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胸佛法僧 :佛法僧目佛法僧科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1

棕胸佛法僧(学名:Coracias benghalensis)是佛法僧科佛法僧属中型鸟类,其种加词“benghalensis”意为“孟加拉国的”。体长32~35厘米。黑色的嘴细而下弯。头顶暗蓝色,喉、上背及部分飞羽淡紫;上胸葡萄紫色,具蓝色中央纹,下胸葡萄褐色,腹和尾下覆羽淡蓝色。腰上蓝紫色,尾上覆羽灰蓝色。背部及中央尾羽暗绿。飞行时两翼及尾部的鲜艳蓝色非常显眼。停栖时此鸟看似暗淡,但近看其头顶、尾覆羽及两翼为华美的青蓝色组合。分布地从中国西南部、南亚的越南、缅甸经印度,西到伊拉克沙特阿拉伯。栖息于1200米以下低地区域,尤喜开阔的种植平原或落叶林带,也出没于公园、城镇等都市领域,在那里它们利用架空电缆作为捕食的有利位置。该鸟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

形态特征

眼先黑色,前额淡棕白色,头顶暗蓝色,头顶两侧辉淡蓝色,具一细窄的白色而沾蓝色的眉纹;、肩和内侧飞羽油绿色而缀有褐色。腰蓝紫色,内侧飞羽更沾蓝色,尾上覆羽辉淡蓝色。中央尾羽暗褐色,基部及尾轴两侧缀有蓝色。外侧尾羽基部深蓝色,先端蓝色,羽轴黑色。翅上小覆羽深紫蓝色。大覆羽灰淡蓝色。初级飞羽基部深蓝色,往先端逐渐变淡,呈淡蓝色,末端褐色。次级飞羽深蓝色,基部浅蓝色。颏、喉和上胸葡萄紫色,具淡蓝色纵纹;下胸葡萄褐色,腹和两肋以及尾下覆羽淡蓝色,翼缘、翼下覆羽和腋羽深蓝色。

虹膜淡褐色,嘴黑褐色,跗和趾黄褐色。裸露眼周皮肤呈暗橙色,腿和脚呈黄褐色。嘴基部带有棕色。成年雄鸟和雌鸟在外观上相似,没有季节性变化。幼鸟的羽毛颜色较为暗淡,嘴部为棕色,底部为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160~170克,♀160~180克;体长♂338~353毫米,♀322~328毫米;嘴峰♂37~42毫米,♀41毫米;翅♂197~207毫米,♀188~193毫米;尾长♂130~147毫米,♀129毫米;跗蹠♂26~27毫米,♀26毫米。(注:♂雄性;♀雌性

与相似种蓝胸佛法僧的区别在于头及胸部蓝色较少;与三宝鸟区别在于嘴黑色。

近种区别

与相似种蓝胸佛法僧的区别在于头及胸部蓝色较少;与三宝鸟区别在于嘴黑色。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竹林、村镇和农田地区。适应了人类改造的环境,经常停在路边的树上和电线上,常见于开阔的草地和灌木林栖息地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也常站立在林缘、村边或农田地区乔木顶端枯枝上或电线上。该鸟聚群极其少见,可能形成家族群。洗浴时,从高空向水中俯冲而入,此类行为曾被误解为捕鱼。

食性:主要以昆虫,特别是甲虫蟋蟀科蚱蜢为食,也经常捕食飞行昆虫如黄蜂、苍蝇飞蛾类凤蝶总科,偶尔也吃植物种子。如果条件允许,两栖动物也构成其饮食中的很大一部分,尽管在较干燥的地区此种食物来源通常无法获取。主要通过飞翔在空中捕食,有时也在地上捕食。在南印度的农田栖息地,棕胸佛法僧的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50只。

迁徙: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云南省留鸟四川省夏候鸟

叫声:为粗哑似乌鸦的“嘎嘎”声。当受威胁时,叫声变得尖锐和频繁。有单音节的接触呼叫,飞行时会发出特定的叫声。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孟加拉、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伊朗伊拉克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泰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

