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伯鸿 :廖伯鸿

更新时间:2024-09-20 20:50

廖伯鸿,原名廖远度,又名廖镇度、廖镇,广东梅县城东镇石月乡(即今梅城东郊东厢月塘面廖屋)人,1895年出生于毛里求斯。1913年进广东优级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1916年毕业。廖伯鸿在师范学校得到廖道传的教诲和点拨,学习成绩优异,连续四年都名列前茅。1917年后廖道传辞去学校校长职务,一度前往汕头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从事政务活动,廖伯鸿亦随之同去,经推荐先在广东惠来葵潭税所工作一年,后转去广西平乐县统税局、河口盐务处工作。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底层和社会现实,看得多了,便慢慢产生对当时黑暗而积弱社会的不满,心中渴望改变社会,使国家富强起来

正文

廖伯鸿(1895-1927),原名廖远度,又名廖镇度、廖镇,广东梅县城东镇石月乡(即今梅城东郊东厢月塘面廖屋)人,1895年出生于毛里求斯。其父廖久涛在毛里求斯经商。廖伯鸿幼年由其叔父廖久雍带回祖国读书。1913年进广东优级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1916年毕业。其时优级师范学校是广东省最好的学校,担任校长的廖道传正是廖伯鸿的同乡族人,是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和诗人,对民国初期教育新制的建立,尤其是师范教育多有建树。廖伯鸿在师范学校得到廖道传的教诲和点拨,学习成绩优异,连续四年都名列前茅。1917年后廖道传辞去学校校长职务,一度前往汕头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从事政务活动,廖伯鸿亦随之同去,经推荐先在广东惠来葵潭税所工作一年,后转去广西平乐县统税局、河口盐务处工作。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底层和社会现实,看得多了,便慢慢产生对当时黑暗而积弱社会的不满,心中渴望改变社会,使国家富强起来。

1919年,北京市爆发五四运动,并且很快波及全国各地。广东省、广西也相应掀起了学运高潮。此时,母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和甲种工业学校尤为高涨,在刘尔嵩、阮啸仙、周其鉴等组织领导下,广州市各校师生都举行大会游行示威,痛斥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政府的罪行,号召广大工人、学生、商人起来罢工、罢课、罢市,以反抗帝国主义和当局的腐败。为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广州反动警察局指使省甲种工业学校校长黄强等,把刘尔嵩、阮啸仙、周其鉴三人加上各种罪名开除学籍,更激发起广州各校师生义愤,举行罢课,举行更大规模的斗争,以示声援。消息传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反响很大,亦给予声援。此时,廖伯鸿按捺不住了,他毅然辞去盐务工作,回到广州市母校,联络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参与了这场斗争。期间,廖伯鸿有机会接触了当时广州地区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并开始阅读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进步刊物,如《新青年》《向导》等,认识有很大提高,接受了革命思想。

彭湃并肩战斗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党的领导下,广东省地区宣传社会主义之风有长足发展。这年夏彭湃从日本回国,在广州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在广州和其家乡海丰县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盟”。廖伯鸿亦先后参加了这两个组织。9月彭湃应陈炯明的邀请就任海丰县劝学所(后称教育局)所长,廖伯鸿亦随之应聘担任海丰县师范学校校长,一起从广州市赴海丰就任。他从学校教育入手,配合彭湃在家乡实践社会革命的理想,进行了一系列整顿,使海丰学校教育出现了新面貌。期间,海丰师范也相继办起了三种刊物,其中支持学生会主编出版的《新生半月刊》,内容偏重社会政治方面,敢于面对现实,揭露抨击当时社会的黑幕,极受师生和当地民众的欢迎。

1922年“五一”劳动节,廖伯鸿大力支持彭湃发动学校师生举行纪念活动,进行示威游行。虽然天下大雨,但学生们高举写有“赤化”二字的红旗,高呼“劳动神圣”的口号,高唱彭湃创作的《劳动节》歌,浩浩荡荡,震撼了陆丰市县城,吓坏了土豪劣绅。反动当局利用当地时报《陆安日刊》攻击彭湃,5月9日,彭湃被撤职。此后几天,廖伯鸿也因支持彭湃,并在当天大会上发表有关国家社会主义的演说,也被撤职。同时,被撤职的还有其他具有新思想的该县的校长、教员等。但是彭湃、廖伯鸿等并不气馁,他们转变方式,利用油印出版《赤心周刊》,继续宣传社会主义,不久又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策动成立农会组织。从1922年7月29日成立的六人农会,至10月25日,扩大到五百余人,成立了赤山农会。此后入会者更多,县城周围各乡村都成立了农会。根据这一形势,彭湃及时进一步组织县级总农会,至1923年元旦正式成立,会员达2万户,人口约1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彭湃当选为会长。不久毗邻的紫金县五华县惠阳区潮州市普宁市惠来县也纷纷组织农会,形成了以海丰县为中心的粤东农运高潮。

