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唐代政治家、书法家

更新时间:2023-03-14 19:44

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号应方,乳名羡门子,别称颜平原、颜太保。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今陕西西安市市)人,天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官至太子太师,封爵鲁郡开国公,谥号文忠,世人尊称颜鲁公、颜文忠。

颜真卿出身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颜氏,是复圣颜回四十世孙,文学家颜之推五世孙。李隆基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在朝中因不依附于杨国忠被贬平原知府。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兵变,颜真卿联络堂兄颜杲卿,抗击叛军,被河北省十七郡推为盟主,相继收复失地,为郭子仪李光弼大军进入河北获取嘉山大捷奠定了基础。扈从肃宗入京后,封宪部尚书、太子少师等。李豫时官至吏部尚书,封鲁郡公,故人称“颜鲁公”。颜真卿整肃礼仪,整饬朝纲法纪,被李辅国等六任宰相忌恨不容,屡次遭贬地方达七八次之多。李适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七十三岁的颜真卿被授命前去招降李希烈叛军,遭羁押为人质三年,被叛军缢杀,享年七十六岁。颜真卿遇害后,嗣曹王李皋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朝廷追授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历经李隆基、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李亨对他的评价定位很高,说他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品德操行,四科均优;文章学识,可做众人师表;忠诚正直,是士人的典范。文天祥、罗贯中、王夫之纪昀蔡东藩等名家学者评价他为人忠直刚节,治学典博庄重,一生挽救危亡、匡扶国难,却被奸人忌妒和构陷,死于叛将之手,这是唐中期后皇帝信任奸远离贤臣造成的。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在中国书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大,为百世之宗。颜真卿书法以“颜体”自成一派,缔造了独立又独特的书学风范,备受后世推崇,欧阳修说自己在观赏颜真卿书法时,自然和他忠直的人品联系起来。苏轼说书法到颜鲁公已经到头了。颜真卿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合称为“颜筋柳骨”。康熙帝说从他的字里能看出忠义的气质焕发于笔墨间。颜真卿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颜真卿出身名门琅颜氏,他的童年过得却很清苦。他三岁丧父,由母亲殷氏抚养教导长大。《颜鲁公集》记载了他少年时代就勤于学业、知礼仪和仁孝恭敬。因为缺纸少笔,就扫下墙上的黄土代墨习字。李隆基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颜真卿考中进士,迈入仕途,时年二十六岁。同年,娶中书舍人韦迪之女韦氏为妻。这时的颜真卿已凭仁孝闻名于世。

入仕宦途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7年),二十八岁的颜真卿参加吏部遴选,授朝散郎、秘书省校书郎,即着手编撰《韵海镜源》。次年,母亲殷氏在洛阳市去世,赴洛阳守丧三年。天宝(公元741年)复职,历任京兆府泉县尉、长安县尉。自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被四次任命监察御史,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后升任殿中侍御史、调任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颜真卿为官并不顺利,因不亲附杨国忠,遭到忌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被调出京去平原郡(今山东省陵县)任知府

安禄山有了反叛迹象,颜真卿料定他一定会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颜真卿以防雨讯为托词,在平原郡修城墙、挖深护城河,秘密招募壮年男子,储备粮食。有人向安禄山告发,安禄山认为颜真卿一介文人,不值得担心。

首举义旗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引兵南下,河朔陷落,年底攻陷洛阳市,杀洛阳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派部下段子光持此三人的头示众。只有平原城守城措施完备。颜真卿派平原司兵李平向朝廷奏报,李隆基这才知道安禄山起兵叛乱了,河北省各郡已经纷纷陷落,玄宗感叹河北二十四郡,却没有一个能抗敌的义士。听了李平奏报平原知府颜真卿备战的情况,玄宗大喜,说自己不知道有颜真卿这个人,听了汇报才知道,他竟能做出这样的功绩,原来他是颜杲卿的堂弟。

颜真卿旬月之内招募勇士上万人,腰斩了段子光, 秘密藏起三人的人头,对众将士说自己认识这三人,这三颗头颅都是假的,以稳定人心。危机过后,将三人头颅整饰、装殓殡葬举哀,人心更加归附。十七郡共同宣布效忠皇帝,推举颜真卿为主帅,集结军队一共二十多万,拦腰隔断了燕赵。安禄山便不能急攻潼关县。皇帝下诏加封颜真卿为户部侍郎,依旧任平原郡太守。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称帝。同月攻破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县),颜杲卿殉国。燕军一路攻城略地,很快拿下首都长安,李隆基逃亡四川省。颜真卿联合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博平郡(今聊城市东北地区一带),三郡兵马汇为一处驻扎博平,出兵斩杀袁知泰叛军万余人,一举收复魏郡(今邯郸市以南、河南安阳以北及山东冠县、莘县一带),杀袁知泰,恢复原知府司马垂的职位。为了大局,颜真卿将此功劳归于北海太守贺兰进明。为了取信平卢游弈使刘客奴,将还不满十岁的儿子颜颇送其作为人质。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改元至德,为唐肃宗。肃宗任命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省采访招讨使。此时后方兵少空虚,安禄山史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各郡,饶阳县、河间、景城、乐安相继破城,只有平原、博平、清河三城守住了。 《陵县志》也记载了颜真卿出任平原太守后,为抵御安史之乱,以一郡之力抵范阳十五万人,为维护唐朝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仪肃礼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四月,颜真卿在凤翔府朝见肃宗,封宪部尚书,不久加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乱爆发后,很多事都顾不得了,中书舍人崔漪带着酒色上朝,谏议大夫李何忌在朝廷行列中不恭,李豫都虞候管崇嗣不顾礼仪,在广平王之先上了马。颜真卿认为礼不可荒废,于是上奏弹劾他们,崔漪被贬为右庶子,李何忌被贬为西平郡司马。至于管崇嗣,皇帝因他年迈有病予以宽恕。这件事令百官从此十分恭敬。

