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琵琶传 :汤琵琶传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9

该篇文章选自《四照堂集》卷四。此文作于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汤琵琶应曾,为作者友人,琵琶演奏家。他具有音乐的天才,加上名师指点,成了一代名师。但在封建社会中,他的地位低下,空负一身本领,也只能沉沦而终。

基本信息

【名称】《汤琵琶传》

【年代】清代

【作者】王猷定

【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汤琵琶传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贫无妻,事母甚孝。居有石楠属,构茅屋,奉母朝夕。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其母问曰:“儿何悲?”应曾曰:“儿无所悲也,心自凄动耳。”

世庙间,李杲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百,以养其母。应曾由是著名大梁间,所至狭邪,争幕其声,咸[女甲]昵之。然颇自矜重,不妄为人奏。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市酒泉市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至山海关区大雪,马上闻,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夜宿酒楼,不寐,弹琵琶作觱篥声,闻者莫不陨涕。及旦,一邻妇诣楼上曰:“君岂有所感乎,何声之悲也?妾孀居十载,依于母,母亡,欲委身,无可适者,愿执箕帚为君妇。”应曾曰:“若能为我事母乎?”妇许诺,遂载之归。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从箐中跳入篷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惟居旁坯土在焉。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闻猿啼,何也?吾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于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乃取它琵琶,夕陈酒浆,弹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耳目聋,鼻漏,人不可迩。召之者,隔以屏障,听其声而已。所弹古调百十余曲,大而风雨雷霆,与夫愁人思妇,百虫之号,一草一木之吟,靡不于其声中传之,而尤得意于《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声、驽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羽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怒,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应曾年六十余,游荡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石王子曰:古今以琵琶著名者多矣,未有如汤君者。夫人苟非有至性,则其情必不深,乌能传于后世乎?戊子秋,予遇君公路浦,已不复见者衣宫锦之盛矣。复访君,君坐土室,作食奉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君仰天呼曰:“已矣,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死矣。”予凄然,许君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尔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君也乎哉?

参考译文

应曾是邳州市人,擅长弹奏琵琶,所以人们称他为“汤琵琶”。他自幼爱好音乐,听见歌声就哭。后来学习唱歌,唱完又哭。

世宗嘉靖时,李杲擅长弹奏琵琶,江对峰继承了他的技艺,名声远播京师。江对峰去世以后,唯有陈州蒋山人继承了他的技艺的妙处。当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队,都学习蒋山人的技巧,但没有学得很好的,周藩王对此感到十分遗憾。汤应曾前往学习,不到一年就学成了。这件事被周藩王知道了,就召见他,用碧镂牙嵌琵琶赏赐给他,让他穿上宫中锦衣,在宫殿上弹奏《胡笳十八拍》,声音高亢凄清,十分动人。周藩王深为赞赏,每年供给米万斛,以供养他的母亲。汤应曾因此在大梁一带非常著名,他所到地方的妓院,娼妓们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要结识他,全都想亲近他。然而应曾十分稳重(品行端正),不随便替别人弹奏。

后来,征西王赓招募他到幕府之中,跟随经历嘉峪、张掖市酒泉市各地,每逢打猎和阅兵,都让他弹奏塞上的乐曲。有个叫颜骨打的部下,善于作战布阵,他临战的时候,下令汤应曾弹奏壮士的音乐,然后他才上马杀敌。

有一天下雪,(汤应曾)到山海关区时,在马上听见觱篥的声音,忽然想到了母亲因思念母亲而失声痛哭起来。辞别将军回家去了。夜晚住在酒楼,辗转反侧,(他就)弹琵琶,发出像觱篥一样的凄恻的声音,听到的人没有不流泪的。到了第二天早晨,隔壁的一个妇人到他住的楼上说:“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触呢?声音真是悲凉啊!我守寡十多年了,与婆婆相依为命,但婆婆已经死了,(我)想改嫁,(可是)没有合适的人,我愿意做你的妻子。”应曾说:“你能为我侍奉母亲吗?”妇人答应了,于是(应曾)带着她一起回到了家中。

周襄王听说汤应曾的名声,派人聘请他。他在楚地住了三年。有一次在洞庭湖上泛舟,当时风声大作,波浪涛天,摇船的人惊惶失措,汤应曾端坐于船中弹奏《洞庭秋思》,风涛才稍安定下来。船靠岸时,只见一只老孝猿,眉毛胡须都很白了,从水草丛中跳入船窗中,哀声号叫直至半夜。天亮时,(老猿)突然抱琵琶跳入水中,不知到哪儿去了。汤应曾从此失去了心爱之物,就惆怅不再弹琵琶了。

