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 :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将

更新时间:2023-06-16 17:50

赵武(?~前541年),嬴姓赵姓,名武。谥号文,又称赵孟,史书称他为赵文子,是赵盾之孙,赵朔之儿,晋文公的外曾孙,母亲为晋成公之女赵庄姬

公元前597年,晋国大夫屠岸贾诬陷权臣赵盾,致使赵氏一门被灭族。但是作为赵氏孤儿的赵武却在父亲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他的友人程婴的帮助下,幸免遇难。在晋景公15年时,幸存并长大的赵武被景公召回朝廷,成为了赵氏家族的继承人;二十几岁时,他又做了晋国的卿;到晋悼公13年时,赵武被任命为上军统帅,地位进一步提高。晋平公即位后,赵武又被升为负责对外事务的中军佐,辅佐当时的正卿士匄执政。在担任中军佐期间,赵武促成了多次休战和结盟,比如晋平公11年,赵武向秦国建议休战联盟,再次促成秦晋之好,第二年他又与宋国向戌和楚国令尹子木一起促成了弭兵之盟。最终他在范宣子去世后,担任了晋国正卿,达到了权力顶峰。一直到晋平公18年,赵武去世。

 春秋中期晋国六卿赵姓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后升任正卿,执掌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促成晋楚弭兵之盟。学者李沁芳:晋楚弭兵之盟正得力于赵武的倡导和推动,使得当时的百姓暂时摆脱了战火之苦,且从这次会盟中可看出赵武表现出来的仁、信、礼是值得称赞的。

人物经历

劫后余生

公元前597年,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想要灭赵氏一族。当初,赵盾在位时,曾梦见祖先叔带抱着腰在哭,非常悲伤;之后又大笑,拍着手唱歌,赵盾明白这个梦的征兆就是“一族虽然会有难,但好在孙子辈会奋起并掌权”。赵史援占卜后同意赵盾的看法,虽然会祸及儿子,但到孙儿时会令赵姓中兴。屠岸贾一开始是晋灵公的宠臣,直到晋景公封屠岸贾为司底后,他便告知将士们,要控诉赵盾应该为晋灵公的死负责。韩厥反对,但屠岸贾不听。韩厥通知赵盾逃亡,但赵盾不肯,拜托韩厥保赵氏不绝祀,韩厥许下承诺,称疾不出兵。屠岸贾不去请示君主而擅自与诸将攻入赵家,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灭赵氏一族。

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当时有遗腹子,在宫中藏匿。赵朔门客中有一位名叫公孙杵臼,杵臼与友人程婴商量后,决定:如果赵朔的遗腹子如是男孩,他们会奉为主子;如果是女孩,他们便随赵朔殉死。不久,屠岸贾听说赵朔的妻子生下了孩子,就到宫中索取。赵朔的妻子将儿子放在裙子下面,对孩子说:"赵宗如果灭,就大哭;如果不灭,就不要出声。"到屠岸贾来索取时,儿子竟然一声不出。躲过这次搜查后,赵朔友人程婴与公孙杵臼商量,害怕屠岸贾会再来索取,于是达成一致:他们认为养育赵氏孤儿与死相比,死更容易而养育孤儿难,所以公孙杵臼向程婴请求先殉死,将养育孤儿的责任留给程婴。公孙杵臼程婴便去谋取他人的婴儿带走藏匿在山中,之后程婴就去向诸将军出卖赵氏孤儿以索取报酬,将士们非常高兴,许诺给程婴报酬,带兵随程婴到公孙杵臼居住的地方。杵臼大骂程婴出卖他及赵氏孤儿,抱着孤儿向诸将请求只杀他一人,诸将不同意,于是就把杵臼与孤儿都杀了。诸将以为赵氏孤儿已经死了,然而真正的赵氏孤儿赵武最终与程婴一同匿藏在山中。

