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 :临床肿瘤学专家

更新时间:2023-11-10 10:43

孙燕,男,汉族,1929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是临床肿瘤学专家。截至2024年2月孙燕任国家癌症中心(NCC)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名誉主席,是中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

1951年,孙燕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学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5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1979年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工作;1986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1999年,担任国家药品(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孙燕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特别贡献奖。因开发中国创新药物孙燕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N-甲溶肉瘤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靶向新药盐酸埃克替尼)、二等奖2次(癌症靶向治疗和新药榄香烯注射液)、发明奖1次(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省部级奖多项,持有发明专利4项。孙燕开发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使定西市脱贫,因此入选2012年“感动甘肃省”的代表。孙燕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编写《肿瘤化学治疗学》《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内科肿瘤学》《肺癌》和《中西医防治肿瘤》等专著41部。2020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孙燕传》 。

简介

孙燕,教授,主任医师,男,1929年生,乐亭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79-81年间曾以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从事已经。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任临床药理学基地和国家抗肿瘤药GCP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他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抗癌联盟教育委员会委员,国际化疗学会理事,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席,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29年2月1日,孙燕出生于唐山市乐亭县

1947年—1951年,在燕京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获得学士

1951年—1956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医学,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5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8年5月,下放到昌平上苑乡麦庄一边参加劳动一边给当地农民看病。

1959年2月,调到医学科学院西山造林队做医生,10月,被摘去“右派”帽子,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

1970年1月,带着全家到定西市地区医院安家落户。

1972年5月,调回北京工作,开始了扶正中药促免疫和主持肺癌综合治疗的科研工作。

1975年5月,参加云南锡业公司矿工肺癌医疗队,多次赴个旧市在那里开展医疗、普査和科研工作。

1979年12月,作为第一批访问学者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赴美国休斯敦在M.D.Anderson肿瘤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1982年初,回到肿瘤医院担起发展学科的任务。

198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成为协和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教授。

1984—1992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担任内科主任。

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2年,他开发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多年来畅销国内外,并促进了当地药业的发展使定西市这一“苦甲天下”的地区脱贫,因之入选“感动甘肃省”的代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从1960年起,孙燕和同事试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开发的抗肿瘤新药N-甲酰溶肉瘤素治疗睾丸精原细胞瘤,取得成果。

1962年,孙燕与同事开创的乳腺癌晚期术前化疗、胸壁复发的局部治疗、肺转移的治疗,使一部分病人存活期长达10~30年,孙燕与同事还开展了胸腔积液的局部治疗和头颈部癌的动脉化疗等。孙燕回到北京以后,决定从黄芪入手开展对扶正中药的研究,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的效果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多年来,证实传统中药黄芪、女贞石刁柏、仙灵脾等可促进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抑制肿瘤病人过多的T抑制(Ts)细胞的活性,保护肾上腺和骨髓功能,辅助放射、化疗应用,能够提高病人的远期结果,从女贞子提取了一种有效成分——齐墩果酸,通过多中心双盲临床研究证明有良好疗效,此后,孙燕对肿瘤治疗中应用“祛邪一扶正一强化治疗一扶正”的模式作了研究和新的阐述,并在淋巴瘤小细胞癌综合治疗的治愈率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孙燕和谷铣之教授总结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40年开展肿瘤综合治疗的成果和经验,在头颈部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淋巴瘤和中西医结合方面都取得了成果。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孙燕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编写《肿瘤化学治疗学》、《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内科肿瘤学》、《肺癌》和《中西医防治肿瘤》等专著41部,持有发明专利4项。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孙燕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N-甲酰溶肉瘤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靶向新药盐酸埃克替尼)、二等奖2次(癌症靶向治疗和新药榄香烯注射液)、发明奖1次(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省部级奖多项,在国际上获得过国际自然免疫及生物反应调节剂大会奖(1985年)、亚洲临床肿瘤学会George Wu纪念奖(1999年)和木村喜代二纪念奖(2001年)。

人才培养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孙燕培养了博士生45名、硕士生4名。

孙燕认为,肿瘤学是一门既艰难又有趣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其间有太多的课题要做,一个人的知识、精力和时间太有限了,就是不吃不喝也做不完,因此需要培养大批新人,孙燕还经常告诉学生:面对病人不可以有半点不懂装懂,医学是一门严格的科学,而且是立竿见影的科学,作为医生,要谨慎敬业,马虎不得,可能治过一千例病人,但到一千零一个可能出错。

2014年5月25日下午,在云南省省肿瘤医院“百名院士专家科普报告云南行”专题讲座中,孙燕就《我国肿瘤发病趋势与诊疗方面的进展》为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报告。

2014年10月11日下午,孙燕到甘肃省肿瘤医院作了题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学术报告。

