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型驱逐舰 :枞型驱逐舰

更新时间:2024-09-21 19:32

枞级驱逐舰是日本海军建造的一级二等驱逐舰。

本级驱逐舰为日本脱离英式设计风格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驱逐舰。共建造了21艘。

本级舰大部分都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少数几艘存活至战后。

发展沿革

建造缘由

由于日本将美国列为假想敌,战场转移到太平洋,因此本级舰被要求具备远洋航行能力。

建造列表

共有21艘服役。分别为枞,,榆,栗,梨,竹,柿,,菊,葵,荻,薄,藤,,苇,菱,莲,堇,蓬,蕨,蓼。

时间表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1月23日动工,1919年6月10日下水,大正8年(1919年)12月27日于横须贺船厂竣工。

昭和11年(1936年)改装成为用于训练射击的不沉目标舰。

1919年9月5日在吴海军工厂动工,1919年12月22日下水,1920年3月31日竣工。

战争结束之前,此舰曾再次奉命出任横须贺突击队特供母舰,战后解体。

栗号1919年12月5日在吴海军工厂动工,次年3月19日下水,1920年4月30日竣工。

1945年10月8日,栗号在釜山港内进行扫雷作业时触雷沉没。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2月2日动工,1919年8月26日下水,12月10日竣工于神户长崎江南造船

1940年2月1日梨号与僚舰竹号同时除籍。

1918年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919年8月26日下水,12月25日竣工。

1948年解体,船体用于秋田县秋田港防波提。

1919年2月27日在浦贺船渠动工,10月20日下水,1920年8月1日竣工。

战后因台风在江田岛市触礁,1948年解体。

1919年3月5日于石川岛造船厂动工,1920年4月17日下水,1920年7月20日竣工。

1945年1月15日,此舰在高雄市附近遭到美国军队舰载机攻击击沉。

1920年1月20日在神户川崎江南造船动工,10月30日下水,12月10日竣工。

1944年3月20日,此舰由高雄港出航,护卫船队前往帕劳,返航途中的3月30日在帕劳西水道附近遭美军舰载机击沉。

1920年4月1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1月9日下水,12月20日竣工。

第一次攻占威克岛时损毁。

1920年2月28日在浦贺船渠动工,10月29日下水,1921年4月20日竣工。

1942年1月10日除籍。

1920年5月3日在石川岛江南造船动工,1921年2月21日下水,5月25日竣工。

1943年3月6日,此舰在卡维恩南方从事船队护航任务,与特务舰矢风号相撞沉没。

1919年12月6日动工,1920年11月27日下水,1921年5月31日竣工。

1945年7月末由荷兰皇家海军接收,之后解体。

1920年10月16日在神户川崎江南造船动工,1921年5月9日下水,1921年6月30日竣工。

1942年9月2日,担任特设水上飞机母舰山阳丸的基地人员运输任务,但在返航途中,在莱城一带遭美机炸沉。

1920年11月15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921年9月3日下水,10月29日竣工。

苇号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交由横须贺突击队使用,由于在东京湾第二海上堡垒触礁,至战争结束一直留在触礁地点。

1920年11月20日在浦贺船渠动工,1921年5月9日下水,1922年3月23日竣工。

1942年1月23日在加里曼丹岛巴厘巴板海战中与美国军队4艘驱逐舰交战,被对方命中3枚鱼雷后沉没。

1921年3月2日在浦贺船渠动工,1921年12月8日下水,1922年7月31日竣工。

1948年在佐世保港解体,船体用于福井县四浦港的防波堤。

战后解体。

1921年2月26日在石川岛江南造船动工,1922年3月14日下水,8月19日竣工。

1920年10月12日在藤永田造船厂动工,1921年9月28日下水,12月19日竣工。

1927年8月24日深夜,在岛根县美保关外海上进行高强度训练中,身为水雷战队舰艇之一的蕨号,于暗夜中与高速行进的轻巡洋舰神通号发生碰撞,此舰右舷舰首附近的舰腹遭到冲撞引发火灾,舰体断裂为两段并瞬间沉入大海。

