楤木 :五加科楤木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3-05-08 17:30

楤木[Aralia elata (Miq.) Seem.],五加科(Araliaceae)楤木属(Aralia)植物,又名龙牙楤木、刺龙牙、龙牙楤木等。楤木为灌木或小乔木,常生于海拔2700米以下的坡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山坡灌丛等地,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东部、尼泊尔,在中国安徽、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地也有分布。

楤木茎灰色,小枝疏生多数细刺。叶为二回或三回羽状复叶,叶柄无毛,小叶片宽卵形、卵形或卵形至椭圆状卵形,背面被浅黄或灰色短柔毛,或脱落无毛,两面脉上有短柔毛和细刺毛,边缘疏生锯齿。伞房状复总状花序顶生,主轴密被黄棕色或灰色短柔毛;伞形花序有6-15花;苞片和小苞片披针形,膜质;花瓣黄白色,卵状三角形,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柱5。果实球形,黑色,顶端有花柱宿存。花期7-9月,果期9-12月。

楤木常用播种和插的方式繁殖。楤木的根及根皮、茎、嫩叶、花均可入药。楤木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楤木还是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2023年6月,楤木被列为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分类历史

1840年,荷兰植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安东·威廉·米克尔(Friedrich Anton Wilhelm Miquel)根据采自日本的两份植物标本,描述并发表了Dimorphanthus elatus Miq.,后经英国植物学家伯索尔德·卡尔·西曼(Berthold Carl Seemann)于1868年修订,将Dimorphanthus elatus并入楤木属Aralia中,即为Aralia elata (Miq.) Seem.。中国植物学者何景、曾沧江在《中国植物志》中收录了A. elata,并将其定为龙牙楤木学名,后经文军等研究发现,A. elata应为楤木的正确学名,而《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楤木A.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则包含了楤木A. elata var. elata及披针叶楤木A. stipulata两个种。文军将楤木A. elata划分为两个变种,即楤木A. elata var. elata和辽东楤木A. elata var. mandshurica。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茎灰色,高2-8米;小枝灰棕色,疏生多数长1-3毫米的细刺,刺基部膨大。

叶为二回或三回羽状复叶,长40-80厘米;叶柄无毛,长达40厘米;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先端离生部分线形,长约3毫米,边缘有纤毛;叶轴和小叶轴基部通常有短刺;羽片有小叶7-11,基部有一对小叶;小叶柄长3-5毫米;小叶片膜质、薄纸质或近革质,宽卵形、卵形或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5-19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背面被浅黄或灰色短柔毛,或脱落无毛,两面脉上有短柔毛和细刺毛,边缘疏生锯齿,有时为粗大齿牙或细锯齿,稀波状,侧脉6-8对,网脉不明显。

伞房状复总状花序长30-45厘米,顶生;主轴无刺,长2-5厘米,密被黄棕色或灰色短柔毛;伞形花序直径1-1.5厘米,有6-15花;总花梗长0.8-4厘米,花梗长6-7毫米,密被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披针形,膜质,具缘毛;花黄白色;萼片无毛,长1.5毫米,边缘有5个卵状三角形小齿;花瓣5,长1.5毫米,卵状三角形,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粉粒扁圆球形;子房下位,具5心皮;花柱5,离生或基部合生。

果实

果实球形,浆果状,黑色,直径约3-4毫米,具5棱,顶端有花柱宿存。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俄罗斯东部、尼泊尔等地。

中国分布

分布于中国安徽、福建省甘肃省南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河北省河南省、湖北、湖南省江苏省江西省、陕西南部、山西省四川省云南省浙江省

生长习性

楤木属耐寒植物,在年均气温0.5-22摄氏度的地区均能生长;楤木比较耐旱,对水分要求不高;楤木属长日照条件下的强日照树种,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楤木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颗粒细且富含有机质的黏质土或沙壤土中。楤木常生于海拔2700米以下的阴坡、半阴坡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山坡灌丛,林缘及次生林中。在中国东北地区,楤木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萌芽,5月中旬展叶,7月中旬进入花期,9月上旬果实成熟期,10月上旬进入休眠期。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楤木的人工繁殖有播种法、扦插法、组织培养法等。由于楤木种子自然成熟度差,发芽率极低,层积处理时间长,因此扦插繁殖是楤木的主要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楤木种子的最适采收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果实采摘后自然晾干,搓去种皮,取出种子。在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层积处理以打破休眠,按照一定比例,将河沙与种子拌匀后低温储存4-5个月,然后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浸种,晾干水分后再播种。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为最佳播种期,以富含阔叶树腐叶的山基土作基质,播种后覆盖水苔、树叶或地膜保温保湿。一般60天左右即可出苗。当温度在12-18摄氏度时,最高发芽率可达70%左右。

