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福字碑的誉称

更新时间:2024-09-21 14:08

“天下第一福”是清代一块号称“天下第一福源”的石碑,又名“天下第一福源”“天下第一灵验之福”“中华第一福”, 是“中华三绝”文物之一,现藏于北京什刹海西岸的恭王府花园滴翠岩下秘云洞中。

“天下第一福”石碑上的“福”字为清朝康熙帝亲笔书写,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章。据说是康熙皇帝为孝庄太后祈福除病所作, 当时60岁的孝庄太后忽然染病,宫中太医束手无策。康熙得知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一说,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精选了一支镌有“赐福苍生”四个楷书金字的毛笔,在丝绢制作的纸笺上写下这幅“福”字,并破例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后来他征召能工巧匠,把“福”字雕刻在大青石上,并背着这个“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传说康熙皇帝的祈福感动了上苍,后孝庄太后的身体奇迹般地康复。孝庄太后康复后,将“天下第一福”请回宫中奉为大清国宝,代代相传。到1962年,周恩来总理批示重修,“天下第一福”意外于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中被发现。国家文物局对“福”字碑进行了修缮,并将其定为“中华三绝”文物之一。

“天下第一福”的“福”字是历代墨宝中唯一一个将“福”“寿”二字写在一起的“福”字,堪称“福中有寿,福寿双全”,而且字形窄长,形成“长长瘦瘦寿长福”的美好寓意。加上康熙帝在福字上方盖了玉玺印,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孝庄文皇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也有“五福之本、万福之源”“福中有寿,福寿双全”的称呼。

名称

天下第一福是一块号称“天下第一福源”的石碑,上面刻有康熙帝亲笔所写的一个“福”字,又名“天下第一福源”“天下第一灵验之福”“中华第一福”。另有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的说法,民间也有“五福之本、万福之源”“福中有寿,福寿双全”的称呼。

创作背景

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顺治帝顺治帝的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帝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逝世,年仅八岁的康熙继承皇位。康熙二年(1663年),其母孝康章皇后去世,由祖母孝庄太后抚养长大。 据说康熙十二年(1673年),孝庄太后在六十大寿之时忽然染病,宫中太医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之际,康熙得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一说,于是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精选了一支镌有“赐福苍生”四个楷书金字的毛笔,在丝绢制作的纸笺上写下这幅“福”字,并破例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传说写完之后,康熙帝觉得这可能是自己一生中最完美的手笔。事后他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后来他征召能工巧匠,把“福”字雕刻在一块大青石上,并背着这个“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为表孝心,康熙帝跪在“福”字碑上祈福,最终感动上苍,孝庄太后自从得了这个“福”字,身体奇迹康复,并在15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从此,此“福”字也得到了“天下第一灵验之福”之称。

作品概况

“天下第一福石碑”上面大下面小,碑身瘦长,寓意天地长寿之意。而且这碑将“福寿”合二为一,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意。上面刻有康熙皇帝亲笔所写的“福”字,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章。因为加盖的这款印刚好出自康熙皇帝缺失的玉玺,更增加了这个“福”字的稀缺度,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唯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

创作者简介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号体元主人,他执政六十一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很少亲笔题字,经考证的康熙帝题字只有三个,“无为”和“福”。其中“无为”二字现存于故宫交泰殿悬挂的匾额上,没有用印。