同年十月,颜真卿扈从肃宗回长安,见祭文用“嗣皇帝”称呼肃宗,说太上皇现在在蜀地,不能这样称呼。于是皇帝表彰朝臣深知礼制。太庙被叛军毁损严重无法祭祀,颜真卿借春秋鲁宣公的先例,奏本皇帝在郊外筑坛,面东哭三日,然后入宫。因为颜真卿对待军政事务知无不言,遭到宰相崔园的忌恨,将他贬出京任同州刺史,又任蒲州刺史。这一段时间颜真卿职位上上下下变化频繁,接连遭到打击排挤。

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李辅国传假诏逼李隆基迁居西宫,颜真卿时任刑部尚书,他带领百官呈表问候玄宗的健康状况,遭李辅国忌恨,奏本将他贬为蓬州长史

李亨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肃宗驾崩,太子李豫即位,为唐代宗。任命颜真卿为利州刺史,升户部侍郎,再任荆南节度使,又任尚书左丞。皇帝要从陕州回来,颜真卿请求皇帝先拜五陵、九庙,然后回宫。和宰相元载产生分歧,元载从此记恨在心。

整饬朝纲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颜真卿晋爵鲁郡开国公。宰相元载培植亲信任用私人,又怕大臣揭发,于是奏请百官议政先报各自长官,再报告宰相,由宰相向皇帝奏报。颜真卿就此奏疏,说这样做上下政令不通,大臣专权。历朝历代的权臣都是这样蒙蔽皇帝、欺瞒大臣、大兴刑狱的。本朝的李林甫杨国忠就是,导致潼关大败。李辅国专权,问题再次出现,肃宗为此忧虑辛劳以致早逝。这样公然要求,千古也没有过。我知道冒犯宰相,没有好下场,但不能眼看着再发生祸端。颜真卿的奏疏被争相传抄,很快流传于宫外。

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元载借诽谤时政罪名贬颜真卿为峡州别驾,三月改贬吉州区别驾,再任抚州市刺史,又任使持节湖州诸军事、本州团练守捉使、湖州刺史。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宰相元载获罪被杀。朝廷召颜真卿回京。次年,七十岁的颜真卿三次上表请求致仕,均未获许。 奉皇帝命谒昭陵,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怀璧为罪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李豫驾崩,太子李适 [音:kuò] 即位,是为唐德宗。颜真卿以礼部尚书职代理礼仪使。任太子少师,授光禄大夫衔。

宰相杨炎讨厌颜真卿,卢杞掌控着朝政大权,对颜真卿心怀畏忌,罢免了他礼仪使的职责,改任太子太师,明升暗降夺了实权,卢杞故意问颜真卿若到地方任职,觉得哪里合适。颜真卿说自己多次被赶出京,现在老了,全靠宰相庇护。您的父亲的头当年被安禄山示众经过平原郡,我不敢用衣物擦拭他脸上的血迹,而是用舌头舔掉,宰相不忍心不容我吧。卢杞听完急忙向颜真卿跪拜致敬,但他内心充满忌恨。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十二月,淮西都统李希烈起兵造反,卢杞提议说,颜真卿威望很高,让他去招降叛军,也许连军队都不必动用。皇上准奏。次年正月,颜真卿任淮西宣慰使,前往徐州市。宰相李勉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损失一位老臣是朝廷的耻辱,秘密上奏没有成功,于是派人到路上拦截,却没能赶上。

义死蔡州

颜真卿到达李希烈军中,被李希烈扣押。李希烈为自己辩护并让颜真卿替他写奏章,愿意停战。颜真卿多次派人相继进京,都没得到朝廷的回复。李希烈宴请颜真卿,又以宰相之位诱其投降,颜真卿回敬道,自己的哥哥颜杲卿安禄山所杀,自己快要八十岁了,官做到太师,到死都要保持哥哥的气节。

诱降不成,李希烈派人挖一个大坑,要活埋颜真卿。又以淮南西路应援讨招使张伯仪的人头示威,颜真卿从此不再和李希烈做任何沟通。大将周曾等人计划杀掉李希烈,推举颜真卿任节度使。不料泄密,周曾被杀,颜真卿被转移到蔡州龙兴寺看守。颜真卿知道自己死期将至,他写下临终奏章、自己的墓志铭和祭文。李希烈派人来咨询即皇帝位的仪式流程。颜真卿斥责来人,不予回答。

李适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正月,李希烈称帝。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张荐上书朝廷,请求以李希烈亲属三人质交换赎回颜真卿,奏折被卢杞扣押。八月,李希烈威胁烧死他,又以太监冒充朝廷下诏逼颜真卿就范,均不奏效,于是缢杀他于龙兴寺。年七十六岁。次年十一月,藩镇将领陈仙奇、二子颜预三子颜硕,共同护送颜真卿灵柩回京,唐德宗辍朝五日,追赠司徒姓谥号文忠。葬颜真卿于京兆万年县凤栖祖。

书法成就

书法价值

颜真卿遗留的书迹比较多,大多以碑刻的形式出现,楷书居多,兼有行草。颜真卿书法艺术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他的政治品质和当时政治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安史之乱后,历代统治者均推崇颜真卿作为为正统思想和王权利益的典范。这也是颜真卿书法比其他书法家流传更多更广的原因。颜真卿的书迹,有文物、文献、书法艺术三重价值。

