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 :春秋时期吴国贵族

更新时间:2023-05-30 20:30

季札(生卒年不详),姬姓,又称公子札。因受封于延陵,故称“延陵季子”,后封于州来,又称“州来季子”,中国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外交家,是中国历史上圣贤礼让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至德第三人”,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

季札是吴国国君寿梦的第四子,明礼仪,有德行,才智过人,颇受吴王寿梦器重。寿梦想将王位传给最具有贤能的季札,但按当时礼仪规定,王位应由嫡长继承,季札屡次拒绝。三哥夷昧死后,季札仍不肯继位逃至延陵,余昧之子僚继位之后,大哥诸樊之子阖闾对此不满,派专诸刺杀僚夺过吴王之位,季札不肯继位,隐居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季札前后多次让国,故此有“三让”的美称。

余祭四年(前544年),季札受吴王余祭之命,行聘中原鲁国齐国郑国卫国晋国,向中原诸国展示吴地的精神风貌,改变了中原诸国视吴国为蛮夷之邦的固有印象,为吴国成就政治霸业做了重要的文化铺垫。

人物生平

守礼让国

季札是吴王寿梦最小的儿子,兄长有三,依次分别是诸樊、余祭和夷昧。寿梦对于少子季札特别的钟爱,诸兄对于他也是十分怜爱。幼年的季札在寿梦对于中原礼乐文明的艳羡情感的驱使之下,以饱阅群籍、课习礼乐为主。当季札渐长之时,寿梦之后的君位继承问题日渐显现。按制长子诸樊当立为王储,因季札聪慧好学,少年即有贤名。寿梦对他十分钟爱,想把王位传给他。可是季札认为“废长立少”有违礼制,不肯接受。寿梦说服不了他,就叮嘱诸樊及诸子:“我欲传国及札,尔无忘寡人之言!”

姬泄心十一年(前561年),寿梦病故,诸樊继位。诸樊没有忘记父王的嘱咐,治丧三年毕,就提出要让位给季札。季札却举曹国公子臧义不受位为例,仍旧推辞。诸樊在世时即嘱其弟余祭夷昧要遵先王遗命,兄终弟及,依次相继,目的是最终传位于季札。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年),诸樊在攻楚战争中阵亡,其弟余祭接位。

约在诸樊去世前后,季札受封延陵(今常州),因此,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后又改封州来,也称“州来季子”。

聘问中原

余祭重视外交,余祭四年(前544年)任命季札为特使,出访中原鲁、齐、晋、郑、卫五国,以建立和加强友好关系。

聘鲁观乐

季札的中原之行,首先到鲁国首都曲阜市。接待季札的是鲁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叔孙豹。季札聘鲁,叔孙豹乃副卿,执掌聘问、会盟事务。季札在鲁国的种种行谊就是在叔孙豹的陪同之下进行的。季札与叔孙豹交谈甚深,视他为知己,因此对他说:“好善而不能择人”,提醒他品性过于良善而不能分辨人。五年后,在鲁昭公四年,叔孙豹在家臣竖牛之乱中活活饿死。

在鲁国期间,季札遍观周乐,并一一发表了观乐感悟(其中包括对诗乐《风》《雅》《颂》各章和吉礼所用祭礼乐舞的诸种议论),他对周乐的深刻见解使鲁国诸卿为之侧目。

齐郑观政

季札离开鲁国,先后聘问了齐国郑国,与当时的两位杰出的政治家晏婴子产建立了金兰之谊。季札行使至齐国,劝谏齐国晏婴“速纳邑与政”,以免除灾难。晏婴听从季札之言交出政权和封邑,在栾、高二氏相攻杀的祸难中得以幸免。随后,季札前往郑国会见子产,预言郑国的权利将会落在子产手中,并劝诫他“子为政,慎之以礼”,其后郑国果然由子产为相执掌政权。

聘问卫晋

离开郑国后,季札又聘问卫国,最终到达晋国。季札在卫国时,欣赏其国多君子之人,国家没有祸患。在前往晋国的途中,路过鲁国戚地,见孙林父殡而听乐,强烈斥责其“辩而不德,必加于戮”,使得孙文子终身不听琴瑟。

