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刁柏 :天门冬科天门冬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2-11-27 17:12

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芦笋、小百部、山文竹、龙须菜等,是天门冬科(Asparagaceae)天门冬属宿根性直立草本植物。石刁柏原产欧洲东部,现分布于非洲西北部、亚洲中部和西南部、欧洲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四川省等省区,其他地区多为栽培,少数已野化。野生种常生于干草原。石刁柏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在温带地区冬季有休眠的习性。

石刁柏植株高可达1米;根纤细;块根长圆柱形或长圆锥形,表面黄白色或土黄色;茎平滑,分枝较柔软;叶状枝每3~6枚成簇,近圆柱形;叶鳞片状;花单性,雌雄异株,每1~4朵腋生,雄花花被黄绿色,雌花具退化雄蕊浆果球形,成熟时呈红色;种子2~3枚,黑色,种皮革质,坚硬致密。

石刁柏春季抽生的嫩茎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保健蔬菜,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罐头、饮料、酱、酒等产品;以块根、嫩茎入药,温肺止咳、清热利湿,可用于风寒咳嗽银屑病乳腺增生症等症的治疗。此外,石刁柏根系异常发达,耐干旱,固沙能力强,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

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

根相当纤细,直径2~3毫米。

茎平滑,上部在后期常俯垂,分枝较柔软。

叶状枝每3~6枚成簇,近圆柱形,稍扁平,略有钝稜,纤细,常稍弧曲,长0.5~3厘米,直径0.3~0.5毫米;叶鳞片状,基部具刺状短距或近无距。

花单性,雌雄异株,每1~4朵腋生;花梗长0.8~1.4厘米,关节位于上部或近中部;雄花花被黄绿色,钟状,长5~6毫米,花丝中部以下贴生于花被片上,花药矩圆形,长1~1.5毫米;雌花较小,花被长约3毫米,具6枚退化雄蕊

果实

浆果球形,成熟时呈红色,直径7~8毫米,具种子2~3颗。

种子

种子黑色,略呈半球形,稍有棱角;腹面以脐为偏中心,三棱较明显,放射状伸向边缘,不对称;背面光滑呈半球形;种皮革质,坚硬致密,无发芽孔。

命名由来

石刁柏学名Asparagus officinalis中,Asparagu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aspharagos或asparagos,而希腊语中的这个词又源于波斯语的asparag,意为“幼芽、新梢”或“幼苗、嫩芽”;officinalis一词则意为“药用的”。

历史

早在公元前200年,古希腊人就将石刁柏作为蔬菜食用;在公元前234~前149年古罗马文献中就有石刁柏的记载,其中古罗马将军和政治家加图(Elder Cato)首次记载了石刁柏的栽培,罗马学者普林尼(Pliny)于公元初期将其取名为sticks,意为短棒,形象地描绘了石刁柏嫩茎的形状。13世纪前后十字军将石刁柏种子从阿拉伯国家带往莱茵河谷;大约到16世纪,荷兰人首先育成了石刁柏的栽培品种,并在欧洲民间大量种植;17世纪,随着欧洲移民的扩大,石刁柏传入美洲,接着便向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18世纪末传入日本长崎;19世纪末传入中原地区

物种分布

石刁柏原产欧洲东部地区,主要是高加索山脉附近和西伯利亚地区,现分布于非洲西北部、亚洲中部和西南部、欧洲等地,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等国;在中国分布于新疆西北部(塔城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河北省中部、山东省河南省西部、山西省中部及四川省东北部,其他地区多为栽培,少数已野化。

生长习性

石刁柏生于干草原;常见栽培。其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从热带亚热带均可栽培,以温带地区最为适宜,冬季里有休眠的习性。其种子发芽始温为5℃,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30℃,低于15℃生长缓慢,嫩茎发生很少;35℃以上则停止生长,甚至枯萎。石刁柏对水分的要求是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1年生石刁柏既不耐涝也不耐旱;根盘渐渐扩大后则耐旱不耐涝。此外,石刁柏耐盐力较强,可在含盐量不超过0.2%的土壤正常生长;其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为pH值5.5~7.8。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石刁柏是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单株之间遗传组成极为复杂,自然群体生长中雌雄比例各半,雄株开花早、不结实,雌株则开花较晚,但雄株鲜笋产量比雌株可高出20%,寿命也更长。自然条件下花期5~6月,果期8月。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石刁柏果实9月成熟转红色时即可采收,放置数日使果肉腐烂,取出种子,用湿砂层积贮藏。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开浅沟条播,浅覆土,盖草保温保湿。发芽后除去面覆盖物,待苗高12~15厘米时疏苗,秋末苗高60~90厘米时即可定植。除露地直播育苗外,还可采用保护地育苗、营养钵(盘、盒)育苗的方法。