1920年12月20日在藤永田造船厂动工,1922年3月15日下水,7月31日竣工。

1943年4月23日在与那国岛南方监视被鱼雷命中而漂流中的第二日新丸时,遭到美国军队潜艇“海狼”号(Seawolf,SS-197)施放的2枚鱼雷命中而沉没。

技术特点

枞级是最早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的二等驱逐舰。枞级是改良自楢级的纯日式中坚驱逐舰,因而在当时备受瞩目。与楢级相比,此级外型上最大的特征是在舰桥前设井型甲板用于装备一号双联装鱼雷发射管。此外,此级也在二等驱逐舰之中首个采用齿轮减速涡轮机,在此之前均采用柴油燃烧方式。此级后6艘出于研究比较目的装载了欧洲制造的涡轮机。

枞级无法出任舰队伴随任务,即使是在近海遇上风浪之际也难以追随作为旗舰的轻巡洋舰,然而利用其浅吃水性,适于出任中国大陆方面警备任务。此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包含转籍警戒艇的在内,虽已高龄,但在登陆作战,海上警戒,海上护航方面有显著表现。

枞级船首楼后方呈凹状设计,这是顾及舰首迎向巨浪时可借此抵消浪压,避免对舰桥造成冲击,在暴风天气仍可发挥高速性能。虽然标准排水量不足千吨,但其计划航速可达36节。

由于以美国为假想敌,战场转移到太平洋,因此要求具备远洋航行能力。同时为抑制排烟,不再使用煤炭重油混烧锅炉而采用全重油锅炉。为比较不同主机的性能,各间江南造船分别使用相同的主机。全长83.8m、水线宽7.9m、吃水2.4m、标准排水量850吨。主机布朗。寇蒂斯单级减速齿轮汽轮机(榆,栗,梨为技本布朗。寇蒂斯单级减速齿轮汽轮机;菱为帕森斯单级减速齿轮汽轮机;堇为ツェリー式单级减速齿轮汽轮机)2座2轴。主锅炉舰本式重油水管锅炉3座、功率21500马力。

性能数据

服役事件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1月23日动工,1919年6月10日下水,大正8年(1919年)12月27日于横须贺船厂竣工。

担任中国沿海警戒任务,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涡轮机故障,于同级舰中最先除籍报废。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成为废驱第2号,交由吴港务部保管,昭和11年(1936年)改装成为用于训练射击的不沉目标舰,再度返回横须贺。

1918年12月23日在横须贺江南造船动工,1919年6月10日下水,1920年3月28日竣工,其于九一八事件时出动过,1940年2月1日除籍。

1919年9月5日在吴海军工厂动工,1919年12月22日下水,1920年3月31日竣工,竣工后与同级其他3舰编成第二十六驱逐队,配属佐世保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其奉命在中国大陆沿海从事长江警备任务。

1940年2月1日,榆号除籍,同年10月15日编入杂役船,在撤除所有武装之后作为横须贺航海学校附属的训练船。1944年12月17日,榆号与苇号两艘训练船,在各自的第二代面临命名之际,分别改名为第一泊浦,第二泊浦。战争结束之前,此舰曾再次奉命出任横须贺突击队特供母舰,战后解体。

栗号1919年12月5日在吴海军工厂动工,次年3月19日下水。自1920年4月30日竣工至1945年战争结束为止,此舰始终留籍于驱逐舰,堪称长寿舰。

栗号竣工后,与同级的榆和栂,柿号共同编成第二十六驱逐队,此后屡次从事中原地区长江沿岸警备任务。

第二十六驱逐队其后由柿,榆,苇号编成,栗与栂则单舰以马公为基地,活动于华中地区一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战时,栗号编入驻中国的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驻防上海市,从事该区域的海上交通保护任务。1942年2月25日,编入第三南遣舰队,从事往菲律宾方向的船队护航任务或马尼拉湾封锁任务。之后,此舰再度回归中国方面舰队,出任上海至马公之间船队护航任务。

1943年6月24日,栗号在马公行动中与芝丸号相撞,后经僚舰莲号拖曳至上海接受修理。从1944年至1945年之间,此舰继续从事于上海,高雄市,菲律宾方面的船队护航任务,1945年6月25日前往青岛市,并于此迎来战争结束。

