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青 :中国革命先烈

更新时间:2024-09-21 01:49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受刘瑞龙、顾民元革命思想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动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28岁。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人物生平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1911年4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父亲江石溪擅长诗文音美,尤精医学,生前在江都县头桥乡(今广陵区头桥镇)岸顶河房“太和堂”药店(又名“彭泰和堂”)悬壶济世,有爱国民主思想,母亲头桥范氏孺人(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安帖村三三组人)。

1928年夏江上青转入扬州高中,同年冬被中国国民党当局以学运骨干分子为名逮捕入狱。1929年6月出狱后,改名江上青,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上海“艺大”地下党支部书记,继续从事地下学运工作。1929年冬,江上青在上海参加党组织的秘密会议时再次被捕,1930年冬带着一身疾病出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寇侵略和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深重灾难,江上青义愤填膺,饱含激情地写下了《前进曲——东三省事件》的长诗。这首创作于1931年的诗作,在当时曾广为流传,起到了唤醒民众,鼓舞抗日斗志的积极作用。此后,江上青与一批热血青年先后创办了《新世纪周刊》、《写作与阅读》、《抗敌周刊》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理,宣传抗日救亡、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传播革命和抗日的火种。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他发表《卢沟晓月》的文章,表达了抗日救国的激情。在全国性抗战爆发的形势下,江上青等人组织成立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从江都出发,溯江而上,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斗争。1938年春夏时节,江上青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到安徽,在中共安徽省工委领导下,参加了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第八工作团,在大别山区的六安市寿县颍上县、固始、商城一带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当时,武汉市新华日报》发表了特派记者章汉夫写的文章,对江上青等人的抗日宣传工作给予了热情的赞扬。

1938年8月,江上青遵照党的指示到安徽,在中共安徽省工委领导下,参加了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的工作,在大别山区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1938年11月,皖东北地区被日军占领后,中共安徽省工委宣传部长张劲夫代表党组织,决定成立皖东北特别支部,任命江上青任特支书记,派他带领特支的一批共产党员到皖东北开展工作,与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第五游击纵队司令盛子瑾建立统一战线,负责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准备工作。到达皖东北后,江上青担任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公署秘书兼保安副司令、第五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在皖东北,江上青等利用合法身份,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推动盛子瑾创办皖东北军政干校。他亲自编写教材,为军政干校学员讲课、作报告,在学员中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干部。他还推动盛子瑾创办《皖东北日报》和皖东北抗日文化服务社,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过党组织和江上青的艰苦奋斗,皖东北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抗日救亡局面。皖东北抗日形势的发展,使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极为恐慌,他们加大了对皖东北进行的破坏和捣乱。日本侵略者也加紧对皖东北地方反动势力的拉拢和勾结,企图破坏皖东北的抗日局面。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

1939年3月,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杨纯任特委书记,江上青为特委委员。特委成立后,积极协助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主任张爱萍等,进一步推动皖东北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共同建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在协助张爱萍等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后,与盛子瑾等率部返回司令部途中遭地主反动武装伏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去世后,江上青遗体安葬在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附近的崔集。1982年迁葬于泗洪县烈士陵园,并树碑立传,由老将军张爱萍题写碑名,杨纯、刘玉柱、周村撰写碑文。

1985年4月13日,江上青的子女江泽民、江泽玲、江泽慧等专程前来为江上青扫墓,以寄托深切的哀思。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故居

江上青母亲范氏的祖屋头桥镇“范氏老宅”

江上青先生的母亲,是民国江都区九帖洲开沙三十三圩(今扬州广陵区头桥镇安帖村三三组)人氏--------“头桥范氏孺人”,头桥“范氏”的祖屋“范氏老宅”,位于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安帖村三三组,江上青先生的母亲“范氏”,于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出生在这座头桥老宅中。范氏成年后,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嫁入江家,成为江石溪先生的妻子。由于范氏温柔贤淑,心灵手巧,纯朴明理,故而,甚得时人褒奖。范氏古宅保存完好,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建筑形制基本保持原来模样,“范氏老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按照四合院的结构布局,玲珑别致,系头桥镇安帖村少有的百年古宅之一。进入古宅大门,迎面大厅正门有六扇木门,正中两扇门上方是精致的雕花鸡翅木。大厅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东侧耳房内雕花古床为现存古董。古宅东西各有厢房一间,东厢内亦有民国雕花大床现存。1937年冬,因日军侵华战火烧至扬州,“范氏”离开扬州城家中,带着儿媳、孙女和时年12岁的孙子江泽民(后出任国家主席)等亲人,回到娘家祖屋“范氏老宅”中居住,而江上青先生之女江泽慧女士便出生在其祖母的“范氏老宅”中,因此,江女士才会在罗伯特·库恩著《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中口述,自己出生于长江中小岛上的奶奶家(注:头桥乡境系江中沙洲,形似小岛)。2000年,江泽慧女士专程返回扬州头桥镇,寻访当年曾居住过的头桥“范氏老宅”。