回归朝廷

十五年后,晋景公大病,让人占卜,占卜后认为是大功臣的子孙后代命途坎坷,因此作怪。晋景公便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生存在世上,向景公说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只有赵氏。晋景公唯独灭了赵姓一族,让国人悲哀,于是显现在龟壳上。景公问韩厥赵氏是否仍有子孙在世,韩厥以实相告。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把赵氏孤儿赵武召回后藏在了宫中。将士们入宫中问晋景公的病情时,景公以韩厥的兵马来要挟诸将士去见赵氏孤儿赵武。诸将士不得已就向景公说:以前下宫之难的事情,是屠岸贾一个人做的,并直接越过了主君,去命令群臣杀害赵氏一族。如果不是这样,他们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他们请立赵氏的后代为卿,好治好君主的病。之后景公便召见赵武,程婴见了诸多将军,寻求支持,将军大臣都支持赵武。都与程婴、赵武去攻打屠岸贾,并灭他一族。而后景王就把以前属于赵姓的田邑都交给了赵武。

 大约在前578-575年间,赵武举行弱冠之礼。典礼完毕后,赵武相继拜见八卿。

首先拜见栾书,栾伯给了赵武不少鼓励。赵武拜见荀庚,宣子虽然先是鼓励了赵武但而后又发出感叹,感叹自己年老在世时间看不到赵武的丰功伟绩。而后拜见范文子,范文子给了赵武一番建议。后面接着去拜见了郤駒伯和韩厥,韩厥鼓舞了赵武一番。韩厥对赵武的期望是很高的,自然少不了对赵武的谆谆教诲,语气虽严,却苦口婆心。后拜见智罃,荀罃也是给了赵武一番鼓励和劝诫。赵武拜见苦成叔子,苦成叔子给了赵武一个考验,来测试赵武的志向。接着又去拜见温季子郤至张老,赵武将冠礼中的情况转告张老。张老给了赵武很实用的建议,劝告赵武对于前面老一辈的话该怎么去理解并怎么样去对待。

辅佐新军

公元前574年,晋厉公七年,厉公利用胥童杀了郤至、郤錡、郤三人,栾书非常惶恐。于是栾书便和荀偃联手杀了胥童,并囚禁了厉公。公元前573年年初,栾书杀了晋厉公,立晋悼公为国君。入秋后,晋悼公害怕出现像晋厉公一样的事,就废了栾书的官职,拜韩厥为正卿。自此长达一年之久的混乱才得以平定。

 悼公像拜张老为相,张老推辞,举荐为魏绛,悼公拜魏为相。魏相英年早逝,晋悼公称赵武善文,能断大事,就命赵武为佐新军,辅佐恭子。从这时候起赵武就为晋国的卿了,虽然居八卿之末,但也进入了八卿。在与赵武共事的一段时间内,魏绛觉得赵武很贤能,便让赵武做自己的副手。

统领上军

前562年,郑国挑衅宋国,宋国立马派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子展侵袭宋国。郑、宋相持,宋国便求救于晋,晋悼公再次会见各诸侯,率领联军去攻打郑国。己亥日,齐国太子光、宋国向戌先到郑国,驻守在东门外。傍晚,晋国的荀到达西郊,向东袭击许国的旧地。卫国的孙林父袭击郑国的北部边境。六月,诸侯在北林见面,军队驻扎向地。又转向西北,驻扎在琐地。包围郑国后,在南门外阅兵显示军力,又有军队从西边越过济隧。 诸侯出兵,对郑国实施全方位的军事打击,楚国已经被晋国消耗得精疲力竭,无力援郑。晋军兵临城下,悼公向郑国下达最后通牒。郑国人畏惧,便派王子伯骈向晋国求和。晋悼公命赵武入郑,与郑国的郑简公及子孔等谋和,签订合约。公子嘉向晋国担保,郑国不再叛晋。

