之。大禹接替父亲治水,主要用“疏”之法而大获成功。进入帝舜(虞舜)时代(约公元前2103年-约公元前2053年,约历50年),大禹又治水8年。至此,禹前后治水13年(约公元前2124年-约公元前2111年)。在公元前2055年,帝舜驾崩于湘水军中,众人不服舜太子商均,皆赴禹之封地禹都阳城遗址(属今登封市告城镇)朝拜禹。两年后,大禹以治水大功被众人推举为帝,建国号夏,建都于阳城。称帝后,大禹在会稽山会盟,执帛者万国,杀怠慢迟到之防风氏,以示天下皆属禹。他一方面德化天下,一方面舞以干戈,施行恩威并用手段威慑复叛三苗九夷诸部,巩固了对华夏大地的统治。又利用自己“号令天下”的权威,扶植儿子启的势力。约公元前2045年,禹在位8年后驾崩,葬于会稽山。

大禹和夏禹文化

禹,又称夏禹、帝禹、神禹等。是夏朝开国之君,以“大禹治水”传说被人们所知。禹上承唐虞,下启夏商,与远古时期的炎、黄、尧、舜等始祖传说人物一并被称颂为“中华共祖”。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大禹治水的起始地。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山海经》记载,“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秦边纪略》载,“盖黄河中原地区,始于河州,禹之导河积石是也。”相传帝尧时期,黄河流域时常洪水泛滥,危害百姓。大禹的父亲鲧受帝尧之命治理洪水,用障水法,但未见成效。舜帝继位,任用大禹治水,大禹总结父亲经验,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把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在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区有大量禹的传说故事和痕迹,例如禹王石、湖北禹王庙大夏河寺沟峡等,都充分证明,大禹治水始于积石,临夏是大禹治水的源头。

根据古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和专家学者研究表明,齐家文化是早期或早中期的禹夏文化,古羌人是齐家文化的缔造者。大禹生于大夏西羌,长于大夏西羌,是古羌人杰出的部落领袖,现今临夏一带就是大禹的出生地和生长地。据考古学,齐家文化的年代距今约4050年~395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期早期,是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别,这个时间正是禹夏王朝时期。所以齐家文化圈是当时华夏文明的核心区之一,古羌人创造了灿烂的齐家文化,也就是早期或早中期的禹夏文化,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夏禹文化,它的源头在河湟,成功于河湟,东传于中原。齐家文化在华夏文明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大禹“大禹出西羌”,“禹出大夏”,然后“导河积石”治理好黄河上游的水患,再受尧舜之邀或指令东迁治水建功立业,夏族发展壮大,之后建都或迁都“禹都阳城”。

大禹所表现出的勤劳勇敢、担当奉献的工匠精神是华夏文化精神。大禹熟知治水不是易事,在父辈治理失败的教训之下毅然挑起重担。“禹”体现出舍私为公、一心为民的民本精神。为治水四处奔波,夙兴夜寐地为民分担疾苦并教化民众,“手执耒,以为民先”的形象深入人心,“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更是亘古相传的佳话。“禹”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并非是一日之功,相传前后一共用了13年才治理成功,在这期间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墨子也非常欣赏大禹,“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以大禹为楷模,以苦为乐。以此精神为墨家自居。当然,夏禹的文化形象并非朝夕造就,而是在历史沧桑的不断打磨与流变中,逐渐被各地传说历史故事等涵化、形塑而成的中华民族精神象征。

创作背景

根据专家的考证、历史记载,以及禹州历代的遗址遗存,譬如用大禹等名字命名的原山禹王村,当地民俗风物,还有史料记载,大禹被封为“夏伯”,定都于阳翟,就是现在的禹州,从而可以得出禹州是夏朝的建都之地,大禹是夏朝第一位开国君主,是华夏文明的肇始人。大禹是禹州之根,禹州因大禹而得名,禹州与大禹和夏朝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沉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夏禹文化,也就有了夏朝建都于禹州,大禹封国于禹州,夏启即位于禹州的说法。

通过《竹书纪年》记载:“元岁癸亥,帝(启)即位于夏邑县,大诸侯于钧台,诸侯从。”《汉书·地理志》记载:“川郡阳翟县谓夏禹国。”《禹州市志》的记载都同样在告诉我们,“从夏朝至战国,禹境先后数为夏、韩都城。建在城北八里营的夏禹故都,是我国第一个首都。少康在城西北建少康城(今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规模宏大。该城北部为内城,内城左右有两耳城,现尚存部分遗址,可窥当时一斑。”也充分说明大禹是禹州之根,禹州因大禹而得名。建在禹州南关的大禹像,是禹州的标志性建筑,也代表着禹州与大禹与夏朝紧密相连。

