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明代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更新时间:2022-06-21 11:48

文徵明(公元1470年—公元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因其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或衡山居士。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一带)德庆桥西北曹家巷人,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文徵明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十一月六日,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才能站立,是年五月,母亲祁氏逝世,此后由外祖母、舅父等抚养。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十一岁时方能清晰开口说话,并就读私塾。自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至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文徵明九次应试应天府,皆不就。屡试不第,怀才不遇之感使他的性情思想发生较大转变,在书文诗画艺术上愈加成熟。他直到中年才为官,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文徵明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三年后,他辞官返乡,以翰墨自娱三十余年。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二月二十日,文徵明九十而卒,私谥“贞献先生”。

文徵明学文于吴宽,学画于沈周书法学李应祯,皆取得很高成就。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书法方面,隶、楷、行、草各有造诣,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为“吴中三家”,是“苏州市书派”巅峰期的领袖。

人物生平

少年时光

文徵明,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十一月六日,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东北部)德庆桥西北曹家巷的一户仕宦之家。其家世可以追溯到汉代成都市太守文翁。在祖父文洪之前,文氏一族大都出身武官,从文洪开始才业儒重文,并有推重文章气节之风。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曾做过永嘉县知县,后升任温州市知府,所以文徵明三岁就随家去了温州。然而和一般的名人少小即天资聪明不同,文徵明开蒙极晚。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已经七岁的文徵明才能站立。是年五月,母亲祁氏逝世,此后文徵明被扶养于外祖家。

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文徵明十一岁时方能清晰开口说话,此后被送到私塾学习。两年后,文徵明开始初步显露他的聪明才智,热爱文言文的他,有时一日能记诵数百千言。

十六岁时,文徵明从父亲任所返回苏州市居住,由于出色的古文功底,他结识了比他大十多岁的祝允明和与他同辈的唐寅,还跟随都穆学诗。

书文并进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十九岁的文徵明进入苏州官学读书,正式成为一名诸生。这年年终,文徵明首次参加苏州的岁试,因书法不佳,被宗师列在三等。受到刺激的他开始精研书法,并临摹大量前辈墨迹。

在苦修书法的同时,文徵明开始研读《左传》《全本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古今文集。在科考主流八股文的背景下,与祝允明、都穆、唐寅、杭濂等共同倡和文言文辞,彼此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书中疑义。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文徵明前往滁州市看望父亲文林,并在此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结识,后拜其为师学习书法。李应祯看出了文徵明在书法上的潜力,主动将自己多年摸索出的心得和笔法尽数传授,并告诚他书法不可死随古人的脚踵,要明白学书的大忌是“聪达者病于新巧”和“笃古者泥于规模”这两种倾向,对文徵明影响很大。

通过父亲的缘故,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文徵明得以拜史鉴赵宽二位硕儒为师。在高师的指导下,他的诗文较之从前,多出许多规矩与方法。同年,受父母之命,二十三岁的文徵明娶昆山市吴愈第三女为妻,两年后二人生下一子,取名重金(早夭)。

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文徵明遵循父命从游于吴宽,吴宽授予文徵明作文言文的方法,并时常在公卿间赞许文徵明的才华。也就在同一年,文徵明又跟沈周学画,沈周对他甚是器重喜爱,对他评价甚高。是年秋天,文徵明首次前往商丘市(今南京市)参加乡试,没能中举。

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因博古善议论,熟知元、明朝旧事,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一同被人称为“吴中四才子”,时年二十八岁。

闱场无成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文徵明二赴南京应试,同行者还有顾兰、唐寅。然而放榜出来,三人之中唯有文徵明一人没有考中。翌年,唐寅因徐经科场案牵累下狱,罢黜为吏,不久出走,将家事托付给文徵明。六月,父亲文林病于温州市。文徵明携医前往,但抵达时父亲已去世三日。在拒绝了众人为父亲办丧所筹集的财物后,文徵明亲自把父亲灵柩运送回家乡。此后两年时间里,都是在为父亲守丧和读书中安静度过。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继母命他同长兄分家析居。由于不擅长经营,各立门户以后,文徵明的生活逐渐陷入困难,经济问题严重。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让文徵明颇感人生的悲凉,特作《风木图》及诗,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唐寅归家。经历重大打击后,唐寅心态大变,任达自放,纸醉金迷。文徵明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屡次规劝他不可颓废,然而这几乎导致二人失和。文徵明有一首月夜怀念诗描述这一时期的唐寅:“若非纵酒应成病,除却梳头即是僧。”最后唐寅写了一封《答文徵明书》作为答复,文唐二人从此失和,疏于往来。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四月,文徵明参与修撰的《姑苏志》告成。同年,沈周将自己临摹黄公望所作画作《富春山居图》赠给文徵明。次年,其兄文徵静遇到难事,文徵明千方百计为兄解难。数月时间废寝忘食,终得保全。至秋季,文徵明四试应天,再度落榜。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隐居乡里的文徵明通过朋友引荐,与比他小二十四岁的王宠相识,并与之结成忘年交。几人四处游玩,吟诗作画,享受生活的平静。一年后,恩师兼知己的沈周去世。文徵明万分悲痛。夜宿沈家竹庄时,文徵明联想到自己从少年到青年直到不惑之年以来,受业于吴宽、李应被和沈周的种种景象,三位老师均已离世,因此上辈人中再无知己,而感到寂寞。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文徵明正式以字行事,字则改为徵仲。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十二月,文徵明在病中完成了对沈周文稿的整理,并写就《沈先生行状》一文。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应试又不售。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春季,文徵明重筑停云馆,躲避外界喧嚣,并在观音庵中生活两月。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文徵明第七次应试落榜。他在从南京市返回苏州市途中,想起二十余载为应试奔波,却一无所获,感到心灰意冷,情绪黯淡。他在途中有《失解东归口占》绝句:“七试无成只自怜,东归还逐下江船。向来罪业无人识,虚占时名二十年。”加上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秋、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两次应试,期间文徵明九次应试应天府,皆不就。屡试不第,怀才不遇之感使他的性情思想发生较大转变,在书文诗画艺术上愈加成熟