颜真卿早年师法欧阳询褚遂良,后拜张旭为师。颜氏世重训,秉承家学,后来又编《韵海镜源》,因此他的书体全和字样,兼吸取北朝雄浑气质,融合唐初秀逸风雅,盛唐肥劲宏博,博取众长,逐渐走向纯熟。在王羲之后为行草书另开生面。颜真卿的书法与他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颜真卿创立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的美誉;行书与王羲之并列被称为双璧。

书法影响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欧阳修最先将颜真卿的人品和书法联系在一起,说他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书则是刚劲独立。由书及人,和人品统一了起来。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已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正大气象,对唐以后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宋四家”在内的很多书法家都学习他的楷书,到了清代,他的楷书基本影响了朝野上下,康熙帝称赞他的字能看出忠义的气质焕发于笔墨间。中国美学里的正大气象,在颜真卿的书法里表现了出来,是官方认可的书体,完成了书法风格和传统美学的完美对接。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是继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又一个高峰。颜真卿行书在笔法的创新和丰富性上是空前的,在作品《祭侄文稿》中,同时使用篆隶、行书和草书的笔法,笔法混杂却通篇自然形成一个整体。在王羲之书法体系之外,另立门户,形成自己雄强、气势开张、有篆隶笔意,又不失文人气息的一种行书风格。《祭侄文稿》是祭吊在安史之乱中死去的堂兄和侄儿,因有激烈的情绪在内,达到了书法节奏和情感节奏的高度统一,为后世的书法抒情树立了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重要作品

治学成就

《韵海镜源》:封演《闻见记》记录此书共三百卷,颜真卿年表记录此书最终定稿共三百六十卷。自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颜真卿二十八岁着手此书的编纂,一直到李豫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 六十九岁时完稿,全书献于朝廷止,前后历时超过四十年。因为篇幅过大,后人还曾怀疑此书为类书而非韵书。该书在宋代就已经大部分遗失,今仅存黄奭辑本一卷,韵会定正韵书。

《颜鲁公全集》:文集共三十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由清代学者黄本骥整理编著。文集分三个大类,第一部分为文,第二部分为诗,外集为有关史传碑状、年谱、题跋,赠答题记制行文、杂记、书评等,并予补遗,全面收录了颜真卿留存下来的几乎全部作品。

颜真卿所著《礼乐集》十卷 、《历古创置仪》五卷、《颜氏家谱》1卷,诗文集《吴兴集》十卷、《庐陵集》十卷、《临川集》十卷,均佚失。

《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及《全唐文》亦收录有其作品。

后世影响

人格影响

颜真卿说:“出处事殊,忠孝不并” ,意思就是大丈夫出仕,以身许国,势必无法兼顾承欢父母于膝下,内心可以忠孝并存,践行却无法两全。这是出于士大夫的责任感将忠放在首位。颜真卿后来奉皇帝命宣谕李希烈,明知一去贼穴凶多吉少,仍慨然成行,就是他忠君思想的践行。

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形态发生巨变,朝廷和社会都需要匡扶社稷的忠诚典范,时代的需要,让名节道德标杆式的人物颜真卿,自然地被历史所选择。颜真卿历四朝,时时为权贵所不容,数次遭贬。颜真卿这样士大夫的忠君,并不限于危急时为君主献身。他们要的,是恪守儒家道义,追求政治清明,对君主敢于直言进谏,对权贵邪恶敢于坚持正义,这也是颜真卿被后世赞誉的原因。

礼制影响

颜真卿任礼仪使时间很久,期间又经安史之乱李亨后,又有多次地方叛乱。国家在乱局中,很多事都简略了。颜真卿始终认为礼仪不可荒废,他参定礼仪,对唐礼仪制度多有厘正。李适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他向皇帝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其礼仪思想举措,影响唐中后期及后世。

文学影响

颜真卿有明确的文学观:文质并重。就是内容与文辞并重。他说汉魏以来,文章偏于文而质欠缺。并举例沈约过于推崇谢灵运卢藏用过于发扬陈子昂,都是太过重视一方面而偏废另一面,复古意识浓重,贬低晋宋历代文学,甚至包括楚辞汉赋,只尊重六经。颜真卿认为:不正雅的作品,如郑、卫淫声,在诗经的时代也曾流行,而发扬风化的作品,本朝近世均有产生。所以他不将古、今做截然区分,不崇古非今,更不强调复古。

颜真卿的文学观受家学影响,颜氏历代重视儒家经典学习教育。孔子《论语·雍也》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就是强调文质并重。颜真卿五世祖颜之推说“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就是融合古今的观点。颜真卿的精神世界受儒家支配,思想上和家族传承又保持一致,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文字尚实,文辞慷慨率真,情感真挚,同讲究文章的辞藻美和技巧,影响了唐朝及以后文风。

历史评价

时人评价

唐玄宗李隆基评价:我不认识颜真卿,不知他是个怎样的人,而他竟能做出这样的功绩(指抗击安禄山叛军力挽危局)。

李亨李亨《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评价:颜真卿修德和身体力行,堪称第一;作文优美,学问广博,可为后世百代的宗师。做臣子节操忠诚正直;做士族楷模坚贞垂范。选拔人才如山涛般高洁,制定礼仪如叔孙般掌法有度。朝廷有这样的人真是幸运。

唐德宗李适《赠颜真卿司徒诏》评价:鲁郡公天生才能品质出众,为国忠心实为杰出,侍奉四代皇帝,一贯贞洁节操,叛贼作乱担重任,几年被拘禁,至死不改本色,看他品德如此高洁,真是虽死犹生。