赵武在朝堂的功绩是被大家都看在眼里的,公元前560年荀、士去世后。晋悼公在绵上打猎并检阅军队,派荀偃做中军统帅,士辅助他。派韩起做上军统帅,但韩起推辞了,并举荐了赵武。又派栾,栾黡辞谢称自己不如韩起,既然韩起举荐赵武,那君王就任命赵武吧。于是悼公派赵武统领上军,韩起辅助他。

拜为正卿

公元前558年,晋悼公去世,其子晋平公年幼,皇室内部更加没有实权了,一度被悼公压制的卿大夫的权力再次达到顶峰。前555年,齐国进攻鲁国北部边境,鲁襄公与晋国联合征讨齐国。前554年春,中国银行献子在征讨过程中突然病重,这时伐齐联军也在慢慢退兵。荀偃自己知道将不久人世,就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范宣子,立遗嘱,让长子荀吴为嗣子,士匄任正卿,而赵武顺位得到升职。范宣子为中军将的时候,赵武便是中军佐,面对范宣子的独裁专政,赵武处处相让,为他提供便利。前548年,范宣子及下军佐程郑去世,其后,赵武一步步升任新军将、上军将,并于晋平公十年 (公元前 548 年)成为晋国正卿,这是赵姓赵盾之后再次登上晋国正卿的位置。赵武成为正卿后,赵氏的势力再一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为晋平公时晋国国君基本上已被架空,权力掌握在卿族手中,作为六卿之首的赵武,自然处于权力的最顶端。

弥合诸侯

公元前548年秋天七月十二日,诸侯在重丘结盟,这是由于已和齐国讲和。赵武执政,他下令减轻诸侯的贡品,不过加强了对礼仪的重视。穆叔见他时,叮嘱赵武要尽量避免发生战争。且齐国的崔杼、庆封刚刚获得政权,正在和诸侯求和。如果言行恭敬有礼,再加上优美的外交辞令,就可以使诸侯安定下来,战争便能够消除。

公元前547年,卫国人攻击戚地的东部边境,孙林父到晋国告状,晋国派兵去茅氏戍守。六月,鲁襄公跟晋国的赵武、宋国的向戌、郑国的良霄还有曹国人在澶渊会见,以征讨卫国,重新划定戚地的疆界,并抢夺了卫国西部边境懿氏六十座城邑送给了孙林父。

公元前546年,宋国向戌晋国的赵武关系很好,跟楚国的令尹子木也很要好,他们准备一起出面调停消除诸侯之间的战争,他们两个一起到晋国和赵武说了自己的想法,赵武非常赞同,立刻去和大夫们商量。五月二十七日,赵武就到了宋国。二十九日,郑国的良霄也到了。六月一日,宋国人设宴款待赵武,羊舌肸为副宾。八日,晋国的荀盈随赵武来到。十日,悼公来到。十六日,楚国的公子黑肱先到一步,跟晋国达成了和议。秋季七月二日,向戌回到宋国。晚上,赵武跟公子黑肱拟定了盟辞,统一了意见。四日,子木从陈国赶来。陈国的孔奂、蔡国的公孙归生也来到。曹国许国的大夫也都到会。各国带来的军队只用篱围起来作为屏障,一起达成了不征战的盟约。

晚年去世

晋平公好女色,不理政事,沉溺酒色,纵欲过度,以致肾虚,时常出现精气不足。晋平公向秦国求医,秦景公医和晋国看病。毫无政治经验的医直言不讳:“这个病治不了,亲近女色所致,与鬼神、饮食都没关系。可惜贵国的贤臣将会代你而死,皇天不佑啊!”赵武听闻后大惊,与医和交流一番,询问国君还能活多久以及这位良臣是谁,医和表明这位良臣就是赵武,并且不管晋平公近不近女色,晋国这样下去都将有大祸,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诸侯顺从,最多活三年;诸侯不顺从,最多活五年。没过多久,赵武便在忧虑之中逝世了。赵武死后,诸侯都背叛晋国,果然十年之后,晋平公去世了。

