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 :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更新时间:2023-05-16 21:24

晏阳初(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原名兴复,字阳初,祖籍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中兴村五社,中国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家,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终身特聘顾问。

晏阳初自幼随父习诵四书五经,1913年考入香港圣保罗书院,三年后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毕业后赴法国为华工服务,并创办了《华工周报》。之后,又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1920年回国开展平民教育,1923年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1926年选定河北定县(今定州市)为平教会实验区,开启乡村建设活动。1940年创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后又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及理事会主席。1923—1949年,晏阳初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总干事。1990年晏阳初因病于纽约逝世,享年99岁。

晏阳初毕生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事业,创造出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著有《平民教育概论》《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著作,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晏阳初出生于书香世家,四五岁时便到塾馆上学随父习诵四书五经。1903年,年仅13岁的晏阳初辞别家人,前往保宁府(今阆中市)西学堂求学,当时西学堂课程由传教士讲授,每天必教《圣经》,耳濡目染之下,晏阳初在一年后自发地接受了洗礼,皈依基督教。1907年毕业之后,又进入成都华美高等学校学习,两年后,因不适应学校环境,便离开了。

1913年,晏阳初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香港圣保罗书院,能获得1600美元奖学金,但前提是必须得改入英国籍,晏阳初毅然放弃了奖学金,并选择了文科政治系。1916年,得到中国政府支持,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在耶鲁大学,晏阳初半工半读,主修政治经济学,并被选为耶鲁大学华人协会会长。

1918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天,晏阳初便奔赴法国,为华工当翻译、写书信,开办华工识字班,之后又创办了《华工周报》,帮助华工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社会意识和民族觉悟。正是这段经历,使晏阳初立下了“不当官,不发财,一辈子为劳苦大众服务”的誓言,从而走向平民教育的道路。

1919年,晏阳初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学充实学识,期间还被选为北美基督教中国留学生会会长,一年后,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推行平民教育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先在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首倡扫盲运动,后花费一年多的时间,游历十九省,调查各省平民教育的现状。1922年,晏阳初发起全国识字运动,提出“除文盲,作新民”的口号,办起了600多所平民学校,出版扫盲课本《千字文》,并编辑了市民十字课、农民千字课、士兵千字课等通白话文体文课本,先后在长沙、烟台、嘉兴等地开展平民教育的实验,在长沙,晏阳初发动400名小学教师宣传,总计5万多人参与扫盲教育中,青年毛泽东就曾作为义务教员参与了晏阳初在长沙市平民教育运动

1923年,为使平民教育运动正常有序的开展,晏阳初与朱其慧陶行知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简称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始向全国推行平民教育,晏阳初任总干事长,平民教育运动随之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1928年晏阳初在奔赴美国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同时,还为平教会募集善款超过45万美元。

河北定县实验

在城市平民教育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晏阳初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平民教育重点在于农民的教育,遂把目光投向农村,设立了乡村教育部,选择河北定县翟城村作为平民教育的实验试点。1929年,晏阳初将平民教育总会办事处迁至河北定县,并举家迁往,在定县,晏阳初开办平民学校,实行导生传习制,将生计、卫生方面的知识和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编写成平民读物,并组织戏曲演出队、设立广播电台,促进农民文化生活,同时还建立卫生保健院、兴建农场果园、引入优良棉花和蛋鸡品种、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改造县乡政府等,为全国的乡村改造提供借鉴。

1932年,国民政府召开内政会议,通过县政改革案,任晏阳初为河北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并以定县为县政建设实验区。1936年,晏阳初受湖南省政府邀请,创建了衡山实验县,并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南迁至长沙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晏阳初又立即组织“农民抗战教育团”,宣传抗日救国,同时继续坚持乡村改造实验,将范围扩展到了四川新都等地。

兴办乡建学院

1940年,晏阳初在重庆北创办了“乡村建设育才学院”,建院之初为二年制专业,1945年更名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设教育、农学、水利、社会四系,晏阳初任校长,抵制了中国国民党在校院设立训导处的规定,倡导民主进步、团结互助、勤学奋发、艰苦朴实的校风,当时的“乡建学院”被称为“民主自由的园地”“沙漠里的一片绿州”。

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还游说美国杜鲁门总统和国会议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提供资助,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须将“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

开展国际平教

1949年12月,重庆解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被宣布解散,晏阳初离开了大陆,转赴台湾,不久之后,又前往美国

