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 :清代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

更新时间:2023-09-25 19:02

容(Yung Wing,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原名光照,字达萌,号纯甫,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赴海外留学第一人,中国留学生之父。

1828年,容闳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835年,容闳跟随父母来到澳门,进入马礼逊纪念学校就读。1842年容闳到香港继续学业。1847年,容闳前往美国留学。三年后容闳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成为第一个进入耶鲁学院就读的中国人,毕业后返回中国。1860年,抱着“学成归国,有所设施”的热忱,开始投身于近代中国的建设当中,并在洋务运动中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晚年用英文撰写《西学东渐记》,回顾了容闳寻求“维新中原地区”之路却屡遭曲折磨难的生命历程。1912年4月21日上午,容闳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终年84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容闳,原名光照,于1828年11月17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由于家境贫困,7岁时容闳被父母送到英国传教士开办的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Morrison School)就读。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容闳的父亲不幸病逝,同时因为学校停办,容闳只得辍学在家,和兄姐一起参加劳动帮补生计。1842年,马礼逊纪念学校从澳门搬迁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容闳便随学校一起迁到香港继续读书。

出国留学

1847年,马礼逊纪念学校的校长赛缪尔.布朗离职返回美国,容闳与另外两个同学被选中一同前往美国留学。同年4月12日,容闳等三人到达纽约,于麻省之孟松预备学校(Monson Academy)就读。1850年,容闳从孟松学校毕业,准备考大学。同年夏天,在一个慈善组织的资助下,容闳顺利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成为第一个进入耶鲁学院就读的中国人。四年间,容闳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士文凭。毕业后容闳放弃了居留美国的机会回到中国。回国后,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后为上海颠地洋行经营丝茶生意。

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1860年,容闳前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考察,向洪仁玕提出七点建设现代国家之策,如创办现代军队、银行、现代文官制度、学校等建议并表示愿为太平天国效力。洪仁赞成他的建议,但迫于现状无法实行。几天后,洪仁玕任命他为高官,容闳根据自己的观察,深感太平天国不能实现他的理想,于是容闳拒绝了洪秀全授予的四等官印后离开。

1863年至1875年间,洋务运动兴起。1863年春,容闳收到曾国藩的幕僚、容闳的好友张斯桂李善兰二人分别发来的五封信,信中介绍了曾国藩创办近代工厂的想法,曾国藩想要容闳为自己创设机器厂出力。曾国藩礼贤下士的“三请”之举,使容闳大为感动,并且感到实现自己生平抱负的机会可能来临。同年9月到达安庆,协同曾国藩、李鸿章一起,推动创建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后容闳因运送江南制造总局里最新式、最重要的母机的工作被曾国藩大加赞扬,不久容闳即被保奏为五品实官,封为江苏省候补同知,在江苏省衙署任通事译员,官位五品。

在美国留学毕业前夕,容闳就认定以派遣留学生为先导建立新式教育体制,是救国强国最重要的途径。1870年,在容闳的反复劝说下,曾国藩终于表示愿意向朝廷奏请派留学生。1870年冬,清廷批准派留学生,由容闳任留学事宜的副委员,组织第一批官费幼童留美,于1872年8月中旬从上海市启航赴美,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新的一页,并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直到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

参与维新

由于对满清王朝的失望,1882年至1894年间又侨居美国。直到1894年7月,容闳得知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战败的消息,身在美国的容闳一直坐卧不安,焦灼地关心战事,为祖国命运担忧,通过关系写了两封信给湖广总督张之洞表示愿意回中国效力,并在一年后远涉重洋回到中国。回到中国后他立即赶到南京,拜张之洞,向张之洞提出中国行政机关依现代成规,重新组织建设。他在建议中说明,他认为中国已到进行制度改革、建设的时候了,然而这些建议不被采纳。于是其来到北京,想寻找机会打动朝廷。在1896至1898年间,他向清政府提出种种兴国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设立国家银行、修筑全国铁路两大建议,并有详备可行的章程和实施细则,却因官场腐败内斗被朝廷否决。维新运动登上历史舞台后,年已七旬的容闳仍积极参与维新运动中。容闳参加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的成立大会,一起商讨变法大计。维新派人士尊称容闳为“纯老”“纯公”“纯斋”。9月21日,“百日维新”宣告失败,容闳也被清廷悬赏通缉,被迫避居上海租界。

