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铊中毒事件 :1994年发生在清华大学的投毒事件

更新时间:2024-09-20 15:29

朱令铊[tā]中毒事件,是指在1994年11月24日,清华大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专业92级学生朱令在校期间被人2次下铊毒导致全身瘫痪的事件

1994年11月,朱令第一次出现中毒症状。1995年3月,朱令病情加剧并陷入昏迷。4月,通过远程求助和检测,确诊朱令两次铊中毒。5月,北京市公安局正式立案调查。8月31日,朱令从长达5个月的昏迷中苏醒,但神经系统遭到严重损害,落下终身残疾。2023年12月22日22时59分,朱令在北京去世。

1997年,犯罪嫌疑人孙某被警方带走调查,因没有证据被无罪释放。2013年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表示,由于证据灭失无法侦破朱令案。202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受理了朱令父母提交的《侦查监督申请》。

事件背景

朱令,1973年出生在北京,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专业。曾为清华大学民乐队队员,曾获1994年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二等奖。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

孙维(孙释颜)是朱令在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92级的同班同学,两人住同一宿舍。

事件经过

1994年11月24日,朱令因不明原因发病,四肢疼痛,病因无法确诊,之后病情好转出院。3月9日,朱令再次因不明原因发病,前往北京市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就医,神内主任李舜伟教授接诊后,经初诊“高度怀疑铊中毒”。

1995年3月15日,朱令症状加重,开始出现面部肌肉麻痹、眼肌麻痹、自主呼吸消失。3月22日,协和医院对朱令做了气管切开术。3月24日,协和医院对她开始的血浆置换疗法,前后8次,每次均在1000CC以上的换血量,但是在过程中,使她感染了丙型肝炎。3月28日,朱令进入昏迷状态。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学生贝志城将病症翻译成英文,通过互联网发出求救电子邮件,回信大多认为朱令是铊中毒。4月28日朱令的家人将患者的血、尿、脑脊液、皮肤和指甲样品送到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最后确定朱令是铊中毒。随后朱令接受了普鲁士蓝治疗,1995年8月31日,朱令从长达5个月的昏迷中苏醒。从1994年中毒到2006年,经过十多年的康复治疗,由于铊中毒损伤的不可逆转性,朱令的智力、视觉、肌体和语言功能都没有得到恢复,留下永久的严重后遗症,朱令的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必须由年迈的父母照料生活起居。

1994年5月北京市公安局正式立案调查。1996年12月,朱令家人起诉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初,孙维更名为孙释颜,更改出生日期,并用中学时拍摄的身份照片办理了新的身份证。孙释颜移民美国后再也没有公开露面。2023年12月22日22时59分,朱令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50岁。

朱令父亲吴承之于4月15日通过邮递方式,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补充规定递交了《侦查监督申请》,请求“对朱令被复旦投毒案一案侦查过程中有关部门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对其提出纠正意见或者检查建议并督促其对该案继续侦查。”

事件处置

1995年4月28日晚,朱令父母向清华大学保卫科报案。5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14处和清华大学派出所受命立案。在此期间,朱令宿舍失窃无钱财损失。朱令喝水的杯子,滚落在某位女同学的床下。取证现场被破坏。1997年4月2日,警方传讯孙释颜,在对其进行8小时问讯后,因没有证据被无罪释放。

1996年12月,朱令家人起诉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10月,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中心作出鉴定,认为协和医院在朱令案中没有过失,不属于医疗事故,接理此案的东城区法院也在收集了双方的证据后,基本根据医疗事故鉴定中心的说法作为最终判断的标准。1999年4月2日,朱明新败诉。1999年12月,浩天律师事务所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再次对朱令作出鉴定的申请。2000年11月26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协和医院不作为的行为导致被鉴定人朱令病情被诊断延误”为由,判决协和医院补偿朱令医疗等费用10万元人民币。

2013年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官方新浪微博表示,由于证据灭失无法侦破朱令案。2024年5月1日,朱令父母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的《侦查监督申请》已获受理。

结案争议

自1995年5月7日立案之后,该案从未进入诉讼阶段,北京警方也一直没有对外宣布侦破此案。即便该案1998年8月25日以无果的结论结案后,警方也并未向社会公布结案的消息。

