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洛镇 :甘肃省平凉市水洛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01:30

水洛镇,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中部,是庄浪县人民政府驻地。

东临良邑乡、南坪乡,南接盘安乡、朱店镇,西与卧龙乡毗连,北靠柳梁乡,总面积74.28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新昌路。

全镇辖18个村,1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559户,总人口34375人,耕地面积50247亩,人均耕地1.46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93元,粮食总产量8000吨,财政收入469万元。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水洛镇地处水南洛河东部川区,有南北2条洛河,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北有水洛北山,南有旗鼓山,南北高、中间低,平均海拔1570米-1820米。气候比较温和,春夏比较干旱,间有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无霜期160天,平均气温8.4℃,年均降水量547毫米。且环境优美。

经济概况

镇内有蔬菜、果品、木材、建材、汽修、百货等专业市场,农业经济形成了以果菜、阳芋、乡企、劳务为主的四大支柱、特色产业,建有万亩苹果基地、千亩仁用杏基地、中川百亩节能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和2个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厂,个体工商业户986户,投资上2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8户,产值达到2000万元。玻璃、粉条、地毯等产品销往外地,市场前景看好。

水洛镇民风淳朴,民优小吃风味独特,风味小吃有唐河凉粉擀面皮酿皮、包子、甜醅、烧烤、搅团、臊子面馓饭、摊馍馍。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开发拆迁农户170户,拆迁总面积1.19万平方米,兑现各类拆迁补偿资金213万元,修建新徐路上宅下店欧式等风格的小康建筑屋103户,总投资1016万元,建筑总面积15450平方米。集资120万元修建水洛镇家属楼2处,建筑总面积2600平方米。拆除镇政府门面120平方米,镇农机站门面180平方米,投资230万元修建水洛镇宿办楼2处,建筑总面积3210平方米;投资60万元修建镇农机站办公楼,建筑总面积700平方米。

该镇加强市场建设,先后建起了果菜、牲畜、农资、建材、木材、汽车修理、机动车交易等7个市场,在市场的带动下农民开始种菜、养牛、跑运输。2004年建成的果菜批发市场已经带动8个村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现有节能日光温室401座,种植露地蔬菜6500亩,马铃薯面积达到1万亩。还建成了千亩早酥梨基地、三碾坪千亩仁用杏基地,果园总面积达到1.2万亩。牲畜市场带动全镇养殖奶牛808头,肉牛910头。机动车交易市场更是让许多农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跑起了运输。还有汽车修理市场、木材市场、建材市场、农资市场,有的农民自己投资在市场内做起了生意,有的在市场打工,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收入。

社会事业

水洛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泾甘、庄华2条省道穿境而过,水盘、水通、乔阳、马卧四条县道纵贯全境,乡村道路27条,全长112公里,各类机动车918辆。新建乡村道路共18条,全长26公里,北滨河路、新徐路、庄平公路、县精淀粉厂至玻璃厂拉运沙土方铺垫道路共5.6万立方。有县办高中2所,初中1所,小学3所,镇办农村小学23所,在校教职工2820人,在校学生16099人。集万民之力,改善办学条件,修建学校校舍23所,其中新修5所,改建维修18所,总面积7199平方米,工程累计总投资324.5万元,其中教学楼1幢,建筑面积675平方米。

人文景观

水洛镇有寺坪原半坡、齐家及周、汉文化,壑砚咀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川口寺洼、狮子山寺洼文化、文家沟汉墓群、宋吴介墓、宋刘沪墓等墓葬遗址。有水洛城古遗址。境内名胜古迹紫荆山,是旅游观光的游览胜地,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提写了山名。同时是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故里。

表彰奖励

1991年水洛镇党委、政府被省政府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先进乡镇,1992年平凉市水土保持委员会评为梯田建设先进单位,1995年地委、行署评为“三五”普法先进乡镇,1996年省体委评为甘肃省第九届群众体育先进集体,1996年地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9年地委、行署、军分区评为双拥模范乡镇,2000年地委、行署评为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2000年地委、行署评为“四五”普法先进乡镇,2000年市委宣传部、市科协评为科普示范乡(镇),2000年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先进残联组织,2004年镇党委被省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