暂入朝堂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尚书李充嗣巡抚吴中时,将文徵明推荐入朝。时值五十四岁的文徵明这才开启政治仕途。然而经过多年的乡野闲居生活后,他的为官欲望已然淡化了许多,父辈、朋辈仕途上的不顺遭遇也让他心生忧虑。但是思索过后,文徵明还是毅然接受了友朋的好意推荐,并于春天开始起身赴京。经吏部考察后,文徵明获授九品翰林院待诏,参与《武宗实录》的编。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七月,因“大礼之争”事件牵连,编修王思等十七人被杖打致死,杨慎等被流放戍边。文徵明因跌伤左臂门籍不在列,才得以幸免。此时文徵明书画已负盛名,求其字画者众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非进士出身,落第秀才的身份也让他在翰林院收到了很多非议。有流言传道:“文某当从西殿供事,奈何辱我翰林?”久处压力之下的文徵明最终萌生了退意。

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经三次上书乞归,终获批准。十月十日,文徵明正式离开京城,然而因北运河冰封受阻。直到次年春天冰川解冻后,才与黄佐一同乘舟南下回乡。

醉心书画

返回故里后的文徵明,整日与翰墨为伴,借书画自娱。并修建了玉馨山房,以艺文会友,享受隐居生活。这一时期,文徵明少了繁杂锁事的纠扰,他心无旁鹭,潜心书画创作,迎来了书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文徵明已经步至花甲之年的行列,依然精力充沛。这一年,他与常州市知府张大轮游宜兴张公洞。还在七月四日这天,为白悦作《洛原草堂图》并题记。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春天,陆师道过访,文陆二人汲泉品茗,徵明以诗画记之。三月,又与汤珍、王宠游竹堂寺,还为寺僧性空水墨写意十二段。秋天,中原地区携书画抵达苏州市,徵明为跋钟繇《荐季直表》,王羲之袁生帖》,颜真卿刘中使帖》及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同年还完成《松石高士图》《双柯竹石图》《寒林晴雪图》等作品。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上半年,文徵明为祝允明草书赤壁赋》、米有仁《湘江烟霭图》做跋的同时,也完成了行书《千字文》的写作。谷雨前三天,苏州的天池、虎丘区等地正举行茶叶品评盛会,文徵明因病未能参加。然而其好友特地送来几种好茶供他品评茶叶之高下。他感到十分快乐,品茶过程中联想到唐代诗人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具》、陆龟蒙《和茶具十咏》诗,出于缅怀他们的唱和雅趣,诗兴所至,亦追和了十首,作于图上。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三月,春雨连绵,文徵明斋居无事,随意写墨兰满卷。五月十六日,文徵明在自己书写的小楷《千字文》之后,加了一段小字:“时年六十有七。”此为文徵明书画纪年的开始。是年,兄文徵静卒。次年二月,文徵明长媳,长子文彭之妻钱氏卒。感慨爱孙同自己一样幼年丧母的遭遇,文徵明泪流不止。因忧心次孙文元发,而无心作画。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7年),因被巡按郭宗皋看中,与其他合府人士商议后,苏州市当地想为文徵明在德庆桥西建一座翰林坊。尽管对儒生而言,这是对仕途多年坎坷的安慰与承认,但考虑祖辈清廉为官的形象,以及当时正值荒年,乡邻生活困难,不想劳师动众,经过一番思虑过后,文徵明连夜修书《与郡守肃斋王公书》一封,辞却这桩“美事”。又过了一年,文徵明已经七十岁。正月七日,与汤珍、王祥、陆师道、彭年等人共游石湖,各有诗,彭年撰诗叙,徵明作《石湖图》。在这年春天,文徵明临摹赵孟頫《芭蕉仕女图》,并赋《水龙吟》其上。

