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镇 :孙吴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16:58

孙吴镇地处孙吴县城郊,北、东、南三面围城,行政面积403.6平方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良,能源充沛,资源富集。全镇以牧业经济、民营经济、特色经济为主体,构建了镇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镇情概况

孙吴镇位于孙吴县中心地带,是县政府所在地,东临腰屯、群山两乡,南靠辰清镇奋斗乡,西连西兴乡,北接卧牛河乡,交通便利,四通八达。2016年6月孙吴镇与原城区办合并,总行政面积219.2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9个行政村11个自然屯,全镇总户数19394户,人口56129人,占全县人口的60%,有汉、满、蒙古、回等民族;经济发展以工商业、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万元,年均分别增长6.9%和7.8%。

辖区内共有商业网点1230个,驻区单位134个;卫生院1个,卫生所11所,幼儿园10所;建筑、建材、装、制药等企业300余个。近年来,引进贵州开磷集团、双燕塑业有限公司等县外企业2家,投资近亿元;建成宏顺肉牛、水产、鸟纲等标准养殖场13家。新建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种植示范园区8个。全镇主次干道硬化路面率达95%,自来水入户率97%,有限电视入户率达到98%,社会发展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近年来,孙吴镇以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社区建设“系统工程”、就业低保“民生工程”、安全维稳“平安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和环境卫生“亮点工程”五大工程。实现了6个社区标准化社区建设目标,社区办公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干部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道路硬化、泥草房改造、铁栅栏安装、边沟硬化、安全饮水、村屯亮化和环境整治等工程项目。完成了3个村的整村绿化,栽种绿化树木5万余株,绿化面积达300余亩,绿化工作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多次荣获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

孙吴镇是全县重要产粮区之一,又是城镇居民蔬菜供应基地。全镇共建设标准化钢架蔬菜大棚410栋12.3万平方米,温室大棚10栋1万平方米,生态蔬菜采摘园2万平方米,已形成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无公害生产的格局,城镇居民90%的蔬菜供应来自孙吴镇。几年来,孙吴镇坚持以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牵动,打造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积极培育种粮大户110余户,组建北孙吴水稻专业合作社,完成旱改水工程1500亩,合作社水稻以绿色有机为品牌,已远销北京。建成规模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其中市级规范社2个,农机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黑木耳合作社5个,年产地栽木耳100万袋,初步形成区域性黑木耳种植基地。

区域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备,自然资源丰富,孙吴镇发展潜力及前景是巨大的。热情好客的孙吴镇人民诚挚的邀请您走进孙吴镇、感受孙吴镇、投资孙吴镇、建设孙吴镇。

自然地理

气候

孙吴镇位于小兴安岭北麓,属第五积温带,无霜期90—110天,年有效活动积温1900—2100℃,地处北纬48℃—49℃之间,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雨量在450—550mm之间,年平均日照数在2450—2650小时。

地形土壤

土壤肥沃,水肥草茂,坡缓林密,河流纵横,黑土层在10cm以上。水域面积4平方公里,逊河鸡爪河横穿境内。地貌特征为浅丘陵地带。

自然资源

辖区内林地面积27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9%。树木品种主要有:桦树柞树杨属落叶松等。林内生物资源较为丰富,中草药有枸杞子、元术、五味子、地龙等100余个品种,是中草药原材料采集的理想场所;林内野生动物品种数量较八十年代有所下降,现有野猪、东方狍、獾、红原鸡等品种数量有较大的回升。

地名由来

孙吴镇,始为“孙吴保”,以孙、吴两家地营子得名。

历史沿革

原属龙镇县管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12月,龙镇县于此设孙吴保。1935年2月,修筑北黑铁路孙吴站。1937年12月设置孙吴县,为伪县公署驻地。1939年关东军孙吴以北划为“特别军事区”。1941年1月设立孙吴街。日伪军于街内设有兵工厂、发电厂、陆军医院、气象台和兵营等,曾达数万人之多,大部分是日伪军队和修筑军事工程的劳工。1945年“九三学社抗日战争胜利后,镇内成立10个班,1947年改为3个街。1948年5月,划为第一区。1953年4月,设置孙吴镇。1958年9月,全县成立一个人民公社,改为作业区。1959年4月,孙吴县人民公社改为县联社,将原作业区改称孙吴镇人民公社。1964年7月,将清溪、兴化市、兴南、卧牛河等20个生产队划出,成立兴北公社。1965年4月,将勇进生产大队一队划归腰屯公社。1968年和1975年,将勇进生产大队二、三、四、五队和菜队先后划归兴北公社。1980年2月,恢复孙吴镇名称。