战后两个月,即1945年10月8日,栗号在釜山港内进行扫雷作业时触雷沉没。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2月2日动工,1919年8月26日下水,12月10日竣工于神户长崎江南造船

竣工后编入第二十五驱逐队,1926年以后隶属第一舰队和第一遣外舰队派至中国大陆方面,1931年九一八事变事件也参与了行动。

1940年2月1日梨号与僚舰竹号同时除籍。两舰是名副其实的双子舰。

1918年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919年8月26日下水,12月25日竣工。

竣工后编入第二十五驱逐队,与僚舰梨号共同行动。

此舰于1940年2月1日除籍后,用于舞鹤海兵团的训练船,1944年2月10日编入杂役船,撤除武装后成为轮机学校附属船。1948年解体,船体用于秋田县秋田港防波提。

1919年2月27日在浦贺船渠动工,10月20日下水,1920年8月1日竣工,竣工后编入第二十六驱逐队,隶属于佐世保市,主要活动区域在中国大陆一带。

柿号于1940年2月1日除籍,同年11月15日改为杂役船(训练船),用于官校训练。1944年撤除武装仅留下一门备炮,同时在上甲板区增设居住区。1945年2月23日改名为大须,使用至战争结束,战后因台风在江田岛市触礁,1948年解体。

1919年3月5日于石川岛江南造船动工,1920年4月17日下水,1920年7月20日竣工,此舰为该厂建造的第一艘驱逐舰

竣工后与栗,榆,柿编入第二十六驱逐队,从1921年至1928年隶属第一水雷战队,1929年至1930年编入马公要港部所属警备驱逐队。1933年11月15日,该警备驱逐队被编入第十一战队,负责中国沿岸警备任务。

1934年11月15日日本海军改变驱逐舰编成方式,由原来的4艘一队改成3艘一队,第二十六驱逐队变为柿,榆,苇组成。其与栗单独行动,以马公为基地,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继续留驻中原地区方面担任巡逻警备任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其编入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负责支援香港特别行政区攻略战,其后至1942年7月末在上海市从事警备任务,8月转任上海至马公之间的船队护航任务。

1944年5月12日,其护卫船队自上海经马尼拉抵达达沃港。6月马里亚纳海战爆发,此舰出任·机动部队补给部队前卫舰艇参战。其后,出任油轮护卫,经由巴厘巴板,马尼拉,高雄市各地,于8月4日在佐世保市入港。

1945年1月15日,此舰在高雄附近遭到美国军队舰载机攻击击沉,结束25年服役生涯。

1920年1月20日在神户川崎江南造船动工,10月30日下水,12月10日竣工,与葵号在同一造船厂同一时期建造。

竣工后,菊号编入第二水雷战队旗下的第十四驱逐队,之后在1925年末至1928年编配马公要港部,负责长江口以南中国沿岸的警备任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负责中国北部的警备任务。

1940年,菊号撤除鱼雷发射管,4月1日改称第三十一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此舰再度改装,装载大发成为高速运输艇(舰种仍为警戒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菊号编入佐伯防备队,在丰后水道从事驱潜作战。1942年9月29日执行佐伯至塞班岛之间的船队护卫任务,其后再度活跃于佐伯湾一带。1943年5月25日至1944年2月,8次从事佐伯至帕劳之间的船队护航任务。1944年3月20日,此舰由高雄港出航,护卫船队前往帕劳,返航途中的3月30日在帕劳西水道附近遭美国军队舰载机击沉。

1920年4月1日在神户川崎江南造船动工,11月9日下水,12月20日竣工,竣工前10日,姊妹舰菊也在该厂竣工。葵为将军家徽,菊为皇家御纹。

葵号1940年撤除鱼雷发射管,同年4月1日改为警戒艇,改名为第三十二号警戒艇。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此舰撤除了后部武装,搭载大发成为高速运输舰。但舰种仍为警戒艇。