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二月,文徵明为王作《勾曲山房图》并题跋。十月六日,跋黄庭坚《杂录册》,考据为少年时期的书作。徵明辞官后,凡部使者行部见过者,徵明即于厅事拜谢,更不去官衙。凡有馈遗,都推却不受。过客宴请,亦向不至河下报。严嵩曾来到苏州市拜访,文徵明也不为破例。是年,居节跟从文嘉学画。文徵明见而爱之,收他为弟子。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七月四日,文徵明为自己收藏的怀素书法《千字文》题跋。怀素有小草及大书书法两卷,均为文徵明所得。大书书法缺失数行,文徵明将其补全。十月十六,为顾兰撰写传记;同年,妻子吴氏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正月二日,文徵明为陈伯慧小楷前后《赤壁赋》,自识谓“东坡区曹操气势消灭无余,盖讥当时用事者”。从少年时起到暮年,文徵明一直热爱摹写《千字文》,二月十二日这天完成了小楷字体的《千字文》。八月二十一日,书《兰亭叙》。九月十二日,追摹徐缙旧藏赵伯驹《后赤壁图》并书《后赤壁赋》。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秋,文徵明泛舟至楞伽寺,见沈周《秋山访隐图》,题诗寄兴。除夕,有诗云:“坐上渐看同辈少,眼中殊觉后生贤”句。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四月二十九日深夜,文徵明在灯下戏笔描画枯木竹石扇面。五月,摹刻祝允明草书古诗十九首》及《书述》上石。后编入《停云馆帖》为卷十一。十月,小楷《北山移文》,以其命意高雅,得隐居之道。闲暇时间,文徵明爱上了听曲及听人说书。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已经七十九岁高龄的文徵明依旧坚持吟诗作画,品茗写书,但因为旧疾复发,他逐渐减少了外出郊游的次数。不过他在书画之上,仍每日勤奋执笔,写诗作画。这年三月,除了为缪东洲、李东阳跋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仇英的摹本)外,他还连续画了几幅功力深厚的作品:《灌木寒泉图》《蹴鞠图》《真赏斋图》等,还用小楷书写了一遍《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次年十一月六日,文徵明过完八十岁寿诞后不久,知交好友钱同爱逝世,文为其撰写墓志铭。面对众多好友的相继离去,此时文徵明的心态已经变得平和许多。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二月,文徵明来到无锡华云家,观赏庭中玉兰,有诗并图。三月,过僧慈云明心阁,为完成几年前冬天所画雪景卷。当时文徵明感染病疮,勉强能握住笔。尽管染病,文徵明依然坚持书法练习。这一年,文徵明还高产地完成了小楷前后《出师表》、小楷《归去来兮辞》、小楷《赤壁》两赋等书法佳作。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文徵明八十五岁。九月二十二日,侄妻吴诗去世。紧接着,三儿子文台的妻子也因病亡故。小辈们的接连亡故,还是令文徵明的情绪陷入极端恶劣的状态。深秋过后,长子文彭,贡于礼部,以明经廷试第一录取,文徵明才稍微好转。是年,文嘉又得一子,取名元善。

执笔而逝

由于腿脚不便,文徵明不再外出交游,每天居家专研前人的书画意境,及享受含饴弄孙之乐。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八十七岁的文徵明依旧创作不辍,二月初为米芾临的帖作跋,当月又将《停云亭帖》卷十摹勒上石,三、四月间,相继做《早朝诗》十首、《玩古图说》等。当时文徵明虽年至,但目力不衰,同年又作《赤壁图》并书赋、小楷《后赤壁赋》等。次年完成了《古木奇石图》《永锡难老图》《真赏斋图》等画作,以及仿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小楷《唐摹万岁通天进帖》等书法作品。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六月,文徵明喜获玄孙,实现五代同堂。他前后两次写了《独乐园记》,同仇英的同题图合装在一处。九月十二日,还为题写《定武五字不损兰亭》跋文。十一月二十日,深夜幽寒,难以入睡的文徵明就着烛光写就行书《元赵孟頫前后赤壁赋》,是年冬天,作《赤壁赋》,从而使书画合卷。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二月十六日,行书所撰《张一川小传》。二十日,文徵明品茗过后,为御史严杰母亲写墓志铭。书写过程中,文徵明突觉浑身无力,陷入昏迷。等被发现时,已离开尘世。享年九十岁,文徵明门下众弟子,私谥文徵明为“贞献先生”。

书法成就

书法价值

文徵明在书法方面成就突出。他行、草、隶、篆 各体皆工,其最擅长楷书,可谓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是继王羲之赵孟頫以后又一集大成的书法家。王世贞说:“文待诏以小楷名海内。”其行笔仿苏、 黄、米及《圣教》,加以变化,遂自成家。明代注重楷、行、草的发展,而 篆、隶二体,少有人问津。文徵明却能篆善隶,文嘉评其“(文徵明)隶书法钟繇,独步一世”。作为苏州市书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为“吴中三家”。

小楷

文徵明一生以小楷所书作品,不计其数,既有大量的题跋、墓志,也有《千字文》这样的蒙文,又有《赤壁赋》《雪赋》《月赋》《出师表》《洛神赋》《古诗十九首》《归去来辞》《离骚》《九歌》《桃花源记》《北山移文》《秋声赋》《西厢记》等历史著作。此外,还有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遗教经》《道德经》《清静经》《老子列传》等佛、道等宗教经典。

文徵明一生的小楷书法学习和创作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五十岁以前广博学习的时期,五十至六十岁融会贯通的时期,六十岁以后成熟和发展的高峰期。其小楷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钟繇的,结构平正精密,有隶书风味,但笔法比钟繇劲利。另一种小楷学的是二王结体全为二王小楷法式,没有钟繇小楷的隶意,笔法秀丽灵动,变化较多。稍长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

早年间文徵明楷书习字较为宽泛,除临摹智永外,对唐朝欧阳询的楷书用功很深,同时受李应祯的影响宋元的笔法学习得也很多。在他五十岁以前写的楷书里,主要是受欧阳询和赵孟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小楷,起笔露锋,结字略呈扁势,严整规范,但是风格不统一,显得不够灵活。文徵明早年的小楷书法尚未确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未形成臻善的个人书法风格。晚年文徵明所写的小楷尤见功夫。小楷作品用墨不滞不枯,圆润灵活;用笔骨力强健,笔锋刚利;笔姿恬淡轻缓,清秀飘逸;体态端正平和,温润典雅,艺术风格鲜明。

行书

文徵明行书以二王为本,兼收并蓄,博取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秀丽典雅,遒媚多姿的艺术风格。其行书有三个特点:楷草并施。文徵明行书中时而运用楷法,以正其骨,时而运用草法,以求飞动,作品既生动又谨严,既大气又平和,高雅别致自成一家;用笔外拓,外紧内松。文徵明行书结体空灵疏朗,中间留白,以虚映实,变化多姿;曲直互参,挥洒自如。文氏行书线条多变,曲中有直,时提时按,转折并施,随势而变,妙合自然。