钧台

钧台原址在禹州市区南三峰山的东峰,毗邻颍河,也称夏台。据《水经注》记载“水(即颍水)东经三峰山,东南历大陵西,陵上有启亭,启享神于大陵上,即钧台也。”但后面经历多次战乱,古钧台已荡然无存。在清康熙,知州于国壁在禹州城的西北角重建古钧台。清光绪年间复休一次。古钓台上本建有亭殿一座,民国年间遭毁。1991年禹州市人民政府在原址又重建古钧台。古钓台是禹州标志性的古建筑,也是禹州城市的象征。1958年被禹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古钓台是在禹州一所学校内,是清康熙三十八年禹州知州筹资重建。钓台高4.4米,宽7.4米,钓台下面有洞,大概深度6.15米。南正中有洞门,宽2.46米,高2.87米,块石拱券,上额书“古钧台”,洞门两侧有砖刻对联,上联“得名始于夏”,下联“怀古几登台”。

禹王庙

在古钓台的后面就是禹王庙,是为了纪念大禹唐朝天宝建立的,禹王庙被叫做“拉王庙”,是全国唯一一个称大禹为"禹王大帝"的纪念性庙宇。积石山禹王庙原址在积石关外,据嘉靖《河州志》中吴祯撰写的《禹王庙记》记载可得,明弘治庚申(1500年),侍御李玑游历至此,赞誉曰:“美哉!山河之固,金城形胜,莫有过此者,皆大禹圣人之功也。惟功在天下万世,神亦在天下万世。神既无往而不在,祀亦无往而不举。”于是安排当时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守备蒋昂建立禹王庙。明嘉靖三年,御史卢向之巡按陕西省,路过禹王庙,见其残败不堪,遂“爰移檄分守参政宜宾王公教,边备副使骊城翟公鹏督属重建。移至关内,东向”。第二年,禹王庙移到关内,增展基地,扩建庙宇。清康熙四十一年河州知州王全臣又在旧地重修禹王庙,“面河北省向,为大殿,左右廓,庙门,周以土垣,足给祭祀而已”。起先禹王庙规模宏大,有大殿、二殿、廊房、门庭等建筑,殿内供奉着夏禹及夏启两尊神像。但是年代久远,现仅存大殿一座,石碑两块。

禹王锁蛟井

禹州市区西北、古钓台南街中段东侧就是禹王蛟的位置,是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清末被人覆盖,1980年重修,占地约1500平方米。壁以砖券至顶,环形巨石口,井口左侧矗立一石柱,有铁索一端系石柱,另一端下垂井底缚于蛟项。井上建卷脊挑角亭式建筑,内粉壁彩屏,绘大禹治水神话故事二十四幅,后壁前立大禹塑像

对于禹王锁蛟也有历史典故可据,相传淮河洪水泛滥成灾,夏禹王为解百姓苦难,疏通淮河,引流入海。大禹到桐柏淮河的发源地后,发现水中有水怪作祟,向太白顶山神问及此事,原来这水妖为一条蛟龙所变,禹王弄清情况后,决定降服水妖。大禹派外甥庚辰,手拿“定海神针”,去和水妖交战,历经多天,终将水妖降服。大禹用铁锁链将水妖所在井里,拴在石柱上,井上盖亭子,并在石柱上刻上“禹王锁蛟处”五个字。禹王锁蛟的故事广为流传。

地理位置

大禹像现今是在许昌市禹州市禹王大道与画圣路交汇处,禹州市常住人口110.8万,城镇化率52.67%,城镇人口58.4万人,乡村人口52.4万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禹州市加快推进了公交、客运场站建设,优化县域内公交线路布局,对公交、客运、出租服务质量加强提升。建设了三洋铁路禹州自有线,全长43.038公里。建设国铁禹州矿山专用线,全长约20公里,主要建设项目为禹州华师至长葛后河国铁通信工程。建设华士物流港,改造提升平禹铁路华士货运站,建设全封闭仓储物流园和润尔仓农产品物流园。也修建改建多条国道省道

结语

大禹的封国在禹州,夏朝建都于禹州,大禹与禹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禹州则在数千年来流传着众多关于大禹的神话传说,保存着众多有关大禹的遗迹、遗址。2008年,禹州市被中原地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大禹治水无私奉献,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是我们要学习的,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在影响着我们。虽说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传说之一,这也是人们对大禹的崇敬。大禹治水,对自然危害勇于克服,这种精神也是先辈在面对洪涝灾害中表现出敢于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大无畏精神相印证。

禹州,因大禹生于这里,受封于这里,建都于这里,兴盛于这里,而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的发端,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