桢桐 :唇形目马鞭草科大青属的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16:28

桐为落叶灌木,小枝有绒毛。叶片较大,卵圆形。由聚伞花序组成大型顶生的复总状花序花萼大红色,花冠鲜红色,花期5~11月。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盆栽花卉,主要应用于会场、客厅。但目前人们对桢桐的研究还比较少,作为一种优良的盆花,目前尚未被广泛应用。

基本资料

【植物介绍】:桢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茎、叶。

【异名】大红袍花椒、臭八宝(《植物名实图考》),矮童子(《分类草药性》),大红花(《贵州民间方药集》),野朱桐、臭枫草、臭珠桐(《福建民间草药》),矮桐(《江西民间草药》),逢逐风草属(《湖南药物志》),臭灯桐、假真珠梧桐(《闽东本草》),狐臭柴臭草黄花蒿(《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米。叶对生,广卵形,长10~20厘米,宽8~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或近于截形,边缘有锯齿而稍带波状,上面深绿色而粗糙,具密集短毛,下面淡绿色而近于光滑,惟脉上有短柔毛,触之有臭气;叶柄长约8厘米。花蔷薇三姐妹红色,有芳香,为顶生密集的头状聚伞花序,直径约10厘米;花萼细小,漏斗形,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尖,外面密布短毛及腺点;花冠径约1.5厘米,下部合生成细管状,先端5裂,裂片线形以至长圆形;雄蕊4,花丝与花柱均伸出,花丝通常较花柱为短;子房上位,卵圆形。核果,外围有宿存的花萼。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长于湿润的林边、山沟及屋旁;亦有栽培。

分布范围

分布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浙江省、安徽、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东省等地。

主要价值

成分功效

本植物的根(臭牡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季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叶含生物碱。

气味】①《福建民间草药》:"辛,温,有小毒。"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辛。平。"

【功用主治】活血散,消肿解毒。治,疮,乳腺炎关节炎湿疹,牙痛,疮疡直肠脱垂

①《纲目拾遗》:"洗痔疮,治疔,一切痈疽,脱肛。"

②《福建民间草药》:"活血散瘀,拔毒消痈。"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养血,平肝。治崩带及小儿气。"

江西省《草药手册》:"叶:有降压作用。"

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选方】①治疔疮苍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捣烂,新汲水调服。泻下黑水愈。(《赤水玄珠》)

②治一切痈疽:臭牡丹枝叶捣烂之。(《纲目拾遗》)

③治痈肿发背:臭牡丹叶晒干。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若溃后局部红热不退,疮口作痛者,用蜂蜜或香油调敷,至红退痛止为度(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乳腺炎:鲜臭牡丹叶半斤,蒲公英三钱,麦冬全草四两。水煎冲黄米酒、红糖服。

⑤治肺脓疡,多发性肿:臭牡丹全草三两,蕺菜一两。水煎服。

⑥治关节炎臭牡丹鲜叶。绞汁,冲黄酒服,每天两次,每次一杯,连服二十天,如有好转,再续服至痊愈。

⑦治头痛:臭牡丹叶三钱,香果二钱,头花千金藤根一钱。水煎服。(④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疟疾:臭牡丹枝头嫩叶(晒干,研末)一两,生甘草末一钱。二味混合,饭和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七丸,早晨用生姜汤送下。(《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火牙痛:鲜臭牡丹叶一至二两。煮豆腐服。(江西省草药手册》)

⑩治混合痔:臭牡丹叶四两。煎水,加食盐少许,放桶内,乘热熏患处,至水凉为度,渣再煎再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直肠脱垂臭牡丹叶适量。煎汤熏洗。(《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湿疹及定位性药疹

取臭牡丹根茎叶晒干研粉,用时将药粉夹于单层纱布内,以温开水浸湿,敷于患处(并经常用温开水湿透纱布以保持湿润),每日湿敷1次。治疗湿疹25例,19例治愈(皮肤完全恢复正常),4例近愈(皮肤接近正常,仅有少量脱屑及痒感),7例好转(病变明显消退,痒感减轻),1例无效。定位性药疹10例,6例治愈,4例好转。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