文徵明的行草书学晋王羲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学智永运笔的遵劲流畅,大字学宋黄庭坚,运笔风格稳重老成,苍劲秀逸。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行书早期代表作有《南窗记》,中期有《诗稿五种》,晚期有《西苑诗》。

草书

文徵明的草书作品,遒劲有力,自成一体。学习草书时临习的诸家甚多,他不但从赵孟頫的四体《千字文》中可学得小草,早年还受康里巎巎的影响,此外还师法于草书大家怀素

文徵明的草书作品亦有小草与大草之分。文徵明的小草作品较多,代表作品有草书《千字文》《赤壁赋卷》《感怀诗卷》等。文徵明的小草书追求“应规入矩,一丝不苟”,而这又经常被他融合于他的行草作品之中。因此他的行草作品也同样反映出他重视法度、精谨端严的创作态度。他一生也作过在大草书方面的尝试,不过大草作品较为少见,主要拟仿怀素、张旭黄庭坚。代表作品为其五十一岁时所作《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

隶书

文徵明的隶书师自钟繇梁鹄,得《受禅》《劝进》之妙,笔势劲健光润,但缺少古意。有集录《汉隶韵要》传世。代表作有《千字文》《清明上河图记》等。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文徵明三十一岁时为沈周之子云鸿所作两篇跋文,一为《康里子山书自作诗跋》,一为《康里子山书李白诗卷跋》,两跋皆小隶书,为他存世最早的隶书作品。与其晚年的小隶书相对照,除起笔处较尖,落笔时斜度较大外,结体已基本定型。

文徵明继承了元末明初以来的隶书风格,尽管在当时名气甚高,但被限制在唐隶的传统内。隶书虽非他最擅长的字体,但在明代隶书书法家甚少的情况下,依然有着非常高的评价。周天球在四体《千字文》的跋中说:“尤其探究隶书,毕竟功深意到,便可臻至极。”

书法影响

文徵明对明代中期书坛及后世影响很大。作为吴门书派的第二代领袖人物,他的书法对吴门派有着旗帜作用。文徵明一生人缘甚佳,交友广泛,学生众多,在朋友、学生的推崇之下,其书风日盛。他的书法不仅在吴中地区有深远影响,也催生了明代末期以董其昌莫是龙为代表的云间派的形成。他晚年归吴后,门下弟子众多,以陈淳、王宠、汤珍、钱谷、陆治朱朗为代表,这些弟子们也在文徵明的影响下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文徵明也对文氏家族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承袭了父辈们的儒雅,也对后代起到了激励作用。长子文彭是明代篆刻史上一代宗师,与何震一起掀起了了明代的篆刻之风,文人、书画家都参与篆刻创作,弥补了明代篆刻的空缺。次子文嘉除了在书画上有一定的造诣外,他还精于鉴别古籍,钟情于书籍收藏。自文徵明开始,文家累代擅书画,见于著录的就达三十多人。除文彭、文嘉之外,还有文伯仁文从简文震亨等都十分杰出。

在书法历史上,文徵明的艺术造诣可媲美元代赵孟頫,也启示了之后的明代以后的书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吴门派在文徵明的领导下得以继续发展并影响着明代后期的一大批书家,从而促成了明代书法技法的进步。

重要作品

绘画成就

绘画价值

文徵明画艺全面,笔墨高超。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都很注意环境、气氛、色调等诸多方面的整体布局和效果。因此无论小品、立幅、横批还是长卷,都富有一种和谐、自然、赏心悦目的美感。文徵明广泛学习,兼收并蓄,艺术风貌多样,期间受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影响最深,形成了粗笔和细笔两种主要画法。其作品题材既有继承沈周之处,又有自身独创。写景山水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包容了广泛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也更富文人的优雅之情。无论是熟悉的江南风格,还是表现文人世子的生活环境和活动景况,境界优美而恬静,人物温文尔雅,细致入微的表达了物种文人的思想情操和人生追求。

山水

在文徵明的所有作品中,山水画最为突出。擅长青绿设色,在笔墨风格上分“细文”和“粗文”两种。其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30岁至40余岁,以工细为主,师法赵孟頫,兼学沈周粗笔,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雨徐春树图》《南窗寄傲图》等;中期约40余岁至60余岁,主宗赵孟頫、王蒙,无论青绿或水墨,均以工细为主,代表作如《惠山茶会图》《设色山水》等;晚期60余岁以后,兼长粗细两种画法,粗笔趋于苍劲,细笔更见精工,代表作如《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等。

花鸟

文徵明在花鸟画上也有杰出贡献, 自成一派。其花鸟画水平并不逊于前人。《契兰堂书画评》说:“衡山精细山水,得伯时、李成之妙。花鸟不让宋元。”他最喜欢画南天竹,曾说:“余最喜画兰竹。兰如子固、松雪如启南,竹如东坡与可及定之、九思,每见真迹,辄醉心焉,居常弄笔,必为摹仿。”并努力学习前代画兰竹名家,画兰竹几乎成癖。特别是文徵明的兰竹仍大体上保持了元人的从容幽雅,笔画飘逸而不纵肆,情感的表达也基本上是行草书笔意的抒发。代表作有《花鸟册》《三友图》《兰石图》等。

人物

文徵明的人物画师法李公麟,远涉晋唐,风格细秀清雅。其数量比花鸟画更稀少,画幅上出现的人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独的人物图像,如《文信国公像》《湘君湘夫人图》《昭君图》等;一种是以人物为点景的,多属山水作品,如《烹茶图》《采桑图》《忙闲图》等。在画法上,前者多工细之笔,勾线、敷色以及开相,皆极细腻工整;后者,作为山水画中的点景,则往往以小写意的简笔施之,使整个画面具有情景交融、祥和自然的风致。