后来,汤应曾回家探望母亲,母亲健在,然而他的妻子却已身故。母亲告诉他说:“媳妇儿过世的那天晚上,有猿在窗外啼叫,推开窗户又见不到。媳妇对我说:‘我等待郎君不见来到,只听见猿叫,是什么原因呢?我将要不在人世了’只是很久没有听过郎君的琵琶声,如果郎君回来,请他为我在石楠树下弹奏一曲。’”汤应曾听了毋亲的话,心情沉痛哀伤到不能承受。晚上他摆设了酒水,在妻子坟墓旁边弹奏琵琶来祭奠她。

从此以后,他变得癫狂放纵,每天沉迷于酒色。正值战乱,他背着母亲在军队里卖食品(给士兵),耳朵聋了,眼睛瞎了,鼻中流脓血,别人都不敢靠近他。那些找他的人,都用屏障隔开,听他弹奏的声音。(他)所弹的古调百十首曲子,大到狂风暴雨雷霆乍响,小到愁人思妇哀怨泣诉,各种昆虫低鸣,一草一木微动,无不在曲调中表达出来。他特别喜欢弹奏《楚汉》一曲,在两军决战时,声音惊天动地,震得屋上的瓦像要坠落下来。仔细分辨,有金鼓撞击声,刀剑格斗声,弩箭射击声,人马进退声,(各种声音交织震响),一下子突然停止,寂然无声。过了一阵,声音重又响起。忧怨不明的,是楚歌声;凄凉悲壮的,是项羽慷慨高歌、告别虞姬声;有陷入大泽声,骑兵追赶声;到乌江,有项王拔剑自刎声,有追骑为争夺项王的尸体自相残杀、践踏的声音。使听众开始兴奋,接着恐惧,最终泪流满面而无所适从。他弹琵琶感动人就到了如此地步。

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有桃源人见到而同情他,载着他的母亲一同到了桃源。后来不知道他的着落。

轸石王子说:从古至今,凭借琵琶出名的人很多,但没有比得上汤应曾的。人假使没有极真挚的品性,那么他的情感也一定不会深切,又怎么能够在后世流传呢?戊子年秋天,我讨食的时候在路上遇见过汤应曾,已不见他往日穿着锦衣的风光了。第二年,又造访汤应曾,他用土锅做饭,拿勺子和筷子侍奉母亲。人们都看不起他,我却对他更肃然起敬。汤应曾仰天长叹:“世上很少知音了,等我母亲往世后,我将到黄河一带往!”我凄凉地答应他给他写传。五年之后,我才能写好(传),唉!世道沦落,命运不好,叹息知音太少的人,难道只有汤应曾吗?

作品注释

邳(pī)州:今江苏邳县。

[2]石楠:亦称“石南叶”,蔷薇科观赏植物。叶可入药。

世庙:指明世宗朱厚。世宗为其庙号。

陈州:其治今河南淮阳区蒋王庙人:与上文的李杲、江对峰事迹均不详。

周藩: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封为周王,这里是指他的后代。

宫锦衣:宫中特制的锦缎衣。

胡笳十八拍》:曲名,相传汉末蔡琰所作。

[8]大梁:战国魏都,今开封市

狭邪:指娼妓所居处,即妓院。

嘉峪、张掖市酒泉市:均在今甘肃省

阅士:检阅军队。

戏下:同“麾下”。

山海关区:山海关。

觱篥(bì lì):古乐器名,状如胡笳,由龟兹传入。

若:你。

匡坐:正坐。

丛箐:丛生的细竹。篷窗:船窗。

坯(pī)土:墓丘。

猖狂:谓肆意妄行。

鬻(yù)食:谓卖技为生。

瞽:眼睛。

迩:接近。

辟易:惊退。

[24]项羽:指项羽。悲歌慷慨:指项羽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一曲。事见《项羽本纪》。下写项羽事均见此纪。

别姬声:指别虞姬之声。

陷大泽:指项羽听信了田父骗他的话,陷入大泽中,因此汉军能追上他。

余骑蹂践争项王:项羽自刎后,“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相王,相杀者数十人”。

淮浦:故城在今江苏涟水县西。

[29]桃源县:今属湖南省

戊子:公元1648年(顺治帝顺治五年)。

公路浦:地名,在江苏淮阴城西。

克:能。

作品简析

作者对他的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与感慨。文章写汤的演奏琵琶,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堪称妙文。作为传记,文中也引进了小说的笔法,带有传奇色彩。这与作者性好奇,以及清代传记文深受小说影响有关。

作者简介

王定

(1598—1662)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拔贡生。为人倜傥自豪,性好奇,有辩才。史可法征为记室。入清,绝意仕进,日以诗文自娱。晚年寓居浙中西湖僧舍,与宋琬尤相投契。猷定善古文,酷嗜两汉、八家之文。著有《四照堂集》。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