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湘 :中国男高音歌唱家

更新时间:2023-08-15 18:50

沈湘,男,1921年11月11日出生于天津市,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书院,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声乐家,1993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代表作有《夜半歌声》《黑桃皇后》等,被誉为“中国的恩里科·卡鲁索”。

1940年起,沈湘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上海国立音专学习英国文学和声乐。1944年5月12日,沈湘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首场独唱音乐会。1947年后,他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等学校从事声乐教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放弃出国机会留在国内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参加重要的外事、国事演出活动。他是第一位在中南海演唱《黄河颂》的歌唱家。1950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1958年他还曾参加学校声乐系教师排演的歌剧《黑桃皇后》第二幕,扮演格尔曼。

上世纪50年代末,沈湘为了学习、研究民族歌唱法,经常去中国国家京剧院拜师,探索传统戏曲艺术,借鉴民族发声法。60年代,沈湘又到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嗓音门诊部工作了几年,治愈了不少演员的嗓音疾病,挽救了许多演员的艺术生命。1978—1992年,沈湘其中6年应邀赴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节的培训中心开设大师班,为芬兰国家歌剧院的主要演员授课。

沈湘曾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沈湘从小受父亲影响,也十分喜爱音乐。父亲珍藏的西洋歌剧戏曲等各类唱片,是他最初的音乐启蒙。中学时代,他曾获得天津市歌唱比赛第一名。1940年,沈湘考入燕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同时兼修音乐系的课程,并跟随燕京大学音乐系副教授范天祥的夫人学习声乐。后来由于战争爆发,沈湘在1942年转学到上海圣约翰大学继续学习英国语言文学,并于同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1944年,沈湘还在上海音专读书的沈湘,因为拒绝在伪满政府组织的为日本军队募捐的音乐会上演唱,而被上海音专除名,沈湘对此毫不后悔,慷慨激昂地说:“既做亡国奴,绝不再做汉奸!”

艺术生涯

1944年5月12日,沈湘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首场独唱音乐会,沈湘成功地演唱了西洋古典歌剧的经典曲目和德国、法国艺术歌曲。其醇厚、丰满、灿烂的音色,准确、清晰的吐字和细腻、真挚的情感表达,让人们充分领略了美声演唱艺术的独特魅力。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开始和谈,由当时共产党、中国国民党美国三方组成的北平军调处招收译员,沈湘因为出色的英语而被录用为执行部美方译员。1947年后,他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等学校从事声乐教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放弃出国机会留在国内任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沈湘经常参加演出,他是中国乐坛上第一位走进中南海演唱《黄河颂》的歌唱家。1950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1958年在著名的俄罗斯歌剧《黑桃皇后》中,成功地扮演了男主角格尔曼,受到苏联专家的好评。人们赞赏他“声音美、乐感好、语言漂亮、歌唱动人”。报界评论他是“优秀男高音歌唱家”。上世纪50年代末,沈湘在中央音乐学院待分配的时候,曾到北京西站北郊的太舟坞培育地瓜秧。为了学习、研究民族歌唱法,他经常去中国国家京剧院拜师,探索传统戏曲艺术,借鉴民族发声法。上世纪60年代,沈湘又到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嗓音门诊部工作了几年,治愈了不少演员的嗓音疾病,挽救了许多演员的艺术生命。“文革”期间,沈湘老师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被关进了“牛棚”,成为音乐学院打扫厕所的“专家”。

1970年,将近50岁的沈湘和学校的师生一起被下放到部队农场劳动,经过部队反复调查核实,1972年在部队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部队领导郑重宣布沈湘的历史是清白的。沈湘的冤屈虽然得到昭雪,但还是属于编外人员,仍然没有他的用武之地。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沈湘才真正获得第二次艺术生命。1984年,由沈湘老师领队兼教练,率团赴芬兰参加国际声乐比赛。1985年沈湘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并再次担任领队兼教练,参加英国第二届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同年受中国音协委派,沈湘前往瑞典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会议。1986年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理事会邀请,参加歌剧专题讨论会,1987、1989和1991年连续三届应英国“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组委会邀请出任评委;1988年,应意大利玛利亚·卡拉斯国际声乐比赛组委会邀请,出任比赛评委并主持颁奖。