流传传说

据说孝庄太后康复后,将“福”字碑请回宫中并供奉在佛堂内,奉为大清国宝,代代相传。在传到爱新觉罗·弘历时,出现几种不同的流传说法,一种是乾隆皇帝将康熙帝御福石碑视为至宝并亲自保管,后在爱新觉罗·颙琰时期神秘失踪。几年后,当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弘历皇帝询问石碑去向时,乾隆回复“布衣之相,福泽万民”,使得该石碑的下落成为谜团。就石碑的下落,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学者殷伟认为乾隆皇帝将这块福字碑送给了爱女固伦和孝公主当陪嫁(也有说是赐给宠臣和珅),和珅在得到这块石碑后,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后面砌成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龙脉上,他将“福”字碑藏在龙穴秘云洞内悉心供奉,从此和珅果然洪福齐天,官运亨通。但学者翟晨旭认为是和珅将“天下第一福”碑偷出,藏在自己家恭王府的秘云洞内太湖石的寿字一点处,后期爱新觉罗·颙琰虽然发现,但因为假山的山形构成了二龙戏珠中的龙首铜像,拆碑就意味着拆除龙头。此外,福字碑的朝向与风水中的龙脉相合,拆碑将会断掉龙脉,因此没有拆除。或许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福字碑能够保存至今,成为恭王府的重要宝物。

1962年,周恩来总理批示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在秘云洞内发现了康熙帝的“福”字碑。周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后国家文物局对“福”字碑进行了修缮,并将其定为“中华三绝”文物之一。

书法风格

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右半部分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是历代墨宝中唯一一个将“福”“寿”二字写在一起的“福”字,堪称“福中有寿,福寿双全”,而且这个“福”字的书写也不同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福”字写的很瘦,字形窄长,形成“长长瘦瘦寿长福”的美好寓意。

从碑的局部看,这个字右上角的笔画很像一个草书的“多”字,下边是个“田”字,而左偏旁则像极了草书的 “子”和“才”字,预示着“多子、多才(财)、多田、多寿、多福”的深刻寓意,是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而且这个“田”字没有封口,寓意洪福无边。

展出情况

“天下第一福”石碑现珍藏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什刹海西岸的恭王府中。恭王府位于北京市什刹海西岸柳荫街,是目前北京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好、最完整的王府之一。它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原为乾隆时大学士和坤府第;后和坤获罪,第宅入官,爱新觉罗·颙琰将其赐与其弟爱新觉罗·永璘,为庆王府;咸丰年间,又赐与奕訢,始为恭王府。1982年恭王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8年对社会开放。“天下第一福”石碑位于恭王府花园滴翠岩下的秘云洞里,这块石碑吸引着很多前来祈福的人。人们都渴望能亲手摸一下这块由康熙帝御笔亲提的“天下第一灵验”的“福”字,给自己和家人沾染福气。

影响与价值

书法价值

“天下第一福”中”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为“长瘦福”,即长寿之福。此福字右上笔画很像是个草写的“多”字,下边是个“田”,而左偏旁则很像草写的”子”字。学者李江在《中国传统福文化》中提到老百姓把此“福”字巧妙地分解为“多田多子多福”之意。

而且“天下第一福”中的“福”字是“福”“寿”双全之“福”。白话文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而在“天下第一福”的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学者李江在《中国传统福文化研究》中提到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文化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福”寓意衣食富足、诸事顺遂、生活平安等,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生活的向往,是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结合。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有祈福求福、崇尚福的文化行为,这种对“福”的追求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因此,“天下第一福”集“福”“寿”于一体,被世人公认能带来好福气。学者殷伟在《福 中国传统的福文化》中提到孝庄文皇后称天下第一福为“福之本源、万福之源”。民间也称天下第一福为“五福之本,万福之源。”

相关作品

天下第一福在皇家,天下第二福则在民间。浙江省兰溪市有一个叫做诸葛八卦村中国传统村落。该村的“福”字蕴含了“福、禄、寿、喜、财”五重祝福,“福”字的结构和组合也十分特别,左边“示”的上部为梅花鹿的头,下方连着一直展翅的蝙蝠,蝠鹿寓意福禄相连富贵绵长;右边“畐”字上部画了一只丹顶鹤的头颈及腾空的祥云,鹤象征长寿,暗藏“寿”之意,鹿是地上行走的动物,鹤是天上的翱翔在天上的鸟纲,鹿鹤相逢,就代表着天地喜相逢,喻指“喜”字,翱翔的仙鹤之下是一个“田”字,代表“田产”“土地”之意,体现了一个“财”字,所以这个“福”字有五层涵义,全意为福、禄、寿、喜、财。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