在晋国期间,季札预言其政权将落入赵武韩起魏舒三族,最后果真出现三家分晋的局面。季札表现出极强的政治预见眼光和卓越的见识,不得不令人信服。季札劝谏各国执政者的言辞,多是劝导他们退让保身、小心谨慎、为政以礼的处世之道。

不入吴国

余祭在位四年后,夷昧即位。鲁昭公十五年(前527年),余去世之前,欲将君位授予季札。季札坚辞不受,后离开首都,归于封邑延陵。由于季札坚辞不受,吴人于是立余昧之子僚为王。余昧之子僚继位之后,诸樊之子阖闾对此不满,派专诸刺杀僚夺过吴王之位,季札不肯继位,隐居延陵终身不入吴国。

姬匄三十五年(前485年),强大的楚国派兵攻打弱小的陈国。季札亲自带兵救援陈国,并劝说楚将不要以强凌弱,掳掠别国的土地和财产,最终说服楚将拔营退兵。此后隶书不再有关于季札的记述。

墓葬

季札死后,葬于延陵。相传,孔子曾手书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文字为古篆,后人称之为十字碑。碑已毁,拓本尚存。晋明帝于太宁元年(323年)为季子墓建立祠庙。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又派人建造了御赞亭。康熙帝南巡时,曾手书“让德光前”的匾额,悬于沈阳昭陵隆恩殿。今季子墓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申港街道西南隅的申港中学内,墓墩高4米,面积2694平方米。

轶事典故

季子观乐

公元前544年,季札出使中原,到的第一个大国是鲁国。鲁国是周公姬旦的封国,周天子为了尊崇周公,特意将全套的礼乐赠给鲁国。季札一到这个著名的“礼乐之邦”,就请求观周乐

当乐师们演奏周乐《召南·召南》时,季札兴奋地说:“这优美昂扬的旋律,道出了周代兴盛时,民众在勤奋劳作、愉快而没有丝毫怨愤的心声,它是多么美妙动听啊!”当乐师改奏周乐《小雅》时,他叹息一声说:“从竽笙鼓瑟奏出的乐音中,已经透露出周朝道德开始衰败了。”当乐曲转换为魏乐时,季札对鲁襄公说:“乐声如此宏大而又柔婉,吐露出奋发有为、盛行勤俭的心声。如果再能施行德政,这个国家极有可能成为诸侯各国的盟主的。”乐师又为他演奏了郑乐。他长吁说:“乐曲是美的,但旋律如此细沉,反映了民众生活苦难已到了不能忍受程度的心音,如果这个国家政治上不进行改良,灭亡的日子那就不远了。”

乐师们演奏了乐曲以后,舞伎们又为季札表演了诸侯各国的舞蹈。季札对每一只舞蹈,都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和出处,并对它们表现的主题精神进行评述,还从舞蹈中预见到这个国家的政治走向,使鲁襄公惊佩不已。乐工奏乐,歌者唱诗,舞者起舞,季札“闻弦歌而知雅意”,听完一首,点评一首,对每首乐曲的背景和内涵都如数家珍,甚至还听出了象征意味。乐与礼密不可分,懂乐即知礼。季札如此深厚的学养,一下子传遍了诸侯。孔武有力的吴国,以季札证明了自己还是一个文明之邦。

挂剑酬心

季札在行聘中原之初,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十分喜爱季札随身佩戴的宝剑想要却未曾开口,季札心中已经默许了将宝剑相赠于他,但无奈行聘各国还需要挂配,原想等回国时再赠予徐君,谁知归来时徐君己死,季札不忘承诺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松柏上。季札不以以生死为碍,毅然践约,挂剑墓树,此事传为千古美谈。季札挂剑更是开创了中原地区古代剑文化中重视承诺和珍爱友谊的美好内涵,同时也促生了“挂剑诗”的形成。