1950年,晏阳初受聘为“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提出“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口号,开始致力于国际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并于1951年在美国创建了“国际乡村建设委员会”。1952年,前往东南亚、中东各国访问考察,先后帮助菲律宾印度泰国等国建立了乡村建设组织,后于1967年在菲律宾马尼拉南郊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为各国培训乡村建设人才,晏阳初任学院院长。

晚年经历

1977年之后,晏阳初帮助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先后与美国荷兰德国等签订协议,获得财政资助,并于1979年担任学院理事会主席。1985年,九十二岁高龄的晏阳初受邀回到中国,重访定县,并回到故乡四川成都,考察了乡村建设情况。1987年,晏阳初二访故土,与重庆社会科学院共同拟订了建立“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的初步方案,并被推选为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

1990年1月17日,晏阳初病逝于纽约,享年99岁,晏阳初的长女晏群英遵照遗嘱将他的一部分骨灰送回故乡巴中市安葬。

教育思想

晏阳初自述其一生受孔子(Cont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影响,认为平民教育是中原地区社会独创的教育体系,是培养国民元气,改进国民生活,巩固国家基础,为全体民众而有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教育。晏阳初尊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连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晏阳初总结出中国的平民普遍都具有“愚、贫、弱、私”四大疾病,遂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培养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的新民,同时结合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种教育方式来推行实施,主张在农村实行政治、经济、教育、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改变了只局限于学校中学习知识的方式,推动了乡村社会向现代化和文明化发展路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晏阳初还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的著名四大自由之后,补充提出了一条人民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四大教育

晏阳初通过在定县的实践社会调查中,发现总结出中国农民的问题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疾病。“愚”,是指晏阳初时代中国80%以上都是文盲,缺乏知识,目不识丁;“贫”,是指中国大多数人生活贫困,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弱”,是指中国大多数人生死存亡都付之天命,没有公共卫生和科学的治疗;“私”,是指中国大多数人无法团结,缺乏道德陶冶和公民常识,针对四大病症,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之法。

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知识力,从文字与艺术教育上帮助民众认识基本文字,编辑《平民千字课》《平民词典》等教材,并利用各种民间文艺、图画、无线电广播和平民读物等形式普及科学小常识,宣传时事新闻,运用传达知识的工具,促进文化生活,使平民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活有相当的欣赏与了解。生计教育攻“贫”,培养平民生产力,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林工业方面入手,普及科学的知识技术,传授和训练平民接受现代农业知识与技术,教育平民组织合作社、自助社等经济组织,并提倡农民经营副业,增加经济收入,解决农民生计困难,提高生活水平,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平民强健力,普及卫生知识,并创建乡村医药卫生保健制度,节省农民的医药费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用公共的力量创办公共卫生事业,提高平民的健康水平,使人人都成为强健国民。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平民团结力,编辑《历史图说》《国族精神论例浅释》等公民教材,并举办农民训练班,激起民众的道德观念,养成平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使其克服自私散漫的习惯,提高公民道德生活与团结生活,增强民众的判断力和正义感。

三大方式

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运动的对象是全体民众,为推行四大教育,提出采取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种教育方式。学校式:即采用平民学校的形式,实施文字教育,注重工具知识的传授与基本训练,开办“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和“平民大学”,其中初级平民学校主要针对十二岁以上已超过入学年龄的文盲,以识字教育为主,采用导生传习制。高级平民学校主要应对初级平民学校的毕业生,以四大教育的知识能力为主要课程,培养乡村建设的下层领导人才和技术人才。而平民大学则主要为乡村建设培养平民教育所需的教师及其他专门人才。社会式:主要针对成年人和妇女,以平民学校毕业生的各种活动为中心,通过发行报刊、举办联欢会等讲演、表演、展览及其他直观与直感的教育方法,注重团体的共同教学。家庭式:针对中国社会结构而采取的一种方式,主要对家庭中的户主、主妇、少年、闺女、幼童等地位相同的分子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帮助家庭中的老少男女都能得到相当的教育,解决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改良家庭的日常关系。

五个结合

为整体推进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培养新民,创造新生活,晏阳初将教育与农民生活和乡村建设相结合,以全体人民的全部生活为起点,以改造民族(或民族再造)为目标,适应、改良、创造实际生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张教育者先受教育,要深入农村向农民学习,结合农村实际,根据农民需要编写适用的教材;将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动员农业科学家、教授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和实验,从农民的实际生活中找出问题,并运用科学的实验,解出答案,加以推广;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倡导平民教育不仅是使受教育者获取知识技能,解决物质生活,还要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将个人与集体相结合,创立提高民族自觉心的“组织教育”方法,培养平民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

