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铎 :中国古琴演奏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08:49

汪铎,出生于1938年7月30日,学名珍昌,字光瑜,号采真、林屋山人、虚道人。祖籍徽州,生于上海市,长于苏州市,当代古琴演奏家,国际古琴养生学会荣誉会长,丝弦琴乐复兴会创始会长。曾编著出版古琴教材含视频《丝桐讲习》,琴书《吴声清婉》《琴道养生文曲谱集》《弦歌怀古》等,主编琴学刊物《琴道》,出版个人音响专辑《道家琴曲》《大音希声》。

汪铎出身于苏州市琴乐世家,外祖吴兰荪、生母湘岑(兆瑜)均善琴。1956年秋,汪铎正式拜舅父吴兆基为师,初学入门曲时,吴兆基对他的坐姿、手势、下指等动作要求十分严格,经《阳关三叠》《良宵引》《梅花三弄》《普庵咒》四首入门曲的习弹,初步学会看减字谱。1959年就读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初到北京人生地疏,汪铎遵嘱拜访了吴兆基在今虞琴社时的故旧查阜西,经介绍师从杨葆元(九嶷山人杨时百之子)继续习琴。汪铎在北京习琴六年,琴学见识大涨,从九嶷山琴派的《平沙落雁》起,又习《梅花三弄》《渔樵问答》《水仙操》。1963年,汪铎在南京专业实习,曾拜访金陵琴人夏一峰。1965年,汪铎毕业,任职于浙江省气象站。1983年后任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系教师、系主任。1992年,汪铎为继承吴派琴学,放弃升迁,经吴兆基引荐调到苏州科技大学担任教师,并参与吴门琴社的活动和管理,传承吴派琴风。

1996年,汪铎打谱第一首《平沙落雁》(吴兰荪之手抄本),到2000年初,汪铎共打谱传统琴曲60余首,还撰写琴学论文十余篇。2002年出版第一张个人古琴专辑《道家琴曲》。2006年参加成都市——邛崃市第三届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次年,在上海创办“大音琴院”,旨在保护和传承琴学。2008年6月,汪铎以古琴艺术被评为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遗传承人。

汪铎继承了吴派文人琴的琴风特征,‌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他在演奏中注重传统手势指法和气韵虚实的运用,‌尤其讲究传统琴乐中吟猱绰注的细微妙用,‌弹出琴音和静清远,‌琴韵古淡流畅,‌于吴派琴风中寓有道家气息。汪铎还致力于对古琴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其古琴教学活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末有受业弟子50人左右,2000年后在上海分班定期授琴,来自各地的学琴者一度多达80人左右。‌汪铎被业界认为是“得吴师气韵精神,传吴派琴风”,是一位传统文人气质与道家风范兼具的古琴大师。

人物经历

初学琴艺

汪铎,祖籍徽州,1938年7月30日出生于上海市,长于苏州市。其母亲湘岑善琴,却早殁。汪铎古琴启蒙于外祖父吴兰荪。他自少好古,每以朗读唐诗宋词八大家为乐,尚不能甚解;又痴迷于国乐、昆曲、评弹,常随长者游园林茶苑,听书听戏以终日。

1956年秋,汪铎正式受业师从舅父吴兆基。汪铎第一首琴曲习弹《阳关三叠》,因有王维之七言绝句,故学来甚相契合。吴兆基与他亦舅亦师,上课时一桌二琴,面对面坐定。初学入门曲时,吴师对坐姿、手势、下指等动作要求十分严格。习弹时,汪铎模仿吴师手势左按右弹,逐句学弹。时读高中功课紧,并非每个周日能去吴师家学琴,以暑期集中学为主,再平时多练。经《阳关三叠》《良宵引》《梅花三弄》《普庵咒》四首入门曲的习弹,已自然初步学会看减字谱。初学时没有琴谱,学一曲则借一个谱本,并要手抄下来。如此边学边抄不懂就问,至学《平沙落雁》《欧鹭忘机》时,已能基本通读琴谱了。吴师经常被请至会堂、剧场演奏古琴,并要汪铎学吹箫给他伴奏。汪铎跟从吴师习弹近三个寒暑,奠定了吴派琴学基础。

转学北派

1959年,汪铎就读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他在北京求学六年,假期难得回苏州市。初到北京人生地疏,遵嘱拜访了吴师在今虞琴社时的故旧查阜西,查师便介绍师从杨葆元(九嶷山人杨时百之子)继续习琴,九嶷乃北派风格,与吴派不同。此后,每周日上午,前往厂桥的北京古琴研究会,从杨师习琴。汪铎通常会早去,趁机弹奏研究会的老琴,也结识了陈长林韩廷瑶两位学长。

汪铎在北京习琴六年,琴学见识大涨,从九嶷琴派的《平沙落雁》起,又习《梅花三弄》《渔樵问答》《水仙操》。杨师教琴十分注重吟猱有声有形,吟猱方正求实、甚至一个长吟、长猱要规定数几下,不能多不能少,与吴派讲究吟猱不露,动作小、韵味清婉不同。此间,汪铎也常去南锣鼓巷1号查师府上,帮他眷清部分研究手稿。在誊写中,潜移默化地领略除抚琴外,还有整理、研究古谱,打谱发掘古曲等诸多学问要研究。在查师指导下,也尝试撰写短文,曾刊文在《琴论缀新》上。