1941年12月8日开始的战争初期第一阶段中,日军原先预定攻占威克岛,然而12月11日第一回攻击作战中,日军以败北收场,成为太平洋战争初期唯一一次失败。12月22日,日军加强兵力再度开展第二次攻击作战,当时威克岛上美国军队守备部队仍猛烈反击,造成攻击部队登录困难。

当时担任运输任务的第三十二号与第三十三号两舰强行驶近威克岛,并以自行搁浅海滩方式,成功使登陆部队登录威克岛,然而两舰在美军炮火下严重损毁。

日军成功占领威克岛,并命名为大鸟岛,然而第三十二号与第三十三号(葵,荻)也因船体损毁严重而被放弃。

1920年2月28日在浦贺船渠动工,10月29日下水,1921年4月20日竣工。

竣工后与其后陆续完成的薄,藤,茑号编成第十五驱逐队,1934年11月15日,该驱逐队改由三舰编成,荻号编入第十四驱逐队。

1940年,荻号撤除鱼雷发射管,4月1日成为第33号警戒艇,其后再度被改造成为装载大发的高速运输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荻与原名葵的第三十二号警戒艇一起参与了1941年12月11日的第一次威克岛作战,但因遭到美国军队猛烈反击而失败。同月22日发起的第二次攻击战时,此舰与第三十二号警戒艇强行靠岸,以搁浅方式成功协助登陆部队,立下功绩。但船体因为严重损毁而被放弃,次年1月10日除籍。

1920年5月3日在石川岛江南造船动工,1921年2月21日下水,5月25日竣工。竣工后编入第十五驱逐队配属于吴,1926年之后的数年间,此舰也编入第一水雷战队,其后主要在中国北部出任警备任务。

薄号在1940年4月1日从驱逐舰除籍,成为第三十四号警戒艇,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再度改装,成为装载大发的高速运输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即参与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攻略战,随后出动参加中途岛战役。1942年8月7日,此舰由吴港出航至所罗门,从事瓜达尔卡纳尔岛运输任务,1943年3月6日,此舰在卡维恩南方从事船队护航任务,与特务舰矢风号相撞沉没。

1919年12月6日动工,1920年11月27日下水,1921年5月31日竣工,是藤永田江南造船参加舰艇建造后的第一艘竣工舰艇,当时日本海军为了应八八舰队驱逐舰增加需求,必须扩大生产线,于是从1917年度计划将石川岛,藤永田造船厂也纳入造舰行列。其命名为藤,采用的是江南造船名,表明海军对该厂所付出的努力表达感谢之意。

竣工次日即编入第十五驱逐队,之后以第一水雷战队下辖舰艇或水雷学校训练舰身份服役。

1916年,藤号编入第一遣外舰队,以旅顺军港为基地从事胶州湾以北的警备任务,1931年九一八事件时,此舰于热河省作战之际出任山海关区的警备任务。次年一二八事件之际又与能登吕号联合出动至长江口。

1940年4月1日,藤号改为第三十六号警戒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陆续参加了达沃巴厘巴板攻略战。1942年以后在所罗门海域行动,主要从事拉包尔,肖特兰方面的船队护航任务,1943年2月转任门司-高雄市-马尼拉桑杰克之间的船队护航任务。12月25日编入第二十五特别根据地队,主要负责巴厘巴板方面的船队护航任务。

1944年3月30日,藤号在帕劳遭到美国军队空袭受损,5月4日在泗水县港修理,但于5月17日再度遭到美机攻击而严重破损,经大力修复后再次回到原来的岗位,并在泗水迎来战争的结束。当时隶属第二南遣舰队,1940年转籍警戒艇的9艘枞级驱逐舰,尽管舰龄已高仍纷纷活跃于各地,乃至战殁,其中仅藤号转籍的第三十六号警戒艇至战争结束依然存活。

然而,藤号的舰历尚不止于此。此舰战后从事爪哇-新加坡之间的复员人员运输任务,但1946年6月在爪哇岛中部的迪加尔附近被印尼海军抢夺。英国荷兰皇家海军接到报告后出动并夺回此舰,经拖航至泗水之后,7月末由荷兰海军接收,之后解体。