1978—1992年,沈湘在其中6年应邀赴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节的培训中心开设大师班,为芬兰国家歌剧院的主要演员授课。1991和1992年两次应爱沙尼亚歌剧院邀请为歌剧院主要演员开设大师课;1992年为斯德哥尔摩歌剧院授课,并应邀参加欧洲声乐教师会议。1993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

个人生活

沈湘和他的终身伴侣李晋玮是在北京师范大学结缘的,李晋玮与沈湘同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此后两人相知、相恋、相守。

影响成就

沈湘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一是因“材”施教、各美其美。根据不同人找到对应的教学方式,二是能够“有机地、恰到好处地把声音训练和艺术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养成一种技艺结合的习惯,形成一种追求艺术完整性的概念”。三是在“教”与“学”中,注重引导,对学生是帮、是带而不是硬塞。“指导他如何唱,但绝不是强迫他非如何唱不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金铁霖迪里拜尔梁宁、刘跃、范意马、程志殷秀梅关牧村李晋玮郭淑珍等人都是沈湘的学生。沈湘鼓励金铁霖去探索一条将西洋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路子。1984年女中音梁宁、花腔女高音迪里拜尔分获首届芬兰米丽亚姆—海林市国际声乐比赛女声组第一名、第二名;1985年男低音刘跃在第二届英国加的夫世界歌唱家比赛中获得第三名;1987、1988年男高音范竞马获第三届英国卡迪夫世界歌唱家比赛优胜奖和美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1989年男中音程达智利国际声乐比赛第三名;1992年男高音黑海涛意大利莫那柯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从1984年到1992年的8年间(1993年10月4日不幸离世),男女五个声部的学生共有10人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

沈湘被誉为“中国的‘恩里科·卡鲁索’”,也是将中国声乐教学推向世界的第一人。沈湘曾在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嗓音门诊工作数年,成为我国最早的嗓音矫治和训练专家。作为第一位投身到我国艺术嗓音医学领域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深知嗓音医学对声乐演唱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1986年当冯葆富大夫(二人曾在一起共事)面临退休、后继无人的时候,他主动提出自己在教学部门,可以与冯大夫共同开设艺术嗓音医学专业,1987年共同招收第一名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韩丽艳。此举确立了该专业在声乐界、耳鼻喉科界的学术地位,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人物评价

沈湘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并加以引导,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独特的教学模式培养出迪里拜尔梁宁、刘跃、范意马、程志殷秀梅关牧村李晋玮郭淑珍等一大批声乐人才。(中国新闻周刊评)

金铁霖曾说,沈湘是真正的一代宗师,自己崇拜他。(声乐大师金铁霖评)

沈湘一生与歌为伴,无论其艺德人品,圈内外有口皆碑。他与同样光明磊落、胸襟坦荡、从不趋炎附势的同门师弟温可铮,是心心相印、惺惺相惜又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他俩都是捧着一颗纯真的心,在锲而不舍地投身纯粹的歌唱事业。(人民网评)

不管是不是他的学生,只要遇到可造之材,他都会无差别地对待并因材施教。沈湘不墨守成规、视野开阔,他带领学生从曲艺、鼓艺中汲取营养,对于国外的歌唱家密切关注。我从国外演出一回来,他就问有没有带回唱片。(郭淑珍评)

沈湘老师不只是一位艺术家,也不只是一位教育家,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他不愧为全国劳动模范,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岗位上为人民献出了全部力量。(中国作家网评)

轶事典故

1988年,汤沐海被邀请在欧洲著名的“萨柏琳那歌剧节”上指挥歌剧《蝴蝶夫人》,在当晚的庆祝晚宴上,巧遇了正在欧洲讲学的沈湘夫妇。两人一见如故,彼此欣赏,谈音乐谈歌剧谈国内外的音乐现状与发展,交谈到很晚。15年后,当正在芬兰国家歌剧院紧张排练演出的汤沐海先生受到沈湘教授纪念演出的邀请时,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后世纪念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了“传承声乐艺术经典,展现中国乐派魅力——纪念沈湘先生学术研讨会”。音乐会活动旨在向德艺双馨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沈湘先生致敬的同时,全面展示中国声乐在长期理论梳理、艺术实践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树立和弘扬“中国声乐学派”。

2021年11月,适逢沈湘先生100周年诞辰,特刊发《百家讲坛》主讲专家、著名乐评人赵世民先生撰写的纪念文章,以缅怀沈湘先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