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军 :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更新时间:2024-09-21 10:21

李友军,男,汉族,1962年8月生,宜阳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曾任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现任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院长,兼任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北方小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洛阳市农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先后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洛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新星、洛阳市新长征突击手、洛阳市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

个人履历

李友军,男,汉族,1962年8月生,宜阳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农学与耕作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小麦栽培生理。

教育经历:

1979.9-1982.7豫西农业专科学校学习。

1985.9-1988.7河南农业大学读研究生。

2002.9-2006.12华中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任职经历:1982.7-1992.3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任教、助教、讲师。

1992.3-1995.12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任教、副教授。

1995.12-1997.11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任教、副教授、农学系主任。

1997.11-1999.3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教授、校长助理、农学系主任。

1999.3-2002.9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教授、硕导、副校长。

2002.08-2012.7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硕导、院长。

2012.8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负责安全保卫、规划建设和校办产业工作。分管保卫处、基建处、开元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校办产业管理处和劳动服务公司。联系艺术与设计学院、林学院。

学术成果

一、著作与教材

1、农业技术经济学(副主编),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1.6

2、作物良种繁育理论与技术(主编),北京:中国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

3、农业科技文章写作(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5

4、农业技术小百科(副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4

5、作物间作套种实用技术(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

6、应用统计方法(副主编),河南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4.12

7、农作物配方施肥(参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3

8、小麦穗粒重研究(参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9

9、农作物耕作栽培学(副主编),河北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9

10、小麦的根(参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0

11、特种经济植物栽培(副主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12、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实验实习教程(参编),杨陵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3、农科专业英语(主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二、主要学术论文

1、李友军,熊瑛,吕强,陈明灿,骆炳山,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219-2226

2、李友军,熊瑛,陈明灿,骆炳山,氮、磷、钾对豫麦50旗叶蔗糖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6,17(7):1196-1200

3、李友军,吴金芝,黄明,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2):44-48

4、李友军,黄明,吴金芝,姚宇卿,吕军杰,不同耕作方式对豫西旱区坡耕地水肥利用与流失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6,20(2):42-45,101

5、李友军,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灌浆期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13-19

6、李友军,熊瑛,骆炳山,氮、钾及其互作对两种质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2):43-47

7、李友军,熊瑛,陈明灿,吕强,骆炳山,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与籽粒产量和淀粉积累的关系,麦类作物学报,2005,25(6):82-86

8、李友军,郭秀璞史国安付国占陈明灿,小麦抗旱鉴定指标的筛选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6):586-590

9、李友军,付国占,史国安,郭香凤,郭天财,前氮后移施肥对冬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和子粒产量的影响,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31(3):221-225

10、李友军,谷登斌,韩如岩,袁宝玉,马庆华,晚播小麦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研究,麦类作物学报,1997,17(5):46-49

11、李友军,付国占,刘丰明,胡铁良,拔节期重施氮肥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1997,17(5):41-45

12、李友军,付国占史国安,韩海隆,谷登斌,小麦高产栽培途径研究,麦类作物学报,1997,17(4):50-53

13、李友军,段变芳,牛惠民,刘素琴,王丽萍,旱地小麦干旱寄种技术研究,麦类作物学报,1997,17(1):36-39

14、李友军,段变芳,付国占,马庆华,谭金芳,超高产小麦吸钾规律及肥料最佳用量研究,土壤通报,1997,28(4):167-168

15、李友军,旱地小麦根系生育与调控效应的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15(3):6-11,16

16、李友军,段变芳,闫兴斌,牛惠民,刘素琴,旱地小麦抗旱播种方式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15(1):21-26

三、承担课题

1、旱作区小麦夏玉米节水抗灾培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2004BA520A06-5),专题主持人,国家科技部粮食丰产工程项目,2006年

2、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07A02),专题主持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2年

3、旱地保持耕作的土壤与生物学研究(200621004),第一主持人,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2006年

4、旱地“两高一节”耕作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0424060032),第一主持人,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年

5、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新技术研究(20012100019),第一主持人,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

6、不同类型小麦综合利用与产业化开发(040215),第一主持人,洛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3年

7、河南沿黄稻区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推广(2006059),第一主持人,河南省科普与传播工程项目,2006年

8、豫西耕作土壤钾素Q/I关系研究与应用(0624090004-1),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6年

获奖情况

1、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益五大技术系列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者),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

2、红薯与绿豆间作的合理群体结构和配套技术研究(主要完成者),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12

3、高产小麦主攻穗粒重关键技术研究(第六名),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11

4、超高产小麦氮钾关系及其运筹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第一主持人),省星火三等奖,1997.11

5、种法结合提高旱地小麦水分增产效益的研究与应用(第一主持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10

6、番薯脱毒快繁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第三名),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

7、小麦的根(主要完成者),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

8、丘陵旱地脱毒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物质生产性能研究(第二主持人),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10

9、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豫玉28的选育与推广(第四名),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

10、农业专科学校农学类专业“三年三段三改”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第一主持人),省教委鉴定成果(豫教学鉴定165号),1998.9

11、农学类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二主持人),省教委成果二等奖1998.9

12、面向21世纪农业专科学校农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第二主持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11

学术交流

2007年参加农业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宣读的论文“Effects of tillage managements on 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液态水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收入论文集“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itional Conference on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Orient Acadimic Forum),并被ISTP收录。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