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杆镇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14:31

木杆镇位于大关县最北端,东北与盐津县中和镇接壤,南与本县吉利镇相连,西北同永善县细沙、团结乡接界,西南与高桥镇毗邻。镇人民政府驻地新街地处盐(津)大(关)永(善)三县边沿结合部,海拔1180米,距县城76公里,213国道临街而过。面积239平方公里,形状近似大关县,就象是一个缩小了的大关。全镇属山地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历史沿革

民国初年为大关乡辖地及绥江县所辖飞洒地——元亨里(今木杆、漂坝、元亨村委会部分),民国30年(1941)建木杆镇(不含今甘顶村委会),民国36年绥江县所辖元亨里划归木杆镇,1950年与今高桥镇合划为大关县第六区,1953年春与高桥分设为第八区,1958年改称木杆人民公社,1961年称木杆区,同年区驻地由老街迁大园子,取名新街,1970年复名木杆公社,1984年又称为木杆区,1988年改为木杆乡。2002年撤乡建镇后为木杆镇,全镇辖振兴社区、木杆、银吉、元亨、漂坝、细沙、甘顶、丁木、向阳1个社区,8个村委会,占国土面积的18.3%,森林覆盖率48%。2003年全镇人口25236人,其中农业人口25172人,占总人口总数96%;有苗族1644人,占总人口的6.27%。

地理环境

自然灾害

与丰富资源相对应的是频繁的自然灾害,木杆常会遇到雪冻灾、冷涝灾、风洪灾、冰雹灾等,在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地震灾。大关地处马(边)——(大)关地震带上,历史上发生过数次大地震,木杆或者接近震中,或者干脆就是震中。1844年发生8至9级大地震,震中在木杆海口;1917年发生6.8级大地震,震中从吉利铺黄荆坝延至木杆丁木;1974年发生7.1级大地震,震中在木杆与永善县交界处。每次震后,由于山崩堵塞河道,都会形成海子,若干年后再由特大山洪冲开堵埂,泄去湖水,海子消失。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筇竹天麻厚朴、黄柏、杜仲等经济作物,其中竹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素有“”筇竹之乡”的美誉。

木杆镇四河纵贯,十五条溪沟、八个自然塘,清明节前后,化雪汇集,溪沟俱满。丰富的水源养育了丰富的动植物。开垦之初,无论高山河谷,遍布原始森林,解放初仅三江口一带就有原始森林六万三千多亩,那郁郁葱葱、莽莽苍苍的林木正是木杆镇蓬勃生命之所在。然而,至八十年代末的四十年间,人们每年都要砍伐掉许多林木,三江口一带每年都以三千立方米、一百亩面积的速度砍伐,至八十年代中期,仅剩原始森林三万亩。三江口林场还曾有过“毁林造林”的做法,毁掉上万亩灌木竹林后再进行造林,直接破坏了世界珍稀植物筇竹林的生长环境。已开采的森林未能充分开发,仅仅得到了木材,其它资源均被浪费,甚至有许多大树放倒后无法运出,任其腐烂。森林开采还破坏了山货药材资源和动物栖息地,许多物种已稀少或灭绝,生态局部失去平衡。好在近些年来,国家采取措施,封山育林,森林得到保护,毁林不再,木杆又开始丰美起来。今天,木杆的林地面积已达二十四万余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以上,珙桐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天麻、黄山药、株林等名贵药材,熊、豹、狐、野牛、野猪等野生动物又多了起来,三江口已成为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杆镇筇竹资源丰富,有八万四千多亩,当地人称之为人面竹。筇竹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适宜生长在海拔一千七百米以上高山上,竹筒短,竹节凸起,笋肉鲜嫩,是出口佳品。筇竹六十年开花一次,开花结籽后即成片枯死,1948年、1961年在木杆已各开过一次花。木杆的筇竹占世界筇竹资源的四分之一以上,堪称“天下筇竹第一乡”。

矿物资源

除了森林资源,木杆还有着丰富的煤、铁、硅、铅等矿藏,清代年间就曾有人办过银厂、铜厂、铁厂、铅锌厂。

行政区划

振兴社区、木杆、银吉、元亨、漂坝、细沙、甘顶、丁木、向阳。1个社区,8个村委会。

人口民族

木杆镇的民族有:汉族苗族彝族等。常住人口25664人(2017年),苗族主要分布在漂坝三江口、鱼塘、生地湾、白岩脚;向阳村峰岩、大坡、连升栈等地。彝族零星分布在细沙、甘顶等村。苗族的主要节日是花山节,主要过节点在三江口林区小学。

文化

历史人文

据记载,清雍正二年二月(1724年)刘、李、欧阳姓三姓人家从湖南省逃荒至四川叙府(宜宾),沿五尺道入滇,行至漂坝落脚。举目四望,莽莽荒野,林木参天,蒿芥蔽人,野兽成群,遂定居下来,搭棚为屋,采果渔猎,刀耕火种,繁衍后代。自此,木杆境内便有了人烟。清乾隆,官铜在副官村辖内金沙江上落水,民众打捞无获,官绅愿以桧溪十地(今永善县桧溪镇)划归老县,请老县代赔官铜,此时,在木杆的细沙、漂坝、银吉等地有了铜矿冶炼。划地后,剩下木杆、元亨里仍属副官村,但与之全不接界,成为副官村的“飞地”,1910年副官村改称绥江县县,此后几经周折,至1947年10月,“绥江之‘飞洒’、大关之‘抠沱’”的木杆、元亨等地才划归大关管辖。