史学家令狐峘撰《颜真卿墓志铭》评价:朝廷危急时建首功,操守至诚至忠,危险中他稳定人心,混乱颓废时他整肃纲纪,一心为国事操劳。不论在什么职务上,都是以忠心君上体恤百姓为要务。皇帝有令,他不辞赴汤蹈火,志图报国不计个人生死,杀身成仁视死如归。

颜真卿殉难后,同僚时人纷纷撰文表达崇敬之情:庐州刺史李粤为他刊石立碑。

工部尚书兼东都留守贾耽淮南西路宣慰使尚书右丞郑叔则,先后请穆员撰写祭文,称颜真卿平原抗逆就像是居鲸鱼的腹部而去挖它的肠子,趴在老虎背上去拍它的背一样。赞扬他作为四朝老臣,百事以社稷安危为重,受命就去赴命,视死亡泰然如回家一般。

同僚李萼评价:听到颜公壮烈殉国的噩耗,想起当年抗击安禄山叛军时首唱大顺,河朔诸郡都视颜公为国之长城。

检校员外郎穆员撰《为淮西宣慰使郑右丞祭颜太师文》称颂道:只有颜公四朝老臣,为朝廷分忧都在百官之前,心心念念都是社稷安危,连神明都要感动。受命就领命而出,赴死泰然而从容。

杭州市刺史殷亮撰《颜鲁公行状》:颜鲁公忠贞节操,古今罕见。昨天段秀实奋不顾身击朱泚的头,今天颜真卿慷慨赴死在李希烈的匪巢中,对君臣有启示,发挥教训,远昭前贤,名垂青史,远绍前贤。

后世评价

忠义评价

唐朝诗人顾况评价:颜鲁公名声如雷德操高洁,为忠烈之士。

唐朝翰林学士白居易评价:忠义之心就像坚石一样不转,节操也如磐石一般不移。

天宝工部尚书杨汉公评价:太师鲁公忠孝两全,德才兼备,他尊国家法度,终身以大道为行事指南,犹如指路明灯。

后晋司空刘昫旧唐书》评价:颜真卿学识丰富,守护正道,保全节操,是文臣中的俊杰。假若没有卢杞那样厌恶正直之士的妊臣,而是任用颜真卿作宰相,用他推行治国之道,就不会出现李希烈这样的叛逆。国家用贤臣才能平安,失贤就有危难。

北宋政治家欧阳修评价:颜真卿立于朝堂面色庄严,刚正而有礼,非公言大道不发于心。鲁公的忠义是出于天性,鲁公的忠义节操,明如日月,坚如金石,可以光耀后世,是受益无穷的精神力量。

北宋文学家宋祁新唐书》评价:颜真卿以临时拼凑的兵众,对抗安禄山的锋芒。晚年被奸臣排挤死于敌营,他凌然的气概,宁折也不屈服,真是忠贞的典范。

北宋学者刘敞评价:鲁公尽忠不避危难,生死选择下不违背道义。文章的轻重不过在一人,节操忠义却关乎国家,汉唐以来,忠烈的典范只有鲁公一人,其忠烈本色,始终不改。

北宋理论家朱长文评价:颜真卿忠烈之臣,然而不能在朝廷做官治理天下,唐朝中叶最终因太多变故而不能复兴,太可惜了。他的精神体现在书法上,则刚毅雄特,体势严谨,技法完备,如同忠臣义士,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地立于朝堂之上,就算在生死关头,情操也不失节。

北宋官员綦崇礼评价:唐朝天宝发生的安史之乱河北省诸郡纷纷陷落,只有常山、平原两郡能守护国家、抗击叛军,就在于颜杲卿、颜真卿兄弟二人是当地的长官。

南宋岳飞之孙岳珂观《祭侄文稿》评价:鲁公的忠义节操伟大,日月可以被遮蔽,山河可以有决裂,而颜氏一门如金石一般的英烈,却光彩照耀,与天地一体成为永恒。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价道:颜鲁公忠义的节操,照映古今,不但有唐以来罕见,自西汉之后,也屈指可数。

南宋学者晁公武评价:世人说颜真卿不迎合杨国忠李辅国、元载、杨炎卢杞这些当权的宰相,抗击安禄山李希烈,被废黜贬谪七八次之多,以至于到死都没有丝毫的后悔,天下也就一个颜真卿而已。

南宋理学家朱熹评价:颜真卿与诸葛亮杜甫韩愈范仲淹为“五君子”,他们虽然遭遇不同,然他们的心都光明正大,为人磊落,无论功业,还是修身,从一个细微处就能知道他们的道德为人。颜鲁公是缺少心计谋略的人,见一个太监来宣诏,不知道是贼寇方派来的,就跪拜,后来知道了,才骂。

南宋政治家王应麟评价:颜真卿、郑畋以匡扶朝廷为己任,倡义讨伐逆贼安禄山,志向壮烈。颜真卿将功劳让给贺兰进明李昌言反而逼走郑,功劳不可以被磨灭,所以,德才兼备才能事成,才能委以重任。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过平原作》:长诗赞叹颜真卿为君为国尽忠,虽经四朝天子,却历尽奸人忌妒排挤,不改其志,不失节操,最后遭奸佞陷害、被叛将杀害的悲壮人生,为人们久久怀念。

金朝学者赵秉文评价:不要说读书人不懂用兵,颜真卿、张巡等以身许国,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李亨有颜真卿这样贤臣而不重用,德宗、宣宗朝也有这样的问题,这是唐朝衰落的原因。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评价:颜鲁公三朝的旧臣,忠义耿直刚烈,名重海内,是所有人所信服的人。然而以之年,却不预先设计自己的脱身之策,死在叛逆李希烈手中,实在是太可悲了。

