杼山 :陆羽朝圣之地、世界禅茶之源

更新时间:2024-09-21 03:01

杼山,是陆羽朝圣之地,世界禅茶之源,位于湖州市吴兴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妙西镇境内,属天目山脉余脉,主峰海拔43.7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面积约10公顷。

杼山晋以前称“稽留山”,晋代名“东张山”,唐代始称“杼山”。所谓杼山,因是夏杼“南巡之所”而得名。又因山上妙喜寺(建于唐贞观年间)于宋治平二年改为“宝积禅寺”,别称宝积山。历朝形成多个景点,唐、宋间有避它城及黄浦桥、黄浦亭、何楷钓台、招隐院、草堂温阁、三癸亭、三桂棚、御史径等胜景。陆羽、皎然、颜真卿、张志和等文人雅士先后在杼山留下了足迹。“茶圣”陆羽受杼山妙喜寺住持皎然引荐,到湖州定居并在杼山著《茶经》、交挚友,直至暮年,其后长眠于此,杼山就成为了一座灵山。

名称由来

杼山因夏王杼巡狩至此而得名。《太平寰宇记》 卷九四记载:《山墟名》云:昔夏后杼巡狩之所。

历史沿革

唐时,颜真卿、陆羽、皎然等著名文人常在杼山活动。颜真卿在大历八年(773年)十月二十一日为茶圣陆羽建“三癸亭”,因建亭时间是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所以名“三癸亭”。亭早年废圮,1993年重建,赵朴初书亭额,亭侧又树诗碑五通。1996年清明节在杼山重建陆羽墓,墓碑书“大唐太子文学陆羽之墓”,圹墙上嵌陆羽著《茶经》石刻,墓前溪上筑鸿渐桥。1997年1月为纪念诗僧皎然,又重建皎然塔。陆羽,字鸿渐,湖北竟陵(今天门市)人。天宝末年,陆羽为避安史之乱,于上元初辗转流落到湖州。陆羽在湖州住了30余年,湖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以毕生精力撰著的《茶经》,全面论述了茶的性状、功用、品位、产地、水质、采制、烹饮之法、茶具以及与茶事有关的文史轶闻,全书3卷10章,文字精练,仅7000余字,却三易其稿,终于在湖州完成了这一部传诵千古的《茶经》。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陆羽在湖州 逝世,终年71岁,安葬于杼山。

相关文化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登临杼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文学作品。其中,南朝时期的鲍照曾在杼山赋诗,而谢灵运也曾在此地居住过,因此杼山上有“谢临川写真堂”。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故称谢临川。他的故宅位于城东的谢村,名为谢墅。

宋代的僧宝月也曾游历杼山,并创作了《途次杼山》一诗。梁代的周兴嗣,字恩纂,世居姑熟(今安徽当涂),游览杼山时写下了《登杼山览古》一诗。此外,江淹、萧统等人也曾登临杼山,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文章。

唐代的颜真卿在《杼山妙喜寺碑》中描述:“其水自杼山西南五里黄蘖山出,故号黄浦,俗亦名黄蘖涧,即梁光禄卿江淹赋诗之所”。明代的凌濛初在《游杼山赋》中,将杼山誉为“昭明著青宫之山”。

鲍照在杼山所赋之诗,即《送盛侍郎饯侯亭》及《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

《送盛侍郎饯侯亭》

沾霜袭冠带,驱驾越城。

北临出塞道,南望入乡津。

高墉宿寒雾,平野起秋尘。

君为坐堂子,我乃负羁人。

欣悲岂等志,甘苦诚异身。

结涕园中草,憔悴悲此春。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

风起洲渚寒,云上日无辉。

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旅雁方南过,浮客未西归。

已经江海别,复与亲眷违。

奔景易有穷,离袖安可挥。

欢觞为悲酌,歌服成泣衣。

温念终不渝,藻志达存追。

役人多牵滞,顾路惭奋飞。

昧心附达翰,炯言藏佩韦。

两首送别诗都由景入情。前者牢骚溢于言表,后者离情牵肠挂肚。但都表现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历史名人