迷鸟分布地:马尔代夫卡塔尔叙利亚土耳其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南部,西藏南部和云南。

该鸟指名亚种(C.b.benghalensis)分布于印度东北部、沙特阿拉伯东部;西南亚种(C.b.affinis)分布于中国、不丹至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印度亚种(C.b.indica)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在巴基斯坦,它在信德省的Chotiari水坝周围的湿地、俾路支斯坦的Jiwani沿海湿地以及旁遮普省的Taunsa Barrage和Chenab河附近有记录。它曾被记录为阿富汗东北部的贾拉拉巴德的夏季候鸟。它曾被记录为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马西拉岛卡塔尔也门、索科特拉、巴林、拉克沙德维普群岛、马尔代夫土耳其的迷鸟。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春至初夏(4~7月)。雄性早在2月份就开始求偶炫耀。炫耀模式异常复杂,雄鸟先飞向高处,然后向下翻滚的同时展现系列飞行技巧,它们尖叫着快速拍打双翼,闪耀其翅和尾上的鲜艳色彩。

通常营巢于树洞或旧的建筑物墙壁洞中。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白色,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31~37mm×26~30mm。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8天。早成雏出生后约35天羽毛长成。成年雄鸟和雌鸟会结成一对,一起抚养幼鸟。雌鸟会在洞穴或裂缝中产下3-5枚鸟卵,洞穴内铺有稻草或羽毛。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未量化,但在原产地属局部丰富至常见鸟种(del Hoyo et al. 2001)。在伊拉克约有2500对繁殖,阿拉伯半岛约有15000对繁殖。棕胸佛法僧的数量在公路交通增加的同时有所减少,因为它经常在路边觅食,有时会与交通发生碰撞。它还有被电击的风险,因为它经常利用电线作为栖息地。在拉贾斯坦邦,它是继家鸦之后第二常见的电击鸟类。分布范围内有大量保护区,比如越南的巴贝国家公园和纳杭自然保护区、孟加拉的雷马卡伦加野生动物保护区。此外,它们还是印度安得拉邦比哈尔邦卡纳塔克邦奥里萨邦的邦鸟,并被印度教视为神圣之物。以上两个事实意味着该鸟在某些地区民众中的重要地位,这对该鸟将来纳入保护会有很大帮助。棕胸佛法僧在中国种群数量稀少,应注意保护。

文化与保护

棕胸佛法僧是印度三个邦的州鸟,并被印度教徒视为神圣之物。在英属印度,它也被俗称为“冠蓝鸦”。在伊朗胡兹斯坦省的村民中,棕胸佛法僧被称为“小国王”。棕胸佛法僧在印度于1887年受到法律保护,伊朗也将其视为神圣的鸟类。分布范围内有大量保护区,比如越南的巴贝国家公园和纳杭自然保护区、孟加拉的雷马卡伦加野生动物保护区。这些事实意味着该鸟在某些地区民众中的重要地位,这对该鸟将来纳入保护会有很大帮助。棕胸佛法僧在中国种群数量稀少,应注意保护。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红色 List):无危物种(LC),2014年评估。

该物种已列入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注:鸟纲 第276项 棕胸佛法僧)

分类与亚种

棕胸佛法僧的亲缘关系在2018年发表的一项分子研究中得到了确定。国际鸟类学家联盟已将“棕胸佛法僧”定为该物种的官方普通名称。德国鸟类学家Ernst Hartert确定了明显的北部和南部亚种,并将benghalensis分配给前者,将indicus分配给后者。然而,Biswas指出,benghalensis的模式产地位于南部亚种的分布范围内,提议从林奈假定该分类单元来自的孟加拉邦选择一个新模式产地。这一提议于1962年被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接受。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Coracias benghalensis,Summary.IUCNredlist.2014-04-1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