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评价:颜真卿的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这种精神从他的书法中也表达出来,意志坚定又博采众长。合篆之理,有大雅的美,如锋绝剑摧那样的力度,有惊鸿逸势的境界,千变万化,各自一体,他的正书足以名垂青史。

元末文学家陶宗仪评价:颜真卿的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

明朝武英殿大学士杨一清评价:颜真卿的节操忠义,照耀寰宇。

明朝大臣都穆评价:只有鲁公精忠报国的大节,如太阳星辰般耀眼,怎么赞颂都不为过。

明朝官员张凤翔评价:自古忠臣烈士的不幸都是死于奸臣之手,就像伯嚭伍子胥、王凤杀王章曹操孔融卢杞杀颜真卿、秦桧岳飞,而唯独颜真卿和岳飞,至今英雄之恨仍然不能消除。

明朝官员汤宾尹评价:若从韩愈算起,颜鲁公、文(天祥)丞相,他们的忠心耿直名留青史。

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评价:颜鲁公精忠大节,不容于朝廷,宰相元载被杀后,又为宰相杨炎所忌。君子的做派是不能战胜小人的,而小人看似的善也会为祸君子。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评价:颜鲁公在平原郡振臂一呼,旬余功夫募得万人,带动周边郡形成兵力二十余万,固然是忠勇之气,但临时拼凑军队要战胜准备充分的叛军,是不现实的。颜鲁公陷身李希烈手中,官居太师却惨死遥远敌方,祸事根由是君子操守的代价。

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价:平原知府颜真卿,李隆基没听说过他,安禄山造反河北省诸郡陷落,只有颜真卿兄弟联合抗贼。四朝老臣,当年幸脱了安禄山魔爪,谁想被奸人荼毒,丧身李希烈叛将之手。

清代大学士李光地评价:颜鲁公,为人忠贞、道义、高风亮节。

清朝大学士朱轼评价:颜真卿兄弟,大义名垂青史,颜真卿一声号令,河北诸郡响应,最终还是大半沦陷,是因为唐玄宗废弃贤才导致的。颜真卿骂叛贼,百世之后仍在回响,国家危难之际,赴死而不屈,是为唐朝添光彩的大臣。

清朝大学士、文学家纪昀评价:颜真卿大节,炳著史册。文章典博庄重,也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清末民国小说家蔡东藩作诗:赞叹颜真卿的忠君报国,千秋大义。奉敕宣慰,慷慨赴死,足以传千古英名。唐朝不是没有贤臣能臣,而是唐德宗相信任用奸佞,反而疏远忠良,致国家多事而衰落。

书法评价

天宝茶学家陆羽评价:徐浩没有得到王羲之的笔法,而是体裁与之相似。颜真卿得到了王羲之的笔法,点画看上去不像。徐浩是得到了王羲之的皮肤眼鼻,所以看上去相似。颜真卿得到的是王羲之的筋骨心肺,所以表面看不像。

北宋书法家朱长文评价:书法称得上妙品的有十六人,颜真卿位列其中;有唐一代书法能称得上神品的,只有颜真卿、张旭李阳冰三人,且颜真卿居首。颜真卿书法刚毅雄特,体严法备。他的书法,点就像是坠石,画像夏天的云,勾像弯曲的金子,戈像待发的矢弩。纵横天下有气象,起伏升降均有秩序。自王羲之王献之以后,没有比得上颜真卿的。鲁公合篆籀的义理规矩,又运用汉隶的严谨,开放而不肆意,严谨而不笨拙,好到了极致。

北宋文学家苏轼评价:诗到杜甫,文章到韩愈,画到吴道子,书法到颜鲁公,从古至今,已经到尽头了。颜真卿书法雄伟挺秀独立,一变古法,完全囊括了汉魏晋唐以来流风余韵。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评价:观看颜尚书死于李希烈之手前,题写在墙壁上的字,泫然泪下,鲁公文昭武烈,和日月同辉。

北宋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的(行)书就如项羽披甲,樊哙恣肆冲撞,强硬的弩就要发射,铁柱坚定独立,昂然而不可侵犯。

元代书家郑评价:颜真卿书法含宏光大,为书正统正宗,仪表衰俗,气象上把握住了书法的脉搏。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评价:书家以险绝为罕见而特别,这个决窍只有颜鲁公、杨凝式得到掌握了。险绝功力也只有颜真卿的行书和杨凝式的草书达到了。

明朝戏曲理论家何良俊评价:唐朝书法,欧阳询得王羲之之骨,虞世南得王羲之肤,褚遂良得筋,李邕得肉,颜真卿得的是力。他们都是只学到了书圣的一个方面。颜真卿得的力,是他得到了王羲之的气韵。

明朝文学家王世贞评价:书法家有一只铁手腕的,推颜鲁公为第一,看似不经意间而天真烂漫,看似间距很短却很适宜。

明末清初诗人冯班评价:天宝书法家行书都出自王羲之、王献之宋朝书法家行书多出自颜鲁公。颜鲁公的书法胜过柳公权的书法,柳书倒是齐全周到,便于初学者,而颜鲁公书法磊落嵬峨,是真正的台阁典范。

佛家弟子释如纯评价:诗书法规程式,节操忠义庄严,没有比得上颜鲁公的。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评价:批阅他(指颜真卿)的遗迹,笔法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从他的字里能看出忠义的气质焕发于笔墨间。朕看重他的人品,尤其爱他的书法,不止超过珍宝很多倍。

