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安昌 :施安昌

更新时间:2024-09-21 10:21

施安昌,男,1945年出生于上海市。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曾在中学任教。1977年起在故宫博物院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历任多个职务,包括研究室副主任。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施安昌的研究领域涵盖古代碑帖、文字史、书法史、敦煌市文献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他曾跟随马子云先生整理、鉴定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碑帖,并在全国各地考察碑刻,参与博物馆和图书馆的鉴赏工作。此外,他还与法国汉学中心合作,整理并编制了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所藏文言文碑帖目录。施安昌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次学术讲座。

主要贡献

施安昌的研究成果丰富,他通过对唐朝正字学著作和碑志用字的研究,发现从初唐到盛唐期间,碑志文字呈现出正体字逐渐增多、俗体字减少的趋势,而在唐朝晚期及五代时期,则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他的研究表明,唐人张参编写的《五经文字》将部首分为160部,采用楷体字体来定义字形,这一做法是对《说文解字》规定的540部首的重大改进。施安昌还通过分析敦煌写经等古文字学,提出了“递变字群”的概念,利用这一规律可以推断文书的书写年代。他对武周时期的六百余块碑志进行了详细调查,确认武则天曾经创造过十八个新字,并分五个阶段推广使用。他在敦煌市出土的唐欧阳询书《化度寺碑》拓片上,发现了三个被墨汁涂抹掉的“虢”字,这表明拓片确实属于唐朝的作品。施安昌的研究还包括对晋朝洛阳市体、北凉体、北魏邙山体等地域特色鲜明的书法风格的揭示。他还在北魏的一些胡人墓志和石棺上的纹饰中,发现了与琐罗亚斯德教有关的图像体系,这些发现得到了后来发掘的虞弘、安伽、史君等萨保墓葬的印证。2006年,施安昌发现浙江图书馆所藏的《淳化阁帖》帖石实际上是故宫旧藏懋勤殿本和上海博物馆藏潘祖纯本两种宋拓阁帖的原石,从而确认了它们的宋代雕刻身份。

学术成就

施安昌的学术成就体现在多方面,其中包括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书籍。他的研究成果广泛涉及中原地区古代碑帖、文字史、书法史、敦煌市文献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领域。施安昌的代表作有《汉华山庙碑题跋年表》(1977年)、《唐人对〈说文解字〉部首的改革》(1981年)、《语文字典如何处理武则天造字》(1984年)、《敦煌写经断代发凡——兼论递变字群的规律》(1985年)、《论汉字演变的分期——兼谈敦煌古韵书的书写时间》(1987年)、《敦煌写经的递变字群及其命名——兼谈考古学方法的借鉴》(1988年)、《西晋洛阳体析——兼谈书法地方体形成的背景》(1992年)、《武则天造字之讹变——兼谈含“新字”文物的鉴别》(1992年)、《北凉体析——探讨书法的地方体》(1993年)、《故宫藏〈真赏斋帖〉考辨》(1993年)、《北魏邙山体书迹目录》(1996年)、《北魏冯邕妻元氏墓志纹饰考》(1997年)、《北魏苟景墓志及纹饰考》(1998年)、《善本碑帖论集》(2001年)、《圣火祆教图像考》(2002年)、《火坛与祭司鸟神》(2004年)、《北齐徐显秀、娄睿墓中的火坛和礼器》(2004年)、《碑帖刻石与早期拓本的发现及其相互佐证》(2007年)、《浙江图书馆藏宋刻淳化阁帖石考》(《书法丛刊》第97辑)。

参考资料

荣宝斋书法院 | 施安昌:故宫博物院全面排比淳化阁帖记述.个人图书馆.2024-09-11

人物——中国书法家.个人图书馆.2024-09-11

沧桑六百年——《永乐大典》的离散与回归.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9-1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