主要成就

再续秦晋之好

在士匄执政末期,秦、晋已初就已经有了和平相处的苗头。一方面是楚国的乏力,另一方面则是赵武天下共和的外交主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赵武向秦国抛出橄榄枝,秦景公心有灵犀,认同赵武的倡导。前547年开春,秦景公委派胞弟后子针访问晋国,递交国书。赵武对秦后子的造访很是看重,命叔向与公子针洽谈。此次议和获得了实效,自此秦、晋之间的斗争基本结束,两国的下一轮厮杀则要等到一百年后由魏文子斯领导的三晋伐秦战争。

晋楚弭兵之盟

赵武执政伊始,就减轻了诸侯国的贡赋负担,而且想要实现弭兵,他认为“从今以后,战争恐怕可以稍稍停止了。齐国的崔氏、庆氏新近当政,将要向诸侯改善关系。武也了解楚国的令尹。如果恭敬地执行礼仪,用外交辞令和他说,用来安定诸侯,战争可以停止。”当时各诸侯国间的情况也正如赵武之分析,楚国在与晋争霸的同时饱受吴国之侵扰,而且吴国的逐渐强大对其威胁日渐加重,晋国和吴国又结成了抗楚的联盟,同时楚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因此楚国也愿意与晋国弭兵,从而专心对付吴国;夹在晋、楚之间的诸侯国尤其是郑、宋两国饱受两大强国争霸的侵扰,成为两国争霸的斗争工具,郑国还为此在两国之间保持骑墙政策,惟强是服,其余诸侯国也因为连年征战倍感疲惫,而且对于其所承担的贡赋觉得负担太重,因此这些诸侯国也盼望着两大强国之间的和平;晋国当时君权已经下移,晋政由六卿所掌握,而卿族之间正处于互相争斗的状态,各卿族都将发展、壮大自己家族的势力放在首位,并致力于卿族间的兼并斗争,对于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已经不再热衷,加上连年征战,晋国国力消耗,人民不堪重负,也发出了和平的呼声,因此晋国也有弭兵的需要和愿望。赵武正是看到了这些,因此积极努力促成弭兵。当时宋国向戌和赵武及楚令尹子木的关系都非常好,于是他站出来在中间互相沟通,最终促成了此次弭兵之会。

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 546 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弭兵之会在宋召开。为表示诚意,赵武率先到达宋。至会者有晋、楚、郑、宋、鲁、齐、陈、 卫、邾、滕、蔡、曹、许十三国,除邾、滕分别作为齐、宋之属国未参与盟会 外,其余诸国均参与结盟。此次弭兵之会经过晋、楚的商议,事先约定除齐、 秦外,其余晋、楚之盟国要交相见,即晋之盟国朝楚,楚之盟国朝晋。

人物评价

礼记》中记载:晋国人都说赵文子在了解、洞察他人上很有建树。文子的身体柔弱得像禁不起风吹的衣裳,说话声音又小又缓像说不出口。他为晋国推荐了七十几个人管库房,生前都不与他们有钱财交往。

 学者李沁芳评价赵武:弭兵之会的实现,得力于赵武的倡导和推动,而赵武在会盟中表现出 来的仁、信、礼都值得称道。

 学者顾栋高认为赵武:俯首帖耳,惟命是听,好为大言,公然卖国。

家族成员

人物争议

出生之谜

赵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赵武,其身世之谜历来众说纷纭。许多学者根据《左传》《国语》《春秋》等提供的史料,对赵武之生年作出了大致推断。学者王伯虎根据《国语》,《卷十二·晋语六》中的《赵文子冠》以及《左传·成公十三年》推出赵武行冠礼的时间在成公十四、十五这两年之内,即公元前577-576年,且赵武行冠礼之年不到二十岁。再由《左传·襄公九年》一文推出十四而冠,冠而可婚,这样说“十五而生子”就顺理成章。以赵武在成公十五年时虚岁十六计算,赵武之生年当为宣公十八年(前591年);到襄公三十年(前543年)澶渊之会,其年龄为49岁,与“未盈五十”相符。因此,赵武之生年应为宣公十八年(前591年)。年表如下:

