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国土 :数字国土

更新时间:2024-09-20 18:17

数字国土是支持构建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全国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省,地,县多级分布式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的全国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网。各地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单位是全国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节点。拥有独立运行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功能可以支持本单位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其内容包括支持国土资源管理业务运作的应用系统和存储图文数据的数据库两大部分。同时,定期更新图件和数据,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支持国土资源管理业务运作的应用系统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建设,既有通用性,又有特殊性,可以依据单位的特点自行开发和扩充。系统包括国土资源规划子系统,耕地保护子系统,地籍管理子系统,土地利用管理子系统,矿产开发管理子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子系统,地质环境管理子系统,地质勘察管理子系统,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子系统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子系统等。

数字国土建设概况

国家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的地政、矿政两大基础数据库管理体系和地学基础数据库体系。完成土地基础数据库5个,包括国家级、省级和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1999-2002年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全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建设项目用地等数据库。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近700个市县的建库工作。完成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5个,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储量、矿业权、全国7000个大中型及部分小型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完成基础地球科学数据库24个,包括中小比例尺区域地质图(全国1:20万、全国1:250万、全国1:50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系列、全国地质工作程度、矿产地、区域重力、地球化学、全国地质资料目录等数据库。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8000种重要图文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各级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基本完成了GPS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完成了新一代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的开发,并得到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初步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的信息化。

完成了7个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审批、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管理(包括探矿权、采矿权、油气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国土资源综合统计等主要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完成国土资源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开发省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试点建设,并取得成功。部分国土资源主体业务初步实现了网上报批,为规范业务审批和业务管理奠定了基础。

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已正式开通,相继建成并运行了新闻网、虚拟办事大厅和交易大厅、行政审批结果公告、矿业权评估机构公示、视频点播系统、土地估价机构和人员信息公示系统,基本构建了应用服务体系和发布窗口。

国土资源主干网与视频会议系统初步建成。完成了部机关与37个节点单位的连接。中国地质调查局建立了与6个大区地调中心连接的两级网络体系。完成了65项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化指南》和《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等一批标准已颁布实施,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国土资源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漠河市以北的黑龙江省主航道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以及它所有的河流山川、城镇乡村正在按照1:400万到1:5万等越来越精确的比例尺浓缩到电脑之中。

“‘数字中国’不仅仅初具规模,而且正在从二维走向三维,变得越来越生动。”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成果管理与应用处处长武文忠说。

截至2004年11月,历时5年的国家基础测绘学设施项目经过全国33个承建单位的努力,于上周通过竣工验收,中国传统测绘技术体系由此全面实现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历史性跨越。

在这一工程中,测绘部门已经建成了全国1:400万、1:100万、1:25万数据库,1:5万数据库将于明年建成,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几十个城市的1:2000至1:500大比例尺地图数据库也相继完工。

测绘专家介绍,把中国的地形、地貌、城市乡村建成数据库只是为“数字中国”搭建一个地理空间的基本框架,这是一个平台,其他的部门还可以按照这个框架把人口信息、生态信息等各种各样的数据负载上去,从而形成一个丰富的“数字中国”。专家指出,这些信息所能构成的趋势性分析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决策,而且对城市规划、防洪减灾等都有重要作用。

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政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里,李成名所长向新华社记者展示了威海市1:500三维图。在这个三维图中大到威海市的山山水水和所有建筑物,小到这座城市的每一株植物、每一盏路灯都得到了原貌重现。只需键入一个小区的名字,电脑会自动显示这个小区每一位住户的名字、籍贯、生日和身份证号码,“这大大方便了公安机关的管理,以及他们对重点关注对象的掌控,”李成名说。

“鼠标轻轻一划,电脑就可以自动显示这个城市任意一条街道的长和宽,电脑还可以任意的添加建筑物,然后看看这个建筑物是不是适合周围的环境,是不是挡住其他建筑物的采光,这个程序对于市政规划会帮助很大,”李所长说。“北京市目前就有因为建筑物采光被遮挡而闹上法庭的案例,如果今后市政规划时能用到这个‘数字城市’的技术,这种官司就可以避免了。”