主要贡献

自1959在李冰和已故的吴桓兴金显宅教授支持指导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肿瘤内科治疗专业. 40年经过艰苦努力发展成为目前具有相当规模,承担大量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内科。他是我国第一代内科肿瘤学专家, 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曾参与或主持全国研制的和国外开发的新抗肿瘤药的临床试验。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及卫生部甲级科研成果奖. 在国内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抗癌联盟亚太地区肿瘤内科高级培训班;两次全国抗肿瘤药GCP培训班,10次全国肿瘤化疗学习班;编写"肿瘤学进展—化学治疗"(1966)、"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学"(1981)、"肿瘤化学治疗新进展"(1987)、"肿瘤内科临床手册"(1987,1991,1996)等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80余篇。对我国内科治疗学的的开拓、发展、提高和普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术成就

我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经过40多年的艰苦努力,肿瘤内科从无到有,并发展成为目前具有相当规模、承担大量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多年来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参与并主持国内外开发研制的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在国内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抗癌联盟亚太地区肿瘤内科高级培训班;2次全国抗肿瘤药GCP培训班,15次全国肿瘤化疗学习班;编写专著24部,译著6部,参加编写国内外专著40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对我国内科治疗学的开拓、发展、提高和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1)将祖国医学中“扶正培本”的治疗法则与现代临床免疫学相结合,并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开展了扶正中药促免疫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证实了传统中药黄芪、女贞石刁柏、仙灵脾等可促进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祛除T抑制(Ts)细胞的活性,保护肾上腺和骨髓功能。辅助放射、化疗应用,提高病人的远期效果;

(2)在抗肿瘤新药物的临床研究方面,无论是我国开发还是国外研制的新药均做出一定贡献;

(3)对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肺癌淋巴瘤睾丸肿瘤方面都卓有成效;

(4)1990年以来,他致力于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在我国的推广、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孙燕教授从医50余年来勤于学习和临床实践,学识渊博,医德医风高尚。也十分重视对中青年医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进修医师的培养,言传身教。目前是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点的导师,培养已毕业博士生19人,硕士生4人。目前在读博士5人。自60年代初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肿瘤内科医师500余人,如今他们大部成为我国内科肿瘤学的骨干力量。

社会任职

孙燕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十年(1991年—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原老委员会委员(2000年),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CCRF)(2002年)、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2001年—2005年)副主席和主席(2005年),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和麻醉品委员会委员(1996年),人事部、卫生部医学专业考试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2002年),并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中医科学院郑州大学医学部、南方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山东肿瘤防治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等担任客座教授,《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专刊》《中国肺癌杂志》和《中国肿瘤姑息治疗杂志》主编,《癌症进展杂志》《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中华肿瘤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日本临床肿瘤学杂志》(JJCO)和《Seminarsin 肿瘤学》《Internatonal J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hemotherapy》等期刊的编委。

个人生活

酷爱音乐的孙燕常在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那深沉庄重、昂奋向上的生命第九交响乐章中寻找人生的节拍和旋律,体味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自己从疲劳与烦恼中获释。孙燕也喜欢弗朗茨·舒伯特王洛宾的歌曲,悠扬欢畅,充满深情,犹如美好的人生,令他备加珍爱。青少年时的孙燕就是在“天伦歌”、“兄弟们向太阳向自由”、“黄河大合唱”等歌曲中接受了革命思想,是音乐使他至今仍然保留着一颗年轻的心和爱国的情。

人物评价

孙燕学风严谨、医德高尚,是中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发展专业、学科,推广综合治疗,开发抗肿瘤新药与中西医结合研究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卓有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孙燕医术精湛享誉中原地区国内外,是中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奠基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评)

获得荣誉

个人作品

成果

成果目录:1.N—甲酰肉瘤素的临床试用。全国科学大会奖,1976;000666,吴桓兴

2.甘磷酰芥的临床试用。卫生部甲级奖 第1, 1981; 82-009-2,周际昌

3. 扶正女贞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第1,1989;吴乃居

4. 卡铂的研究。国家七五攻关成果奖 第1,1992;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5. 肿瘤化学预防及药物治疗。卫生部科学进步2等奖,第2, 1996;(书)96202004

韩锐

6. 抗肿瘤新药紫杉醇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科学进步3等奖,第3,1997;21-3-005-05

方启成 韩锐

代表性论文

N—甲酰肉瘤素治疗恶性肿瘤初步临床报告. 1962; 中华医学杂志48:488

抗肿瘤药环磷酰胺氮芥(癌得星)的初步实研和临床经验。1964;中华医学杂志 50:284

N—甲酰溶肉瘤素在睾丸精原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1979;中华医学杂志59:103