2006年,已经退休的清华大学派出所所长李慕成表示,“这件事是市公安局十四处刑警队李树森主办的,我们只做协助工作”。主要负责该案件的北京市公安局十四处的李树森,在2006年时表示,“这件事在调查工作中已有一定结论,从个人来讲,我不愿意回答;从公安民警的纪律来说,我不宜发表意见。领导要求我怎么向媒体说一些事情,我只有照办”。并表示由于公安机关内部纪律的要求,只能说抱歉,不能回答记者的问题,“这件事情很敏感,过去那么长时间了”。

事件解读

稀有金属铊

铊(),是一种1861年发现的金属元素,符号是TI,常以化合物的形态出现,属于高毒类物质。铊(T1)的盐类化合物易溶于水有剧毒,曾被作为灭鼠药使用,一旦进入人体能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发生病变,直至威胁生命。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广泛用于电子、军工、航天、化工、冶金、通讯、医学等领域,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光电管、合金、低温温度计、颜料、染料放礼花等等。铊也广泛存在于铁、铝、铜、锌等矿石中,会在开采与冶炼过程中释放出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极毒物品级分类与品名编号》(1993年10月1日执行)中,铊与氰化物同为A类。

中毒途径

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专家陈震阳称,铊中毒有三种可能途径,第一是通过呼吸系统,在高温或者密闭环境下吸入中毒;第二是通过体表接触,被皮肤吸收中毒;第三是通过消化系统,直接摄入中毒。陈震阳认为,此案件中朱令不具备通过呼吸系统中毒的环境条件,而朱令体内的高浓度铊含量也排除了体表摄入,故推测朱令是吃下铊后通过消化系统中毒。

追诉期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犯罪行为的追诉有一定的时效性,即追诉期。中国刑事诉讼的最长追诉期限为20年,但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根据刑法的规定是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的,并且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同样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刑法同时还规定,即使过了追诉期,如果有关机关认为有必要追诉的,可以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追诉。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对罪犯的追诉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具体追诉期的长短和适用条件需要根据不同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来确定。如果朱令案的追诉期尚未届满,那么重新调查和侦破是有可能的。但如果追诉期已经届满,那么重新调查和侦破则会受到法律的限制。

相关事件

基金会

2004年3月,许多关心朱令的人士发起成立了“帮助朱令基金会”,建立和维护有关朱令的网站。基金会致力于筹款帮助朱令和其他铊中毒患者。截至2006年3月,基金会海外募捐已超过三万三千美元,其中部分捐款已送达朱令家庭,作为她的康复治疗费用。

朱令的十二年

2007年1月22日、23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东方时空》节目播出专题纪录片《朱令的十二年》。

普鲁士蓝

2013年5月,身在纽约的导演王翀[wáng chōng]和编剧赵秉昊决定与南京大学合作,计划于9月上演聚焦朱令案的新浪潮戏剧《普鲁士蓝》。因为多方原因,该创作难以推进,无限期延后。

海外民众

2013年5月,一位华人发起一份关于调查朱令案嫌疑人的白宫请愿,请愿书表示,作为朱令室友的孙释颜有机会接触到铊这一致命化学物,其在接受调查后被警方释放,随后移居美国,请求将其驱逐出境。该请愿书迅速得到超过10万人的回应。

2023年12月26日,一位署名为“为了正义”(For Justice)的网友在上发起请愿,要求澳大利亚政府调查孙维在获得澳大利亚签证、居留权时是否提供了虚假信息,并要求将其驱逐出境。请愿书列出的呈送人有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艾巴尼斯、澳大利亚移民部长贾尔斯和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截至2024年1月22日,该请愿书已有超过4万人连署,请愿还呼吁孙维应回到中国接受调查。

事件评价

刑事专家

2013年,曾参与调查“约翰·肯尼迪遇刺案”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称,朱令案如果要侦破的话,“非常困难”。但如果有原始案卷、原始物证的话,“可能有机会”。李昌钰表示,根据经验侦破涉及毒物的旧案一般需要5个途径,一是追查毒物来源,二是根据血液中毒物含量推测中毒时间及当时与受害者接近的人员,三是追查复旦投毒案途径,四是调查投毒动机,五是对嫌疑人进行测谎。

