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木川镇 :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的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01:15

杨木川镇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部,东至长甸镇,南邻虎山镇,西至凤城市大堡镇,北界毛甸子镇。行政区域面积249平方千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设杨木川区,1999年杨木川乡撤乡建镇。截至2020年6月,杨木川镇下辖8个行政村。2017年人口为11939人。2011年,杨木川镇财政总收入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2018年,杨木川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基本概况

辖白鹭、边沟、大安平河、大榆树、金坑、罗圈背、土城子、小安平河、杨木川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府前街2号。鹤岗—大连公路过境。古迹有明代土城子遗址

1956年设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耕地面积1,824.76公顷,林地面积19,834.50公顷,森林蓄积90万立方米,是宽甸满族自治县八大林区之一,国家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28,785.50。全镇总户数3896户,农业户3628户,总人口13,526.00人,其中农业人口12,719.00人,农业劳动力6,135.00人,包括的民族有汉、满、朝鲜、蒙古、回、苗、锡伯等民族,全镇70%以上的人口为满族

下辖行政村

杨木川村位于201沿线,是镇政府所在地,共有9个村民组,人口2100多人。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多为山地、丘陵,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是安平河源头,境内有安平河及多条支流。村内鸿源制衣厂、继电器一分厂、金川中药材加工厂等企业,均为外来投资,无集体企业。农业生产以玉米种植为主,其它有林蛙肉牛绒山羊养殖,发展珍贵树种和花卉种植200余亩,林下药材基地300亩。村民住宅以砖瓦房居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而言较好,村路有绿化、有路灯,中心路段放置垃圾箱,建有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志愿者队伍活动比较活跃,商业网点较多,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边沟村位于杨木川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共有13个村民组,人口1780人。村域面积 21平方公里,多为山地、丘陵,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有安平河、边沟河等流域。村内有金铸造厂、龙溪谷旅游有限公司等企业,均为外来投资,无集体企业。农业生产以玉米种植和柞蚕养殖为主。村民住宅以砖瓦房居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有文化活动广场、路灯等设施,商业网点不多,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大安平河村位于杨木川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共有9个村民组,人口1400多人。村域面积 20平方公里,多为山地、丘陵,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有大安平河等流域。村内有沙湾谷度假村等企业,均为外来投资,无集体企业。农业生产以玉米种植为主,其它有寒富苹果、草莓种植和绒山羊养殖等。村民住宅以砖瓦房居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有文化活动广场、路灯等设施,商业网点不多,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金安村位于杨木川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共有18个村民组,2317人。村域面积47平方公里,多为山地、丘陵,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有小安平河、金厂河等流域。村内有富林生态公司等企业,均为外来投资,无集体企业。农业生产以玉米种植、柞蚕养殖为主,其它有寒富苹果、大榛子软枣猕猴桃泥猴桃种植和绒山羊养殖等。村民住宅以砖瓦房居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有文化活动广场、路灯等设施,商业网点不多,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大榆树村位于杨木川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共13个村民组,1684人。总面积50平方公里,多为山地、丘陵,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有横道河及多条支流。村内有川木石材厂、宏泰石材厂等企业,均为外来投资,无集体企业。农业生产以玉米种植为主,其它有林下参、冷棚甜瓜软枣猕猴桃泥猴桃种植和东方蜜蜂、林蛙养殖等。村民住宅以砖瓦房居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有文化活动广场、路灯等设施,商业网点不多,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白鹭村位于杨木川镇东南部,距201线1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共13个村民组,1837人。总面积40平方公里,多为山地、丘陵,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有蒲石河、红铜沟河、玄羊子河等流域。以传统产业为主,有暖棚小区1处,100亩葡萄园,3处五味子园。基础设施在2014年得到有效加强,建有鱼塘、22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小停车场、上山栈道、花坛、公厕等,安装太阳能路灯24盏。村民住宅以砖瓦房居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商业网点,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金坑村位于杨木川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共8个村民组,1080人。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多为山地、丘陵,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有蒲石河等流域。村内没有企业,农业生产以玉米种植为主,其它有烟草300亩、板栗1000亩。村民住宅以砖瓦房居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商业网点不多,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土城子村位于杨木川镇东部山区,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 3公里,共有10村民组,1100人。村域面积50平方公里,多为山地、丘陵,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有蒲石河等流域。村内没有企业,农业生产以玉米种植为主,其它有烟草900亩、毛酸浆50亩、大榛子30亩等。村民住宅以砖瓦房居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有文化活动广场、路灯等设施,商业网点不多,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自然条件