绘画影响

文徵明一生穷究画理,声誉卓著,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长达五十年之久。同时他也是苏州市画家中传人最多者。子、侄、孙辈中,如文彭文嘉文伯仁等都是继承家学的名画家;弟子有王宠、朱朗、孙枝、孙弘泽等,连同私淑者,不低于三十人。

重要作品

诗文成就

诗歌成就

文徵明一生勤奋,笔耕不辍,加上长寿,所作诗文数量庞大,传世诗作超过了两千首。就数量而言,在古代诗人中是比较突出的,但其艺术成就放在整个诗坛纵横比较,他还不能处于第一流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隐逸的风尚、与政治的距离和长期科举的失利,使得文徵明诗歌不会展现出高涨的政治热情和对天下、时局的充分关注,不会出现像前七子那样以文学风气去影响和改变国家、民族风貌的宏大理想,而呈现出“独善其身”的特点。而闲适、安乐的市井生活,使得文徵明不可能像杜甫那样从自身的苦难中衍生出更多的对底层贫苦百姓的关注和同情。生活经历的制约,也让其诗歌创作较为局限。上述原因导致文徵明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始终处在一个地方性的才子诗歌的地位,但在文学史上依然具备独特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徵明的诗文效法宋朝唐朝中晚期,融合了数家所长,比如陆游诗文的工整、苏轼诗文的文人意趣、白居易诗文的高雅、柳宗元诗文的幽静等。除此之外,还有文徵明个人的情趣融合于诗中,形成了“雅饬之中,时饶逸韵”的诗风,奠定了他在明中期吴中诗坛的地位。

词曲成就

与诗相较,文徵明的词数量不多。《文徵明集》收录了他总共五十二首词作,涉及到十六种词牌,其中《渔父词》有十二首,《风入松》十首,《柳梢青》八首,《满江红》四首,《鹤鸽天》四首,《满庭芳》三首,《南乡子》二首,《卜算子》《鹊桥仙》《水龙吟》等其它词牌各一首。所写内容主要是也有唱赠、咏物、即景抒怀几个方面。

与宋代和清代词人的作品相比,文徵明的词不算突出,也缺乏明显的特点与风格。他的词整体温婉纤巧,含蓄凝练,类似其诗作,却也不乏雄浑豪迈、深刻大气之作。不过在明代整体词作较少、水平不高的环境下,还是较为突出。通过丰富的想像、精巧的构思加上准确、别致的词语,往往往会使一首词顿添颜色,这也是文徵明的词作令人过目不忘的原因之一。

文徵明的曲作数量十分稀少,题材也仅限于闺情和咏物。由于距离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比较远,虽然用语通俗,但却依然是文人士大夫之曲,只能以精巧的构思和准确的表述取胜,而无法表达更动人的情感,内容深度有限。

散文成就

文徵明的散文以文体分类,细分有二十六种之多,涉及叙、记、说、传、赞、颂、字辞、挽词、铭、格言、疏、小简、题跋、祭文、行状、墓志铭、书等,其中题跋、墓志铭、叙、记、书、祭文几类数量最多。

题跋

文徵明的题跋有二百三十篇,占其散文数量的一半以上。这些题跋大多是为当时书画大家的作品所作,还有些是为有些收藏家的书画作品所作。身为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文徵明对别人画作的题跋,一是具有深刻而独到的品评和鉴赏作用,有些收藏者也通过文徵明的题跋对自己的藏作真伪作以鉴别;二是文徵明在画坛举足轻重、名望非常,他的题跋往往会使画作更增价值。这也造就了其题跋数量的众多。

文徵明所作题跋文辞简练,用词准确,他通过自己在书画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浑厚造诣,寥寥数语便道出其特点、本质,并能展示出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这些题跋对于书画研究和书画历史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文徵明集》中共辑录了十一篇书。在这些书中,《答陈汝玉书》是辞却先公之友体恤照顾的,《与石田先生请行状填讳》《与杨仪部论墓文书》《与徐昌国》均是商量先公行状、墓文等事项的,《与郡守肃斋王公书》是不受为己立坊表的等等。还有《上守谿先生书》《三学上陆家宰书》《谢李宫保书》三书,虽然未写于一时,内容也不尽相同,却均和文徵明的前途相关。

其中最能反映他对于文章、科举和仕宦的观点和看法,也最富有感情,最能体现他文章特点的是《上守谿先生书》。文徵明的回书从自己学文之路谈起,平和、含蓄地申述自己高远之志、抒发一腔愤懑之情。他想通过这封书,向这位名满天下的台阁重臣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委屈之情。年轻气盛的文徵明天性使然,喜欢读古书学古人,然而当时的科举考试却要他“旧惟章句是循,程式之文是习”,而他的任性不为,却使得他被人称作“狂”或“迂”、“矫”。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制义文章做不好的他,其它文章却写得为众人称道,人们为求其文章而“至于困塞”。通过对这种极不合理现象的描述,文徵明含蓄地批判了科举制度的不合理和它对真正有才之士的扼杀。

在《谢李宫保书》中,文徵明以“荐士之难”为张本,陈述了在科举制度健全的情况下,举荐别人所需要的胆识、眼光和胸襟,字里行间充满对这位完成自己仕宦理想人士的钦佩和感谢。此文虽为书,但开头没有客套,直奔“荐士之难”的主题,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语句流畅而有力,情感含蓄而真挚,有如西汉文风。