探索吴派

1963年,汪铎在南京专业实习,曾拜访金陵琴人夏一峰。1965年毕业,汪铎任职浙江省气象站。在工作期间,经查师修书去访杭州市琴友——徐元白之夫人黄雪辉,曾多次听她抚曲,领略另一流派琴风。之后遭遇文革动荡,偶尔夜晚才可取琴调弦弹曲。

1983年,汪铎任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系教师、系主任;1992年,汪铎为继承吴派琴学,舍弃升迁良机,经吴师运筹毅然调到苏州科技大学担任教师,此后得以接受吴师调教,并参与吴门琴社的活动和管理。随着岁月流逝,对琴曲理解体会,以及操缦的境界已有提高。汪铎遵照师命,依谱按弹,将没学过的琴曲《渔歌》《阳春》《白雪》《搔首问天》《胡笳十八拍》等一一弹出来。每习一曲就弹给吴师听,由他纠正并贯通全曲。吴师晚年十分看中门人弟子的人品,认为做人要正,琴才会弹得好。汪铎后期追求吴师探索吴派琴乐感受非常深刻,加深传承传统琴学的责任感。

打谱琴曲

汪铎打谱琴曲是在吴师鼓励下开始的。1996年,汪铎打谱第一首《平沙落雁》(吴兰荪之手抄本),因其是孤本及注有“中州派”三字。三个月时间按弹打就此曲全貌,吴师听后,认为《平沙落雁》有一种疾风劲草,雁落沙州的北派风气。自汪铎退休后,他用合参各谱本之法,打谱《欸乃》《庄周梦蝶》《高山》《流水》《慨古引》《醉翁吟》等。

汪铎自打谱《庄周梦蝶》后,感受到道家的山林气息。又发现《西麓堂琴统》有不少琴曲是其他琴谱中见不到而独有的孤本,如《棌真游》《逍遥游》《骑气》《崆峒问道》等,皆寓有道家风气。2000年初,汪铎为准备出席第四届全国打谱交流会,集中时间和精力打谱指定曲目《关雎》。几十年来,汪铎共打谱传统琴曲60余首,所选琴谱16种;还撰写琴学论文,有关琴派流变、琴曲研究、打谱感受、丝弦研制等文论十余篇。

传播技艺

2002年春,汪铎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依托,创办吴声琴学研究所,同时编印学术刊物《琴道》(江苏省准印内部资料),发表文章《发掘道家琴曲的几点知识》,并出版个人古琴专辑《道家琴曲》;2004年出版第2张个人古琴专辑《溪山清韵》,还有教学专著《丝桐讲习》等著作;2007年在上海创办“大音琴院”,旨在共扶大雅元音,同倡琴道,谋求保护和传承琴学的切实有效途径。此间刊行大音琴院内刊《吴兆基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专号》(创刊号,2007)、《大音》(第2期,2008)。

2017年12月1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修行研究”系列讲座中,古琴大家汪铎教授应邀主讲了“古琴琴道与道家文化”,从丝桐妙合之道法自然、早期琴曲中浓厚的道家思想、历代的道家琴人、琴道源于道家修炼之道和琴道养生的精神境界五个方面阐释了丝桐琴道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并与弟子现场演奏了《鹤鸣九皋》《思贤操》《采真游》等琴曲。2018年,汪铎创立洞天琴苑。

社会职位

汪铎担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顾问、中国古琴学会顾问、国际古琴养生学会荣誉会长、丝弦琴乐复兴会创始会长等职务。2008年,汪铎被选入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名录。

社会活动

1993年,汪铎跟随吴师应邀赴常熟市与虞山琴社联谊雅集,在翁同龢[hé]纪念馆楼上轮流操琴。

1994年,汪铎参加北京古琴名琴名家名曲鉴赏会。

1995年秋,纪念琴坛前辈查阜西诞辰100周年之际,翁师率虞山琴社弟子回访吴门,汪铎与翁门等人抚弹于网师园桂花厅。之后汪铎又参加成都市第二届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在宣读论文中,讲述了吴师的弹琴调气,引起不同凡响。

1998年5月,汪铎参加母校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先后拜访了陈长林和老琴人陈阅聪和李璠。又参加由吴钊会长主持的北京古琴研究会在北京音乐厅的月集。

2002年,汪铎创立吴声琴学研究所,主编古琴学术刊物《琴道》(半年刊)。

2003年,汪铎参加在苏州石湖举办中华琴学国际交流·打谱·研讨会,百余琴人相聚一堂,共同操缦研讨。

2004年春,汪铎在香港法住文化书院举行古琴独奏音乐会,同年夏在巴黎大学东亚民俗音乐研讨会上演奏古琴。

2006年秋,汪铎与丝弦研制人潘国辉、倪诗韵等结伴参加成都市——邛崃市第三届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此外在上海举办传统琴学讲座《文人琴与现代学子》和传统流派传人古琴音乐会,还定期授课传播吴派琴乐。汪铎还多次参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古琴讲座和古琴音乐会。在苏州市应邀协助市文广局创办“桃花坞古琴艺术传习所”。