杨木川镇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雨量较大,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高粱、甜瓜、蔬菜等,水果有梨、桃、葡萄、山楂、苹果等,干鲜果以板栗为主。野生资源极为丰富,食用菌类有胖腿菇、羊肚菌猬状猴头菌等;药材类有天麻、人参、细辛龙胆五味子沙参等;树木有落叶松红松、沙松、柞树、树等,其中有很多树种为国家珍稀树种;野生果类有核桃、榛子、猕猴桃、山里红秋子梨等;野生动物有野猪、白鹭、山鸡等;矿产资源有黑色花岗石、硼、金、铁等,其中黑色花岗岩总储量为10亿立方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本地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旅游文化

杨木川镇蕴承了古代文明。建于明代的险山堡土城墙遗址尚存,明长城遗迹尚可略见,百余年的老榆树郁蔽于201国道旁。在流经杨木川镇的蒲石河畔白鹭村8组的后山上,栖息着几百只白鹭,几百年来,人与白鹭的融合相处,产生了很多佳话。蒲石河、安平河那清澈的流水,不仅为本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夏季的四方来客提供了避暑纳凉的天然浴场和休闲娱乐的垂钓场所。当您踏入杨木川镇这块宝地上的时候,您会感觉到“回归大自然”的绝佳去处在哪里了。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杨木川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充分利用本镇的资源优势、自然条件优势、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开发自然资源,使全镇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截止2005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00元。全镇现有民营企业10余家,其中有着20年历史的辽东钢铁总厂,为全镇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领头军的作用。始建于1984年的电熔镁厂,属民政福利企业,为全镇安置残疾人就业40余人,该企业为环保改造达标企业,年生产镁砂3000吨,其产品主要销往国外。新建的川木、金宝、鸿泰、建兴四个石材加工企业,每年可加工黑色花岗石8万平方米,其产品供不应求,运销国内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全镇农、林、牧、果、蚕、药等产业齐头并进。在冷棚甜瓜协会党支部的带领下,冷棚西甜瓜栽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每年可产西甜瓜4000吨,所产的甜瓜香甜可口,名扬辽东,远销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等大中城市;烟叶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所生产的烟叶被厂商们誉为“黄金”叶;全镇放养柞蚕600余把,可为市场提供近千吨的优质蚕茧;栽培板栗30万株,结果的约12万株,每年可为市场提供300吨高糖度板栗;绒山羊养殖17,000只,每年可为市场提供5吨高质山羊绒;全镇封沟养殖林蛙56处,是辽东地区最早依靠自然条件养殖林蛙的乡镇之一,所产的蛙油质高色好,销往全国各地;药材生产以林下参为主,2005年已在林下栽培人参4000亩,仅大榆树村四组农民尹学岩林下参产业基地就近2000亩,随着林业管护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药材生产在全镇不断地开发扩大。全镇五味子产业也突破了500亩。

社会事业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全镇8个行政村均通客车,群众出行十分便利,已有6个行政村通了油路,其中车长线19.6公里村通油路,不仅解决了沿途4000多人口出行难问题,而且接受了原国家交通部长张春贤的视察,并得到了充分肯定。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70以上,闭路电视入户率达到了85%,电话入户率达到了90%,8个行政村全部可使用移动电话。全镇有10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级中学的升学率和教学水平均为全县前列。投资100余万元新建的养老院,赡养着全镇40余位孤寡老人。镇医院设备齐全,医务人员素质高,定点医保人员达300余人。

发展战略

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杨木川镇将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依托周边城市群,借助辽东地区生态旅游的东风,大力发展蔬菜保护地产业,开发山野菜资源,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为市场服务。杨木川镇一定会拥有一繁荣、富裕、平安、和谐的明天。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