文徵明的叙数量较多,有三十六篇,但大多为赠别之叙,主要作用是抒发感慨,为朋友送行。作为文学家,他的一些诗叙也能表现他对诗文的见解和对某些人生事理的独到阐发。代表作有《玄墓山探梅倡和诗叙》《重刊旧唐书叙》《何氏语林叙》等。

文徵明的记共有二十一篇,记人则突出其德行大节,记事则详尽而昭显其意义。不同于他其他的散文作品,以写景为主的记只有一篇。

文徵明的山水游记通过对景物繁复、详细的客观描写,给读者旅游指南的体验,让读者自行体会选择。此外,文徵明笔下的景物常常以地理座标的方式出现,往往用前、后、左、右等相对的概念来表明其位置,从而给读者提供全能视角的感受。全文语言文辞古拙、雅致。用语精准,修饰到位,表现出文徵明很高的语言学养和功力。

墓志铭

文徵明的墓志铭有四十七篇,质量上等。同写行状一样,文徵明善于裁减纷繁事件,通过抓住其根本,去表现一个人的德行和风朗神俊的气质。除此之外,他还善于通过一些交往的小事,去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友谊。代表作有《王履吉墓志铭》《钱孔周墓志铭》《亡兄双湖府君墓志铭》等。

小简

文徵明的小简共有八十一篇,均是他在不同时间给不同人士的短信。其中内容因事不同,或致谢、或邀请、或商议、或思念等不一而足。由于都是给亲人或好友的,文徵明退去虚礼、客套,直接说事,言词往往平白、通俗,而情感也更真实直露。通过这些小简,方便后人更清晰地看到作为普通人的文徵明的生活。

鉴藏成就

文徵明是收藏世家,早在父辈文林和文森时期就曾从龙游一不知名士绅手中购得一帧王献之书法《地黄汤帖》,以及未知来处得到的赵孟頫《临智永千字文》和赵雍《临李公麟马图》等名迹。这些藏品深刻地影响了幼时的文徵明,使他走上了真正有规模的收藏。

文徵明曾藏有王羲之平安帖》、米芾《临争座位帖》、米芾临《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石刻拓本、《后归都穆》、苏轼《楚颂帖》石刻拓本、赵孟頫《临王右军服食帖》。据史料记载,文徵明父子先后收藏的书画作品,总数在一百幅左右。其书画藏品来源一部分自购于书画市场,另外还有交换、家传、馈赠等几种获得藏品的方式。

收藏自然提高了其个人的鉴赏水平。同时苏州市当地的许多书画家、收藏家以及文人士大夫等都曾聘请他鉴定家藏书画,诸如沈周唐寅项墨林、华夏、陆宗瀛、聂双江、沈润卿、史明古、邹光、黄应龙、张山、张秉道、王直夫等。这些文人士大夫,或在朝为官,或耽于书画,他们大多不是专门的私人藏家,文徵明和他们相互酬唱交游,并将部分寓目过的书画藏品记录下来,留下了自己的鉴考意见,主要集中在文氏书画著作和大量古书画作品的题识文字之中,构成了后世学人研究文氏鉴考古书画的重要文献。

对于古代书画的鉴藏,文徵明自青年始,就保持热爱,而明代中期的苏州市地区,为他的这种热爱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无论吴宽李应祯沈周教授给文徵明的不仅包括诗文、书法、绘画方面的修为,也为他提供了鉴藏的丰富阅历和宝贵经验。及至晚年,文徵明已在鉴藏方面超过了他的老师们,成为江南地区鉴藏活动的核心人物。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时人评价

书法家吴宽题《文徵明关山积雪图卷》评价:文徵仲书画为当代宗匠,用笔设色,错综古人,闲逸清俊,纤细奇绝,一洗丹青谬习。

书法家项穆书法雅言》评价:徵仲(明)学比子昂,资甚不逮,笔气生尖,殊乏蕴致。小楷一长,秀整而已。

史学家何乔远名山藏》评价:沈周博学善画,徵明师之,得其仿佛,以神采更出周上。

书法家王稚登《丹青志·妙品志》评价:书名雄天下,画师李唐吴镇,翩翩入室。由诸生荐为翰林待诏,未几谢归,逍遥林谷,益勤笔砚,小图大幅,莫非奇致。晚岁德尊行成,海宇钦慕,素山积,喧溢里门,寸图才出,千临百摹,家藏市售,真赝纵横。

史学家王世贞撰《文先生传》评价:书法无所不窥,仿欧阳询眉山市、豫章、海岳。抵掌睨,而小楷尤精绝,在山阴父子间。隶书钟繇室,韩、李而下所不论也。

戏曲理论家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评价:乃知自赵集贤后,集书家之大成者,衡山也。

后世评价

明朝文学家谢肇淛《五杂卷七》评价文徵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唐《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本朝文徵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

明朝后期书画家董其昌容台集》评价:文太史自书所作七言诗,皆闲窗日课,乃尔端谨,如对客挥毫,不

以耗气,应想见前辈风流。

明末清初学者姜绍书无声诗史》评价:先生楷书师二王,古隶师钟繇,画师龙眠、吴兴,尤精绝。

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题文待诏仿赵承旨》评价:文徵仲先生高风介行,坊表不渝,先正典型,表见于纪载者不一。其诗文翰墨,师授皆有渊源,毫芒必循矩度,德艺兼优,允称金玉应。旁及画道,博宗古人,于赵孟頫尤所雅慕。长缣巨帧,每多仿效,然但采掇其高华,而挺劲孤峭之致,仍自己出,更有加于人一等者。