家族成员

家世考证

颜氏家族能追溯到的远祖,是先秦孔子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家族传承的基调是儒家思想,深受世人敬仰。颜氏一族每朝代均有功业有成的代表人物:

十六世祖颜盛,官拜汉尚书郎;十三世祖颜含,东晋名臣;十世祖颜延之,官拜右光禄大夫,与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五世祖颜之推,曾任北齐黄门侍郎,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曾伯祖颜师古,官至秘书监,与其兄弟颜勤礼、即颜真卿曾祖父,以文学入选崇贤、宏文两馆学士; 伯父颜元孙,官至华州刺史;其祖颜昭甫曾任汝南县知府、曹王晋王侍读;其父颜惟贞任国子祭酒、太子少保。他们的功业颜真卿在《颜勤礼碑》《颜家庙碑》中记述了下来。

琅琊颜氏自鲁世居临沂孝悌里,孝悌里,就位于今天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其十三世祖颜含,随晋元帝司马睿渡江侨居建康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到北齐颜之推入周之后,世居京兆万年(今西安市)。

人物争议

卒年之争

关于颜真卿的卒年日期,史书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颜真卿去世时间是李豫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持此观点的有《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第二种观点认为颜真卿去世时间是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八月。持此观点的有殷亮的《颜鲁公行状》,留元刚的《颜鲁公年谱》和令狐峘所撰《颜鲁公神道碑铭》。三人均说:贞元元年八月,龙兴寺遇害。年七十七岁。

李希烈将颜真卿移至龙兴寺羁押时,颜真卿作有《移蔡帖》写道:贞元元年正月五日自汝州市转移到蔡州,此帖为正月十九作。这时已离京两年,八月遇害,共离京两年零八个月。由此推论:若按《旧唐书》载卒于兴元元年八月,则被杀在《移蔡帖》之前近五个月时间。《资治通鉴·唐德宗纪》载建中四年三月将颜真卿置于龙兴寺。比《移蔡帖》早一年零十个月。殷亮是颜真卿舅父殷践猷之孙,是颜真卿表侄。令狐峘史官,也是颜真卿下属,是为颜真卿写墓志铭的人。二人算是颜真卿的近人,在长辈、上司的卒年问题上,不太会出差错,同时出差错的概率就更小了。

书法之争

批评颜真卿书法尤其是正书的,代表人物是李煜米芾杨慎。唐后主李煜说颜真卿的字“叉手并足如田舍郎翁耳”。意思形容颜真卿的字像叉手并足的庄稼汉,粗野不文雅。北宋书家米芾说颜真卿(正)书笔头像蒸饼,大而丑恶看着讨厌。而明朝状元杨慎在《墨池琐录》中说:书法的衰亡,是从颜真卿开始的,自颜而下一直到晚唐再也没有晋代韵味了。

推崇颜真卿书法的,代表人物有窦蒙朱长文苏轼、周兴莲、康熙帝等。唐朝书家窦蒙认为,成熟以后的颜体,已经达到老练、老到的境地。“老”为无心而自达。北宋书法家朱长文认为,有唐一代称得上神品的书者,只有颜真卿、张旭李阳冰,且将颜真卿列首位。鲁公的字合篆籀的义理规矩,又运用汉隶的严谨,开放而不肆意,严谨而不笨拙,好到极致。北宋苏轼说书法到颜鲁公,从古至今,已经到尽头了。完全囊括了汉魏晋唐以来流风余韵。清代书家周兴莲说颜鲁公(书法)浑厚天成,精深博大,为唐代书者之冠。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爱颜真卿的人品更爱他的字,从他的字里能看出忠义的气质焕发于笔墨间。

轶事典故

家学传承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有对于读书的阐述:“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有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意为幼年读书,就像早晨的太阳升起了光芒。到了老年读书,就像手持蜡烛夜间行走,但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强多了。

颜真卿有一首《劝学》诗,遥与高祖相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每天三更到鸡啼叫时,正是男儿读书最好的时间。少年时期不勤奋学习,只是贪玩,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虚度了少年时光。

黄泥习字

颜真卿幼年丧父,家境清寒,母亲殷氏带着他和他的兄弟投靠舅父家生活,舅父殷仲容启蒙他的书法,但没有钱买纸笔,颜真卿用刷子将墙上的黄土刮下,和成黄泥汤,以刷作笔,以泥汤为墨,以墙壁为纸,从此习字不需要纸笔,想出了这个不花钱的习字方法。

御史雨

五原有桩冤案,很久不能结案,颜真卿到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后,立即调查,当地正大旱,案件判决后就下雨了,被当地人赞是“御史雨”。

惩戒不孝

颜真卿在任河东朔方军试覆屯交兵使时,有个叫郑延的人,母亲去世了29年,灵柩仍停在寺庙内,颜真卿奏本弹劾他的不孝,郑氏兄弟三十年都不被录用,这件事轰动了全国。

尚书乞米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春天,颜真卿吏部尚书任上,向同僚御史大夫李光进写信借米,说我家里已经食粥好几个月了,今天米缸又空,连粥也没得吃,请求您能再借给我一点米,救济一下我度过危机,给您添麻烦了。史称《乞米帖》。这封信里有一个“仍恕干烦也”,仍,证明这不是第一次向李光进借米了。被授爵鲁国公、身为礼部尚书的颜真卿,居然家中无米到全家挨饿的地步,如果不是这封信,世人实难想象。