1923年,海丰发生“七·五农潮”。反动县长王作新与陈炯明的师长钟景棠相勾结,统率300多名军警包围海丰总农会,捕去农会领导骨干25人,彭湃、廖伯鸿、李劳工等因没有在农会里,才幸免于难。他们逃进大嶂山下的风髻庵中,召开了农会骨干紧急会议,决定由彭湃、林苏、陈蓝润等三位前往老隆等地找陈炯明交涉恢复农会,释放农友们,而廖伯鸿则配合李劳工、彭汉垣继续留在汕尾市秘密活动。后李劳工随彭湃去汕头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活动,催促陈炯明释放农友。廖伯鸿与部分农会骨干亦辗转到广州市,转入地下活动,串连汇集在广州的惠潮梅进步人士,成立了岭东革命同志会。

1924年4月,彭湃到了广州,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彭湃的亲自介绍下,廖伯鸿不久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加入的还有古大存、李劳工、林苏等。几十年后,古大存对此还有一段回忆,回忆他与廖伯鸿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景,还专门写下了证明材料,藏存在广东省民政厅档案室。

直接受周恩来领导

1925年2月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一次东征。为配合东征,出发前中共广东区委指派廖伯鸿与杨石魂、刘锦汉、廖其清、方达史等率岭东革命同志和部分人士先走一步,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还专门指示他们,进入潮汕地区要与当地党团组织取得联系,发动群众在敌后开展斗争,策应和援助东征军。

3月8日,第一次东征军进入汕头市,周恩来以东江党务组织主任的身份指派廖其清、廖伯鸿、杨石魂等负责筹建国民党汕头市党部。5月31日,市党部正式成立,廖其清、廖伯鸿、宋青、杨石魂等出任市党部执行委员,廖伯鸿具体负责秘书长工作,配合中共党团汕头特支领导发展潮梅中国国民党组织和民众运动。6月,首次东征军撤离汕头,回师广州市陈炯明的军队重占汕头。汕头市党团机关和民众组织等领导人被通缉,市党部被解散。陈军到处清乡,许多人被捕杀害。在白色恐怖中,各革命机关团体人员相继撤离。但廖其清、廖伯鸿仍旧在汕头市市,坚持斗争,直至同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重占汕头。时周恩来担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根据形势发展,潮梅急需建立党团组织和发展国民党工作。廖其清、廖伯鸿、杨石魂李春涛等,再次被周恩来委以负责、发展国民党汕头市党部工作。为秘密起见,中共党团机关都寄设于中国国民党市党部内。因前主任廖其清急病后逝世,后市党部改由廖伯鸿负责,1926年2月,经推选廖伯鸿正式担任市党部主任,同时继续兼任秘书长,李春涛任宣传部长,杨石魂任工人部长,彭湃兼负责农民部,马庆川负责青年部。

那时,正是国民党左右派斗争激烈之时,共产党人参与其中,秘密与危险兼具。廖伯鸿等在国民党市党部只能以灰色面目出现,而市党部及所属机关组织繁多,各自活动,不相联系,不相统属。为了统一领导,廖伯鸿经常直接请示当时担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开身份的周恩来,得到周恩来的关心和支持,工作相当顺利,既使秘密掩护中共党团工作做得隐蔽安全,又使公开的市党部工农各项运动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

广东潮汕地区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高涨,引起了中国国民党右派和反动势力的极大恐惧和仇视,国民党反动派在叛变革命前夕的1926年11月先抓捕了工人部长杨石魂,接着又撤去了李春涛《岭东民国日报》社长的职务,他们亦企图逮捕廖伯鸿,却未能找到适合的机会。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局势变得紧张。其时,中共汕头地委未能充分认识敌人的阴谋,思想麻痹,没有采取断然措施。4月14日,汕头市驻军反动的潮梅绥靖主任何辑伍,借口解决澄海区农军教练被害问题,通知汕头市我党负责人前往警备司令部商处。党组织即派出廖伯鸿、李春涛、梁德明前往。他们到司令部后即遭逮捕。当晚,中国国民党市党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机关亦被包围,被捕100多人。廖伯鸿等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大义凛然,坚强不屈。4月27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竟把他们装进麻袋,用刺刀刺死后,抛进汕头石炮台前的大海里。廖伯鸿英勇牺牲时,年仅33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