扦插繁殖

楤木扦插繁殖容易成活,可用枝条或根段扦插。扦插时间在2月初至3月份,选取一年生枝条或二年生壮根,剪成插穗,用生根水浸泡后,在苗床上斜向扦插,插后30-40天发芽,成活率高达70%左右。

组培繁殖

楤木嫩茎是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的主要材料。用吲哚-3-丁酸诱导出楤木的初生胚胎和次生胚胎,然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繁殖出大量的楤木幼苗。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楤木的种植地应选择在阴坡或半阴坡,以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深耕翻土后施有机肥或复合肥,打碎土块,整平后做成宽备用。

播种与移栽

播种前要浇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种后覆土,保持苗床湿润,及时除草。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间苗。楤木大苗可分春、冬两季进行移栽,冬栽在叶片全部落完后的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春栽在萌芽前的3月初。新育的小苗在第二年4月中旬时可移栽定植。移栽后覆土、压实、扶正,及时浇水。

田间管理

移栽定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清理禾本科杂草。当植株长高时需剪除横向生长的枝条;移栽3年后去除顶芽,控制株高,方便采收。可采取短截的方法培育多头树冠。在每次芽采收后要追施复合肥或腐熟后的农家肥,并及时灌水,促进植株营养生长。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楤木的主要病害为叶枯病与褐斑病,可采用波尔多液石灰硫黄合剂预防,在发病期可采用恶霉灵代森锌杀菌剂防治。

虫害防治

楤木的主要虫害为蛴螬蝼蛄科等,可采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生物类杀虫剂防治。

采收与加工

嫩芽采收在楤木栽植后第3年开始,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上旬,在嫩芽未展开或叶片尚未完全展开时进行采收,采收时要掰主芽留侧芽。露地栽培时在春季采收1次,大棚栽培可在冬、春季采收两次。

楤木嫩叶在春夏季采收,晒干;楤木花在花期时采收,阴干;根及根皮在9-10月份采挖,晒干;茎及茎皮在幼苗移栽2-3年后采收,晒干。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楤木根及根皮入药,味辛、苦,性平。归肝、脾、足少阴肾经。具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散结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咳嗽、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跌打损伤、骨折等。

楤木茎皮或茎入药,味辛、苦,性平。归肝、胃、肾经。祛风除湿,活血散。主治风湿痹痛,水肿,胃痛,胃、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

楤木嫩叶入药,味甘、微苦,性平。利水消肿、解毒止痢。主治肾炎水肿、腹泻痢疾等症。

楤木花入药,味苦、涩,性平。有止血的功效,主治吐血。

食用价值

楤木嫩芽在中国民间有悠久的食用历史。楤木营养丰富,除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粗纤维、胡萝卜素外,还富含钙、磷、铁、锌、镁、钾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楤木嫩芽采摘洗净后,可炒食、酱食、做汤或加工成小菜食用;楤木嫩芽还可制成药茶饮用。

经济价值

楤木花期长达3个月,花序大、花量繁多,载蜜量大,是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楤木茎枝具皮刺,可做绿篱用;楤木根系发达、枝条开展、树冠开阔,可做园林绿化树种或做行道树用;楤木种子含油率高,可用于工业用及制肥皂用;楤木还可以用来制作手杖。

物种对比

楤木有一个变种叫作辽东楤木,两者形态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楤木的小叶纸质或亚革质,叶背被毛,花梗长1-6毫米,而辽东楤木的小叶膜质或纸质,两面光滑无毛或沿脉微被毛,花梗长5-10毫米。

楤木与同属植物黄毛楤木 A. chinensis常易让人混淆,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黄毛楤木的小枝、叶轴、小叶柄、叶片及花序梗、花序轴、花梗均密被黄褐色绒毛,小叶片边缘具细密锯齿,齿顶端具芒状短尖;花期在9-12月,果期11月至翌年 1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