为妻讨肉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南宋留元刚的《忠义堂贴》,内有颜真卿的两封行书书贴拓本,分别为《鹿脯贴》和《鹿脯后贴》。二贴大约书写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是颜真卿因为妻子韦氏病了,所服的药需要鹿肉或鹿脯佐药,因为家境艰难,只有写信向朋友讨要:我的妻子正在病中服药,需要少许的鹿肉,如果有好的鹿肉脯,希望能惠赠一点。

抚恤遗孤

蒲州刺史任上,颜真卿安排堂侄颜泉明,赴常山郡寻找当年城陷后失散的亲人,找到父亲颜杲卿残骨后,颜泉明连带收敛了佐使袁履谦的尸棺一起返乡。然后开始寻找父亲的姊妹和自己的儿女,又到处找亲戚故旧借钱,用钱赎人,先赎姑母、姐妹,然后赎自己的儿女。遇到流落的远房亲戚,还有袁履谦等将士的妻儿,都一起带回家乡,一共带回有五十多家,三百多人,回乡途中粮食均份,视同亲人。到了蒲州,颜真卿全部赡养。他们愿意回到自己家乡或投亲的,颜真卿都给予资费送行。

教化乡里

颜真卿在抚州做刺史时,有个叫杨志坚的酷爱读书的人,因为家贫,他的妻子嫌弃他穷,要他写休书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送妻》诗给她,她的妻子拿着这首诗到公府去办理公文,颜真卿就此批阅道:这个愚昧的女子因为丈夫没有功名就不愿意再生活下去,不愿意帮助丈夫成就事业,而是想抛弃自己的丈夫,给乡里带来耻辱,伤风败俗,如果不予以惩戒,就不能制止这种轻浮行为,因此打她二十棍,随便她去改嫁,对于杨志坚,则资助他布绢粮食,让他随军暂时担任个职务。这个事流传四邻八方后,都心悦诚服,这一带的女子,再没有抛弃自己丈夫的。

为民题匾

一日,颜真卿拒绝了趋炎附势者求题匾额为杨国忠祝寿,心中烦闷,为躲避纠缠外出漫步,正巧碰上一家烧饼铺开业,无招牌更无店名,只见一老妇招待客人。颜真卿上前询问开张怎么没有招牌,老妇回答没有人肯为我这穷婆子写招牌。颜真卿表示自己愿意为她写,这时人群里有人认出颜真卿,对老妇说,这是殿中侍颜大人,国舅杨国忠千金相求,一字都不得,你这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老妇人连忙感谢,因街坊都称老妇为七婆,颜真卿于是为她题“七婆烧饼”,从此生意兴隆。

建亭三癸

三癸亭位于湖州杼山,因建亭时间是癸丑年(大历八年)、癸卯月、癸亥日,所以定名“三癸亭”。该亭是颜真卿为陆羽所建,并题字书写,皎然和尚题诗。彼时陆羽一介布衣,和颜真卿并没有什么关系,颜真卿却能为一位嗜茶之士建一座茶亭,可见对他的欣赏,体现文人间的惺惺相惜,三癸亭是颜真卿、陆羽、皎然三人友谊的见证。

莫逆之交

颜真卿湖州市刺史任上时,张志和来访。第一次见面,颜真卿就见识了张志和的不凡。宴会上,张志和在一种细薄的绢上作画,挥洒笔墨,犹如雷雨闪电般疾行,顷刻间万千变化,绢面上犹如出现了蓬壶仙山,震惊四座,在场六十余人,现场自报住处、姓名年纪,应试科场等次,张志和一边吃酒,一边将其归纳成两句话,用蕉叶代笔书于画下,没有一人错漏,众人赞叹不已。颜真卿作《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书洞庭三山歌》诗,皎然和尚相和颜真卿一首诗。颜真卿看张志和的船已破旧,为他打造了一艘新船,赠送新舟时,颜真卿作《落玄真子舴艋舟歌》诗。皎然又相和了一首诗。张志和感谢颜真卿,表示愿把小船当作家,行走在江湖之上。这些都记载在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中。张志和比颜真卿小二十三岁,二人遂成知己,相交莫逆。

晓谕黑龙

南京清凉山下有一潭,历来造福于民,不知何时起住进一条黑龙,从此一方不得安生。颜真卿来到南京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决定治理这条黑龙,于是住进了潭水旁的小庙里,颜真卿每晚伏案读书,注意潭的动静。到第七天夜里,颜真卿照例读书,忽然平地挂起狂风,乌云密布,潭水浪头猛击堤岸。颜真卿派侍卫去查明情况,自己铺纸蘸墨,一气呵成题了八句话的晓谕, 并将自己的大名“颜真卿”端写于后。快步走到潭水堤上,将晓谕丢进潭中,顿时风平波静,恢复如常,从此潭中黑龙不见了踪影。人们传说,颜真卿写的晓谕,一笔一画如断金截铁,笔笔重千金,入潭化成一千根铁柱,将乌龙镇住,从此不能再兴风作浪。此潭由此得名黑龙潭,旁边的小庙被改成了纪念颜真卿的祠堂。

封神仙说

元代的赵道一撰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内收录了颜真卿的传记,并引用南宋时期全真道南宗的创始人白玉蟾提出的“北极驱邪院”,将颜真卿封为“北极驱邪院左判官”,在全真道南宗一派,颜真卿就成为了神仙。

墓葬纪念

颜氏家族自颜回开始,到颜真卿,历四十代,经历了三次大的迁徙,从今山东省曲阜、费县,迁到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至隋灭周,再迁至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世居。三地均有祖茔地和后裔子孙。颜真卿的忠义品格因受到上至统治者下到民间的尊崇,各地纷纷为他建祠立碑,今山东省费县、平原县河北省元氏县,江苏省南京市、句容市河南省汝南县大荔县,浙江省湖州市市、温州市永嘉县、海宁县,江西省吉安县临川区南城县鄱阳县四川省新政离堆山,湖南省祁阳浯溪境内,均曾有祭祀祠庙。经过千年沧桑巨变,有毁有复有建不一,今存世的仍有多处。