头桥镇是江上青先生母亲“范氏”的祖居之地,“九帖洲”是组成头桥镇的主要大洲,“三十三圩”所在地“开沙(小)洲”,是九帖大洲辖下的若干小洲之一,“开沙洲”与“连兴洲”等头桥沙洲,组成了今头桥镇安帖村。头桥乡境史上原属江都,1956年,根据“苏民辛字第27697号”文和国务院“第25次会议”同意,析原“江都区”之一部为“邗江区”,头桥随属,“开沙三十三圩”当时属江苏省邗江县头桥镇安帖村。“邗江县”的县名由时任国务院内政部长的谢觉哉查考杨坚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史料后确定并沿用至今。

2000年,根据“国函(2000)130号”文,撤销原“邗江县”,批准设立“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随属,2011年,经国务院、江苏省批准,扬州市区行政区划再度调整,析原邗江区之一部入广陵区,头桥再次随属至今。故而,原“江都县九帖洲开沙三十三圩”即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安帖村三三组”。“范氏”是名医江石溪先生的夫人,故而,她的娘家头桥“范氏老宅”,是江石溪先生的岳丈家。江石溪当年在头桥镇岸顶河房的“太和堂”药店(又名头桥“彭泰和堂”),坐堂悬壶济世,故头桥乡民对江石溪颇有口碑。史载,江上青先生的父亲江石溪曾悬壶的那家“太和堂药店”,于上世纪1958年,与头桥乡境的“衡山堂”(原名吴“庆生堂”)、魏“太和堂”、魏“天和堂”以及3个联合诊所,一起并入头桥乡贤“王大地主”(“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的舅舅王鉴人,本名王继先,头桥乡乡董,乡议长,头桥王裕泰酱园掌柜)家中的医院之中,现该院(扬州市头桥医院)以从古桥路迁至头桥镇交通主干道朝阳路99号。

轶事典故

江上青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他一方面在农村组织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还想方设法征得盛子瑾同意,广泛邀请社会名流、开明士绅参加政府工作。双沟东陈店村的陈荫南是地方名流、开明绅士,江上青多次登门请他出来参加政府工作,此后陈荫南一直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努力做好工作,在淮北市地区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建国后,陈荫南仍以民主人士的身份,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半城祖树屏是当地有名的士绅,江上青登门请他出来任“五游”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半城一带很快成为皖东北最稳定的地区。江上青又争取了原泗县一区区长蒋茂林、九区区长吴静轩、双沟镇吴亚民等人参加政府工作,这些人不仅为当时抗日作出一定贡献,在后来的皖东北及淮北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后世纪念

纪念诗词

江泽民在《人民日报》发表诗词纪念江上青

2011年4月10日,江泽民创作《满江红·江上青百年诞辰祭》纪念江上青烈士百年诞辰。

自古英雄,凭苍宇、江山点索。

酬壮志、铁窗寒彻,泮池磅礴。史岭红梅花沥血,芦沟晓月天飞鹤。

擎玉虹,魑魅冷相看,惊魂魄。

歌颍上,旗旆烁。驱稔寇,飙尘恶。

诉声声杜宇,孛星凋落。

春水绿杨风曼暖,秋山红叶日彰灼。

清明日、持酒告先灵,神州跃。

附录:

1939年江上青赠江树峰七律

过隙光阴逝白驹,

十年患难早相扶。

雄心拼付三期战,

别绪全凭一雁书。

春水绿杨思故里,

秋山红叶走征途。

天涯兄弟成劳燕,

互问风尘老病无。

1938年王者兰赠江上青七绝

易逝年华不复回,

枕边泪湿鬓颜摧。

天涯奔走风尘客,

杜宇声声可忆归。

江泽民

书于辛卯年清明

烈士史料馆

2012年4月4日,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在家乡扬州建成并对外开放。当地民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来瞻仰、凭吊,以表达敬意。

陈列馆位于扬州闹市区旌忠巷33号平民中学旧址,踏进陈列馆大门,看见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青砖红窗小洋房,整个史料馆分为上下两层,主楼坐北朝南,楼上楼下均设有走廊,室内铺有木地板,旧址的南山墙上嵌有“民国二十六年改建,平民中学建”字样。

整个史料馆分为七个展厅,图文并茂全面回顾江上青烈士生平。这七个主题分别是:“探索真理年代,爱国民主家庭”;“投身革命,矢志不渝”;“教书育人,播撒火种”;“千里救亡,唤起民众”;“开辟革命根据地,血洒皖东北地区”;“多才多艺,才华横溢”;“浩气长存,缅怀永远”。

参考资料

矢志不渝救亡图存——江上青.央广网.2021-08-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