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图 :明代周臣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更新时间:2024-09-20 15:00

《桃花源图》是明代画家周臣创作绢本设色画,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此图以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题材,绘武陵渔夫因迷路而走进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崇山怀抱之中有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田地中有一家农夫正扶犁耕地。构图严谨,有宋代院体风格。

画作内容

画面远处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远山,其主峰拔地突起,山势奇特,高峻秀伟,在两侧几个小山头的簇拥下更显示它伟岸的身躯。近景为山间平野,远近各处均有山石起伏不定。在起伏的山石上有几棵苍松,有的树干挺拔,有的苍劲曲,枝叶茂密,姿态婀娜郁郁葱葱。在儿棵大树下,有数间屋宇茅舍。山从树下隐露村落,犬吠于野,鸡鸭成群,把山村庄园描绘得淋漓尽致。渔人停步入,老少奔走相告,山人拱手相迎。山野平地,红桃绿竹,一片世外桃源景色。

款署:“嘉靖癸己岁夏仲,姑苏周臣写。”

创作背景

该图根据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绘成。根据图上自题可知,该图为周臣晚年作品,创作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

艺术鉴赏

意境

此图中,作者不仅传达了文章原著的基本精神,而且表现了中国山水人物画高超的造型艺术能力。全画浅渲染,设色雅致,用笔有疏有密,有虚有实,硫密相生,虚实相映,从整体上含蓄体现了图外有图,画外有画的意境。

技法

画家在施展笔墨时,采用细密工雅的笔致。从此画实际画面风格来看,周臣在作此画时仍不出浙派的风范,但出于画家的细心,对斧劈勾的笔触亦作了某种修饰,他把飞白的笔触缩小到最低限度。从此画又可窥见,虽有斧劈之名,而全无锐拔刻张的凌厉之势,周臣却用特有的温润将至消蚀尽,虽有马、夏之貌而无马、夏之神,从此画中可见其一斑。

构图

该图构图上,舍全局而突出表现局部,是“大中见小”:以局部反映全局,则是“小中见大”。画面铺陈运用传统的技法,画家采取俯视的角度视图,在平远中见高峻,表现了桃源境界的旷远和幽深。远近层次和大小比例虽不尽合透视原理,但不悖情理,不失法度。

同时,从此画中也不难发现,周臣作画较重程式,一般也都是常见的中堂构图,如此《桃花源图》与《山斋客至图》,两者虽取材不同,但画法较一致。

历史传承

此图不见著录,原属近代文学家周瘦鹃后周瘦鹃赠给苏州博物馆,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重要展览

2018年11月3日—12月6日,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主办的“我向毫端寻往迹——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情”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桃花源图》在其中展览。

作者简介

周臣(生卒年不祥),字舜卿,号东村,吴中区(今苏州市)人,活动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画法主宗南宋李唐马远等院体画风,并受文人画的一定影响,功力深厚。周臣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画师,为了适应人们的欣赏趣味,他一方面突破职业画家的局限,创作了大量以文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一方面尝试在技法上学习文人画的笔墨情趣,使其作品具有周密雄劲而又清旷秀美的格调,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唐寅仇英为其门下高足。

参考资料

【精品展览推荐】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情-新华网.新华网.2019-03-31

周臣.故宫博物院.2019-03-3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