人物影响

礼让

季札“三让”王位,传为美谈。季札之让是逊让与原则的结合,既是对泰伯、仲雍精神的承袭,又是循礼守制,目的是防君位传嗣过程中宫门喋血的灾难。无争是无兵之根,让德可免受兵戮之灾。季札的逊让之德对于吴文化有着深入的泽溉,季札的影响如惠风甘雨,福泽于千万世。

诚信

季札履心诺而挂剑徐君墓树的义举,被视为诚信的典范以及吴文化的重要表征。季札以自己的行谊,为中国古代的诚信观念提供了一个至高标准的范则。季札所彰显并被广泛传扬的诚信之德,为吴地商业活动的形成与繁荣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氛围。

外交

在季札礼聘中原诸国的活动中,先后出使了鲁、齐、郑、卫、晋等国,会见了鲁国叔孙豹齐国晏婴晋国羊舌肸郑国子产等政治精英。通过同当时各先进士大夫的亲密接触,季札基本上掌握了当时中原各国的政局变化及文化发展情况,对各国的强弱趋势与未来发展有了清晰的把握,这为之后吴国称霸中原打下了基础。对吴地而言,季札的这次出使让吴国有了全面向中原诸国展示吴地文化实力的一次重要历史契机,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吴国同中原各国的政治文化交流。

观乐

季札聘问中原时,在鲁国观乐知政,时贤为之叹服,其观乐所论堪称是先秦文艺思想史上最为系统的论述。季札观乐不仅是评诗、评乐、评舞,更是评政、评国、评史。季札深受“赋诗言志”的风气影响,注重诗乐的社会功能,以诗乐观政,季札的评论中所蕴含的“善思求变”的思想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文化

季札三让王位,聘鲁观乐,行聘中原论政,徐国至诚挂剑,这些可歌可颂的历史事迹,对吴文化由“尚武”至“崇文”的文化转型有发轫之功,使得中原诸国逐渐消减了对吴国蛮夷之邦的认识,从而为吴国的霸业奠定了文化基础。对于后世而言,季札奠定了吴文化中的“至德”文化与“诚信”文化,同时出现了“吴”姓氏的延续。其后吴地经过不断的积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诗乐文明,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

人物评价

正面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评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即孔子认为季札是吴国尊礼的君子。

公羊传》认为季札以贤名称著的根本原因即在于让国,即其所谓“何贤乎季子?让国也”。

战国策》称泰伯与季札:“化荆蛮之方,与华夏同风,二人所兴。”季札和他的先人泰伯—样,表现出对权力的淡漠与敬而远之,二人都有高洁的品格。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亦称叹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览博物君子也。”即是说季札为—位博学而智慧的贤达之士,有见微知著的能力。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将季札列为上等中的第二等——“上中仁人”,与子产晏婴羊舌肸等春秋时期的贤大夫并列。

西晋文学家陆机称:“穆穆延陵子,灼灼光诸华。”

唐人王起称誉道:“盛矣哉,挂剑之名,将万古而不昧!”

清代吴调侯吴楚材在《古文观止》所言:“季札贤公子,其神智器识乃是春秋第一流人物。”

负面

对于季札让国之事,《左传》《公羊传》《史记》都持赞扬态度,但自汉代桓谭认为“吴之篡弑灭亡,衅由季札”开始,至唐朝独孤及认为季札“洁己遗国”、“国之覆亡,君实阶祸”,宋代程颐、刘绚都赞同独孤及对季札持贬斥态度。他们认为季札顾惜自身名誉而不受君位,从而导致吴国覆亡。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延陵季子让国、观乐、挂剑、守义、尚仁等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其人格魅力感染了代代炎黄子孙。历代史家文人对季札都不乏溢美之辞,“延陵君子”之美称延续至今,直至当代,在江苏江阴和丹阳市等地留有季子墓和季子庙,祭祀季子的活动年年盛大举行,在江南地区吴氏传人以季子为先祖,南方多地争认季子故里,并以季子为莫大的自豪和荣耀,苏州沧浪亭的五百名贤祠武进区名人馆更是供奉季札先贤像,季札“圣贤”“仁义”“诚信”“博文”的人格魅力已经深深烙印在人民的心中。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