法学家

2024年,被称为“侦查学之父”的何家弘教授,在B站等公众平台,首次针对朱令案公开发声。何家弘教授说:“我认为,就一般情况来说,本案现有的证据确实没有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换言之,已知证据不能确实充分地证明孙某实施了复旦投毒案行为。但是,本案的情况很特殊,侦查人员可以运用直接排除法进行作案人的同一认定。”本案中没有证据能直接证明孙某实施了投毒行为,而这正是要认定孙某有罪的一个重要的证明环节。因此,警方宣称本案缺少证明孙某有罪的“确凿证据”,似乎是无可厚非。“然而,我们认定本案的投毒事实,还可以采取另外一条思路。”何家弘教授解释:在刑事案件中,司法证明的任务主要是作案人的同一认定,换言之,就是要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实施了指控的犯罪行为的人。

专业律师人士

西湖律师事务所的裘红伟主任表示,建议警方重启刑事调查程序,对犯罪嫌疑人发出红色通缉令。重启刑事调查程序,只要方法得当,真相不难还原。被害人被多次复旦投毒案,故意犯罪事实明显。既然是故意犯罪,必然要具备一定作案动机和条件。

参考资料

北京市公安局回应朱令案:办案未受任何干扰.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观察者.2023-07-31

医院:被延误的病人和从不延误的权力(附图).三联生活周刊-新浪教育频道.2023-07-31

清华化学系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回顾(组图).东方网-闽南网.2023-07-31

疑案之疑:朱令案的证据、责任与嫌疑人.三联生活周刊.2024-02-20

[东方时空]朱令的十二年(下).央视网.2024-02-20

[东方时空]朱令的十二年(上).央视网.2024-02-20

朱令走了,清华大学发文哀悼.羊城晚报-澎湃新闻.2024-02-20

被铊中毒毁掉一生的清华大学朱令去世,案件彻底终结了吗?律师解读.潇湘晨报-光明网.2024-02-20

朱令去世.新浪微博.2023-12-23

Sina Visitor System.新浪微博.2023-07-31

11月24日,朱令在病床上迎来50岁生日。铊中毒后.今日头条.2023-11-24

最高检受理朱令父母侦查监督申请.大风新闻-今日头条.2024-05-03

北京警方回应“朱令令案”.央视网.2024-02-06

未破悬案:清华朱令铊中毒案,如今仅有7岁的智商,曾传言万舍友投毒.百家号.2024-02-06

清华“铊中毒案”受害者朱令去世,上个月刚过50岁生日,清华大学发文:愿此去有琴声相伴.新黄河-腾讯网.2023-12-26

清华大学朱令案真相至今仍疑点重重(图).羊城晚报-闽南网.2023-07-31

罕见的1例严重铊中毒情况介绍.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中国知网.2023-07-31

清华才女中毒案十年未结 传言嫌疑人有特殊背景.南方人物周刊-搜狐网.2023-07-31

朱令,49岁生日快乐.凤凰WEEKLY-今日头条.2023-07-31

朱令案白宫请愿书被指事实错误 亲友不支持请愿. 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网.2024-02-20

朱令逝世.新浪微博.2023-12-23

朱令父母通过社交平台晒朱令遗照并发布讣告.九派新闻-今日头条.2023-12-24

朱令父亲称已向最高检递申请:请求监督继续侦查 “怎么会原谅凶手呢?案子清清楚楚”.潍坊晚报-今日头条.2024-04-19

朱令:十年一梦仍未醒.新民周刊-新浪网.2023-07-31

铊中毒案结办? 朱令家属称不知.新京报网.2023-07-31

被铊中毒毁掉一生的清华大学朱令去世,案件彻底终结了吗?律师解读.潇湘晨报-网易.2024-02-20

为什么我们不能遗忘朱令案?.新黄河-腾讯网.2024-02-20

被铊中毒毁掉一生的清华大学朱令去世,案件彻底终结了吗?律师解读.潇湘晨报-腾讯网.2024-02-20

清华“铊中毒案”受害者朱令去世:记住也是一种不放弃的态度.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6

[东方时空]朱令的十二年(上).央视网.2023-07-31

[东方时空]朱令的十二年(下).央视网.2023-07-31

Sina Visitor System.王翀导演-新浪微博.2023-07-31

朱令去世后铊中毒案再引澳洲媒体关注 披露当事人近况.南方都市报-上游新闻.2024-02-20

“神探”李昌钰曾称,侦破朱令“冷案”需5途径,“非常困难”但“可能有机会”.搜狐网.2023-12-23

朱令案可用“直接排除法”锁定真凶 法学家何家弘发声.杭州网.2024-02-05

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何家弘发声:朱令案可用“直接排除法”锁定真凶,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论!.杭州网.2024-02-2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