木杆历史虽然不长,但各地迁入的人口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得木杆一直就有着较为浓厚的文化基础,房屋建筑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川渝南部边缘地带相似,各种文化活动甚为活跃。解放前就自发组织有龙灯舞、唱花灯、牛灯、狮子舞等,1988年龙年春节,在木杆镇街上以彭道敏、钟道源、罗朝礼、杨承松、赵学文、张明芬等人成立了舞龙领导组,并由罗朝礼、彭道敏等手工做起了龙,在春节期间在中学球场、新街、老街舞起了龙灯,盛况空前,成千上万的人涌向了木杆,除此之外,2000年又逢龙年春节,上述地方名人又筹备舞起了龙灯。2012年上述名人相继离世,龙年舞龙的文化活动便停止了。除此之外,木杆老街街上还不时有打围鼓、唱道琴的;解放后,乡里、学校组织演出过许多歌剧、话剧、歌舞等剧目节目。

木杆的木串架房建筑具有地域文化特点,这种建筑完全由木结构组成,榫眼相扣,数间房串成一个整体房架,牢固结实,不怕地震。历史上曾有许多建房的能工巧匠,其中清末民初的胡洪禧精通大墨(立房架)、小墨(雕镂刻),声名远播,他承建的向家住宅,竖房架时不用木工工具,眼口不加楔子,不削榫头,几百只榫眼严丝合缝,不差分毫,此房建成百年仍然结构不松,拼板无缝,一直作为前镇政府办公驻地。今天,走在木杆的乡村,所见大都还是这种建筑,只不过墙壁已使用泥土、沙砖或空心砖了。木杆历史上还有过许多庙宇,如大佛山寺庙,木杆河场的文昌宫、禹王宫、武庙、川主庙、灵官庙,漂坝场的黑神庙、邱元寺、东皇殿等。木杆因地处三县交界,山峦重叠,周围都是深山老林,一度曾匪、霸横行,并盛行种植罂粟,直到解放后,这些社会毒瘤才被人民政府彻底清除。

交通

国道213线在木杆境内长52公里,南北贯穿全境,村级公路通路里程达56公里,1999年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少数地方群众自发修通了村、组公路,目前,穿境而过的213国道改造工程现已竣工通车。

社会

教育

木杆文化的浓厚,更体现在对教育的重视上。1917年木杆创办初级小学,1923年增设高级班,六七个教师均为大学毕业生。1971年中心完小附设初中班,1983年大关县第四中学(木杆中学)建校始办,奠基典礼上提出:大关四中要在全县争取第一,全体师生要为大关四中争光,把木杆人民的愿望变为现实。1993年9月大关四中更名为木杆中学,十几年过去了,木杆中学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学生,升学率在全县各中学中始终名列前茅。如今,全镇已有40所学校,270多位教师,3800多学生。在木杆镇政府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文教区”,木杆中学、镇中心完小、幼儿园都集中在这里。走进“文教区”大门是两个水泥篮球场,周围环绕着一圈跑道,中心完小坐落在篮球场南侧。校园内,东、北两面是土木结构的老教室楼,08年汶川大地震后已经拆除重建了,西侧为老教学楼,宽敞明亮。院坝边上栽种了许多花草树木,月季、海棠花山茶属、杜鹃、缅桂花树栀子……最引人注目的是四株挂花树,苍劲遒,蓬勃旺盛,树冠有如张开的大伞,庇护着树下绿茸茸的小草,秋天的季节,甜甜的花香沁人心脾,几块宣传橱窗里永远有孩子们新的作文和书画作品。篮球场西边有一道高高的坎子,坎子上就是木杆中学。拾级而上,又是两块标准篮球场,左右是两片清静的小树林,杨、柳、杉、桂,枝叶繁茂,浓荫蔽日,树下是绿毯般的草坪。崭新的教学楼

教育现状:有学校14所,镇完小、木杆村完小、漂坝村完小、林区小学、星火小学、银吉村完小、元亨村完小、大水小学、丁木村完小、向阳村完小、细沙村完小、甘顶村完小、鱼田小学。其中完全小学10所,单小3所,普通中学1所;在校学生3035名,其中中学生1035名;小学生2035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2%,巩固率为98.5%。有中学教师63名,小学教师共128人。幼儿园2所,木杆育英幼儿园、甘顶村幼儿园。

医疗卫生

全镇有卫生院1所,8个村级卫生室,40名医务人员,50个病床。

集镇建设

全镇共有集贸市场4个,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全年的市场成交额达6100万元,集镇区占面积80000平方米,人口4026人;全镇现已开通移动、联通和电信,电话普及率达95%。

旅游

风景名胜

古镇老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大佛山。

代表人物

教育界:欧阳克修、钟道源、杨承松等。

党员模范:康富明。

参考资料

木杆镇_云南木杆镇_木杆镇政府网,论坛.木杆镇_云南木杆镇_木杆镇政府网,论坛.2021-05-3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