走向革命

1900年3月末,容闳前往新加坡和康有为谋划在广东省长江中游的保皇会起事。在3月与4月间,他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另一批革命党人谢泰和杨衢云密谈建立“由基督徒领导之政治联盟”起义事宜。同年9月,容闳秘密赴日。在乘船东渡的途中与孙中山首次相遇,畅谈国家大事,并开始明确支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一年后策划夺取广州市的起义中推举孙中山为大总统。由于积极参加反对清代统治的活动,1902年5月16日,容闳被迫离开香港前往美国,从此永诀故土。

容闳到达美国后,一方面继续保持着跟国内革命党人的联系,另一方面则在争取美国方面的合作与支持。在美国的最后十年中,一直在为革命事业给予支持,例如"中国红龙计划"的提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容闳连续写三封信给革命党人谢缵泰,热烈欢呼推翻帝制的伟大胜利以及详述了自己对革命发展的观点。一年后,容闳致函祝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第二天便亲笔写信诚邀他归国担任要职。但当收到寄来的信件时,容闳已重病卧床无法行动。4月21日上午,容闳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逝世,终年84岁。

人物成就

推动创建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3年9月,容闳应召前往拜谒曾国藩,他向曾国藩介绍了西方世界的状况,并建议要先建立“制造机器之机器”的工厂,作为一切工厂的基础,曾国藩接受了容闳的建议并与其一同为此做准备。1865年9月20日,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容闳购买回来100多种机器,后来便成了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自此之后,中国的洋务运动便蓬勃开展起来。

发展教育事业

1866年,他向曾国藩建议培养军工技术人才,在江南制造总局内设立兵工学校,培养机械工程技术人员。不久,曾国藩保举容闳以五品候补同知衔,出任江苏巡抚丁日昌的译员,这段时间容闳先后翻译了《地理学》、《契约论》(Parsons on Contracts)等书。

组织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

1868年,容闳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两年后,获得朝廷的批准,并在1871年8月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打开了留学教育的大门。在美留学的学生,大多数后来都成了清末和民初的社会中坚,他们遍布各行各业等,不少人成为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东学西渐

容闳不仅让中国留学生走出国门,睁眼看世界,同时还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容闳个人向耶鲁大学捐赠四大箱子、1237卷中文古代典籍,为耶鲁大学图书馆曾添了许多汉学研究资料。2006年4月,耶鲁大学又把容闳捐赠的1237卷古代典籍中的一本《小学注》赠送给到访演讲的胡锦涛主席。

作品《西学东渐记》

容宏晚年用英文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书中回顾了容闳一生以“西学东渐”为志向,寻求“维新中国”之路,却屡遭曲折磨难的生命历程,字里行间无不无不洋溢着作者的爱国思想民之情。同时书中对于中国近代变革的描述细节丰富,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名著。

人物评价

有史学家总结,容闳以一人之力带动一批,以一批影响一代,以一代造福一国的留学教育,为封闭的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开创了百年留学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批批富国强兵的栋梁之才,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人民网 评)

他的爱国精神的实质是爱国而不盲目排外,爱国而开放,充满爱国激情却又富于理性,确实难得。(光明网 评)

容闳常葆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谋求中国的复兴与富强,舍忧国无他事,其赤诚,其坚毅,为时人赞誉。容闳身负西方之学术,揭开晚清留学序幕,献策太平天国,参与洋务运动,指导康梁变法,支持共和革命,贯穿近代中国全程,其贡献、其影响,为他人难及。(香山驿事 评 )

后世纪念

容闳及中国留美幼童纪念日

1998年,容闳诞辰170周年,耶鲁大学所在的美国康涅狄格州宣布,将9月22日(当年第一批中国幼童在美入学之日期),订为“容闳及中国留美幼童纪念日”。

容闳小学

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唐人街,有一座高楼叫做孔子大厦,大厦下有一所公立小学,命名为容闳小学。

容闳故居

容闳故居遗址位于香洲区南屏村西大街,于201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容闳故居其余的部分都是后人所修建的,在这里,可以通过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厅等处的场景还原,了解容闳当时生活和成长的情景。并通过《出国》《荣归》《办学》等六幅情景画作,感受容闳和南屏镇的故事。

纪录片《容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四集电视纪录片,于2015年8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9套播出,让容闳的光辉事迹声名远播。

家族成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