由于把人口信息叠加进了三维图中,电脑还可以自动分析出城市哪里是人口居住密集区,那里的医院就应该有多少张床位,那里的商场、幼儿园应该有多大规模,这也对城市规划大有好处。

威海市的城市三维图甚至对反恐和国家安全保障都有重要意义,武文忠说。用鼠标点击任意建筑物的任意两个窗户,电脑会自动测算这两扇窗后的人是不是可以互相窥见。

威海市的这个城市三维图是由37个测绘学工作者,历时3个月,花费260万完成的,总数据量17个G。英国诺丁翰大学的校长前来访问时,认为这个城市三维图是世界领先的,并邀请该研究所为伦敦制作类似的三维图。目前中国东部的杭州市温州市苏州市义乌市等经济发达的城市都在构建自己的1:500城市三维图。

由于目前国家只投资到1:5万的数据库建设,从1:500到1:1万的城市或地区数据库建设需要各省市财政负担,所以中国“数字城市”、“数字地域”的完成可能还尚需时日,而且应该会是从东到西的逐步完成。

目前,为了“数字中国”的建设,测绘学工作者已经拍了覆盖全国的航片500万张以上,已有卫星影像50多万景,数据量达140TB,相当于8192个128MB的U盘。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以后,国家还加快了对重点江河洪水防范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的建设。其中三峡集团的三维图不仅风光迤逦,而且电脑可以自动测知任意一点的江水水位,和如果水位升高将有哪些地方会淹没,三维图还对三峡沿岸各名胜古迹的数据记载详细,有利于对这些历史遗迹的保护。而中国水库的三维图,不仅详尽显示了国家各个水库的地理位置,而且还标注了各个水库的水位和蓄水量等具体的情况。

武文忠说,测绘学部门经过多年努力已经为“数字中国”构建了一个基础的地理空间框架,通过各类信息的不断向上叠加,未来的“数字中国”将越来越丰富多彩。李成名说,当中国所有城市的“地图”都做得有如威海市三维图一样丰富,中国的信息化时代也将真正到来。

“数字国土”建设进入收工阶段

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组成部分,我国“数字国土”建设2009年进入收工阶段。在此基础实施的“金土工程”一期准备验收。

1999年启动的“数字国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骨干工程,主要内容是从数字地球的战略高度,系统整合集成有关地球表层国土资源的空间基础信息,建立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实施的“金土工程”,主要内容是开展网络化国土资源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满足国土资源网络化业务运行需要,开展数据整合。

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说,我国“数字国土”2009年进入收工阶段。“金土”一期工程正准备验收。验收之后,“金土工程”二期准备上马。“金土”二期工程要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按照整合资源,完善扩展要求搞好规划设计,设计重点考虑整合各专业领域的国土资源数据,建设全国国土资源遥感影像一张图;完善办公业务网络系统,全业务全流程联网运行;完善监测网络系统,形成综合监管平台;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网络系统,扩大网络覆盖面,搞好地质数据信息的集成化和产业化建设。

徐绍史说,要搞好地质数据信息集群化、产业化监测。“数字国土”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遥感监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应用于野外数据采集和集成,每年大概有几千万元投资以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建立高效率、高分辨率、探测声、抗干扰、多元素、多参数的野外勘察技术体系,形成地面钻探、勘探、遥感多学科的交叉空中地面立体勘测和模拟信息系统。

徐绍史说,目前上海市集中了40万个钻孔资料构建了地下三维城市,构建了一个地下、地表、地上这样的数字城市。北京市地下三维城市,地层构造、地下水、地下热水、地下设施建设等一目了然。北京市地下建设力度非常大,几条地铁同时建设,每条地铁建设可以采用漫游技术在其中穿越底层,穿越构造,穿越含水层,为整个工程构造提供依据。实践表明,从国土资源管理实际出发,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化的手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