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墓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3A级景区

更新时间:2023-10-17 18:42

张仲景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高埠之上,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墓址。墓地历经多次修,明崇祯年间再次修复墓冢,并加盖墓亭予以保护,又在墓地修建医圣祠。1959年,郭沫若在汉阙大门题写了“医圣祠”的字样。1988年,张仲景墓及医圣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其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的称号。此外,医圣张仲景祭祀还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仲景是中原地区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张仲景墓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简介

明崇祯五年(1632年),园丁掘井复得墓碑,遂恢复墓冢,并盖墓亭保护。现存墓冢坐北朝南,为方形仿汉砖石结构,墓基为青石砌成,基上由汉砖砌成阶梯形,最顶放一青石雕莲花台,墓四角各嵌入一青石雕羊头。墓后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修建的沈阳昭陵隆恩殿、过殿、厢房各三间。正殿塑医圣像,配祀孙思邈华佗。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医圣祠”,有过殿、正殿、东西偏殿、内经楼、灵枢阁、素问馆、医圣井、梅花轩、荷花池、医林会馆等。医林会馆原为四方医士聚会探讨医学之地。1998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10万元,用于张仲景墓的消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张仲景墓,位于南阳医圣祠内。

医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墓址所在地,现占地面积12030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物面积6669平方米,含各式房屋136间。墓祠古建筑群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计有大殿、东西偏殿、过殿、拜殿、仲景墓、春台亭、秋风阁、行方斋、智圆斋、仁术馆、广济馆、仲圣堂、寿膳堂、山门、六角亭、医圣井、荷花池、历代名医塑像、东西碑廊、大门、汉阙等。馆藏器具文物104件(套),古籍书刊文献1万余册。

医圣祠的保护、使用、管理单位是张仲景博物馆,承担张仲景墓及祠的文物保护管理、文献收集研究、文博陈列展览、人文旅游服务任务。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

人物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知府,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