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畲族乡 :福建省宁化市辖乡

更新时间:2024-09-21 12:23

治平族乡地处宁化县西南部,治平原名寺背岭,成立于1944年,1958年更名为治平人民公社,2000年10月,撤治平乡,设立治平畲族乡。治平人才辈出,曾出过1名探花,5名进土,3名举人江苏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兼南京警备区司令员的曾万标,被授予空军上校军衔赖林芝都生于治平长于治平。

2019年,治平畲族乡辖12个建制村,100个村民小组,计3619户。治平、高峰、高地、坪埔、社福、湖背角、下坪、泥坑、光亮等9个建制村为民族村。农林牧渔总产值2.15亿元,比2018年增长22.1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02亿元,比2018年增长2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2元,比2018年增长11%。

2019年,治平畲族乡粮食播种面积1.32万亩,粮食总产7650吨,种植烟叶1740亩,收购烟叶3300担(16.5万公斤),产值500万元。治平畲族乡成功引进县外投资项目5个、引进资金2.4亿元;实现在报固定资产投资企业6家;完成“五比五晒”项目申报7个,累计完成投资额2.7亿元。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治平畲族乡常住人口为6546人。

地理环境

地处宁化县西南,地处闽赣两省三市八县交界处,距宁化城关56公里,距三明市170公里。设12个行政村(其中9个为民族村),100个自然村。

宁德市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从天宝开始至明清时期,畲族先民从闽、粤、赣三省交界一带陆续迁移到闽东。闽东畲族分布9县、市、区,124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现设立8个畲族乡和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有畲族聚居行政村203个。

畲族作为华族的一个古老民族,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的习俗风情。畲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通用汉族文字。他们自称“景宁畲族”,意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畲族妇女传统服饰各地有所不同,基本特点是:上衣黑色,衣领、衣襟、袖口边绣有彩色花纹图案。腰系黑底花色围身裙和自织花腰带。下穿黑色布长裤,有的地方还穿黑色短裤和绑腿。畲族少女的头发是用红色绒线编成一条辫子,盘绕在头上。已婚妇女的头发梳成筒帽式或螺式,形成凤头。佩戴的装饰品有银手镯、银链、银项圈、银耳环等。畲族民俗音乐是畲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畲族人民喜唱山歌,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他们常以歌代言,以歌传情,歌颂劳动,表达爱情,唱述本民族历史和中国神话等。唱法多用“假声”,有独唱、对唱(即“盘歌”)、齐唱和二重唱(即“双音”)。曲调大同小异,主要有福鼎市调、霞浦县调和福宁调。畲族传统节日、婚俗、武术、医药等也别具一格,富有民族色彩,为宁德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1958年建治平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辖治平、高地、泥坑、坪埔、彭坊乡、高峰、下坪、湖背角、邓屋、社福、光亮、田畲12个村委会。2000年7月6日,三明市人民政府(明政[2000]文122号)批复同意撤销治平乡,设立治平畲族乡。

人口数据

根据宁化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治平畲族乡常住人口为6546人。

自然资源

全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16.7度,无霜期230天,年平均降雨量1832.4mm。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拥有林地面积186343亩,森林覆盖率90.2%,全年气候湿润阴凉,利于孟宗竹生长,全乡现有毛竹14.5万亩,为三明市最大的毛竹之乡。主要经济作物有马铃薯、番薯黄花美人蕉等,土特产有玉扣纸、冬春笋笋干等。境蕴藏内大量铅锌、铅铍等矿产尚待开发利用。

社会

基础设施

地处闽赣两省三县八乡交界处,交通便利,距宁化城关56公里,距三明170公里,全乡12个行政村至乡府所在地均已开通公路,竹山公路已开通28条78公里,治平至长汀庵杰乡边贸公路田畲路段已完工,近年内可全部贯通,具备了便利的交通运输路网。该乡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治平溪,下坪溪、高寨坑溪等3条,治平电力已经完成农电并网,电力供应充足,现正在建3.5kv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改造。邮电通信设施完善,全乡有10个村已实现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乡12个村已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随时可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成立民族乡以后,治平畲族乡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6年全乡粮食总产量4573吨,农林牧副渔总产值5708万元,全乡财政收入151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32万元,完成内联资金1350万元,文化教育事业也日趋进步,正在筹建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混凝土二层楼房式的民族综合文化站,一层为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教育培训室;二层为民族风情展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站、文体活动室

代表人物

历史上治平人才辈出,曾出过1名探花,2名进士,1名举人。治江苏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兼南京警备区司令员的曾万标,被授予空军上校军衔赖林芝都生于治平长于治平。

曾万标

原名曾致科,宁化县治平乡田畲村人,生于1913年3月15日。

1931年9月,曾万标参加红军地方游击队,

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从于都县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9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部侦察连副排长、骑兵排副排长。长征到达陕北地区后,骑兵排壮大成骑兵连、骑兵营、骑兵团,先后任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党支部书记。

1940年初,任晋察冀军区骑兵第一团营长。

1943年4月,任曲阳支队支队长。

1945年8月初,任晋察冀军区十二团团长兼党委副书记。

1949年9月,调华北军政大学任大队长。

1951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大队长。

1952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察哈尔省公安总队总队长。

1954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后勤部车管部长。

1965年,任江苏省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长兼党委副书记。

1969年,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党委委员。

1971年,兼南京警备区司令、党委书记。

1978年,任江苏省军区顾问和顾问组长,仍任省军区党委委员。

1983年离休,享受正军级待遇。

1957年6月18日,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于2005年3月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5岁。

赖林芝

福建省宁化县治平乡高峰村人,生于1914年。

1934年3月参加工农中国工农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任中央苏维埃政府警卫大队二中队(后改名中央警卫营二连)三班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到达陕北地区后,调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卫生队指导员、连长,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卫生队队长。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第一支队二连连长,游击支队支队长、区队长。

1943年任太行军区六分区作战参谋,129师司令部科长,

1944年任太行军区六分区七团副团长、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调东北解放区,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补训团团长,东北军区一纵一师二团副团长,第四野战军第38军后勤部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调空军,参加中国民航的创建工作,历任军委民航管理局华东办事处(后改名上海民航管理处)机航科科长,中南办事处广州民航管理处副处长、处长,乌鲁木齐市民航管理处处长,兰州民航管理局长,北京民航管理局101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参与接收和改编两航(中华航空公司和中国三大航空公司)起义员工和运送物资的工作,参与组织和领导华东、中南、西北民航的组建和建设工作,组织中苏民航通航、开辟兰州机场和航线等。

1955年授予空军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9年改任北京民航管理局顾问,1981年离休。

1991年5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参考资料

宁化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宁化县人民政府.2021-08-02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治平畲族乡地名介绍.博雅地名网.2021-08-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