经济发展

概况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县内重要产粮区之一,又是城镇居民蔬菜供应基地。2006年,全镇播种面积59565亩,其中:优质大豆播种面积为4.11万亩,全镇居民总收入3976万元,人均纯收入2788元;目前年全镇共有企业248个,总产值5200万元,利税280万元;全镇可利用草原3390.41公顷,2006年畜牧业总产值797万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0.01%,占全镇农村总收入的20%;全镇可利用林地面积24268.58公顷,水域面积309.57公顷。基础设施完备,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潜力。

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奋斗,2006年,全镇共实现粮豆薯总产1060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200万元;牧业收入797万元;种植业收入169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788元。

牧业

全镇草原面积2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全面在鸡爪河流域和兴北村地营子,牧草资源丰富,是放牧的天然场所。在发展牧业经济上,采取以点带面,主辅换位,以局部带动整体办法,走出了“小规模,大群体,高质量,滚动式”畜牧发展之路。在发展特色经济上,及时提供技术、资金、物资支撑,积极培育薯业加工、大豆密植、棚菜、经济作物等优势产业,促进农村增收致富。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因势引导,培育支柱型产业,有效推动了镇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大事记

2006年,全镇的经济发展以大力推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二、三产业,深化改革落实各项农村政策,改善生产条件,加快科技进步为主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压麦稳豆为主,以开发南、北、中三区,建好八个示范园区为推动,以发展五色经济为重点,努力构筑突出城郊特色的“高纬寒地农业开发新框架”,建成了南部以鸡爪河草原为依托牧业发展区,中部民营企业和北部薯业发展区。乡镇企业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为主。同时,全镇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二、三产业谋求岗位,带动镇内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镇共有面粉加工厂14户,砖厂加工4户,交通运输户60余户,餐饮、娱乐、商服业113户等计200余户的集体和个人私营企业。

2007年,全镇种植计划播种作物面积5.96万亩,其中:优质麦豆面积5万亩,特色作物面积3万亩。农业是以大豆垄三耕法、大豆密植栽培、小麦模式化栽培、土壤配方施肥、大田化学除草防病虫等为主,不断更新作物品种,大豆品种以北疆578号、广北丰97-15为主,小麦品种以龙麦26号、7742、黑小麦为主。推广了大田深松耕法。县镇农技人员多次组织农技技术咨询、培训,建立了农业开发示范区。全镇发展资金投入采用农户自筹和银行贷款相结合,镇内有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一处,监督管理全镇农村集体经济。

2007年,全镇共有农机具973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91台,中、小型拖拉机882台,农用总动力2.51万千瓦,亩耕地农机投资80元。计划耕地机播率为95.4%,机中耕率为93.3%。

2006年,全镇黄牛存栏2286头,奶牛存栏124头,山绵羊存栏4629只,猪饲养量1765头,饲养专业户35户,养鹿专业户1户,镇畜牧技术人员进行了畜禽常规防疫注射和牲畜特殊注苗工作,达到了猪95%,禽90%以上的注射密度。

自2001年来,全镇累计造林1041.5亩,主要以大果沙棘为主,采用谁造林承包,谁受益相结合的目标责任制原则,把经营户责任权利义务有机统一起来,激发了沙棘造林户的生产热情,促进了沙棘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行政区划

辖大河北、新兴、兴华、北孙吴、三屯、永跃、镇南、永胜县、兴川,兴北村,10个行政村。其中:5个位于城内和城郊结合部,5个位于哈黑公路、哈黑铁路两侧。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