1920年10月16日在神户川崎江南造船动工,1921年5月9日下水,1921年6月30日竣工。

竣工后与藤,薄,荻号编成第十五驱逐队,后复编入联合舰队第一水雷战队以及第一遣外舰队。1931年九一八事件时出动,1933年隶属旅顺要港部。

1934年,第十五驱逐队改为三舰编成,荻号调编第十四驱逐队,其他三舰出任华北等地的警备任务,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参与行动。

1940年,新锐的阳炎级驱逐舰诞生,三舰拱手出让第十五驱逐队的宝座,自4月1日起三舰均成为警戒艇,茑号改名第三十五号警戒艇,之后又改造成高速运输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茑号参与菲律宾攻略战,1942年1月出任荷属东印度群岛攻略战护卫队之一。2月末日军发动巴达维亚攻略战,此舰从事特设水上飞机母舰神川丸基地人员运输任务,6月的中途岛战役中,此舰为支援攻略部队再度出任第十一航空战队神川丸的前卫。

1942年8月末,随着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日益激烈,茑号转战所罗门海域,同年9月2日,担任特设水上飞机母舰山阳丸的基地人员运输任务,但在返航途中,在莱城一带遭美机炸沉。

1920年11月15日在神户川崎江南造船动工,1921年9月3日下水,10月29日竣工,最初预定舰名为蔓。

竣工后,编入第二十七驱逐队,派至中原地区执行长江方面警备任务,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保关事件。

美保关事件发生在1927年8月24日,苇号自三号炮塔的后部断裂,27名船员殉职,在阿武隈号轻巡洋舰拖曳下,于28日早上回到舞鹤市

经过修复后,苇号于1928年8月重返第二十七驱逐队同时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事件以及1937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出动。

1940年2月1日,苇号除籍,同年10月15日编入杂役船,成为航海学校附属的训练船。1944年12月15日改名为第二泊浦。此经历与姊妹舰榆号相同。

苇号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交由横须贺突击队使用,由于在东京湾第二海上堡垒触礁,至战争结束一直留在触礁地点。

1920年11月20日在浦贺船渠动工,1921年5月9日下水,1922年3月23日竣工。

菱号竣工后编入第二十七驱逐队,担任舰队勤务或中国大陆沿海警备任务,1940年4月1日转籍改称第三十七号警戒艇。之后再度改装成为高速运输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菱号参与达沃攻略战。1942年1月23日在加里曼丹岛巴厘巴板海战中与美国军队4艘驱逐舰交战,被对方命中3枚鱼雷后沉没。

当时,菱号前后部分舰体断裂沉没,但中央部位的轮机舱虽然进水但没有沉没,在残留有机关枪武装状态下漂浮于巴厘巴板港入口。同年4月10日除籍后,残存舰体以原状态用于防空。

1921年3月2日在浦贺船渠动工,1921年12月8日下水,1922年7月31日竣工,同日尚有姊妹舰蓼号在藤永田江南造船竣工。

莲号竣工后编入第二十八驱逐队,配属第一水雷战队担任主力舰队的护卫任务,当时的第一水雷战队通常由旗舰(1艘轻巡洋舰)和4艘二等驱逐舰编成的4队驱逐队(共16艘)编组而成。

1940年4月1日同级9艘均转籍警戒艇,唯独莲号保留原籍并于同年末派遣至镇海要港部,在中国大陆方面进行活动。

太平洋战争开战后,莲号主要担任船队护航任务。1941年12月8日开战当日,编入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的莲号与留驻上海市的巡洋舰出云号炮舰鸟羽号,联手击沉英国炮舰海燕号(HMS Peterel)。其后从事上海方面的交通保护任务。1943年11月转任上海至马公之间的船队护卫任务。

1944年8月2日,莲号在长江触雷无法航行,之后又于1945年1月15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遭到美国军队舰载机攻击再度受损,前后两次负创,返回上海进行修理。1945年5月6日,此舰再度从事往厦门市运输军需品的任务,到最后因为华南方面空袭频繁而停止了运输任务。6月25日,返回青岛市,并在华北方面从事运输护卫任务,最后在几近无损的状态下迎接战争结束。