杼山之出名,还缘于“山有梁时妙喜寺,亦名妙喜山”,更缘于唐代茶圣陆羽应妙喜寺方丈皎然之邀曾居妙喜寺,并考察长兴顾渚山等地茶叶,与皎然一起品茶研茶,为撰写《茶经》奠定基础。唐大历八年(773),刺史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后,筑三癸亭,编纂《韵海镜源》,树《杼山妙喜寺碑》《湖州石柱记》。同时倍为留连,常携文友往来之,吟诗联句,使之成为“吴中诗派”(亦称“湖州文人集团”)聚集活动场所。

张玄之

张元之,字希祖,张籍人,少以学显。司马曜时(373~396)历吏部尚书,出为冠军将军、吴兴知府。卒于吴兴郡守任上。所撰《吴兴山墟名》一卷已佚,清光绪中,江阴人缪荃孙校集诸文献,将所引《吴兴山墟名》条目辑为一卷。内“杼山”条辑于《太平寰宇记》九十四:“杼山,昔夏后杼狩之所,今山上有古城避地(避它城)。”

后杼为夏少康之子,夏朝第七代王,传说南巡曾到此,因有杼山之名。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杼山,相传以为姒杼巡狩所至。杼,夏之七王也。禹葬会稽郡,则杼之至此固无足怪,庸俗之言未可为全无据也。”

王韶之

王韶之(380~435),字休泰,南梁文学家、诗人。原籍琅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东南),父王伟之为乌程令,故子眷因居县境。王韶之于刘宋景平元年(423)出任吴兴知府,至元嘉十年(433),连任11年,元嘉十二年(435)又出为吴兴守,其年卒于吴兴任上,年56岁。

在吴兴任上,王韶之作《吴兴郡疏》1卷,已佚,颜真卿《杼山妙喜寺碑铭》有部分引录:“吴兴郡疏云,乌程有墟,名东张,地形高爽,山阜四周,即此山也。其山胜绝,游者忘归,前代亦名稽留山。”此为考证杼山地望最古记载。

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人。他是六朝时代著名诗人。出身寒微,但才高气盛。钟嵘诗品》说他“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因怀才不遇,作品中每露愤激情绪,反映出庶族对士族专权的政治现状的强烈不满。

鲍照在来吴兴郡访友和旅游中抒写了歌咏吴兴山水等诗篇。他初为刘烨刘义庆所赏识,元嘉十六年(439)为王国侍郎。刘骏时(454~464)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也任过秣陵街道(今江苏省江宁区)令,转永嘉县(今浙江温州市)令,又授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刘子于宋孝武帝大明初为吴兴知府,四年(460)封历阳王,仍为吴兴太守,到大明五年(461)封临海王离吴兴郡。由此推算,鲍照当于宋孝武帝孝建初(454)至大明五年前在建康居官或出任陵令时来过吴兴郡。鲍照在郡内写下了《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送盛侍郎饯侯亭》《自砺山东望震泽》《遇铜山掘黄精》《登乌山》等诗。

他去过郡城(今湖州城)西南“其山胜绝,游者忘归”的杼山,“杼山之阳有妙喜寺……寺前二十步跨涧有黄浦桥,桥南五十步又有黄浦亭,并宋鲍照送盛侍郎及庾中郎赋诗之所”。

谢灵运、周兴嗣、江淹、萧统

杼山,不仅鲍照曾登临赋诗,其上有“谢临川区写真堂”(谢灵运当过临川内史,故称谢临川),“灵运尚寓吴兴,故宅在城东谢村,名曰谢墅”。宋代僧宝月游历杼山,有《途次杼山》诗。南梁周兴嗣,字恩纂,世居姑熟(今安徽当涂),游览杼山写下《登杼山览古》诗。……江淹、萧统也曾登杼山赋诗、文。唐颜真卿《杼山妙喜寺碑》说:“其水自杼山西南五里黄蘖山出,故号黄浦,俗亦名黄蘖涧,即梁光禄卿江淹赋诗之所”。又据明凌初《游杼山赋》,杼山为“昭明著青宫之山”。

参考资料

行浸式夜游《杼山妙境 光影茶经》即将上演.中国旅游新闻网.2024-09-07

菰城风光丨杼山堪消暑,妙境一日游.湖州人文甲天下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6

晚潮|公元774年的沙龙.今日头条.2024-09-07

ZUP 务实 丨 湖州市吴兴区杼山文化园景观设计.浙江大学规划院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