学者程建则认为赵武生于晋景公四年(公元前596年)。通过分析《史记·赵世家》以及《国语·晋语》推翻“赵武十六岁加冠”之说,并结合《说文解字》和《礼记》分析以赵武生于晋景公四年(公元前596年)计算,至鲁襄公三十年(公元前543年)正月,时赵武已54虚岁,往前推算下宫之难确实发生的情况下,其母庄姬逃往公宫,幸免于难;此年(晋景公四年,公元前596年),赵武亦即赵氏孤儿出生。

灭族争议

《左传》《史记·晋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记载一致,赵朔娶了晋成公之女为妻,赵朔去世后,其妻赵庄姬与赵朔之叔赵婴齐通奸,这等有辱赵姓门风之事让赵同赵括等人无法接受,并于晋景公十四年(公元前586年,鲁成公五年)将赵婴齐放逐于齐。这引起了赵庄姬的不满和仇恨。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鲁成公八年),赵庄姬向晋景公进献谗言,污蔑赵同、赵括将作乱,而且栾京庐、郤氏皆为其作证,是年六月,晋景公讨伐赵同、赵括,并杀赵同、赵括,灭其族,当时赵朔之子赵武随其母藏匿于晋景公宫中得以幸免。赵氏所有财产收归东晋公室所有,晋景公还将赵氏之田赏赐与祁奚。赵氏一族的灭亡仅存赵武一人的结果是由赵庄姬造成的。

但在《史记·赵世家》所记载的却有所不同,据其所载此事发生在晋景公三年,担任司寇晋国大夫晋景公之宠臣屠岸贾,图谋作乱以控制晋国政权,决计首先消灭赵姓势力。于是就借口赵穿(赵盾的族弟)刺杀晋灵公,其责任在于赵盾,为了讨伐赵盾弑君,便背着晋景公擅自发兵攻打赵氏于下宫,诛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灭了赵氏全族。还有一点,在发兵前赵朔未死,屠岸贾灭赵氏时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杀死,赵武是遗腹子,为赵氏忠臣所保护方才幸存下来,因此有了赵氏孤儿的典故。

轶事典故

平公染病

自从晋平公年幼登基以来,因为有荀偃士匄、赵武三代能臣辅佐,再加上晋悼公留下的雄厚国力,晋平公无需做什么便可保太平。然而晋平公的碌碌无为是晋国衰败的因素之一,正是他的穷奢极欲上行下效,使得公室腐败不堪。赵武为贤臣,不可能行废立来整肃朝纲。晋平公好女色不理政事,沉溺酒色,纵欲过度,以致肾虚,时常出现精气不足。前541年,晋平公又病了,郑简公闻讯,派子产前往东晋慰问。羊舌肸将病情转告子产,子产很含蓄地说:“自古来贤君早上听取政事;白天咨询调查;晚上建立政令;夜里修身养性。劳逸结合,才能身体健康!”话里露出对晋平公纵欲的不赞同,只是没有明言,而是教晋平公要如何做一个贤君。晋平公又向秦国求医,秦景公医和晋国看病。毫无政治经验的医和自然没有子产的圆滑,他直言不讳:“这个病治不了,亲近女色所致,与鬼神、饮食都没关系。可惜贵国的贤臣将会代你而死,皇天不佑啊!”晋平公问:“不能再近女色吗?”医和回答说:“要节制。”于是,医和讲了一大串为人之主的道理。医生从寝宫出来。赵武急忙向医和询问病情。医和很无奈的说:“晋侯之疾实纵欲所致,生命无虞,只恐要一位良臣代其一死啊!”赵武问:“良臣是谁?”医和感叹:“良臣自然是您啦!您执政八年,国家太平,诸侯和睦,这便是孙良诚。晋侯贪恋女色以致疾病缠身,恐怕上天将会移祸于您。”赵武赠与医和以礼物并送他归秦。这一年赵武去世了,过了十年晋平公去世。