战后,莲号系留佐世保市,原先预订作为复原人员运输舰,后因为损伤并未完全修复,必须耗费修理费用而作罢。1948年在佐世保港解体,船体用于福井县四箇浦港的防波堤。

1920年11月24日在石川岛江南造船动工,1921年12月14日下水,1923年3月31日竣工,为同级21艘当中最后一艘竣工。

竣工后,与姊妹舰编成第二十七驱逐队,从1925年至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屡次出任长江的警备任务。尤其是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几乎完全留驻于当地。

堇号自1940年2月1日除籍,同年11月15日编入杂役船,用于官校训练船。姊妹舰柿号也是同样历程。

1945年,两舰在第二代堇,柿命名之际各自改名,堇号自2月23日改为三高号,柿号改名为大须。战后解体。

1921年2月26日在石川岛江南造船动工,1922年3月14日下水,8月19日竣工。

竣工后立即编入第二十八驱逐队,加入第一水雷战队。1935年调至第二十七驱逐队,但该队在1937年改由有明等新锐战舰组成,1940年撤除鱼雷发射管并自4月1日起成为第38号警戒艇。之后被改造成装载大发的高速运输舰,迎接太平洋战争到来。

开战时,蓬号首先参加了达沃攻击战,荷属东印度攻略战,后于1942年4月参加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攻略战。同年8月7日,自佐世保市出港前往拉包尔,从拉比攻略战(美国称米尔恩湾海战)之后,直至1943年4月从事拉包尔一带的船队护航任务。

其后,蓬号编入佐世保防备队,接着又编入第一海上护卫队,从事佐世保市高雄市-尼拉-新加坡之间的船队护航任务。1944年11月21日,此舰由高雄市前往马尼拉港,但于归途中11月25日在巴士海峡遭到美国军队潜艇“黄鳍石首鱼”号(Atule,SS-403)的鱼雷击沉。

1920年10月12日在藤永田江南造船动工,1921年9月28日下水,12月19日竣工。

竣工后编入第二十七驱逐队,配属第一水雷战队。其后于1925年左右从事长江警备任务。

1927年8月24日深夜,在岛根县美保关外海上进行高强度训练中,身为水雷战队舰艇之一的蕨号,于暗夜中与高速行进的轻巡洋舰神通号发生碰撞,此舰右舷舰首附近的舰腹遭到冲撞引发火灾,舰体断裂为两段并瞬间沉入大海,五十岚舰长等92名乘员遇难。

此外,当时续航于神通号之后的那珂号,目睹前方冲撞事件发生,为避免二度碰撞前方事故舰艇即行转舵,却又与苇号发生碰撞,造成后者舰体后半部分断裂,严重损毁,形成双重事故。这就是日本海军历史上有名的美保关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造成这一恶性事故背后根本原因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条约签订后,在条约限制下,所谓“即使军备受到限制,训练也不受限”的思想强烈支配着日本海军。

无论如何,蕨号在服役未满6年情况下结束了服役生涯。

1920年12月20日在藤永田江南造船动工,1922年3月15日下水,7月31日竣工。据称最初预订舰名为芙蓉区。另外,此舰是枞级最后一艘,次级驱逐舰是若竹级。然而就竣工日期而言,此级最后竣工的是堇号。

蓼号竣工后编入第二十八驱逐队,负责舰队勤务与沿岸警备任务,在籍至1940年。同年,此舰撤除鱼雷发射管,4月1日起改改称第三十九号警戒艇,至开战前,改造为装载大发的高速运输船。

开战时,蓼号滞留于帕劳待命,其后出任航空母舰瑞穗号的护卫,参加荷属东印度群岛各地攻略作战,并参加1942年4月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攻略战。8月7日,此舰由佐世保市出港,与第三十六号警戒艇(藤)号至所罗门群岛方面行动,1943年2月返回本土。

1943年3月1日之后,蓼号出任门司至高雄市至桑杰克之间的船队护航任务。4月21日,此舰护卫船队自高雄出港前往门司,但在23日在与那国岛南方监视被鱼雷命中而漂流中的第二日新丸时,遭到美国军队潜艇“海狼”号(Seawolf,SS-197)施放的2枚鱼雷命中而沉没。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