西安墓址

西安颜真卿墓,位于今天西安市三兆村颜氏家族祖茔。颜真卿殉国后,令狐峘所撰《神道碑铭》记载“归葬于万年县之旧原”,殷亮《颜鲁公行状》记载:叛军被平,陈仙奇护送颜真卿灵柩回京师,于十一月三日葬入万年县凤栖祖茔。指的均是今天西安市东南方向的三兆村颜氏祖茔地,原址共有七座坟墓,包括颜真卿和他的祖、父辈及兄弟。今只存有衣冠冢,凤栖原茔地冢碑均无存了。

洛阳墓址

洛阳颜真卿墓,位于今偃师区山化乡汤泉村,北靠邙山,南望南洛河,当地人称“颜鲁公坟”。墓前立有明、清碑各一方。明碑刻着“唐太师颜鲁公真卿墓碑记”,由时任县令吕纯如撰文并立碑;清碑正面正中刻着“福唐赠司徒谥文忠颜鲁公之墓”,由河南省时任知府张松孙所书,县令汤立,背面为碑记。1993年后,偃师市重视对颜真卿墓地遗址的保护,建成颜真卿墓园,专辟了纪念室,并在墓前竖立了纪念碑等。

句容墓址

句容颜真卿墓,位于今江苏省句容市东行香乡境内的龙山、虎耳山。居于此地的颜氏后裔整修颜真卿墓于龙山南麓原鲁公祠旁的土丘。 景定《建康志》记载了南宋王遂所撰的《鲁公祠堂记》中称:皇帝有诏令颜真卿的儿子颜頵、颜硕护送颜真卿灵柩归葬至后颜村,就是虎耳山。

1995年10月,一块高1.33米、宽0.62米、厚0.18米的颜公祠碑刻在句容行香乡龙山颜公祠遗址上被发现。碑文上说,颜氏在东隅虎耳山置田产立墓地聂氏宗祠祭祀,自唐以来已经有一千零八年了,边款注有“道光十六年二月”,此碑的发现,证明颜鲁公祠建于唐朝,是颜真卿在句容行香境内龙山的一处衣冠冢

费县纪念

颜真卿殉难后,祖居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诸满村)的族人即在村北修筑坟墓,建祭祀祠庙。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颜真卿十一世孙颜安上报州县,请将鲁公庙徙置费县城东,建庙立碑。碑阳由左承议郎曹辅撰,邓灼篆额,秦观所书;碑阴是书法家米芾所撰的《鲁公仙迹(真)记》。新中国成立前,墓区保护面积约54668平方米。墓园内有古柏28株,碑刻5通。至1975年,古柏、碑刻破坏尽。1996年,在原址重修颜林。颜盛、颜杲卿、颜真卿三墓均增设砌石围护。1997年,新立沈定庵所书“颜林”大字碑、《重修颜林墓碑记》各一通,“唐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之墓”石碣一块。今墓园占地1300余平方米。

费县颜林墓园内有颜真卿墓,费县县城中心建有颜真卿汉白玉雕像,沿河公园立有“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费县南外环路建有颜真卿公园,占地187亩,投资逾两亿多元,主题建筑有鲁公庙、颜真卿纪念馆、颜真卿会馆、鲁公阁等。

南京纪念

南京颜鲁公祠,又称颜鲁公纪念馆,位于今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乌龙潭公园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来到今天的南京任刺史,次年定乌龙潭为江宁放生池,并书《天下放生池碑铭》。颜真卿殉国后,后人于潭西建放生庵以祭祀颜真卿。宋、明、清均有修葺,太平天国遭战火焚毁。清同治年间,江宁知府涂宗瀛于原址重建放生祠,称“颜鲁公祠”。民国12年(公元1923年),江宁镇守使督军省长齐燮元又重修颜鲁公祠,碑刻今存。

今颜鲁公祠共2进12间房,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建筑面积437平方米,存山门、大殿、配殿、东西厢房、门前影壁及“颜鲁公祠”匾额题刻,放生井1眼,碑刻7块。乌龙潭水从门前流过。198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颜鲁公祠开始修缮二厅和西厢房。1995年,颜鲁公祠修缮东厢房,新建小山房、放生井亭、碑廊等建筑。

安吉遗存

安吉颜真卿墓,位于湖州市安吉县荆湾乡。清同治年间《安吉县志》记载:天宝刺史颜真卿的墓在荆溪乡,因为颜真卿曾任湖州刺史,他的子孙在此为他建有衣冠墓冢。荆溪乡就是今天的荆湾乡。颜真卿墓已经湮灭,清乾隆所立的“唐太师颜鲁公之墓”墓碑,被移存至今天的安吉县博物馆

研究书目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七》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八》

《书史会要·卷五》

《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二十九》

《尧山堂外纪·卷二十七》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列传五十一》

艺术形象

相关文学作品

相关影视作品

2008年出品电视剧《大唐书魂颜真卿》中,演员 唐国强饰演颜真卿。

2013年出品纪录片《中国书法五千年·翰墨中华 颜真卿》中,专门介绍颜真卿书法。

2015年出品记录片《翰墨春秋》第10集,第11集,专门介绍唐代颜真卿的楷书之美。

2015年节目《百家讲坛》中“爱国故事篇6——颜真卿”,专门介绍颜真卿故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