招待后子

渡过南洛河黄河,赵武一行踏上了晋国的国土,这次晋楚弭兵之盟可谓功勋卓越。赵武回国继续主持朝政。因为秦景公的弟弟秦后子针在景公在位时,其地位就同景公一般,像一国两君,秦后子针的母亲便非常担忧景公猜忌,说:“要是不离开秦国,恐怕会被放逐。”五月二十五日,他就前去晋国,带去的车有一千辆。《春秋》记录说:“秦景公的弟弟逃跑到晋国。”是归罪秦景公。宴享晋平公,在黄河上并舟为桥,每隔十里停放一些车辆,从雍城遗址一直到绛城。回去取酬酒的礼物,到结束宴享时来去了八次。司马侯询问说:“您的车子全都在这里了吗?”答复说:“这可说很多了!要是能少于这些,我如何会见到您呢?”司马侯把这些话报告给晋平公,而且说:“秦公子一定返回秦国。我听说君子能晓得自己的过错,必定会有好的打算。好的打算,是上天愿意帮助的。”

秦后子进见赵武,赵武说:“您何时回国?”后子答复说:“我害怕被国君流放,故而留在这里,将等待继位的国君。”赵武问:“秦君如何?”答复说:“没有道义。”赵武说:“会亡国吗?”答复说:“如何会亡国呢?一代君主无道,国家的命脉没有断绝。国家建立在天地之间,一定有辅佐它建立的人。不是连续几代君主荒淫,是不会灭亡的。”赵武问:“国君会短命吗?”答复说:“会的。”赵武又问:“大约多长时间?”答复说:“我知道,国家无道却粮食丰收,是上天在帮助它。少则不过五年。”赵武一边看着太阳的影子,一边说:“早上到不了晚上,谁能等待五年?”后子出来,告诉别人说:“赵武即将死了,主持民众的大事,既轻抛时光又急不可待,还能活多久呢?”

后世纪念

大王庙是藏山神晋国大夫赵武的行宫,现庙内建筑仅存大殿,据脊题记,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位于盂县城关镇西关村,香河北岸。此庙古称藏山庙,赵文子行祠。赵氏孤儿的故事在盂县大地流传了几千年,盂县地面上还保存九座祭祀赵武的庙宇,古人念及赵氏一族忠正刚直,且感念公孙杵臼程婴韩厥等的大义救主,尊赵武为神。后来,因为赵武幼年藏匿的山洞旁有一处滴水崖,崖上积水成潭,故而人们就将赵武尊为雨神。景泰五年 (公元1454年),山西省境内大旱,但藏山一带的百姓却 “经躬拜祈祷果获圣水”。周边百姓纷纷前往祈神求雨,果然“有求必应”。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范庄村一带又逢大旱,村民赶往藏山燃香祭祀,果获圣水。于是,周边百姓便在村西北处建庙一座,名“藏山行祠”。后来,人们将此庙改称为“大王庙”,专门供奉“大王神”,既为感激赵武之功德,也为日后祈雨便利。

根据碑文记载,大王庙的南面,本有面阔3间的过殿,叫“马王殿”。大殿两侧,没有传统的配殿,四面全是夯土做的围墙。殿的前面,则是砖砌的拱形山门。庙宇依坡而建,坐北朝南,北高南低。顺着东侧的旁门,通向明禧寺、关帝庙等。延绵的庙宇,以大王庙为中心,组成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殿内梁架前后内额与四袱构成井口方梁,纵横摆在稍间的中间,四角用三层抹角梁与斗层层挑起井口梁,下饰垂梁柱,构成“悬梁吊柱”,因此也称为“无梁殿”。

大王庙殿内山墙上有出行、回宫图,后墙有尚膳、尚服壁画80余平方米,沥粉贴金,为明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

相关影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