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在题跋中评价:予尝见明初人手迹,每多深得赵书神致,实遥接周驰、郭畀之后。明中叶,而犹未大变宋(克)沈(度)詹(希元)解()虽自成格,而所津逮,无若吴兴之绵远也。直至文衡山出,而江左字体,乃多用文家笔意,不仅赵体。

清朝书法家朱和羹临池心解》评价: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

清朝书画家方薰山静居画论》评价:衡山太史姓书画瓣香松雪,笔法到格,乎入湖州市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闲适之趣味,别敞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洁所至。

清代画家钱杜评价:文待诏画法师赵孟頫及梅花庵道人,而灵秀之气自出腕下,往往有出范围之作。

清朝词人朱彝尊评价:先生人品第一,书画次之。

中国近现代国画家、书法家黄宾虹评价:文衡山山水画,近师沈周,远宗赵孟頫,吴门学者奉为圭。世论其所作,以工蒙迪欧致胜。晚年略参梅道人法,笔墨淋漓,尤觉可喜。纯而后肆,虚中有实,实固不易,非偶然得之耳。

人物轶闻

却金亭

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父亲文林温州市知府任内突然得了重病,医治无效,不久就去世了。文徵明得知父亲病逝的消息,非常悲痛,立即奔到温州去料理后事。由于文林为官清廉,没有什么积蓄,文徽明也没带多少银子,办丧事发生了困难。温州的百姓知道文知府是个清官,得知情况后,合计捐助上千两银子,派人去送给文徽明,作为办丧事费用。在灵堂内守孝的文徵明,看见老百姓送银子来,心里十分感激。但是想到父亲一生为官清正,决不允许拿百姓的银子。办丧事虽然有点困难,但可以办得马虎一点,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谅解的。他对老百姓说:“大家的情意我领了,但银子我不能收。我知道父亲的为人,他也是不会同意的。”尽管文徵明再三推辞,但老百姓依然将银子放在灵堂上,向死者磕了几个响头就离开了。

文徵明办完丧事,准备回苏州市。他将老百姓送来的银子拿出来,托给一个父亲要好的朋友,嘱附他一定要将银子还给百姓。那个朋友将银子去还给百姓时,百姓依然坚决不肯收下。于是众人商量决定在大路边造一座亭子,供来往的行人休息。为了纪念文太守为当地的造福之意,也彰显文徵明以义却金的壮举,他们一致同意用这笔钱为他们父子修一座亭子,起名“却金亭”。

乞米诗

文徵明成家后,因为在科举上屡屡失利,功名未就。他沉醉于书画,没有稳定的工作,以致让整个家庭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有一天,文徵明沉浸在绘画中,书房的门突然开了,进来的是素来贤惠的妻子。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相公,家里一点米没有了。”文徵明心中一惊:“哦?米袋呢?”“早就空了呀。昨天的米,还是大嫂听说后从大哥那里哪来的。”文徵明长叹了一口气。思来想去,想起了家境还算富裕的好朋友陈钥。于是,他拿起笔来,写下了著名的《寄陈以可乞米》。诗中写道:“秋风百里梦姚城,无限闲愁集短檠。零落交游怀鲍叔牙,逡巡书帖愧真卿。谋身肯信贫难忍,食指其如累不轻。见说湖南省风物好,何时去买薄田耕。”陈钥接到诗,知道文徵明家断炊了,赶紧让儿子送米过去,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文徵明乞米的事恰好被前来苏杭诸府治水的御史俞谏知道了,他是文徵明叔父文森的好友,有意想周济他一下。于是将文徵明请到府中,俩人畅谈了书画艺术,十分投缘。临走,俞谏看到文徴明衣着褴褛问是不是家里贫困,他找了个借口拒绝了对方周济的好意。

三不肯应

文徵明在社会上很有声誉,因此求他作画的人很多,可是文徵明给自己定出了“三不肯应”的规矩。第一是不肯给藩王贵族作画,第二是不肯给宦官作画,第三是不肯给外国人作画。有一次,有个王爷想请他画幅画,送了一件珍贵的古董给他,文徵明连封皮都没拆开,就将原物退还。还有外国有位使节和商人路经苏州市,愿花重金买他的画,他也总是不肯接受。相反对于有些喜爱文徵明作品的老百姓想请他画画,他不要任何酬谢而乐于接受。

吃亏送银

一私塾先生失业后将五十两银子存放于文徴明家中,并希望按照市面利率逐月取息以作家用。文徴明告诉他文家从不经营借贷事务,本想劝他存入某个钱铺,在了解了对方的养家困难后二话不说就收下了五十两银子,从此开始老儒逐月来文家领取月息。

几年后的一天,老儒因家有急需就来文家取走了那五十两银子,不久他去世了,但是老儒却未曾及时告知自己儿子,五十两本金已经取回了,故而其子月初又来文家领取月息,文徴明并不说穿它还照旧付出了月息。当晚老儒的儿子做了一个梦,梦中父亲告知了事情缘由,命他将多领的月息还回去。其子醒来后赶忙在书箱里找出一本书,翻至书尾果然见父亲所记已取还五十金之文。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文府见到文徴明就叩头致歉,并奉还上一两二钱半的月息银子。文徴明敬佩老儒的为人,非但没收月息,反而又拿出了五十两纹银给老儒的儿子。老儒儿子手捧文徵明的赠银,十分感动,泪如泉涌,久久不愿意起身。