人物影响

国内影响

晏阳初自1920年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余年,融合古今中外的教育精华,从中国实际出发,将教育与建设相结合,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据1980年代统计,由于定县实验的开展,定州成为河北省内唯一一个无文盲县,引入的新动植物品种深受当地农民欢迎;1990年代后期中国大陆还通过学习定县经验,在农村推行村官直选等政治体制改革试点;2018年中国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也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相契合。在中国平民教育上,与陶行知并称“南陶北晏”,并与梁漱溟卢作孚并称为“民国乡村建设三杰”。

国际影响

1950年之后,晏阳初将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推向世界,到菲律宾印度危地马拉泰国哥伦比亚等多个发展中国家指导开展平民教育活动,推动了国际乡村的发展,揭开了中国经验反向传播的序幕。其在菲律宾建立的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民选议会,并且在40多年时间里为50多个国家培训了近4000名乡村工作领袖人才,对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晏阳初也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同时,美国还曾学习引进定县经验,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

主要作品

荣誉奖项

1943年5月,晏阳初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人在“全美纪念尼古拉·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大会”上共同荣获“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的殊荣。

1945年11月,晏阳初被旧金山市授予“荣誉公民”称号。

1955年10月,晏阳被尊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真正的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

1967年5月,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授予晏阳初最高平民奖章“金心奖章”。

1976年,晏阳初被危地马拉内阁授予国鸟勋章。

1983年,晏阳初被美国赠予“艾森豪”奖章。

1987年10月,美国总统里根在总统办公室授予晏阳初“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

人物评价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评价晏阳初是一位有才干的学者、一个有独创的教育家、一个勤奋的作家、一个能激励人心的中英文演说家,一位有生气的知识分子,拥有敏捷的思路,有创造力、发明才能和想象力,是一名组织者,实干的思想家、活跃的执行者。

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评价晏阳初本可以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和舒适的生活,却毅然地选择离开优越的环境,走向民间,走向农村,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成千上万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准备了一套不仅能在中国,而且能为世界任何地方贫民改善生活,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曾评价晏阳初用一生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平民,通过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以帮助,而不是施舍,重申了人的尊严和价值,通过给予平民更多的自由和机会来帮助他们摆脱贫穷,使无数人认识到任何一个人都是具备无限潜力、有两只劳动的手的、有价值的人,赞其是人类的颂歌,同行的楷模。

毛泽东曾评价晏阳初“以宗教家精神努力平教运动”,令人深感敬佩。

美国《展望》杂志于1995年将晏阳初列为当代世界100位最主要人物之一,尊称他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真正的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

人民日报》评论晏阳初一生所倡导的事业,帮助越来越多的贫苦人民走上富裕的道路,他一生有许多机会获得高官厚禄,都弃如敝履;他一生经手的钱财无数,却从没将一分用于自己的私利;他一生忙碌地奔走在各国政要之间,却一直轻视唾手可得的名誉;他的心里只装着他的事业,装着全世界苦难的民众,用一颗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躬耕力行,至死不渝。

后世纪念

晏阳初旧居

晏阳初旧居位于河北省定州市中山东路路南,是一座具有典型北方建筑风格的民居,院内共有坐南朝北、四梁八柱、起脊铺瓦的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旧居原占地2700平方米,后经过多次修复,2006年5月,晏阳初旧居被确定为第六批全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定州市实施原址保护,并在周边建设了古城文化旅游项目。

晏阳初博物馆

晏阳初博物馆位于巴中市巴城以东2.5公里的塔子山顶,2003年进行扩建,博物馆总占地面积60余亩,馆内主要由晏阳初博士史迹展览馆、晏阳初墓、晏阳初博士汉白玉塑像等景观构成,展有晏阳初遗物、手迹、笔记、原版照片、名人题词、书画等珍贵文物,2006年9月,博物馆被列为巴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7月被评为巴中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9年12月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纪念活动

2020年,四川巴中举办纪念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诞辰130周年暨创新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旨在传承弘扬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探讨基层治理新路径新模式。

2010年,纪念晏阳初诞辰120周年暨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在西华师范大学举行。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