2007年,汪铎在上海创办“大音琴院”,旨在共扶大雅元音,同倡琴道,谋求保护传承传统琴学的切实有效途径。

2008年6月,汪铎以古琴艺术被评为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遗传承人。

2018年,汪铎创立洞天琴苑。

个人作品

发行专辑

参考资料:

出版书籍

参考资料:

发表文章

艺术特点

汪铎自小跟随舅舅吴兆基学习古琴,‌继承了吴派文人琴的琴风特征,‌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他在演奏中注重传统手势指法和气韵虚实的运用,‌尤其讲究传统琴乐中吟猱绰注的细微妙用,‌以及琴容雅静悠然,‌弹出琴音和静清远,‌琴韵古淡流畅,‌于吴派琴风中寓有道家气息,‌体现琴道境界。吴门琴派的特点是唐朝赵耶利讲的“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吴派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平和,但是蕴含着宏大的气势,又不失清净。吴派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受到当时历史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吴派像扬州市的广陵派(古琴一派)就跟“扬州八怪”有着紧密联系,而古琴的吴派则是源自东汉蔡邕孙吴传琴十余年,到了明代便和吴门画派明四家相联系。

理论思想

琴学理论

汪铎表示,传统琴人倡导的是“力欲不觉,轻欲不浮,急欲不躁,缓欲莫断,逸欲无滞。”他还强调了古琴作为载道之器的修养之用,‌提出“琴音是为自己而拂,‌不为他人”的观点,‌认为抚琴时要感受其若有若无、‌及听不见的虚音所蕴含的气韵,‌而非当代人们所追求的实音,‌只有这样才能滋养自我,‌修身养性。‌

琴艺教学

古琴的传统技法是同心法紧紧结合在一块。传统指法讲究的是:右手轻重缓急、节于法度,左手吟、猱、绰、注、撞、唤、进、退等按令入木,下指细微圆润,出音清静古澹,力欲不觉。而现时讲的技巧往往片面强调在速度和力度上练指,有的把细微多变、拈出韵味的指法改作单一的进退;有的把小提琴上的颤音法替代古琴上的吟猱。于是出现“取作不圆、出音重浊、处处颤动,吟猱不分”等弊病,实已不在少数。汪铎认为,这与现代教琴的部分误区有关,现代有的教琴只讲技巧,不说心法,更谈不上传授古琴的文化底蕴了。结果是学生不得要领,徒有熟练的技巧而已,百人一个面孔,只有躯体,而缺乏灵魂、神色。

有关技法,古人的传统技法同今人所谓技巧又不相同。传统指法讲究的是:右手轻重缓急、节于法度,左手吟、猱、绰、注、撞、唤、进、退等按令入木,下指细微圆润,出音清静古澹,力欲不觉。而现时讲的技巧往往片面强调在速度和力度上练指,有的把细微多变、拈出韵味的指法改作单一的进退;有的把小提琴上的颤音法替代古琴上的吟猱。汪铎认为,古琴特有之吟猱绰注撞唤是与琴人的气息密切相关,取消这些与心法结合的指法,就等于丢失了气疏韵长的古琴人文特征。

传统琴人重视用心法指导技法。如弹琴前,沐手、整衣、正坐、端视、意敬、气肃、定神等,既是琴容也是一种心法。在端庄的琴容心法下操缦,发挥传统指法技能,两者呼应默契,便于正确配合调理气息。

人物评价

汪铎被业界认为是“得吴师气韵精神,传吴派琴风”,是一位传统文人气质与道家风范兼具的古琴大师。

参考资料

吴聲清婉.豆瓣音乐.2024-07-11

汪铎.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2024-07-11

世界宗教研究所举行“修行研究”系列讲座:古琴大家汪铎教授应邀首讲.中国宗教学术网.2024-07-11

漫话传统琴学 汪铎.微信公众号.2024-07-11

吴门琴韵白雪——汪铎.国琴网.2024-07-11

汪铎.酷狗音乐.2024-07-11

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名录.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2024-07-11

道家琴曲.豆瓣音乐.2024-07-12

溪山清韵.豆瓣音乐.2024-07-12

世界宗教研究所举行“修行研究”系列讲座:古琴大家汪铎教授应邀首讲.中国宗教学术网.2024-07-18

当代古琴家汪铎.豆瓣.2024-07-11

廿年制一弦 “太古之声”奏响洞庭之心.苏州新闻网.2024-07-11

丝桐讲习 作者: 汪铎 (豆瓣).豆瓣读书.2021-12-23

大音希声:道家琴曲续.豆瓣音乐.2024-07-12

丝弦琴家汪铎讲述古琴之道.同济大学新闻网.2024-07-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