为人造杯

苏州市城里有位向慕儒风的大富翁特别钦羡文徵明,专诚恭请他来家宴饷。时值夏秋之交,宴毕天已晚,主人衷诚地挽留他住宿,翌日再还家。文氏感到盛情难却就留下了,当他入睡榻从罗帐中见到榻前桌上摆列满了一整套银铸餐具——主人原意待其还家时以之作相赠礼品。文氏并不知其赠意,猜测可能主人在炫富献殷勤吧。正当他刚躺下,从帐中望出去只见有个人悄悄地从桌间摸去了两只银杯,原来这个人也是日间宴席上的一名陪客。此时文氏并未声张,暗想若说出来,此人与主人的交情从此就断绝。但是杯子确实少了两只。

第二天清早,他就一个人独自告辞,临行前留下了一张便条:杯两只吾暂时借去一用。还到家文氏就探询明了杯为某银匠所制,于是他就请此银匠复制了两杯子(历时半月之久),送还大富翁家才将事情做了了结。

重友重交

文徵明爱憎分明,以诚待人。他对师长非常尊敬。四十岁那年,沈周以八十三岁高龄病故,他写了沈周行状,又委王鏊墓志铭,自己以楷誊写。四十三岁时,他曾作咏《先友诗》八人八首。这八人皆系父辈挚友,即李应祯陆容、庄、吴宽谢铎、沈周、王徽及吕,其中就有五位是文徵明的诗、文、书、画老师,诗中洋溢着虞敬追怀之情。他对友朋也十分关心,满腔热情。他知道仇英以卖画为生,画得甚好而书法欠佳,为了帮助仇英获得善价,每次他都乐意为之书题或作跋。唐寅因科场案而遭到顿挫,他不仅热情安慰,而且为此毅然与年轻时的好友都穆疏远、断交,使唐寅很受感动。他对学艺弟子爱护备至。除文彭文嘉及侄子伯仁外,他常把陈淳、王祥、彭年、陆师道等带在身边,或泛舟写生,或与友朋雅集,使之获得多方熏陶、培育,不断提高人品技艺。正因为文徽明重友重交,所以直到七八十岁后的晚年,家中还是友朋满座,弟子们更以聚停云馆谈艺为乐事。

不近女色

文徵明平生不肯游妓院,他的好友、以风流才子闻名的唐寅与他开了个玩笑。有一次,众文士画友相约在苏州石湖上荡舟饮酒。喝到兴起时,唐寅放喉高歌起来,同时叫预先藏在舱中的妓女出来为他敬酒。文徵明大惊,当即要辞别,但唐寅叫妓女强拉住他不放。情急之下,文徵明要跳下船。众人没有办法,只得另雇一小船让他先行离去。

后世纪念

墓址

文徵明墓位于相城区陆慕镇文陵村李家浜阳澄湖西岸的一篇树林里,墓冢坐东朝西,呈椭圆形,直径约三米,封土高出地面一米左右。墓前有月牙形照池,故墓地平面呈端砚状。此外,墓前还有石兽肃立的甬道,四周还有象征着纸、墨、笔、砚的木墩。墓地1984年3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3月,文徵明墓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对墓地进行维修修缮工作。2003年5月,文徵明墓被盗。事件发生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和元和街道共同出资,对文徽明墓进行了第二次维修,还加装了防盗设施,外部风貌按旧制恢复,恢复青石牌坊和露台,修鳝了罗城、神道等,总投资49万元,将保护范围划定为坟周围30米以内。

纪念园

孙武-文徵明纪念园地处相城区阳澄湖西路95号,由孙武纪念园和文徵明纪念园组成。其中文徵明纪念园包含文徵明展厅、文藤园、玉山房、文徵明艺术长廊、文徵明墓区等多个组成部分,集文史展示、文艺品赏、文创体验、文思静坐为一体。

纪念园外围的圆形花坛直连文徵明墓地,墓道长28.5米像一支毛笔,牌坊像一个笔架,前面一方池塘像一个砚台,体现出文人对文化的毕生追求。展厅围绕文氏核心人物文徵明,突出文氏家风、家教、家学、家德、家藏、家书等文化主题,传递家风门风之价值。文徵明的雅室玉磬山房,是文徵明读书绘画,弹琴吟诗,与好友品茶下棋的地方。置身其中,感受文人与苏式园林之间共生共依的情景。文藤园可以供游客休闲小憩,此处紫藤花开,落英缤纷。书画艺术长廊是文氏家族艺术作品的现代化呈现。

2021年2月,孙武文徵明纪念园获评国家AAA级景区,成为相城区第五家国家级旅游景区。

特展

2013年11月12日至2014年2月16日,“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在苏州博物馆举行。展出题材涉及江南风景、雅集、文学名篇、师承渊源、花卉竹石等。展出作品包括《双柯竹石图》、《玉兰图》等。

2014年4月,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停云留翰——文徵明之碑刻拓片特展》一书。在此之前,苏州碑刻博物馆特意收集了近百幅文徽明书法的碑刻拓片,并举办文徽明书法碑刻拓片特展。展出拓片包括藏于拙政园的《王氏拙政园记》碑、《文待诏小像及文先生传》碑等,藏于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等,具有珍贵的史料意义。

2014年4月3日至6月30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明四大家特展——文徵明书画特展”。此次展览分书法和绘画两部分。书法部分主要介绍文徵明书风变化与其书法对绘画的影响。绘画部分则重点呈现了他在不同阶段创作山水画的多样风格,同时展出量少质精的花鸟、人物画作品。

2020年1月4日至2020年3月4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共同推出“文徵明及其时代”特展,聚焦“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以及明代沈周祝允明陈淳王宠徐渭等的作品,包括文徵明《草书千字文》、《山水图巻》及祝允明《楷书前后出师表》、王宠《草书宋之问诗卷》、徐渭《杂花图卷》等。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