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君村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矣六乡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13:14

子君村隶属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矣六乡,距乡政府所在地1.50公里,到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区8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截止2006年底,有农户1290户,有乡村人口3300人,其中农业人口3300人,劳动力228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873人。

地理环境

全村国土面积1.94平方公里,海拔1,896.00米,年平均气温13.84℃,年降水量800.00毫米。全村耕地面积1,705.50亩,林地1,200.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80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9.00元。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705.50亩。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1290户,共乡村人口3300人,其中男性1600人,女性1700人。其中农业人口3300人,劳动力2286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2650人,汉族350人。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农村医疗保险330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7个。

经济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08.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62.00万元;畜牧业收入267.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50头);第二、三产业收入16,017.00万元;工资性收入3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9.00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2.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5人,在省内务工197人,到省外务工8人。

社会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全村有1290户通自来水,有1290户通电,有12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29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8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950户。该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1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5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50辆,摩托车20辆。

到2006年底,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500户;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0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0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28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拥有教师15人,在校学生230人,距离乡中学5.00公里。

全村有业余文娱宣传队2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政治

村务公开

该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进行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6人,少数民族党员92人。

村委会由主任杨林、副主任毕春祥等组成,下设4等个村民小组。

人文地理

《滇池东岸古彝村——昆明子君人历史与文化》

“子君”,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是昆明市地区历史上最古老的居民。他们勤劳智慧,纯朴善良,积极进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对国家对民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彝族子君人先民属于滇池地区最早的土著人。早在先秦时期,滇池周围地区已邑聚着“滇”、“劳浸”、“靡莫”等部落,“君长什数”,“同姓相扶”,“滇王”是滇池地区数十个君长中势力最为强大的一个。滇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已“耕田有邑聚”,“肥饶数千里。”据子君当地故老口碑相传,其先民早在秦汉即居住于“提味苴”(子君语“狐狸箐”),也就是今跑马山至呈贡天子庙一带,并筑有土城。唐宋时期,“徒莫蛮”始见于史载,子君人先民“撒摩都”(些么徒)为其一支;南诏末有所谓“乌蛮三十七部”,些么徒莫祗蛮(撒摩都)分治河阳(今澄江市)郡地,占据强宗部(今阳宗)、休制部(今玉溪市)、步雄部(今江川区)一带。南宋时期,在今罗平县师宗县、邱北、泸西县弥勒菩萨一带以彝族先民为主建立了“自杞国”地方政权,自杞国在善阐府(今昆明市附近),子君人先民为其主要居民。明清及至民国,“撒马都”、“洒摩”、“些门”、“自杞”、“子肩”、“子精”、“子荆”、“子间”等称呼不绝于史载,实皆为“子君”的自称或同音异写。

据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杨成志、江应梁先生调查,“子君”散居于昆明县属珥琮镇、义路乡、大耳村、普自乡、羊甫头诸地,约一千二百余户,五千余人。由于与汉族交往频繁、汉夷分治现象无存以及汉化教育的推广,子君人汉化程度日深。新中国建立后,只有大耳村(子君村)是滇池东岸迄今仍保存“乌蛮撒摩都”(子君人)这一族称的唯一聚居地。

子君,又是一个地名,她是昆明市官渡区矣六乡政府下辖的子君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子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子君村过去有许多建筑设施,“三山六塘桥七座,一阁四坡祠十三”,仿佛其历史状貌依稀可辨;护国寺、古墓群遗址、历代碑刻等文物古迹,既可证子君历史的源远流长,又可窥子君文化的沧桑巨变;土特产向以茭瓜、荸荠、苎麻、黄豆等出名,特别是“子君饵块”享誉四方。近百年来,出过不少工匠和名医;历史上还涌现了一些文人武将,尤以有“云南省近代经济掌门人”之称的缪嘉铭最为著名。缪先生祖籍大耳村,族属为彝族子君人这一迷团近年才被揭开,作为近现代知名人士,缪云台不仅是子君人的骄傲,也是全体彝族人民的骄傲。

子君人有自己的语言,民俗文化底蕴厚重。跑马节、火把节、跑佛、求雨节、清明节……,以及民俗音乐童谣、传说故事、民间游艺等,绚丽多姿,丰富多彩;音乐舞蹈古朴简约,风格鲜明,子君人的传统器乐“阿乌”,据说比周朝乐器“埙”还为古老;民间舞蹈婀娜多姿,风趣优雅。这一切,都曾记忆、传承着子君人历代先民的聪明才智,传递出色彩斑斓的乡土民俗文化气息。

编写子君村村史,是子君几代人最为关心的一件大事,能清楚本民族的历史及发展变化,能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所有子君彝族儿女的共同心愿。在区委、区政府、矣六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子君村委会的领导积极行动,于2005年8月组建写作班子,正式实施村史写作。编写组由毕双才、杨林、郭贵、郭春泉、李绍增、李文忠、毕加贵、毕加祥、龚李华、董加贵、洪健、王正华白兴发等人组成。在近两年的编写当中,他们一面认真挖掘、搜集材料,一面到市、区和有关大专院校图书馆查阅文献记录,还赴昆明市附近有关州、县彝族村寨进行调研,并找到有关人士座谈访问。写出初稿后,最后交由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的博士、博士后白兴发教授统稿主编。之后,在初稿基础上又进行多次修改,并分送区、乡有关领导及有关彝族老领导和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审阅。

《滇池东岸古彝村——昆明子君人历史与文化》将于2007年5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30万字,图文并茂,照片50余幅,附地形地貌图。印刷3000册,全部为精装本。

该书正文分为十个部分:(一)族源、族称,(二)村落、人口,(三)经济社会发展,(四)教育、卫生,(五)语言,(六)风俗习尚,(七)宗教信仰,(八)文学艺术,(九)文物古迹,(十)人物。有序言、附录、大事记、参考文献及后记。本书对子君彝族族源作了考证研究,综合性地记述了子君村历史、地理、语言、婚丧、宗教、人物、特产、文学艺术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教育诸方面的情况;通过文物图片、实物照片再现子君彝族的古老历史,通过对古老的民歌民俗音乐的搜集整理,反映子君文化的源远流长。

《滇池东岸古彝村——昆明子君人历史与文化》的出版问世,向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子君、认识子君的机会;也是顺应城市化发展。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集体土地被征占,村民无耕地,村民无经济收入。

该村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由村集体统一建盖商贸城、彝族风情小镇,搞活第三产业。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