中医扶正治则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1981;中华医学杂志61:97

黄芪、女贞水提剂促进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3:211

新抗肿瘤药甘磷酰芥(M—25,6202)临床II期试用总结。1984; 中华肿瘤杂志6:375

优福定(UFT)治疗恶性肿瘤337例总结。1986;中华肿瘤杂志8:373

小细胞癌综合治疗的远期结果。1987;中国肿瘤临床14:323

扶正中药治疗肿瘤患者的10年随访观察。1987;中西医结合杂志7:712

10.扶正女贞素促免疫作用的双盲临床试验结果.1990;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6:72

11.卡铂临床试用总结。1992; 中国新药杂志1(2):26

12.CE-CA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1994;中华肿瘤杂志 16:302

13.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1994;中华肿瘤杂志16:356

14.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1995;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49

15.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病人骨髓微小残存病变检测的临床意义。1995;中华内科杂志34:22

16.固元冲剂扶正作用125例的临床观察。1996;中国新药杂志5:29

17.紫杉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121例。1996;中国新药杂志 5:252

18.以表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516例。1997;中华内科杂36:183

19.mdr1基因的表达和肺癌多药耐药的关系。1997;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30

20.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1997;中国新药杂志6:101

21.安素泰治疗晚期肿瘤。中国新药杂志 1998;7(3):168-171

22.微量元素的防癌抗癌作用。中国新药杂志 1998;7(3):176-179

23.泰索帝治疗晚期乳腺癌和肺癌。1998;中国新药杂志7(3):165

24.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1998;中西医结合(日语版)9(1):2

25.硒酸多糖II期临床结果。中国新药杂志1998;7(4):258-261

26.去甲长春花碱II期临床试用结果。中国新药杂志 1998;7(4)262-265

27.肺癌组织中微卫星脱氧核糖核酸的改变.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 22(3): 166-168

28.肺癌组织频繁出现FHIT基因转录本的缺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3): 159-162

29.奥沙利铂单药或与尿咪-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II期临床报告. 癌

症 1999; 18(3):237-249

30.肺癌组织9p21区域杂合性缺失和p16基因异常的分析. 中国肿瘤临床 1999; 26(7): 486-

488

31.紫杉醇(紫杉醇, 紫素)治疗恶性肿瘤III期临床研究报告。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9;

25(4): 241-245

32.HL-60细胞死亡 诱导 有效成分- 酸 实验的检讨。中西医结合

1999; 10(3〕:60-63

33.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和实践.1999;中国肿瘤 8(1):21

34.硒酸酯多糖对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国肿瘤临床1999; 26〔9):

678-680

35.美罗华治疗B细胞淋巴瘤II期临床验证报告。中国新药杂志1999; 8(12):822-824

36. 肿瘤内科治疗的回顾和展望。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0;27:5-9

37.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发展及经验和教训。中国新药杂志 2000;9:145-148

38.A Preliminary clinical report on the efficacy of N-Formyl sarcolysin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malignant diseases。1964;Acta UICC 20:357

39.The incidence and some clinical features of malignant lymphomas in China.1980; Proc

AACR \u0026 ASCO 21:454

40.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of lung cancer in a tin mine in China.1981;Proc

AACR \u0026 ASCO 22:496

41.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s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Ligustrum lucidum on lymphocyte blastogenic responses. 1983;Journal of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2:227

42. Immune restoration and/or augmentation of local 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1983; Cancer.52:70

43. Occupational lung cancer in a tin mine in south china.1987; Gann Monograph on Cancer

Research 33 10.

44.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supportive care of cancer patients.1988; Recent

Results in Cancer Research 108:327

45.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new anticancer drugs in China. 1992; Jpn J Cancer

Chemother. 19:1126

46.Prospective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of SCLC-experience during the past 18 years.1995; Jpn J

Cancer Chemother 22(Suppl III):222

47.Relationship of p53 alteration and myc family gene overexpression with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ung cancer.1997;CMJ 110:250

48.Phase II study of doceetaxel(Taxotere) of 75mg/m2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tage IIIB/IV

non-small 细胞 lung cancer(NSCLC).1998;Annals of Oncology 1998; 9(Suppl 4):99

49.Sun Y, Guan ZZ, Jin ML, et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of 奥沙利铂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 Proc ASCO 1999; 18:255a

50.Result of a clinical phase II trial of MabThera in 30 Chinese B cell lymphomas patients. Proc

ASCO 2000; 19:36a

书籍

1、肿瘤学进展—化学治疗。196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与肿瘤病作斗争。1973;科学出版社,

3、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学。1981;上海科技出版社

4、肺癌。1982第一版,1993第二版,上海科技出版社

6.临床肿瘤内科手册。1987第一版,1991第二版,1996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7、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1995;联合出版社

8、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1999;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9、临床肿瘤诊疗关键. 1999;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