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秋天 :巴金创作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17:53

《春天里的秋天》1932年由开明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巴金。本书介绍了个温和的哭泣的故事,它还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吁。我要拿起我的笔做武器,为他们冲锋,向着这垂死的社会发出我的坚决的呼声“I’accuse”(我控诉)。

内容梗概

《春天里的秋天》是巴金基于当时泉州市社会现实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凄楚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位姓林的中学教师在泉州和他的女学生郑佩容相爱着,但遭到女方父亲的强烈反对,他俩逃到厦门鼓浪屿。但是他们的爱情终难为封建礼教所容,在短暂的幸福时光过后,郑佩容在母亲的电促下返回泉州,从此音信杳渺,最终在父母所包办的婚姻中郁郁而终。

内容片段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给春天的风扫尽了。在雨后的一个晴天里,我同两个朋友走过泥泞的道路。走过石板的桥,走过田畔的小径,去访问一个南国的女性,一个我不曾会过面的疯狂的女郎。在—个并不很小的庄院的门前,我们站住了。一个说着我不懂的语言的小女孩给我们开了黑色的木栅门,这木栅门和我的小说里的完全不同。这里是本地有钱人的住家。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我看见了我们的主人。宽大的架子床,宽大的凉席,薄薄的被。她坐起来,我看见了她的上半身。是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我们三个坐在她对面一张长凳上。一个朋友说明了来意。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样。我默默地看了她几眼。我就明白我那个朋友所告诉我的一切了。留在那里的半个多小时内,我们谈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话,看见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别了她出来,我怀着一颗秋天的痛苦的心。我想起我的来意,我那想帮助她的来意,我差不多要哭了。一个女郎,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我一生里第一次懂得疯狂的意义了。

我的许多年来的努力,我的用血和泪写成的书,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我给人唤起了渴望,对于光明的渴望;我在人的前面安放了一个事业,值得献身的事业。然而我的一切努力都给另一种势力摧残了。在唤醒了一个年轻的灵魂以后,只让他或她去受更难堪的蹂躏和折磨。于是那个女郎疯狂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青的灵魂,我的二十八年的岁月里,已经堆积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阴影了。在那秋天的笑,像哭—样的笑里,我看见了过去一个整代的青年的尸体。我仿佛听见—个痛苦的声音说:“这应该终结了。”

《春天里的秋天》不止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它还是一个整代的青年的呼吁。我要拿起我的笔做武器,为他们冲锋,向着这垂死的社会发出我的坚决的呼声“Je accuser”。

点评鉴赏

巴金的中篇《春天里的秋天》(写于一九三二年春天)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专制家庭摧残下爱情的悲剧,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也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吁”。小说全篇成功而娴熟地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男主人公林叙述和描写了他和少女郑佩蓉的恋爱生活、爱情悲剧,笔调柔婉,简洁细腻,抒情气息浓郁,就象一首精妙隽永的散文诗,充满媚人的诗情味。

具体考察这种动人的抒情气息和媚人的诗情味的来源,存在于内容、语言形式诸多方面,而各种修辞手法精当贴切的运用,尤其是比喻的运用,则尤有不可忽视的突出意义‘ 老诗人艾青说:“比喻的作用,在于使一切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斌予思想感情。”(转引自黄汉生《修辞漫议》)巴金在《春天里的秋天》中对于比喻的运用,正是如此,多想感情是他笔下各种结构形式的比喻的真正灵魂。

成就影响

巴金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名誉主席、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艺网副主席等职。他一生勤奋写作,著作颇丰,即使进入之年仍能写出《随想录》这样的惊世之作。他1982年摔断左腿,后又患“帕金森病”住院治疗,但由于他有坚强的意志,积极锻炼,配合医生治疗,身体恢复得比一般老人快。  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以自己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巴金的财富,是他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译著。巴金的财富,更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

爱国主义,是巴金两大财富的重要基础。巴金12岁那年通读了《说岳全传》,深深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震动。上世纪90年代,巴金在众人的劝说下,到杭州市休养。从来怕麻烦别人的他,有一天却提出了要求,想去拜杭州岳庙。在文徵明《满江红·写怀》词碑前,年过九十,平时说话吐字不太清楚的巴金,像小学生那样吟诵起这首词来,声音越来越清楚、高亢:“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

“让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巴金的心里始终珍藏着这一美好愿望。

巴金出生于成都市一个封建大家庭。仁爱的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他从母亲这里懂得了爱,懂得了宽容。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师是轿夫老周。老周总跟他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成年后的巴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精神和力量,使瘦弱的老周在那样困苦的条件下,讲出这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仁义、道德、忠爱。而恰恰是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为人之本。

巴金把他的爱,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内容。在巴金许多文论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火一样的文字:“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小张、小吴,从农村来到巴老身边工作。转眼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翟泰丰来探视,问巴老有什么要求?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他,不假思索地提出:希望安排好小张、小吴的工作。

仁爱、忠诚、正义、自律,人道主义相伴巴金一生。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2005年),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巴金,字巴金。笔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间,他接触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在巴黎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8年底他回国,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抗战前的作品主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家》以及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等。抗日战争期间,巴金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憩园》《寒夜》和《第四病室》。解放后,巴金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主席等职。新时期出版的《随想录》《探索与回忆》等,具有极高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是新时期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巴金于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文学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勋章。

参考资料

巴金 Jin Ba.豆瓣读书.2023-11-25

春天里的秋天.豆瓣读书.2023-11-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