分株繁殖

石刁柏的分株繁殖最好在其地上部生长期内进行,以利于栽后迅速发根、孕芽和发株。秋栽以9~10月,春栽则以4~5月为宜。首先将要分出的嫩茎剪去病、枯茎和细茎,粗茎剪去上部,只留3~4个分枝,以减少地上部的负荷和蒸腾量;然后掏开一侧土墩,露出肉质根,用小铲从侧面切断地下茎,轻轻取出,侧放于地面;按每份种苗保留2~3个地上茎、3~5个鳞芽和10~20条肉质根分苗,然后即可定植于大田。

组织培养

由于石刁柏雄株产量高于雌株,故可利用组培快繁技术繁殖优良雄性系,直接应用于生产,不仅可快速扩大杂交亲本数量,缩短育种年限,还可提供优良的F1杂交种。石刁柏几乎所有的器官都可诱导成完整的植株,这些外植体包括幼根、叶状枝、子房、花药、子叶节、花蕾、胚乳、髓、茎尖和腋芽等,尤其是花药、腋芽和茎尖培养的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石刁柏育种和种子生产的重要手段。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未种植过天门冬科作物,且上年未使用过长残效除草剂,pH5.5~7.8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深松平整田地,南北向开种植沟。

水肥管理

水分

定植后及时浇水;幼苗期少浇勤浇;采收期适当浇水;植株休眠前浇1次透水。雨季注意及时排水。

施肥

上层土壤与无害化腐熟农家肥混匀或分层填入种植沟作基肥,定植前灌水沉实;定植活苗后用尿素硫酸钾追肥1次,以后每隔2个月施硫基复合肥1次,嫩茎采收后期、秋季茎叶旺盛生长期为主要施肥期;定植第2年及以后采笋年,2月中下旬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氮磷钾复合肥,6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分别施尿素和硫基复合肥。

病虫害防治

石刁柏在生长期的主要病害有茎枯病、枯萎病、褐斑病、根腐病等,以茎枯病危害最为严重,生产上可用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杀菌类化学药剂防治;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蓟马、金虫金针虫菜粉蝶等,可积极保护利用天敌,或采用印楝素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采收

对石刁柏消费方式需求不同,采收方法也不同,一般分为2种:嫩茎在未出土前经培土软化后采收的为白芦笋;嫩茎未经培土软化,出土后鳞芽成长时又经日照变色后采收的为绿芦笋。一般来说,绿芦笋的营养价值高于白芦笋。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石刁柏春季抽生的嫩茎可作为蔬菜食用,质地细腻、纤维柔软可口、具有独特芳香风味,能促进食欲,有助于消化,且其所含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质量均优于普通蔬菜,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保健蔬菜,享有“蔬菜之王”“蔬菜中的人参”等美称。

营养成分

现代营养学分析表明,石刁柏所含蛋白质中包括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比例也较为恰当,还含有大量以天门冬酞胺为主体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和天门冬氨酸;鲜绿石刁柏笋芽中含有铜、铁、锌、锰、、铬、钙、镁、钠、钾、磷等矿物质;果实富含辣椒红素、紫黄素、新黄素、玉米黄质叶黄素β-胡萝卜素等多种类胡萝卜素成分。

药用价值

石刁柏可以块茎入药,味苦、微辛,性微温,有小毒,可温肺、止咳、杀虫,主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虫、癣等症,外用可杀虱;以嫩茎入药,性平、微甘,可清热利湿,主治银屑病肝炎乳腺增生症白细胞减少症等。

相关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刁柏提取物具有降血糖、血脂,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有望在临床上用于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疲劳症、水肿、膀胧炎、排尿困难等疾病的治疗。

经济价值

石刁柏作为一种品味兼优、药食兼用的营养保健名贵蔬菜,畅销美、英、法、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及日本、东南亚地区,中国已成为石刁柏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除了供新鲜食用外,石刁柏主要用于加工罐头和速冻产品,但其营养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利用石刁柏的优良特性及其本身所含有的活性物质,开发保健产品,加强芦笋及其枝叶、茎干、果实的综合利用,现已开发出芦笋粉、芦笋脯、芦笋汁、芦笋饮料、芦笋汤、芦笋酱、芦笋酒和芦笋口服液等加工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生态价值

石刁柏所具备的根系大、深、密,叶片小、窄、长等生物学特征是植物抗旱性强的重要特征,有利于其适应风沙化土地生态系统,并且其对温度、盐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即使在高温或盐碱度较高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此外,石刁柏强大的地下根系和鳞茎群有利于固定流动沙土,且每年要自然更换1~2次地上部茎叶,这些枝叶成为风沙化土地的遮盖物和有机质来源。石刁柏可作为水土保持和风沙治理的先锋植物进行种植,起到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