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蟠 :北宋官员、诗人

更新时间:2024-09-20 17:59

杨蟠(约1017~1106)北宋官员、诗人。字公济,别号浩然居士,章安街道(今属浙江临海)人,一作杭州市(今浙江杭州)。庆历六年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元祐四年苏轼知杭州时,蟠为通判,以知寿州卒,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平生为诗数千篇,有《章安集》,已佚。

人物生平

杨蟠出生官宦之家,祖父杨徵,台州章安人氏,宋朝初年曾在丽水市、钱塘等地担任过地方官吏。父亲杨翱,字翰之,宋初以文学得中进士甲科,曾担任东阳市知县、太常博士等职务。杨蟠为其第三子。

杨蟠于庆历六年(1046)得中进士,出任密州、和州观察推官,掌两州司法事务。赵祯至和二年(1055),杨蟠迁泗州推官嘉祐二年(1057)冬,母亲吴氏亡故,杨蟠回乡丁忧三年,并请王安石为其母撰写了《太常博士杨君夫人金华县君吴氏墓志铭》。嘉六年(1061),杨蟠迁签书江阴军判官厅公事,职司案件审理。此时,杨蟠的诗名已雷贯天下。是年冬季,杨蟠约了惟晤上人到杭州灵隐寺拜访著名高僧契嵩,盘桓数日,相与游吟,共得诗64篇,结为《山游唱和诗集》1卷。

赵曙治平三年(1066),杨蟠奉召回京,任光禄寺丞。赵顼熙宁五年(1072),杨蟠由光禄寺丞改任太子中允,后被发派担任永兴等路转运判官;复任陕西省提举常平公事,倡导兴修当地的重要水利设施郑渠、白渠,以恢复关中水利。熙宁九年(1076),杨蟠权管勾荆湖西路提举坑冶事。元丰八年(1085),杨蟠任宣德郎飞骑尉,提点荆广冶铸事。曾至广东英德碧落洞,观唐周《到难篇》、南汉王刘晟《盘龙御室记》等前人摩崖,并刻石以纪其游。

赵煦元祐元年(1086),已70高龄的杨蟠被召回京师,担任奉议郎。元祐四年(1089),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出任两浙西路辖兼杭州市知府,杨蟠亦应苏轼力邀,以奉议郎通判杭州军州事,与苏轼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等事宜。两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公余唱和甚多。苏轼的《东坡集》中仅和杨蟠梅花诗就有20首。他们用常平米招募饥民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湖泥葑草,筑成今著名的苏堤。晚年重返杭州,作有《钱塘西湖百咏》,从湖堂至西水亭,各为一绝,共百首。

元祐六年(1091)去职,杨蟠回京任承议郎。绍圣二年(1095),以承议郎温州市,在任二年,颇得百姓好评。到任后,于衙署仪门立碑,刻前任太守刘述的《劝农五事》以为施政准则;划分州城街巷,定为三十六坊;常轻装简从,巡视乡里。在任两年,颇得百姓好评。每逢天气晴和,老少必问太守出游否?绍圣四年(1097),杨蟠调任高邮州知军,去任日,百姓攀辕卧辙,几不得出境。蟠对温州也有深厚感情,著有《永嘉百咏》,其中一首云:“为官十一政,宦游五十秋。生平忆何处?最忆是温州。”

高邮市任上,杨蟠建时燕堂、众乐园于官署之东,供百姓游乐。高邮任满后,杨蟠转知寿州。不久,杨蟠辞去官职,寓居杭州市

个人成就

文学

杨蟠生平诗作甚多,《宋史》本传说他“为诗数千篇”,有《章安集》二十卷,大部已佚。今有后人辑录的《章安集》一卷,及《钱塘百咏》、《西湖百咏》,仅为原来的百分之一。他的人品和诗作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文坛名宿所赏识,王安石曾致书说:“足下之文,但知畏之,愿造请所闻。”欧阳修读《章安集》后,作诗赞道:“苏梅久作黄泉客,我亦今为白发翁。卧读杨蟠一千首,乞渠秋月与春风。”将其与著名诗人苏舜钦梅尧臣并列。

书法

杨蟠还擅长书法,其字古劲质朴,可惜存世甚少。除英德碧落洞摩崖外,於潜(今属浙江临安)之长乐寺碑记亦系杨蟠撰额;德清县之新市旧有“爱敬堂”,亦系杨蟠所留墨宝,惜今已毁。

代表诗作

【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

试上蓬莱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天远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市

回船却望金陵月,独倚牙旗坐浪头。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