新农村建设

徐碾村新农村续建简介

水洛镇徐碾村是2009年我县实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全村共11个社637户2752人,耕地面积4845亩,人均1.7亩。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主支巷道7条1600平方米;借助漳麻河人饮工程建设,铺设自来水管道4.5公里,完成全村637户自来水到户工程,实现了全村每户都通自来水的目标;建成垃圾集中堆放点5处,配套修建排污排洪渠1000米;大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结合“一池三改”项目配套建成沼气示范户50户。

二是抓产业开发。对新建成的1000亩优质红富士苹果公司实行规范化管理;为示范引导蔬菜产业的发展,建成蔬菜大棚8个;推广种植全膜玉米800亩,良种小麦600亩;建成400头生猪养殖场1个。

三是抓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开展和谐村镇和新农村建设“十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新兴新农村续建

新兴村距县城约2公里,全村辖7个社,594户,2555人,耕地2084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059元。

新兴村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清、五改、四化、六有”要求。一是抓基础,改善人居环境。投资2000万元,规划建成占地建成占地60亩的住宅小区1处100户,其中砖混二层别墅式楼房51户,砖混一层双屋式庭院49户。拆除村内违章建筑,对主巷道内的土大门、土院墙、土木结构房屋改造砖化;拓宽硬化村内主支巷道15条4500平方米,配套完成排污、排水等工程;加大对北川公路两侧的整治力度,解决修建前后不齐、高低不平、脏乱差的问题,加强村庄卫生管理,建成垃圾集中堆放点4处。完成主支巷道绿化、亮化、美化,绿化面山500亩,栽植行道树1000株。二是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投资20万元建成蔬菜大棚30座;加强对1000亩优质红富士苹果基地的科学管理,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000亩、全膜阳芋500亩、全膜穴播覆土小麦600亩。三是强组织,促进民主管理。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完善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强化对村重大事项的实施情况、财务公开情况的督查,促进了基层权力的阳光运行,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力,畅通了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同时,依托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600人(次);深入开展“和谐五星”创评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水洛镇何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水洛镇何马村共7个社495户2620人,该村是县上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工程也是市、县典型培育项目之一。我们主要完成了示范村新建、旧农宅改造和商贸一条街建设等三项任务。

第一、投资1000万元,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群众自愿、自筹资金、产业配套、项目扶持”的机制,新建何马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一处。该示范点共新建小康住宅74户,设计为四种户型:一是沿街上宅下店式商业经营区共6户,每户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解决了何马村一些富裕群众无地方搞商业经营的问题;二是二层欧式小康住宅区共6户,每户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平方米,改善了何马村一些富裕群众的居住条件;三是一层欧式住宅区共43户,每户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平方米,解决了何马村因分居和拆迁等原因造成一些群众无处居住的问题;四是产业经营区共19户,每户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平方米,前院住宅,后院经营,解决了何马村一些养殖、加工等产业经营户的用地困难,为发展庭院经济创造了条件。同时,在示范点共设计规划新农村建设文化墙20处200平方米。该示范村现已全面建成。

第二、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化”及“三清五改”的要求,对何马村群众居住的旧农宅进行

了村容村貌整治。已完成495户群众的自来水进户工程,并按规划硬化了10条2000米的巷道,建成了村卫生医疗所,完成了面山造林800亩,引导群众种植蔬菜150亩,发展规模养牛5户52头。

第三、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去年以来,我们对何马村商贸一条街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全面整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群众自建”的原则,引导群众共修建上宅下店式小康住宅100户,对商贸一条街进行了铺油硬化,修建了排洪渠,安装路灯20盏,栽植行道树500棵。

同时,镇上印制了《水洛镇新农村建设宣传手册》,制定了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了以讲科学、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和“十佳文明农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有效提高了村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平。成立了党务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开展了党务、村务公开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更好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